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同人)少年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玉堂同人)少年风流-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叫什么名字!”“白玉堂——”

“叫什么来着?白什么,老头子,我听不清楚。”风有些大,吹散了白玉堂的话语,村民们愣愣地站在村口,直到背影消失还不愿离开。

“喂,你们挺清楚了没有,到底叫什么?”老太太执着地问。

众人都摇摇头。

“没人听清楚?叫白什么,白什么?”

每个人眼里都是一抹失望,好像这个名字就是他们的全部一样。老太太不住地问,不知道名字就好像缺了一块什么,再也补不齐。他们老了,不可能再见面。就算不老,也不可能了,走两次一样的路,这种偏僻的路,几率不大,这一别,就是永远。

到最后也没人能说出他的名字。每个人只是深深记住了这个“白”,如同一个执念一样,他们感激,他们永远都不能忘。有时候这种滴水恩情更加刻骨铭心,他们走的太急,甚至没能留下一个完整的名字,却留下了一个美丽的遗憾。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村里人传了一代又一代,再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大事,再也没有山贼骚扰,那条刀痕成了村里唯一的古传说,那么悠久,那么漫长,那么传奇,就连两三岁的孩童都知道曾经有两个英雄救了他们村,那两个英雄一个姓“白”,一个无名。



第24章 客旅之青城行——离别路
两个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继续前进,因为刚刚干了一件好事儿,谭疏的心情大好,满心的欢喜消退了一夜的疲倦,两个人上午的速度出奇地快,当太阳刚照到头顶的时候,两人已经翻过了这座山,站到了草木丛生的山顶边。

远远眺望,那躲在云雾缭绕中的小镇,就是青城。靠近那块突出去的石壁抬头望去,可以隐约看到山和城大致的轮廓,甚至可以看到埋藏在山坳中清澈的湖水。两个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继续前进,因为刚刚干了一件好事儿,谭疏的心情大好,满心的欢喜消退了一夜的疲倦,两个人上午的速度出奇地快,当太阳刚照到头顶的时候,两人已经翻过了这座山,站到了草木丛生的山顶边。

远远眺望,那躲在云雾缭绕中的小镇,就是青城。靠近那块突出去的石壁抬头望去,可以隐约看到山和城大致的轮廓,甚至可以看到埋藏在山坳中清澈的湖水。

时间漫长,却也快如白驹,两晚已经过去,再过一天,他们就要分开了。想到这个,两人都有些伤感,不过既是同路朋友,总归是要各奔东西,只要记着这份情就够了。都是大男人,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至少也是拿得起放得开的。

并排走马在还算宽敞的山路上,谭疏在呆愣了许久后,突然晃了晃脑袋,开口道:“二弟,你去青城是干啥的?怎么没和其他四鼠一起呢?”

“只是到处转转罢了,”白玉堂笑笑,“其他哥哥们都有事儿要忙,就我清闲些。”“独闯江湖啊,真好。”谭疏叹了口气,满眼羡慕,“你是真自由。”

“你也可以啊,不过不会功夫还是麻烦点。”白玉堂笑得眼睛亮亮的,谭疏不由一笑:“我就不想了,我也不可能过这种生活。还是想着怎么解决手上的事儿吧。”

“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么?”“嗯……反正做生意么,摩擦难免是有的,有些客人不想买我们的马了,他们怀疑我们不是找的正宗的宝马。其实我们都是凭良心做生意,绝对不会有假,给的价格也是实的,该赚的不会亏了,但我们也不会大开口。或许我们得罪了什么人,被人说了坏话,这次我来就是找做了几十年的老马商买些小马,再来也请他出面帮我们压一压局面,他干这行干得久,说话有分量,希望他稳住客人过了这一关。”

见白玉堂了解地点了点头,谭疏又说:“我可是从殷川到青城去的,没遇到你之前已经走了三天了,这下回去又要好些天,希望那边的伙计们还能撑住。”

“殷川?那样走临阳泊不是更近么,你怎么会走到孤村那儿的呢?”“唉,其实本来还有别的事儿顺带的,因为都是小事儿绕的也不远就往这边走了走,谁想走错路了,不知怎么就跑到那个鬼地方,连洗澡都要一群一群的,真是难为情。”

想起那一夜,两人都是一阵好笑。

一路上走走聊聊,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眼看天又要暗下去,谭疏突然指着前面不远处的山说道:“快看,那边有山洞,二弟,我们今晚要不就在山洞里呆一晚吧。”

白玉堂四处看了看,没有什么可以栖身的地方,于是点点头。两人驱马快步跑过去,趁着天还没黑快速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环境。这山洞挺大,里面蜿蜒曲折看不真切,若是稍微往里面走一走,还可以闻到湿湿的泥土味,若是静下心来听,还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白玉堂和谭疏毫不否认里面会有一些小动物,不过他们不会去打扰。

把马儿引到洞口卧好,白玉堂望了望天色,对谭疏说:“谭大哥,我去找些木头,再找找有没有什么果子可以摘。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去就来。”谭疏愣了愣,问:“你去哪儿找?我们凑活一晚算了,分开的话很容易找不到的。”“那我们一起去吧,现在还看得清,”白玉堂说,“再晚些会很冷的,有火还是好一点。再说,我们也要吃东西。”

“那就这样吧。”谭疏点点头,看了看洞穴里面,突然眨了眨眼,“二弟,你仔细听听,有没有什么声音。”白玉堂靠着石壁听了听,低头想了想:“水?”

谭疏突然兴奋起来:“二弟,后面有水,我们去抓鱼吃好了,听声音应该不难找到。如果是在这种地方,水不会太深的,鱼应该也是比较好吃。”

有了方向,两人很快循着声音找了上去,穿过一片矮林,一条小溪从山上的石湾中留了下来。小溪上面飘着落叶,没有遮挡的地方可以看到流动的黑影,有些地方有石头挡着,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悬流,柔美的弧线随着石坡一层一层地滑下山去。

“怎么,二弟,你抓鱼可有经验?”谭疏边说边撸起袖子,兴冲冲地问。“若说水上功夫,谁也比不上四哥,不过我是不行的。”看他有些失望地瘪了瘪嘴,白玉堂又笑着说:“不过还是学到了一点……不行不行,你要往鱼的下面叉才能叉到。”

看谭疏已经拿过自己的刀往水里戳去了,白玉堂连忙靠过去帮忙。“诶呀呀,二弟二弟,你快来啊,我一个人抓不到,你的刀太大了。”谭疏大叫着转过身,把银刀扔了回来。白玉堂接着刀,朝着水中一个飞快的黑影子叉去,手一松,刀插进泥土里了,好不容易拔出来全是泥巴。看谭疏已经笑得不行了,白玉堂也快快冲了冲刀,又朝水中戳了几下。

这边白玉堂一边揣摩着鱼的动作一边领会,好不容易叉到了一条,那边谭疏已经从身上拿出了一根簪子在水中乱扎。鱼儿在水中四散游着,这一下被谭疏火辣地攻击扰得四处乱撞,白玉堂只觉泡在水中的双腿痒痒的,脚底的沙土更加软了。

“谭大哥,你倒是会想办法。”白玉堂哭笑不得地看着那根短短的簪子,就听谭疏得意地说:“这可是我买给你大嫂的礼物呢,只是那次她闹脾气不拿,就一直放在我这儿喽。这下可好了,她还没戴,先喂鱼了!叫她耍性子,这回可要后悔了吧。”

两人笑了一会儿,白玉堂刀手并用抓到了两条鱼,谭疏也扎到了一条小小的。见天色已晚,白玉堂上去看了看成果,只见他们的晚饭已经被戳得快看不出鱼形了,谭疏的那个更是连头尾也分不清。树叶轻响,两人准备收工,白玉堂走在前面捡柴火,有时候跳上树摘几个果子,谭疏在后面用衣服兜着鱼摇摇晃晃地跟着。

再回到山洞,天已经黑了半边,两个人一前一后走着,踩着枯脆的树叶,绕着高矮不平的树丛,满心的充实和高兴,就好像走在回家的路上。进了洞,白玉堂开始生火,谭疏则跑到边上拍拍马头,摸摸马嘴,好不亲热。待火大了,他又回去帮白玉堂烤鱼。

荒郊野外能闻到肉香已是不易,虽然鱼烤得不成样子,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没熟,但两人一想到现在的环境,再想想明天就要到地方,吃起来还是如同山珍海味一般。两匹马儿则卧在一起把脖子伸出洞口慢慢地抿着草吃,偶尔发出轻轻的憨叫。

天已黑透,看不出夜有多深,但洞外清风吹起,悠长响亮的蝉鸣有一声没一声地响着,叫的人心底一片沉静。洞里火光闪动,火花浮在空中,温暖了漏进来的微凉的风,也映着两个人安静沉着的面孔。

“谭大哥,你还不睡么?”白玉堂握了握手中的刀,问道。谭疏抬起头定定地看了他好一会儿,突然笑着摇摇头:“睡,现在就睡吧,明天早点起。”

两个人偎在马旁闭上了眼,没有人睡着,也没有人开口。不知是谁先有了困意,山洞渐渐连呼吸都平稳下来。山高路远,月朗夜静,云罩着天空模糊了月光,远远望去,只有那飘动着的火陪伴着淡淡的月影轻晃。

第二天,两人是被马鸣声叫醒的,一睁眼就弹了起来。看了看山洞,火还在烧着,只是几乎快看不见了,谭疏跑过去踩灭了它,连忙牵着马出了洞跟上白玉堂。

剩下的山路就不多了,他们一路下去,走到一片树林的时候发现路已经不好走了。谭疏下了马准备牵着,白玉堂还没来得及下马就感到有水滴了下来。

风突然就刮了起来,吹得一片树林晃动,叶子呼哧哧地响,还没眨眼的时间,雨已经下了起来,只是一瞬间就瞬间蒸腾了整个山林。

这真是倾盆大雨,一点也不夸张,下得人睁不开眼睛。白玉堂只觉像在水中一样,眼前的水帘密密麻麻,雨点打在身上竟有些硬生生的疼。谭疏大叫着牵着马走上来,白玉堂小心地下了马,看着一片水雾朦胧,找不到前方的路。

“二弟,你在这儿吧!”谭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个青袖伸了过来,白玉堂拉了拉他,说:“我们小心点走,这里本来就高,坡又陡,现在还下雨,一定要跟紧了。”

两个人在雨中行进,白玉堂试探着跳下一个高坡,身后的马儿却停不住蹄滑了下来,白玉堂硬是被拖了好几步才拉住它。谭疏则差点没和他的马一起撞到树上。在这里,一步一步都及艰难,好不容易地不知道在雨中走了多久,渐渐觉得雨小了一些,至少能看清前路,路也好走了许多。两人一点一点挪着往下滑,马儿四蹄不知怎么磨硬是坚持住了,小黑马又一次甚至因为蹄子入土太深差点拔不出来。谭疏的棕马也磕磕绊绊。

他们两人两马,可谓是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呐。

怀着心事和不同的思绪,两人在雨中牵着马上蹿下跳,从树下钻过去,把树枝拨开,有的地方还要一个一个过,否则就要被卡在那儿。就这么走了许久,不知什么时候雨小了,路也平了,两人却还是那么走着,白玉堂缓过神来直笑被这场大雨淋昏了,谭疏则感慨万千。

剩下的路就好走了,重新上马飞奔,很快就看到了夹在两山之间的高大的城门,那就是青城。青城里倒是还在下雨,只是很小很小,仿佛江南烟雨的味道,轻柔缓和,没有他们来时的粗狂。滋润的细雨让两人心情也好了不少,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离别。

两人都下了马牵着走在青城青石铺就的路上,白玉堂看了看两边小巧的楼房和不远处拱起的石桥,问:“谭大哥,你对这儿可熟么?”“恩?”“既然来了,当然是留久些好,我还要转转这儿呢。”谭疏笑了笑:“不是很熟,但是……一些地方还是知道的。二弟,你如果有空,去酒舫看看吧,这是青城最不能缺失的地方,是青城的魂。”

白玉堂点点头,问起了谭疏的打算。

“我要立刻去找老前辈,否则就真的晚了。”谭疏露出一个豁朗的笑容,“二弟,我们就暂时在此分离吧,你别忘了时常传点信过来,若是有空,一定要到殷川去一趟,只要说你的名字,我们谭家永远都会欢迎你。到时候我带你去临阳泊看看,看看我们的好山好水。”

白玉堂浅笑着应着,就站在这里目送谭疏离去,两匹马儿也依依不舍,互相绕着转了两圈才各自跟回主人。在桥上,谭疏回头招手,高高的背影一点点融入那幅水墨画中,青袖划出一条朦胧的线,最终消失在茫茫烟雨里。




第25章 客旅之青城行——酒坊醉
青城就像一个青涩的梦,能触碰到你最柔软的地方。弯弯曲曲的青石道,重重叠叠的白玉桥,绿水萦绕滋润着这片土地,荫柳长阶延绵到山脚。走进青城,到处都仿佛隔着一层轻纱,有着朦胧的美,水里的花船微漾,旋出黛色水笔如泼墨般沉荡。

白玉堂靠在玉桥上望细水流长,坐在青石板上闻见了不远处的包子香,马儿轻鸣一声蹄儿扬起,身后举着青伞的姑娘银铃般笑着走进小巷。抬头看茫茫苍天,碧蓝如玉石般透着光,没有下雨,为何俊俏姑娘伞扇轻扬?只是因为这里是青城吧,青城又叫“青伞乡”,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有这么漂亮的伞,这么湿润的山水,这么和美的房屋,这么舒心的人。

白玉堂直觉身心清爽,怎么看也看不尽这舒坦的颜色,看不够满眼的风光。它怎么能这么柔和?连河里的船也看得人喜欢,四处就好像围着一片薄雾,一片迷茫。

这里就是酒舫,白玉堂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青城的中间。河中一条条大船随意地飘着,不嫌多杂,船上雕花砌栏,笑声一阵一阵地从里面传出,空气中满是酒香。

“这位哥哥,可要进进酒舫?”靠在木桥边的姑娘扬了扬帕子,捂嘴朝白玉堂笑道,“来青城若是不来酒舫,哥哥可亏大了嘞!”

“那边的俊哥哥看过来哟!”

“阿哥哥!来我们酒舫嘛!”

“阿哥,来酒舫喝最好的酒,看最美的人哦。”

“好阿哥,过来嘛!”

“阿哥哥!”“诶!”“看过来!”“啊?”“看看妹子美不美?”“妹子美!”“尝尝甜酒香不香?”“甜酒香!”

姑娘们从船上陆续钻出来,到后来看着他就开始隔水对唱了,笑得清甜。白玉堂也实在是惊喜了一番,青城的人儿真是大方呢,虽然也是招揽顾客,但却显得那么真诚、直白。

的确,酒舫的姑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