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至今的几千年,就是一部人类发扬“人定胜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不断创造奇迹的奋斗史诗。
犹太人普利策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传奇。
报业大王普利策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17 岁时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普利策曾在联盟军中服役,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普利策很有抱负,他觉得当律师创不了大业,他一直想找一个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更别提有胆量去奋力搏击了。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往目标攀登。
普利策很喜欢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使地球移动。”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有了这个信念,他千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点。普利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那老板见这位年青人如此热心于报业工作,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尽管老板这么抠,普利策却仍乐意屈就,他来的目的就是找支点而不是找钱。他在该报工作后,虚心学习研究报馆的各环节工作,勤于到各地去采访。由于他有较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和较好的文学修养,写出的报道和文章不但吸引广大读者,而且不会引起非议或抨击。
商魂篇(14)
老板高兴地提前把他转为正式职工,第二年还把他提升为编辑。随着他的署名文章增多,影响力扩展,1869年,他当选为密苏里州议会议员。1871年至1872年,他牵头组织密苏里州自由共和党,声望进一步鹊起。
有了地位和声望之后,普利策的收入也开始增多。1878年他用自己积蓄的钱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自己独立办报的奋斗工程。他首先把该报改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以一个新的名称引起广大读者注意,以图改变该报馆过去的形象。接着,他改革办报宗旨,以经济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导向,汇集了大量迎合当时美国人普遍关注的消息。此外,他还改革报馆内部的管理工作,裁减一些可有可无的部门和人员,增强广告部的力量。
经此三步改革,该报经过五年的经营,成为当时美国颇有影响和最成功的报纸,每年为他赚取15万美元以上的纯利润。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多,普利策后来又收购了《纽约世界报》。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家惨淡经营的报纸一举跃升为全美国最有影响力和利润最丰厚的大报。
普利策从此财源滚滚而来,很快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头和大富豪,实现了他创业之初的目标。普利策热衷于社会慈善事业,他还创立了普利策奖,该奖项成为日后新闻传媒界的最高荣誉,类似于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 周大虎的豪气:要做就做第一
你会记住很多第一: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个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中国人许海峰,第一个造出电灯的爱迪生,第一个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美国第一个总统华盛顿……至于第二个是谁,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
在市场竞争中也是这样,每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大家都很熟,至于一些小企业就不知道了。消费者在买商品时,也更多地去买那些品牌知名度前几位的东西,因为这些品牌值得信任,长期以来就成了习惯。那些个小品牌和不知名的品牌,其实质量货色都不差,但是却很少有人问津,这来源于人的本性,因为不知道、不熟悉、不了解,所以人们都本能地避开它。
力争上游才不会被激流冲走,勇争第一才会被人铭记。打火机大王周大虎就是这样的人,也是温州最早一批的商人之一。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周大虎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进入了当地邮电部门工作。刚开始的工作是搬运邮包,虽然工作不怎么好,总算有口饭吃。周大虎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认为:即使是这么一个重复性的工作,我也不混日子,要做就做到最好!周大虎的努力被上上下下看在眼里,很快周大虎就被提干了。
到了80年代末,周大虎被调到局里为解决系统内家属就业成立的服务公司,周大虎很有雄心:既然让我来做,我就想办法让下面的人拿到和正式工一样的待遇!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这些职工的待遇都与局里的“正式工”不相上下。
到了90年代,许多国企改革重组,周大虎的妻子下岗了,靠他一个人并不多的工资不能支撑一个家庭,于是周大虎考虑着时机要下海经商。1991年,拿着妻子下岗得到的5000元安置费,周大虎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打火机生产。1992年,周大虎索性辞职大干起来。他租下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招了100多个工人,正式创业。 。  。。  想看书来
商魂篇(15)
当时的温州打火机市场异常火爆,以至于一些厂商为了赚“快钱”,就赶生产赶进度,打火机的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
周大虎的确有“王者之气”,他比一般人看得更远,开始注重品牌,要做行业的强者。当时有人背地里笑他笨,周大虎却没有放在心上。“说实话,我不是不想赚钱,是要慢慢赚钱。太看重眼前,将来会后悔!”周大虎坚持要打造优质的品牌策略。
果然在1993年下半年开始,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起来,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大部分都倒闭了。到1994年,“虎牌”打火机已经成为温州市唯一的小商品知名品牌,获得相关部门免检,并在海外市场迅速扩张。
“到了1995年,当打火机行业提出‘学虎牌、赶虎牌’的时候,我知道:这次大家都醒过来了!压力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周大虎有些得意。
周大虎的性格以“好胜”而闻名,1995年7月底,周大虎带领温州足球代表队到宁波参加全省的联赛。周大虎提出:“除守门员外,每个球员必须铲五个球,否则开除出球队。”同时,周大虎还找来了两副担架。结果,温州队平均不到两分钟就有一个铲球的打法把对手给打懵了,球员们用个个血迹斑斑的代价换来了温州队的夺冠。周大虎的个性用到了事业上表现为:“我们大虎人的精神,就是要当赢家,唯一是争,唯冠是夺。”
“无论是大产品小产品,选择了做什么产品,就要有做第一的想法。”这是周大虎的座右铭。目前,“虎牌”打火机不仅在国内打火机行业独占鳌头,而且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总代理和专卖店,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虎牌”商标,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客户。多年来,通过自营、代理以及外贸等多种途径,向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70多个国家,出口了几千万只中、高档打火机,并无一只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虎牌”商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客商心目中的质量保证。周大虎的目标是继续发扬“唯一是争,唯冠是夺”的企业精神,力创国际名牌,争当世界打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要做就做第一!”这是周大虎的口头禅。如今,周氏企业生产的金属外壳的“虎牌”打火机,已经占到全球打火机市场90%的份额,并击垮了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使当地90%以上的厂家倒闭。
◎ 徽章大王陈加枢:征服客户
有一个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征服你的对手,可以不征服你的敌人,但是不能不征服你的客户。”对手的存在会让人更加积极更加强大,但如果你没有了客户,你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狭义的客户就是消费者,买你东西的人。广义的客户就是为你买单的人,为你的努力买单,为你的创意买单,为你的真诚买单,为你的勤奋买单。
当你谈恋情时,对象就是你的客户;当你没有资金要别人同你一起做生意时,合作者就是你的客户;当你展示你的创业计划时,投资者就是客户;当你要人同你一起共度难关时,支持者就是你的客户。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最怕的就是一厢情愿,单相思是最最痛苦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常常有“单思之苦”,努力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才华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汗水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于是怀才不遇、曲高和寡、好心没好报,一幕幕的悲剧就不断上演了。
商魂篇(16)
上世纪的80年代,正是创业风潮席卷温州的时候。1983年,退伍后的陈加枢在想应该做什么,是找个工作还是自己去创业?不甘平庸的陈加枢选择了后者,他和四个朋友合伙,创办了金乡徽章厂。
经过三年的发展,金乡徽章厂有了一定的实力。1986年9月23日,在陈加枢的提议下,金乡徽章厂到上海召开产品观摩会,公开摆下了“擂台”,要求与全国同行“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
但是,意外随之而来。与同行一番较量后,1987年年底,金乡徽章厂竟然亏损了10多万。
其他几个合作伙伴见情形不对,纷纷要求退出股份。陈加枢说:“没人要的话,我要,厂里的负债也都归我。”于是,陈加枢正式成了金乡徽章厂的老板。
陈加枢刚接管徽章厂,产品就出了问题,发出去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都被退了回来。面对这种情况,陈加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对厂子进行整顿。
军人出身的陈加枢办事雷厉风行,他首先把一批吊儿郎当的工人清理出厂;然后,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最后,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负起相应的责任与风险。陈加枢的办法是立竿见影的,第二年,工厂就扭亏为盈,并逐渐成为了全国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尽管在国内,金乡徽章厂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站在了领头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掌门人的陈加枢深深地懂得,机会不是等来的,要想使金乡徽章厂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主动出去,主动去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1991年4月,陈加枢在上海一家企业参观时遇到了美国军需品公司——格林公司董事长巴力?丁?斯坦先生。极具商机意识的陈加枢主动邀请斯坦先生到金乡徽章厂在上海的办事处参观。斯坦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斯坦看到展示在办事处的精美徽章后,他感到非常惊奇:农民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徽章?斯坦这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国大陆寻找生产美军军徽的合作伙伴。当斯坦把这个愿望告诉陈加枢后,陈加枢当即邀请斯坦到温州金乡徽章厂去参加。
两周后,斯坦到金乡徽章厂去参观了,他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徽章厂的各个生产流水线。虽然金乡徽章厂生产的徽章精美又便宜,但是斯坦在参观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匆匆离去。陈加枢并不知道斯坦的想法,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徽章。又过了两周,斯坦突然出现在金乡徽章厂,要求再次考察。陈加枢二话不说,就带着斯坦先生参观了工厂。这次,斯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后,斯坦退掉了原来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生产徽章的协议,与陈加枢签订了美国海陆空三军军徽的所有生产合同,要求他每个月向美国提供5万枚景泰蓝徽章。美军要求的军徽工艺要求高、期限紧,要求每一枚军徽上都有兵种、称号及标志物等。陈加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和他的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199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陈加枢:“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陈加枢马上办好手续,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阐述意向。美国人非常桀骜,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陈加枢不愠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美国警察总署真地派了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陈加枢带他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并让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美国人惊得目瞪口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商魂篇(17)
几天后,美国代表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署的头头们一看,做工精美,价格比美国军工厂的便宜,而且不需要订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从这以后,陈加枢包揽了美国50个州警察局的所有警徽和领花。同时,由美国警察总署介绍,联合国秘书处也向金乡徽章厂发来信函,咨询金乡徽章厂能否完成联合国部队军徽的生产任务。最后,陈加枢顺利地拿到了联合国的订单。
之后,陈加枢又顺利地接下了为英国、俄罗斯、沙特、阿根廷、老挝等国家军警制作军徽的业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徽章大王”。
◎ 正泰浩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苦难是让人迅速成长的最好方式,当然也是将人彻底毁灭的最快方式。英雄和狗熊,在苦难面前会显现无遗。
有人总爱说,我小时穷,没有书念,现在只能干脏活累活,都怪我命不好,没有生在富人家;也有人爱说,李嘉诚、王永庆小时候家里困难,但困难让他们更好学更勤奋,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了世界富豪,如果他们生在富人家说不定发展成什么样,我要学他们。就这样,相同的遭遇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英雄和狗熊便产生了。
初二的时候,南存辉13岁,离毕业还有15天。父亲因为意外腿部骨折,可能要休息一两年,而母亲身体一向虚弱,作为长子,照顾弟妹、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了南存辉的肩上。初中没毕业,南存辉就当上了小鞋匠。从此,在别的孩子去念书的时候,就有一个小鞋匠羡慕地看着他们,别的孩子在书声朗朗的时候,小鞋匠手里就会敲出铛铛的声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