《帝国玩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玩具-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第七个年头,但这场战争已经有点向着安南人看不懂的方向发展了。

比如说,从去年开始,中国人的反炮兵能力就大大的增强了。

安南人的炮兵只要敢开炮。往往立刻就会面临中国炮兵的定点还击。据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有了一种名为炮瞄雷达的装备,可以从弹道反推开炮的坐标。

好在安南人的特战队给力,很快就端了中国人一个炮瞄雷达的阵地,摧毁了一具炮瞄雷达。据说这东西中国人也没有几个,很快他们又失去了这个优势。

不过接下来,中国人又弄出了一个新玩意,据说叫什么引导测距仪。打那以后,前线上就不怎么能看到中国的炮兵观察员了。

阮文同没有看到过这东西的样子,可又能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人对前线支援的炮火开始变的又快又准。

前些年中国炮兵的优势虽然很大。但安南人有安南人的打法。凭借游动炮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总还能在场面上有来有往。

中国人就算吃了亏。也只能是狂轰乱炸一番。可这样要是真有效果,那志愿军也早就倒在范佛里特弹药量面前了。

至于说前线侦察兵、步兵之间的战斗,往往就更无法发挥火炮的优势了。

两个五十年代水平的军队,其内部信息的流动速度是很糟糕的。炮兵反炮兵还好,可如果是炮兵支援步兵作战,往往等炮火砸下来,安南人也已经从容的躲进坑道了。

可这种情况在去年就改变了,中国人对前线步兵战斗的炮火支援,突然之间变得更加的迅速而精准。

如果说之前中**队炮火和步兵交战是两个阶段,那么现在已经越来越有合二为一的趋势。往往是一场战斗对方摸过来,安南人进入阵地,这时候中国人的炮火竟然就准确的落在了防御工事的头上。炮弹就像是长了眼睛似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或者安南人在北面山坡里稍一露头,被对面山上的观察哨看到,立刻就是一顿精准的炮火覆盖过去。

要么就是安南人好不容易逮住了中国侦察兵的尾巴,眼看着就要冲上去的时候,又是一阵精准的炮火覆盖——然后中国侦察兵就踩着炮火的鼓点,轻松的就把安南人的追击部队给甩开了。

这场战争打的,越来越超出了当年志愿军的提纲范围——老师,这题您出的超纲了啊!

当然,对安南人来说,他们是不知道什么叫做超纲这种专属术语的。

但至少很多前线作战的老兵们明确感觉到,这场战争正在向他们不熟悉的方向在急速转变。

总之,能够从反斜面出去运输补给,对阮文同来说,总好过在北坡方向上送死一样的搞侦察。

他先是仔细的对周围进行了一番观察,确认了没有中国侦察兵的埋伏。虽然反斜面上不会被中国人的观察哨发现引来炮火,但偶尔也会有“练胆”的中国侦察兵组团来抓舌头。战场第一准则,小心驶得万年船。

作为一名老兵,阮文同从不犯这种麻痹大意的错误。

确认了周围的环境没有异常,他这才小心翼翼的向着南方跑了出去。

连队里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又出了故障,他必须在傍晚之前赶去后方的补给基地,然后跟随着下一波补给队伍再回来。七八个生病的战友在等着他带药品回来,此行绝对不容有失。

好在这附近的地形他早就已经熟悉,今天的战场格外安静。中国人既没有开炮也没有那种讨厌的小飞机到处乱飞。让他的行动相当顺利。

补给基地同样也是一座山中的坑道。只是这里的坑道建设的更加完备,仓库可以容纳更多的物资,距离前线山头稍微有些距离。

虽然这座补给基地仍然处于中国人的重火力覆盖范围,但是这里处于防线后方,没有炮兵观察员或者负责火力引导的尖兵指引,重炮火力根本无法对这座基地构成威胁。

阮文同顺利的在傍晚之前抵达了这里,一路上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甚至没有遇到任何一只体型稍微大一些的动物。

在将急需的药品报告给军需官之后。他很快就领到了一个手提箱,里面装着的药品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帮助他的战友重新振作起来。

傍晚前,向他所在山头进行补给的小分队即将出发。阮文同紧紧的抱着怀里的药箱,发誓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把这些药品送回连队坚守的坑道里去。

“放松,同志。”

补给小队的临时队长拍了拍阮文同的肩膀,把他当成是个新兵一样安慰道:“我们这里是后方,中国侦察兵现在已经不会深入到战线这么远了。天色会是我们最好的掩护,这样的任务我们已经执行过很多次。很少会碰到中国侦察兵的影子,没有什么好紧张的。”

“队长同志——”阮文同抿了抿嘴、点点头:“我只是在惦记着我生病的战友。”

“他们会好起来的。放心吧。”队长满意的笑了起来。

当太阳下山,黑夜重新笼罩大地,安南人的补给队伍从基地的坑道口悄悄爬了出来。虽然补给小队的队长嘴上说着不用紧张,但他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丝毫大意。隐蔽、静默前进,侦察兵,掩护组,民兵和后援部队,一个十多人的小队就已经有了明确而专业的分工。

不得不说,这位队长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山地战专家。在他的手下,这支队伍正快速的在南疆的热带雨林里穿梭。

……

春城前指,距离南疆前线三百公里以外。

前指指挥大厅里,此时灯火辉煌。两排电台前面坐满了绿军装的通信兵,此时已经叫通了各个通信单位,等待着指挥官通过他们下达任何一道指令。

指挥大厅的墙壁上,原本放置大比例纸质地图的地方,如今却换成了一道电影放映用的银幕。专门进口的高流明投影机,将图像打在银幕上,让人在灯火通明的指挥大厅里也能清楚的看到银幕上显示的内容。

三台投影机并排将三道画面投影在银幕上,占据了一整面墙的全部面积。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如今春城前指,已经完整的建成了信息传输和定位网络。

这三个画面,分别就是南疆前线的电子地图,标注了所有敌我态势的示意动向。针眼无人机实时传输的战场监视画面,以及战区所属各单位上线状态。

有了这个系统,军事指挥员对战场的掌握,将再也不是雾里看花。他的任何一个命令,都能瞬间无障碍的传递到每一个上线单位的基层军官手上。

指挥员对战场的掌握,从来没有这样直观而迅速过。

负责控制针眼无人机的操作员,突然将投影显示的画面摆动了一个角度,并且切换成了热成像模式。

紧接着他的声音就响了起来:“报告司令员,发现未知敌人军事单位,请指示!”

“电子参谋,将目标传输到电子地图,给我显示火力打击可用单位。”

“是!”

春城前指的电子参谋是从中科院特招的专业人才,一入伍就是师参谋级别,不知道羡慕死多少苦苦熬资历的底层军官。

不过这些人也真有两把刷子,没有他们的专业能力,军队是绝对玩不转这套系统的。

很快,无人机操作员发现的小队坐标,就被标注在了电子地图上面。而与此同时,能够对他们的位置进行打击的火力单位,也都在地图上呈现出绿色显示。

“命令绿箭巡航温压弹分队做好发射准备,针眼无人机,我要丁37区的红外俯视图像,观察一下这块区域有没有类似小队活动?”

“司令员,针眼无人机报告,丁37区发现一处可疑坑道出口!”

第二百五十七、八章吸口凉气

第二百五十七章七百里火烧连营

针眼无人机回传的画面以十秒钟一次的速度刷新着整个丁37区的红外图像。

这样的画面虽然不太连贯,但前指里没有一个人对此有什么意见。实际上,能够有这样的画面回传,对这个时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也多亏了胡文海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使得他能够获得的技术支持越来有力。最初的拟真机,只能是通过飞行学员目视起降,在可视范围内近距离飞行。

而后蓝剑无人机的前身,他可以动用的技术力量就大大加强,能够使用国内的计算机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无线传输,使无人机能够在高精度陀螺仪的基础上,实现视距外飞行和人在回路控制。

到了针眼无人机,胡文海可以说是在整个国内军工系统全面开放的基础上,整合了所有可用的航空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源自鹰击系列导弹的自动驾驶技术。

经过改造之后,应用在针眼无人机上的无人驾驶仪,已经能够在数百公里以外自主完成无人机操作员远程下达的飞行指令。

虽然看似针眼无人机的操作画面与蓝剑无人机相比堪称倒退,从模拟信号的实时刷新变成了数字信号的图片回传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绝对是一次技术上质的跨越。

不仅是从模拟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回传,而是通过数字信号交换机,针眼无人机终于真正成为了一个战场平台。

依靠这个平台的技术。不仅是可以回传拍摄的图像。同时更赋予了针眼无人机回传更多传感器数据的功能。

诸如红外、风速、温度、高度、速度、遥感、激光、雷达……

只要将传感器模块进行更换。针眼无人机可以无障碍的将所有数据都通过一条回路传送到控制台上。

正是有了这样的可扩展性,针眼无人机这个平台才具有了超越无人机本身的价值。

不过当然,在南疆前线的军人眼中,很多人并没有看到这些远景。他们唯一真切感觉到的,就是战争的形式正在发生改变。

“这场战争,我们真的能取得胜利吗?”

这句话,阮文同当然没有说出来。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战场上问出这样的话。轻则被军官严厉处罚,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被人执行战场纪律。

动摇军心,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但是阮文同相信,这句话肯定已经在不少人心里都这样问过了。

战争进行了七年了,这场战争也正在变的安南人越来越无法理解。

“喂,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带队的小队长抬起了手,警惕的让队伍停止了前进,侧耳倾听然后向队员们询问。

阮文同连忙采取了一个警戒的隐蔽姿势,动作干脆利落,反应绝对算的上是灵敏。可见他有着极好的战术素养,是个极为优秀的士兵。

确保了自身安全之后。阮文同这才仔细的分辨这夜间的每一点声音。昆虫的鸣叫,风声掠过树梢,或者偶尔有细碎的脚步声——那是小动物在夜间觅食。

除此之外,不知道是自己耳鸣,还是错觉。他总感觉,似乎有一种呜呜的风声,像是狂风吹过山谷似的,在天地间回响。

随即,他借着月光从周围的战友脸上,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疑惑的声音。

随即,他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是中国人的飞行燃烧弹!”他悚然而惊。

“什么?”

“我听说过,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武器,能够把一条坑道里的人全都烧死或者憋死!这种武器可能是用飞机发动机改造的,我在金兰湾听到过飞机的声音,远了就是这种……”

阮文同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到远远的天边真的有一道火光疾驰而来。他目瞪口呆的指着天上,惊叫:“快看!”

小队里所有人都扬起了头,看着天空中正在飞快掠过的那道火光。夜晚的光线昏暗,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那是一架有着长长翅膀的圆柱体飞行物。

电光火石间,这架飞行物以相对飞机来说是“极低”的高度,从小队的头上迅速飞过。

直到这时,补给小队的安南战士才听到了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剧烈轰鸣。

“那是基地的方向,快开枪!”

补给小队的队长肝胆欲裂,一边大喊着,一边迅速的打开了手上ak47的保险,哗哗的将子弹向着那团火光的方向泼了出去。

他的队员们虽然没有他这么快意识到问题,但服从命令的意识却是根深蒂固,毫不思索的就跟着他向那团火光猛烈的扫射过去。

然而在十多只ak47的扫射之下,这团火光却像毫无所觉一样,几乎是一眨眼之间,就已经飞的远去了。

“不!”

补给小队的路程并没有走出多远,至少在目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看到补给基地所在的那座山头。隐约间,也能记得自己钻出的坑道口,究竟在哪个方位。

没错,这架飞行物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照着他们钻出来的坑道口就飞了过去。

也就是十多秒的时间。

阮文同先是在坑道口的方向观察到了一次小小的爆炸——大约也就是普通手榴弹的爆炸水平。

这让他松了口气,中国人也没有那么厉害的嘛,这点爆炸对有三防能力的坑道来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然而紧接着,下一瞬间突然一道火龙,从坑道里猛烈的喷了出来!

不仅是他们出发的那道坑道口,在它周围的几处隐蔽出口,也都有大小不等的火光透了出来!

“这是……”

不仅是阮文同。所有小队的成员都不由回忆起了他们听闻的一个事情。传闻年初的时候。曾经有一条前线藏兵洞里被一发中国人的燃烧弹打了进去。里面的人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氧气耗光而活活憋死。

虽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燃烧弹能打的那么准,但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最终这条消息也就变成了一道战场传说而已。

但是显然,这绝不是什么传说,中国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能把燃烧弹装上飞机的发动机,然后飞进坑道里面爆炸!

“没事。我们的坑道很大!”

补给小队的队长像是在安慰自己,也安慰队友:“你们看,燃烧的只是一块区域的通气口和出入口。除了这一片的,大部分洞口都没有火光传出来!”

他的话让队员们稍微有了些安慰,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安南人早就见惯了死亡。只要不是被人一锅端了,彻底没了希望,损失点性命也没有什么。

然而队长的话音未落,那种天空中的呼呼风声顿时再次传来。紧接着,另一条去掉了蓝剑无人机的多余功能。只留下巡航攻击能力的绿箭巡航温压弹,也再次划过了补给小队头顶的天空。

这一次不用队长命令。整个小队的所有人,都拼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