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骑- 第8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杨光远会凑趣,也跟着讲了两个。

武将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略无顾忌。

曹元忠是沙州世族,虽是武将,日常行事却类于文士,这时却故作粗豪,与慕容春华马继荣混在了一起。

郑渭嫌菜式粗,吃的不多,就斜斜躺着(马小春早为他准备了貂皮长靠椅),拿着月光杯(全帐独他一个),晃着葡萄酒轻酌。

郭威吃的也不少,但从头到尾腰杆挺得如横刀一般直,几乎都不说话,有人敬酒他酒到碗空,却不主动敬人。

这顿饭吃了将近一个时辰,马小春才带人来收拾干净退下,张迈道:“石敬瑭孟昶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多半还有歌舞,咱们这边,吃饱了饭还得把事情忙完。”

郑渭在马小春收拾锅碗瓢盆的时候已经坐正了,杨光远安审琦就猜到大概要谈正事了。

果然听张迈道:“今天在国人会议上,定下的调子,只是个大方向,接下来要怎么做,我想听听诸位的想法。”

杨光远道:“元帅英明神武、远见万里,您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范质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心想这人怎么这样,张迈嗯了一声,也不责怪他,也不赞许他,只是一言不发。

——————————

杨光远开了这腔以后,却没第二个人接口,帐内一时间就冷了下来。

魏仁浦看看张迈,再看看郑渭,就跪了起来,转了半个身子直面张迈——为什么是跪了起来?他本是坐着,这时小腿贴着垫在地面的绒毯,大腿以至腰杆都挺成一条直线,虽是跪却没有半点卑屈,他已经揣摩到张迈不喜跪拜,但仍然固执地认为君臣之间、国事之中不能无礼,所以便用古礼以对。

果然张迈见他这个样子,也不好太随意,也跪坐了起来,双手自然而然就放在了膝盖上。

张迈如此,别人也就只好跟着做。

这一来,魏仁浦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在今天的国人会议上,当杨定国跪下的时候,敢顶着张迈的威压替杨定国出头的不是郑渭,不是鲁嘉陵,不是马继荣,而是魏仁浦,而现在,当张迈似乎要转方向时,又是魏仁浦站了出来。

年已过三十的魏仁浦。已经不是当年刚到西北时那只读了一肚子书的愣头青,漠北关中大战之前,他作为参与者经历了天策大唐内部的权力斗争,作为反对开战者他成为众人眼中被打入“冷宫”的人,然后被安排到郑渭身边,又经历了这段时间以来超强度的庶政磨练,现在的他,无论眼界、能力以及对时局的掌握,都已不是当年可以比拟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魏仁浦说道:“元帅在国人会议上的所言。光明正大。令人钦服。不过杨易将军之忠义与元帅之威德,均有其偶然,元帅与杨将军之间的绝对信任,可作为千古佳话。而不能作为立国之精神也。”

杨光远曹元忠都吓了一跳。心想这人疯了?元帅都已经定调子了。你还敢在这时候出来捣乱?你当你自己是谁啊!

几个武将都瞪了他一眼,不说杨光远这样揣摩上意的人,就是慕容春华这样的天策名将。有张迈在的时候,也常常会如同失去自我一般,只以张迈的意志为意志,眼看这个文官竟敢质疑元帅,第一反应地就是抵触。

张迈低下目光想了想,再抬起来,问道:“为何?”

被慕容春华等百战余生的武将盯着已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更别说要直面张迈,这时若是换了王溥——哪怕他是一个进士——只怕也要被压得一时难以说话。

但魏仁浦却仿佛已有直抗这种压力的胆魄与自信,在众人环视之中侃侃说道:“元帅之威德,古今少有,杨易将军之忠义,青史罕见!所以臣下相信:元帅必能确保鹰扬全军的忠诚,而杨易将军亦可取信于天下。但国家与军队常有,而元帅与杨将军不世出也!今天,元帅可以放权使鹰扬旗横行漠北,但来世国家却不能放纵武将专权于外!元帅今日对杨将军的信任,是特例,而不能成为定例,否则纵然得效于今日,亦将遗祸于子孙!安禄山之反,石敬瑭之叛,正是不远之殷鉴,魏仁浦不才,伏恳元帅三思!”

——————————

话说到了这个层面,他言辞虽然恳切,但不同意张迈所定方向的意思却表露无遗。

杨光远觉得这个姓魏的读书人真是不知好歹,安审琦却佩服魏仁浦敢于逆流直谏,鲁嘉陵则觉得此时不必要讨论这个问题,只要能保证不会造成前线将士士气浮动,不就好了?至于日后的军政秩序,大可等大决战之后再说。从这个层面上讲,鲁嘉陵虽然机智善谋,但政治眼光之长远性就有所不足了。

杨光远看看张迈脸色不悦,马上就叫道:“元帅英明圣断,古今罕有,魏学士你竟敢质疑元帅的决定,当真大胆!”这叫投机护主。

曹元忠亦不悦道:“元帅的决定从来就没错过,你有什么资格,敢来质疑元帅的决断?难道你比元帅还厉害?”这叫护主投机!

在一旁,范质忽然插口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元帅纵然圣明,为何不能容谏?”

鲁嘉陵道:“话虽如此,但这些事情,我觉得大可等前线将士凯旋后,会同杨将军、薛将军他们再议也不迟,眼下还是按照元帅所定方向行事吧。”

“空口白话,永远比不上既成事实!”魏仁浦道:“日后若有权臣出现,他们眼光盯着的,不会是我们事后所议的一席空谈,而只会是此大决战中元帅的行事。律法也罢,训令也罢,没有事实发生过,只会是一纸空文。而今天我们做的一切事情,后世子孙却为引为前例!”

“这……”鲁嘉陵道:“有这么严重么?”

范质道:“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杨光远曹元忠还要以势压人,忽然郑渭开口了,明显支持魏仁浦地说道:“道济的话,就是我想说的。以今日之事论,元帅刚才的话说没错的。但以万世之事论,我觉得元帅的决定值得商榷!”

听范质、魏仁浦和郑渭接连这般说,张迈低着头,似在思索。

魏仁浦见张迈没有过激的反应,继续道:“虽然元帅绝对信任杨将军,但既要为万世立法,这次的事情处理就不能不慎重,还请元帅再再三思,为后世立下可以遵循的典范!”

张迈抬起头来问道:“你觉得应该这么做?”

魏仁浦:“臣以为,让杨将军嫡长子前往犒军,实为良谋。但同时需行三策:一,从中枢派出监军,以视察前方战场之局势;二,分漠北军政之权,以重臣监临漠北,分其政权;三,收漠北粮饷,由一重臣督理后勤,为杨将军分忧。”

张迈环视帐内诸将,道:“大家觉得如何?”

慕容春华看看马继荣,他们的思维有点跟不上魏仁浦,如果是战场上的战略战术,慕容春华其实也算得上智将,但这是军事才华,来到政治领域,就非其所长。马继荣能以于阗来归之将,一路稳稳当当地坐到今时今日的位置,政治智慧自然不差,不过他还是保持一直以来的作风——闭口不言。

在曹元忠这里,他其实觉得对张迈来说,对坐拥兵权的武将们迟早都要削权的,刚才斥责魏仁浦是故表忠心,但张迈既然好像没有对魏仁浦反感的意思,他就乐得不说话,但要他表态支持他是不干的。

所有武将的目光,最后汇集到杨定国这里。

杨定国沉吟,说道:“这……也未尝不可。”

国人会议上张迈已经表明了态度,只要张迈还保持着对杨易的信任和对杨家的优容,杨定国就没什么其它要争的了。他毕竟是老派军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只要对国家有利,削一削他们杨家他也不怨恨。

更别说魏仁浦刚才的说法并非针对杨易,也非针对杨家,而是在为国家千秋大业考虑,这个年轻人在国人会议上的表现,已经博得了杨定国的好感,这时再听他分析得有条有理,杨定国便没有那种文武之间为争而争的抵触念头。

一直没说话的郭威,这时候忽然开口,说道:“监军、分权、收饷,这大概是第一步吧。大决胜之后,大概就要武人解权、兵将分离乃至收兵销金了吧?”

魏仁浦心中一凛,心想武将之中,竟然有如此犀利的人物!但他也没打算隐瞒,就道:“不错!天下太平之后,自然要偃武修文,马放南山!自古以来皆如此!”

郭威一拍桌子,陡然站了起来,他坐着时犹如松柏不动,这一站起来,整个人犹仿佛一口蕴藏烈焰的火山,指着魏仁浦沉声道:“此乃文人鼠目寸光、自毁长城、弱国取败之道!”

————————

第二更。厚颜求月票。

————————

第二四六章养民如羊,不如养民如狼!(之四)

关于更新,我再重申一次:

从现在到本书结束,如无意外,固定的更新时间是星期天、星期二、星期五,原因上次已说。

如果临时有事缺更一定会补上,偶尔状态好会加更。

一来我的状态正在调整恢复中,二来书在收官阶段,我不会为了加速而加速的。

——————————

耶律屋质从国人会议回来之后,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

来出使之前,他盘算的都是这次的战略如何进行,这次的外交如何推进,这次的计略如何实施。

但今日经历了张迈召开的这个国人会议后,他感觉现在自己所面对的这个国家,也许和以前所面对的都完全不同,甚至和自己在历史书上读到的都不大一样。

当张迈在台上慷慨陈词,而底下军民群相呼应时,耶律屋质看到了一个与以前历朝历代的王朝都不相同的国家在崛起。

那些激动人心的宣言,能够激荡天策政权下的军民,当然是激发不了耶律屋质的半分热情,但耶律屋质却马上就联想到张迈的每一句慷慨言辞的背后,一定都有如何如何配套的政治措施与军事措施。

这个男人,这个国家,能够走到今时今日,绝对不是偶然啊。

他更隐隐地感觉到,以后契丹所要面对的天策大唐,恐怕再不是士兵勇猛作战、谋士神机妙算就能取胜的对象了。他隐隐感到,当两个国家深入了解之后,以往的误解、误判、高估、低估都排除了之后,计谋的使用作用将变得微弱。

那时候两个国家再次相遇,打的就是国力争衡了!

“契丹,能拼得过么?”

——————————

在国人会议上。当在场将校都被张迈激得情绪高涨头脑发热之际,郭威几乎是场中唯一还能保持镇定的武人。

他本有为帝为王者之资质,刨除视野见识,光就天赋而论其实还在张迈之上!这些年又在张迈的敦促下读了一些书,补上了短板,而且读的也不光是儒家之书。而是于军务之余,听了张迈的意见让说书人给他读讲诸家各派,他甚至还从张迈那里,听说了泰西如罗马、希腊的一些故事,以及印度、天方的传说,甚至还包括张迈托名为古代、实则为现代的一些理论。

其实不光是郭威,郭洛、杨易、郑渭、范质等张迈身边的人都有类似的“待遇”,魏仁浦跟随张迈日不长,但他和郑渭处事的时间却不短。所以也间接从郑渭这里得到了不少张迈的东西。

而像郭威这样的天才是有闻一反三的能耐的,听到一个点,马上就能推演出无数衍生观念。兼且他经历过西域大战,远征万里,又去过中亚,亲历过异族文化,可以说,现在这个郭威。其见识视野已经远远超越了“历史”上曾近存在的那个郭威了。

当魏仁浦提出偃武修文的政略、提出要派监军、分军政、收粮饷之后,就连杨定国和慕容春华也都还没表示反对之际。是郭威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站了出来,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军既出,统帅便当有自主之权,若设监军。则到时候是监军之令重,还是将帅之令重?此乃徒增前线烦扰罢了!且兵者诡道也,战场残忍,或干天和,奇谋诡计。人主见忌,若有监军在,将帅行事就要揣摩上意,揣摩上意则必然缚手缚脚。大军在外,是要与天地争生死,与劲敌争成败,若事事揣摩君王之意而后行,这场决战,不打也罢!”

魏仁浦道:“设监军乃为君之耳目,非为夺杨将军之权。以杨将军之神威,纵然设一监军,也必不会影响此战之结果。这只是为来世立一典范。既不误当前之事,又可为后世立法,何乐而不为?”

郭威道:“诚如阁下刚才所言,杨易将军乃不世出之忠义之辈,故而必能取信于天下,并知元帅必定不会见忌,但国家与军队常有,而元帅与杨将军的君臣相得不能常有,今日之杨易可以不受监军态度之影响而擅断大略,但来日外出征战之将帅还敢如此行事否?一旦将帅恐遭中枢所疑,则行事必踌躇犹豫,而监军之权必重。今日之监军,只是摆设,但明日之监军,却敢逼帅凌权。今日监军之干扰不能制鹰扬,而来日监军之乱命,却可祸及前线。”

“这可以立法以避免此弊端。”魏仁浦道:“监军不是将帅,主要是代表中央,监视主帅行事而已——此乃监军之本意。若监军陵越职权,亦当重处!”

郭威道:“你们文人不知兵事!凡事想当然耳!军中一设此等耳目,必然事无大小皆报中枢,有些事情,不知便罢,一旦知道,少不得就要指手画脚——这是人之常情,但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而对将帅来说,最怕的就是中枢干涉战场!”

郭威转向众人道:“国家防止武人擅权,自古皆然,所以有虎符之设,但现在既明知鹰扬之必不叛国,却还要设此等防范,作什么千古典范,说到底,都是你们文人对武人不信任所导致!所作所为,全都是一句话:认为我们武人拥兵则必然为乱!因此防我武人,甚于防敌!”

最后这句话说出来,已经直指魏仁浦的本心意图,大帐之中,沉默了好一会后,魏仁浦竟然一字字道:“不错,武人的确不可信任!”

两人的文武辩论,一开始还多作乔饰,尽量使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言辞,说到这里终于图穷匕见了,魏仁浦这话说将出来,不但杨定国慕容春华,就连杨光远安审琦听了这话也不忿起来。

慕容春华怒道:“你说什么!”

杨定国亦抚定长须,要看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