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士为知己-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彻点头许了,目光看向子青:“既是街头卖艺,定有不少见闻,可有什么趣事,不妨说来,让大伙都笑一笑。”

未料到圣上会有此一问,于此事霍去病又帮不了子青开口,不由地暗自为她心焦。

子青怔了怔,先放下箸,思量片刻答道:“回禀陛下,只有两件事,一喜一忧。”

“是哪两件事?”

“天晴,喜;下雨下雪,忧。”子青望着刘彻,答得极为简单。

闻言,刘彻原本持觥的手停滞在空中,眉头微微颦起,他当然明白这简单的一喜一忧背后的含义,意味着百姓日日夜夜为生计担惊受怕,再无闲心顾及其他。

卫长公主却不明其意,不满地嘟嚷道:“这算是什么趣事,一点都不可笑。”

素来是知道子青木头木脑的,卫少儿暗叹口气。

平阳公主瞧刘彻脸色,打岔笑道:“我前日才听过一件趣事,与她所说多有相似,却要有趣得多,皇兄你可想听?”

自是不好驳姐姐的面子,刘彻拉回思绪,勉强笑道:“洗耳恭听。”

“说得是有个老妇,她每日推门而出,见是晴天,便要唉声叹气地哭一场;若见是雨天,也要唉声叹气地哭一场。”平阳公主笑着说道。

卫长公主诧异道:“这可奇了,难道她天天都得哭一场?”

“可不是么,所以就有人去问这老妇,晴天为何唉声叹气?老妇答曰,我大儿子是卖蓑衣的,若是晴天,便无人去买蓑衣。那人又问,雨天你为何也要唉声叹气呢?老妇答曰,我二儿子是卖草帽的,若是雨天,便无人去买他的草帽。”

听到此处,刘彻便已忍不住大笑起来,摇头道:“这老妇着实想不开,晴天她可以替她二儿子欢喜,雨天她可以替她大儿子欢喜,如此一来,就不必天天唉声叹气了。”

平阳公主笑道:“陛下说得甚是,可见真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她这故事既有趣,又开解了刘彻方才念及百姓之苦的思索,轻轻巧巧,四两拨千斤般便化解了宴席上的尴尬。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子青怔怔想着,在这些不必整日为生计奔波,为柴米油盐而劳心的贵族眼中,百姓的忧患倒成了庸人自扰,着实令人心寒。

几巡美酒之后,刘彻歪在榻上,醉眼惺忪地看着底下的卫青和霍去病,得意道:“今日桑弘羊才刚向朕回禀过钱两账目,他果真是能干啊,筹措得力,朕看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就可以与伊稚斜主力决战!”

因刘彻几次三番都是让霍去病带兵出征,将卫青冷落许久。卫青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次出征也不会轮到自己头上,遂举觥敬向刘彻:“微臣预祝陛下一举歼灭匈奴,保我大汉疆土再不受犯。”

刘彻哈哈笑道,举觥一饮而尽,然后才道:“仲卿啊,这次你可偷不得懒了。朕要你和去病一块儿出征。”

闻言,卫青又惊又喜,身旁的平阳公主也禁不住面露喜色。

“朕现下正命桑弘羊去筹措粮草,毕竟是十万人马的粮草啊,筹措不易。”刘彻接着道,“你与去病各领五万人马,可得给朕好好打。”

听到十万人马,卫青与霍去病相互对视一眼。霍去病前两次出征,所带人马都不过才一、两万,还未曾领过这么多人马。

子青仍是低首默默吃着食案上的菜羹,心中忍不住要去思量,去年汉境中多处洪涝,饥荒遍野,不知桑弘羊是如何筹措十万人马的粮草。

夜已渐深,刘彻喝得步履蹒跚,由卫子夫亲扶着往寝殿去,夜里便就近歇在建章宫中。众人伏拜恭送。之后,也到了该散席的时候。

卫长公主起身替父皇母后相送诸人。

霍去病回身望了眼子青,见她行走无碍,又转向卫长公主,道:“天色已晚,更深露重,公主还是早些回去休息,不必相送了。”

平阳公主也回身笑道:“去病说的是,都是自家人,夜里风寒,公主还是回去歇着吧。”

卫长公主含笑道:“不碍事,方才坐得久了,我也正想走一走。”

子青随在霍去病身后行至殿外,一轮弯月正挂在宫檐下,近处恰有几株桂花树,夜风徐徐,暗香浮动,更有隐隐金铃之声相伴其间,如梦如幻。

“此处赏月也算是好的了,只可惜还是及不上未央宫中。”旁边忽然有人道,像是在和霍去病说话,又像是在和子青说话。

子青转头,见是卫长公主,便垂目低首,自是不会去接话。

今日家宴,卫长公主与霍去病说不上几句话,心中本就不太畅快,此时故意行在他身旁,说了这么一句,便是想引得表兄来接话。不料霍去病只是敷衍地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卫长公主讪讪地,又转向子青,语气轻蔑道:“你今日能到此,见识过宫殿之华美,又见过我父皇母后,他日回到市井之中有资本向旁人说道说道。便是这建章宫中的月色,乡野市井中又何处寻去,也算是你的福气。”

子青闻言,犹豫片刻,轻声答道:“民女以为,无论在何处赏月,所看的不过是月沉月落,花开花谢。最要紧的,还是身边能陪着你赏月的人……”

听到此处,卫长公主脸色微变,本能地便觉得子青仗着是霍去病的人,是在出言嘲讽自己,正自恼怒,却听见子青下面的话。

“……公主双亲皆在,可承欢膝下,月缺而人圆,这才是令人羡慕的福气。”她轻轻叹道。

卫长公主微微一愣,转头望向她,见子青面色平静恳切,并无丝毫讥讽之意,这才作罢。一直将他们送至建章宫前,马车都已备齐,见他们各自上车上马之后,卫长公主方才离去。

长安城已进入宵禁时刻,马蹄的踢踏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尤为响亮。

卫青与卫伉皆骑马,伴着平阳公主的轓车。行至分岔口时,卫青探身朝平阳公主低语了几句,平阳公主含笑点头。卫青遂吩咐卫伉护着平阳公主先行回去,他则策马朝霍去病这边过来。

之前看见舅父的眼神便知他定是有事,霍去病并不问,直至回到府中。他原先让子青先行回去休息,却听卫青道:

“且慢,我还有话想问秦姑娘。”

“舅父有事问我便是,她的事情我都知道。”霍去病生怕卫青对子青发难。

卫青面色凝重地摇头:“我看未必,难道她今夜所舞的那套剑法你也会么?”

霍去病微怔,本能地将子青挡在身后。

果然是墨家剑法惹了祸,子青歉疚地望向霍去病,缓步自他身后走出来,朝卫青道:“大将军有话尽管问便是。”

卫青望了望周围伺候的家人,以目光向霍去病示意。

霍去病会意,朝家人挥手道:“都下去吧,没我的吩咐,谁也不许过来。”

“诺。”

家人们依次退出内堂。

直至看见最后一个家人走下石阶,行远,卫青这才朝子青开口道:“你究竟姓甚名谁,剑法师承何方,又是如何接近去病,如实道来。”

霍去病听卫青语气严厉,不愿子青受此委屈,出言干涉道:“舅父……”

卫青抬手,制止他开口。

子青抬眼注视着卫青,道:“我姓秦,单名原字,剑法乃是家传。与将军……是情之所至,身不由己,并不曾存心接近。”

听到“身不由己”四字,霍去病禁不住低首涩然苦笑,无人能比他更明白此四字之中所蕴含的过往波折。

见子青神情从容、不卑不亢,绝非寻常人家的孩子,卫青又问道:“你父亲是谁?”

“家父秦鼎。”

“现在何方?”

“家父已故去多年。”子青平静道,“大将军究竟想问什么,直说便是,不必兜圈子。”

卫青紧盯着她:“今日你在殿前所舞剑法,我多年之前就曾见过。”

“那不过是寻常剑法,舅父曾见过也不稀奇。”霍去病插口道。

“你错了!那绝不是寻常剑法,那是只有墨家中人才会使的墨家剑。墨家门规森严,若非墨家中人,绝对不可能习得此剑法。”卫青严厉地看着子青,“你是墨者?”

之前并未料到卫青竟然会识得墨家剑,若承认只怕是会累及霍去病,子青定定立在当地,一言不发地看着卫青。

“不说话,那么就是默认了?”卫青道。

子青深吸口气,点头道:“是,但此事霍将军并不知情……”

“不,我知道。”霍去病打断她的话,一把将她揽过来,搂在身侧,朝卫青道,“我一直都知道,她是墨家后人,她从来不曾瞒过我。”

“你……”卫青摇头责备道,“墨者以武犯忌,陛下对他们多有忌惮。你将她留在府中,难道没有想过自己的前程吗?”

霍去病沉默片刻,然后缓缓道:“其实我也想弄明白,前程功名,是不是一定要用森森白骨殷殷鲜血来换。我为将这几年,看过太多生生死死,汉军的,匈奴人的……我累了,舅父!”

听到他最后一句话,卫青顿时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半晌之后,才道:“莫非,你是受了她的影响?”

“舅父,陛下的雄心大志你不会猜不出来。”出于对刘彻的尊重,霍去病总算没用“野心勃勃”四字,“眼下匈奴已不足为惧,他尚且命桑弘羊筹措钱两粮草,一心想尽快与匈奴决战。等到匈奴无虑,通往西域的通道再无阻碍,就是陛下对西域用兵之时。”

卫青闻言无语,去病所言之事,他何尝会想不到,只是陛下的性情……只怕根本无人劝得住。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卫青也知去病对这女子用情已深,道,“陛下何等圣明,终究会知道她的来历?你最好得赶快将她送走,免得他日招致祸端,这是为了她好。”

“我明白,只是我娘那边……”

“放心吧,你娘胆子小,我怎么会去吓她。”

霍去病听舅父口气已松,又知道卫青绝不会将此事再告诉娘亲,心下稍宽。

卫青行至堂前,抬眼看着弯月,长长地叹了口气,不待去病相送,径直走了。

“是我给你惹了祸了。”

子青望着夜色之中卫青的背影,怅然叹道。

霍去病替她拢了拢披风,然后将她的头揽到自己肩上,柔声道:“这算什么祸?圣上看不顺的东西多了,样样都忌讳的话,活着可不痛快。”

子青静静地靠着他,半晌才轻声问道:“我是不是很不好?做错了许多事?”

“不是,是我不好,让你受这些委屈。”霍去病寻到她隐在袖中的手,握入手中,下定决心般道,“只是舅父最后那句话说的对,为了你好,还是得送你走。再过两日,我就送你走,你在陇西安心等着我。”

“嗯。”

“就不问问等多久?”

“多久我都等着。”

子青轻道。 



第三章昏礼(五)

   

两日之后,霍去病果然备了马车,将子青送往陇西郡定川镇。

因不放心,又或是舍不得,原说是只将她送出长安城;待出了长安城,又说横竖无事,就再往前送一程。如此这般一送再送,送了几天,直到将她送至定川镇。

小镇不大,易烨那间医馆子青倒还记得所在,待寻至医馆门口,子青微微一怔……

医馆门口人来人往颇为热闹,个个喜气洋洋,却不像是来看病问诊的。霍去病命马夫在旁候着,自己携子青往医馆内去。

奇了,堂内并无人坐诊,也不知易烨究竟身在何处,又听得堂后院中有丝竹之音,两人好奇心起,便往拐过屏风往内院行去。

小小内院之中搭建着一顶昏帐。

见状,子青与霍去病相视一笑,才知道原来此间竟是将要举办昏礼,难怪堂前无人,左邻右舍又都前来恭贺。

此时未近黄昏,还不到举行昏礼的时辰,新郎官易烨拄着拐,正站在昏帐下与宾客们笑谈,不经意抬眼间,看见子青,不由得喜上眉梢,忙一瘸一拐地迎上来。

子青快步赶上前,扶住他,唤了声:“哥!”声音才出口,眼底已忍不住微微湿润,其实两人不过半年未见,却因这半年中经历甚多,故而愈发觉得漫长。

“来得正好,来得正好,”易烨喜不自禁,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瞧她胳膊腿都还齐整,这才放了心,笑道,“总算是祖宗保佑,都平平安安的。”

直到此时,他方看见子青身后的那人,楞了片刻,待辨出是霍去病时,吓了一大跳,忙就要跪下,却被霍去病抢先一步扶住。

“我穿的是常服,便是不想被识破身份,你可莫扫了我的兴致。”霍去病朝他低声道。

易烨是个聪明人,立即会意,忙不迭地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霍将……不不,霍公子快请里头坐。”

子青与霍去病在里屋坐下,瞧着外头的热闹劲儿。

“早知道今日是我哥成亲的好日子,我就该备一份礼才是。”子青遗憾自己竟然两手空空而来。

“这有何难。”霍去病瞥了她一眼,将腰间所配的玉饰轻轻一撩,“这上头的,你挑一个,或是都拿了去,都可以的。”

“那怎么行,这是将军你的……”

“我的便是你的,有何不可。”说话间,霍去病已经自己拿下一块环形白玉,递到她手中,“这块如何?”

还未等子青回答,他忽又想起一事来,侧头看着子青道:“我好像还没有给过你信物,是不是?”

子青怔了怔,道:“可是我没有东西可以回赠,怎么办?”

“那支紫霜毫,不就是你送的?”

“……它也能算信物?”

“它是你亲手所制,比起别的东西,更加不同。”霍去病却想不出自己有何物能赠与她,玉佩等物似又太过寻常,正自烦恼,“你可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

子青摇头:“没有。”

“再想想,仔细地好好想想……”

子青认真地想了想,还是道:“没有。”

霍去病歪头看她,皱眉道:“难道连我也不想要?”

子青抿嘴一笑:“你又不是东西。”

“你敢说我不是东西!”

霍去病伸手来咯吱她的腰眼,子青怕痒得很,躲开身子笑着向他告饶。

“快说句好听的,我就饶了你!”

“你想什么,我照说便是。”子青也不知什么话才能合他的意,只好问他。

霍去病见周遭还有旁人,缠绵悱恻的话子青定然是说不出口,便道:“唤我名字,便饶了你。”

子青怔住,对于霍去病她向来以将军相称,只因从认得他起,他便是自己的将军,乍然间要唤他的名字,着实有些不习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