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染上重病,一卧不起,奄奄一息。
  一日,刘氏对春秋说:“你爹病成这般模样,一旦有个好歹,咱家该怎么过啊!”说着掉了几滴眼泪,“你到城里去买点好药,快给你爹治治吧。”
  春秋见继母还算有良心,便应诺跑了几十里地到城里,买来了药。回到家中,见继母脸色好看,心中不觉很高兴,就说:“娘,我把药给爹熬了吧。”
  刘氏连连点头道:“秋儿,辛苦你了。”
  晚上,刘氏把熬好的药让李喜子喝了。没想到一会儿,李喜子捂着肚翻来滚去,七孔流血,一命呜呼了。
  刘氏见状大哭大同,一把揪住春秋,说春秋毒死父亲,硬拉着他去衙门打官司,春秋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只是跪在大堂连喊冤枉。
  州官听完刘氏的哭诉,对春秋说:“你买的药,你熬的药,不是你害死的还有谁?衙役们,快把李春秋押入大牢!”又对刘氏说:”你且暂退回家,老爷决不会轻饶杀人犯的。”
  刘氏走后,州官觉得此事蹊跷,李春秋幼年丧母,只有父亲待他好,怎会害他?于是把春秋带到后堂细细查问。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刘氏从娘家回来的路上,经过李喜子的坟地,不觉心生寒意。突然坟后边钻出一个蹦跳的披发鬼来,刘氏吓得双腿抽筋,差点晕过去。
  鬼说:“孩子他娘别害怕,我是喜子。那天我到阎王那里去报到,被打了出来。阎王说:“你吃什么死的都不知道,怎么跟你登记上簿子?回去问问去,你我夫妻一场,总不能让我死后不得安宁吧。再说我那毛病迟早要死的,有什么过错我也不会怪你。”
  刘氏想:既然如此,给他说实话吧。便颤颤地说:“你是吃砒霜死的。”
  “谁去买的?”
  “不,是前院二拐子家要来的。”刘氏又把毒死李喜子的经过给鬼说了一遍。
  “哦,既是如此,那我就去阎王爷那里回话了。”鬼说完便不见了。
  过了两天,刘氏被传到衙门。
  州官说:“前几天你撞到鬼了吗?”
  “是,老爷怎么知道的?”刘氏觉得奇怪。
  州官笑笑:“刘氏,那鬼是我的手下扮的。”
  刘氏吓得瘫在地上,连连磕头道:“老爷饶命吧!我是怕老头子死后,春秋平分家产,才动心害死老头子,嫁祸于他。。”
  案情大白,春秋无罪获释,刘氏受到了惩处。  

申渐笑雨怕抽税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战祸不断的朝代,打来打去,打得千里无鸡鸣,万里堆白骨。最后总算安顿了下来。但统治者并没有让百姓休养生息,为使天下财富尽其一人之用,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喘气。就拿南唐皇帝李昪在位时说吧,人民因受到许多捐税的侵害,不胜其苦,干脆叫南唐皇帝“万万税”。苛政猛于虎,足见其害!
  一年大旱,田地龟裂,禾苗半枯,河床朝天,深井汲干,老百姓都到龙王庙去求神拜佛,烧香念经,祈祷下雨,可折腾了好久,天上没有飘来一朵云,东方没有刮宋一丝风,烈日当空,日日如此。
  一天,皇帝正在花园里举行盛大宴会。饮醇酒佳酿,嚼山珍海味,侃天南地北,赏笙歌燕舞。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太监喜滋滋地禀报说:“京都郊区突然下起雨来,雨量特大,庄稼得救了。”
  皇帝龙颜大展,既而又疑惑地问:“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却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
  教坊长申渐高笑道:“这雨是怕抽税,所以不敢进京城呀!”
  皇帝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羞愧满面,他懂得,老百姓逼急了将意味着什么。于是,下令免去一切不合理的额外税收。  

张策辨别伪古鼎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著名经学家张策少年时就才智超群,学识渊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阳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时,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锈蚀斑驳的铜鼎上铭刻着一行篆字:“魏黄初元军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细考究。左邻右舍无不认为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兴极了,好像已得了飞来的横财。
 ∩是,张策望着古鼎一会,苦笑了笑,说:“众乡亲啊,不是我说扫兴话,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绝不是曹魏时代的珍品。”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有个老学究却不服气,冷笑道:“唉!你这小子不过十二三岁,怎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古物的真伪呢?”
  张策的父亲张同也有此感,怒声责问道:“你可要谦逊一些!”
  张策也不气恼,只是轻声慢语地对老学究说:“老先生,晚辈斗胆说一下根据,请您指教。”
  老学究笑笑,话内含刺地说:“愿听高见。”
  张策侃侃而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东汉年号就改为延康了。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国,改年号为黄初。这就是黄初元年,请问哪来的二月呢?可见,古鼎上的篆文说什么‘黄初元年初二月’,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老学究和张同听了,相对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语了。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张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国志》来查对一下呢?”
  《三国志》取来了,张同翻开其中《魏书》一看,果然书中记载的同张策的说法完全一样。
  老学究面色腾地飞红,连忙说:“小策真是个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喻皓设计斜宝塔
 
  五代末的吴越王钱镠据守浙东、浙南(今浙江,上海市和苏南部分地区)时,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木塔,刚造了二三层,钱镠登塔观赏,却发现塔在晃动,问建筑师是什么原因。
  建筑师说:“这是因为还没造好,顶上没上瓦,塔身轻,所以晃动。”钱镠命人铺上了瓦,可是木塔照旧晃动。那位建筑师急得没法,只得去向著名巧匠喻皓请教。
  喻皓说:“这塔是很容易稳定的,只要逐层用木板钉结实,就行了。因为木板上下都钉牢了,六面互相牵联住像箱子的板壁那样。人踩在上面,上下与四壁相互支撑牵引着,当然就不能晃动啦。”照喻皓的主意去办,果然使木塔稳定了。喻皓的名声于是大振。
  北宋初年,宋太宗于公元978 年灭掉了钱镠在两浙一带建立的割据政权。为了乞求神灵保佑自己的统治,公元981年,宋太宗决定在东京汴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建造一座大型木塔。喻皓被征召到京都,奉命负责木塔的设计和施工建造。
  公元989 年,一座八角形宝塔巍然耸立在开宝寺内。当时,东京的达官贵人和黎民百姓从四面八方赶去一睹宝塔雄姿。嗬!宝塔飞檐凌空,装饰华丽。高达120 尺,有13层,是京都中最高、最美观的宝塔。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宝塔竟微微有点向西北方向倾斜。
  一位大官把喻皓找了去,责问他为什么把宝塔设计成这样?喻皓笑道:“我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因为这京城一带地形平坦,四面无山,又经常刮西北风。如果塔身是正的,在西北风的压力下,就会慢慢向东南方向倾斜,到了一定程度,就倒了。现在我把塔造得稍微有点向西北倾斜,是为了抵抗风力,不到100 年时间。塔自然会被西北风吹正了。”
  那大官想:是呀,风力也是高层木结构建筑设计中一项不容忽视的水平载荷呀!在一旁的人们也都夸赞喻皓考虑得十分周密。可惜的是,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 年),开宝寺宝塔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冯瓒乱更驱盗匪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统一天下。四川剑阁一带战乱平息不久,在战争中开小差的逃兵流亡各地,成为盗匪。他们或聚或散,到处打家劫舍,使得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朝廷便派冯瓒前往梓州担任知府(剑阁属于梓州管辖)。
  冯瓒到梓州走马上任没有几天,四川有个逃亡的军官名叫上官进的,率领3000 名逃兵,胁迫几万百姓,趁着夜色,浩浩荡荡进攻梓州城。
  冯瓒接到军情报告后,便登上城墙观察。只听得城下“哇哇啦啦”地叫成一片,他对部属说:“你们不必担忧,这些盗匪不敢在白天出动,而是夜里偷偷摸摸来打劫,可见他们心虚胆怯,纯属乌合之众,我们如果组建精兵相迎,他们肯定会落荒而逃。只是现在城里只有300 人马,加上又是夜晚,难以整理队伍和列成战阵。唯一可取的办法是保持镇静,决不惊慌,待到天亮,盗匪必定不战自溃。”说罢,便布置各项守城事宜。先是将二百人马分派到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坚守,又派身强力壮、机动灵活的官兵组成巡逻队在城墙上严密监视敌情,一有动静即刻敲锣以便调集援兵救急。最后,他暗暗命令更夫半个时辰就作为一个时辰来敲。
  于是,更夫频频敲更,在半夜三更时分,就敲响了将近天亮的五更鼓声——“梆、梆”的声音,以响亮的力度传到城外。围城的盗匪本来是为抢劫而来,既无斗志,又无队阵,而且也不晓得城里到底有多少官兵,如今听到更声,以为天就要亮了,也许官兵就会出城进攻,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正在这时,不知谁叫了一声:“天快要亮了,官军要冲出来啦!”话音刚落,几万盗匪乱了阵脚,“哗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后逃奔。上官进收脚不住,也只得带领几个亲兵没命地逃跑了。一时之间,你践我踏,溃不成军。冯瓒在城楼上看得真切,觉得时机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击逃匪。很快俘获敌人1000多人,上官进也被活捉。
  几天后,冯瓒下令将匪首上官进斩首示众,对1000 多个俘虏则进行教育予以释放。从此、梓州全境治安大为好转、百姓安定,再也没有盗贼敢于为非作歹了。
  那个最先叫唤“官军要冲出来啦”的人并不是盗贼,而是冯瓒利用夜色掩护、悄悄用绳子将他放下城墙的间谍。  

曹翰缓击更鼓计
 
  公元965 年(北宋太祖乾德三年)正月,寒风凛冽。北宋军队打下了后蜀都城成都,蜀君孟昶只得乖乖出城投降。没几天,后蜀军校(官职名)吕翰却占领了嘉州(今四川乐山)反叛。北宋西南诸州转运使(官职名)曹翰接令:举兵平叛,攻取嘉州。
  曹翰兵临城下,分析了一下战场形势后,火速传令所有将军集合阵前。他望着围拢来的将军们,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大军佯攻嘉州,一支精兵转至城后,从距城一里处开掘地道!
  曹翰的兵将从正面拼命攻城,吕翰军队的所有注意力都给这儿牵制住。哪曾想,城外的地道像一条蛇,正一米米地向城里蠕动。几天后,曹翰大军一半兵将从地道“走”入嘉城,突然从地面钻出。吕翰军队腹背受敌,只得拖枪倒旗,弃城而去。
  吕翰率军逃到离城三十里处,安定军心,派人急唤来各路将领,约定当天半夜三更,各路人马会合,攻城夺回失地(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是几更就连击几下鼓)。
  哪知,这绝密军情被曹翰的间谍打听到了。他连忙跃身上马,赶到曹翰处,火速汇报。
  听完汇报,曹翰心里一沉:“倒不怕他来攻城,只是疯狗咬人不顾命,怕大宋军队也会损失许多。一定要想个万全之计!”
  一会儿,曹翰唤来一位心腹吩咐道:“你去告诉掌管击鼓报更的人,让他缓击更鼓,今天晚上,老是连击两下鼓。”
  天渐渐暗了,夜渐渐深了。嘉州城内,老是只听得“梆梆”两下鼓声。甚至时至清晨,仍报着二更。
  吕翰的各路人马没听到三更鼓声,一直熬到天明时分,都没法集合,只得各自怏怏散去。整装待发的宋军,在曹翰的一声令下,呼啸出城,乘敌散乱之际,一阵猛追,打败了这些瞎忙了一夜的敌人。  

宋大臣画像离间
 
  公元972 年(北宋太祖开宝五年),北宋朝廷平定不少叛乱后,定下大计,要灭掉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南唐。但是,北宋朝野内外仍顾虑重重。原来,当时南唐出了位出类拔萃的将领,他就是南都留守兼侍中(官职名)林仁肇。林仁肇足智多谋,不除掉他,短期内是无法灭掉南唐的。
  怎样除掉林仁肇呢?一位大臣向来太祖赵匡胤献计:“咱们使用离间计,借南唐主的快刀把他杀死。我看,在林仁肇的画像上做篇‘文章’。”
  宋朝廷暗中派出最能干的官廷画师,乔装改扮,潜入林仁肇府中,偷偷画下了他的像。然后,这画师溜回宋朝,将画献上。皇帝一声令下,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了都城的一个豪华的屋子里。
  有一天,南唐使者来北宋朝廷办事。朝廷官员特意领着那使者来到那间房子里,细看画像后,官员突然发问:“你看这是谁?”
  使者心里一沉:“是林仁肇啊!”
  那宋朝官员神秘兮兮地压低嗓子说:“林仁肇快要来投降大宋了,他先派人送来画像给我们做凭证。”言毕,他又指着附近一所漂亮的空房子告诉南唐使者:“你瞧,房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将把这所馆舍赐给林仁肇居住。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来大宋谋事,我们大宋天子肯定也不会薄待。”
  南唐使者信以为真,心里暗暗恨林仁肇:“好个林贼,表面像个君子,原来藏着满肚子坏水。”回国后,这使者马上报告了南唐主。南唐主哪曾想到这会是宋朝的离间计,一听说林仁肇身在南唐心在宋,拍案大怒,赐一壶毒酒给林仁肇喝。
  林仁肇一壶酒下肚,药力发作,七窍流血,命赴黄泉。
  这消息传到北宋都城,君臣都拍手称快:攻克南唐的障碍,终于让南唐人自己扫除啦!  

寇准献计废太子
 
  重阳节又到了。宋太宗(公元976—998 年在位)钦令遍请诸王,大摆酒宴。
  楚王元佐刚巧发病,太宗因此没请这位长子参加。这暴戾的家伙半夜醒来,竟恶从胆边生,把宫中姬妾们统统关起来,放火烧宫。太子东宫内外,惨叫声震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
  听到太监传报,太宗气极了:这太子自从得了精神病后,像野兽一般残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