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尽管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儿子,你尽管说-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专家和学者们特别指出,情感技巧影响到控制能力(对情感的控制力)、情感开放程度也是气质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情感的确是和气质紧密相关的,男孩的气质决定了他的情感表达的数量,而且家长对男孩情感表达的回应也反过来决定着情感表达的程度。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看看以上理论在具有“随和”气质的小男孩劳尔身上的应用。从来没什么事让劳尔烦心,在婴儿时期他就不爱哭闹,在儿童时代早期,他一直表现得随遇而安。他拥有积极的完整心境,并能很好地适应变化(他十岁就去参加野营而且没有哭)。看到儿子这种悠然自得的天性,劳尔的父母亲认定他在情感方面不需要太多的帮助,这是这类型男孩家长的普遍反应。他看上去很好,所以不必接受情感培养(婉转的说法就是没有任何“问题”)。这种态度很有代表性:为什么要修理没毛病的东西呢?所以说,这就是忽视男孩情感的根本症结所在。
成长过程中的男孩及其情感(2)
把情感和气质联系起来当家长认定他们的儿子没受到任何烦扰时,他们同时也就忽略了男孩的一切情感。结果男孩就失去了许多思考和谈论自己或他人的情感的实践机会,并且错失了一些重要的情感智慧,从而影响到对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认识和分析。即使对一个气质上很随和的男孩来说,如果没有外界对其情感的映照,也会使他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欠缺,并导致非正常的情感回应。在这一点上所有气质类型的男孩都是一样的,不过固执的(易发怒、易冲动的)男孩和慢性子(容易焦虑或害羞的)男孩不易被家长察觉到这点。家长对男孩的气质与情感的回应取决于家长是否具备气质方面的知识及其掌握的程度,而且也会受到“同流规则”的影响。
关于气质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在渡过青春期以后大多数男孩的情感表达竟然会表现得差不多,性格上外向的和内向的男孩都遵循着同样的表达原则,情感的直接表达被局限在了淡漠、好斗或者是友善这几种形式。在运动场等少有的几种场合里,男孩才可以纵情地表达兴奋和合作姿态。这种情感表达范围的局限性是可以避免的,克服的方法就是从孩子咿呀学语一直到青春期结束,家长应该不断地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参见第四章)本章希望读者了解的最重要观点是:无论男孩的天生气质是什么样的(注意力、兴趣点、敏感度、情绪等等),它们都需要掌握足够的情感智慧。由于年龄和气质特点的不同,男孩的情感技巧“看上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下面的内容会让大家备感吃惊,读者将会看到:孩子们在很幼小的时候就有了情感感受——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发展的序列以下几节将分五个年龄段探讨男孩情感的发展和同伴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将阐释一些情感技巧,但重点放在情感表达的技巧上,因为情感表达是关系到男孩一生的情感健康的重要手段。我强烈建议读者阅读所有年龄组的内容,以便对男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零到三岁由于发生的新鲜事之多使零到三岁这个年龄段显得非常重要。包括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在内的人们都曾经以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吃和睡时没有其他太多感受的。尽管非常艰难,心理学家们还是努力推翻了认为幼儿不会感受情感的错误认识。当今专门研究儿童成长的专家们已经确认,有几方面的情感是在儿童三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的。
零到三岁的情感(及其引人注目的行为)零到三岁的情感及相关行为如下:*新生儿:愤怒(哭闹)、恐惧(惊厥)、 厌恶(面部扭曲或用舌头抵抗怪味道的东西)、 高兴(发笑)、 满意(表现平静);*三个月:欢喜(对别人的高兴表情做出回应)、悲伤(对别人的不快和愠怒表情做出的回应,抑或是同情的起源);*两个半月到六个月:悲伤(面部表情)、惊讶(面部表情)、害怕(面部表情);*八到十个月:有与人交流的渴望(呼应监护人的表情,这也许是情感控制的先兆)、怕见生人(哭闹,不搭理陌生人,盯着不熟悉的人看);*一到两岁:兴高采烈(兴奋得大叫)、表现意志(发脾气)、不好意思(垂下双眼,低头,脸红)、害羞(垂下双眼,低头,脸红)、内疚(垂下双眼,低头,脸红)、骄傲(有点成就时微笑或拍手)、狂躁(大发雷霆)*三岁时:同情心(“感受”并回应别人的悲伤、痛苦和高兴等等)、情感控制(按照文化环境的规则隐藏某些感受,例如接受了“男孩子不哭”的说法而在痛苦的时候也不哭)。(以上资料来源:多沃茨基 1996、格林斯潘 1985、伊扎德 1982、夏斐耳 1999)。
婴幼儿不光可以分辨来自别人的情感并控制自己的情感,还能够理解所有人的情感。这是成长心理学中“独立情感说”的核心原则,它确认了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已经有了基本的情感和情感技巧。如此说来,家长和监护人对男孩的情感回应从一开始就是极其重要的。
与三岁以下的男孩相处三岁以前的孩子得到的养育远多于其后的年龄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被大人们抱着、哄着、娇惯着,接受着亲吻、爱抚、呵护。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男孩们尽情地享受着亲情而不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且也的确是男孩最可爱的时期。我们总是看到学龄前的男孩扑进大人的怀抱里,毫无顾忌地亲吻着大人,他们大声说出“我爱你们”也不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情。而且这时的他们也很少有什么伤心事,也不会动不动就哭出来。
展示亲情和哭泣都是情感表达的方式,我们一般对这时的男孩比稍大的男孩在情感表达方面要宽容得多。或许更准确地说这是由于文化上的某种宽松所致,这种情况下假如男孩没有大方地表现其感受,反而会被认为“不像个男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或监护人对男孩早期的反应没有受到“同流规则”的影响,在前边的章节已经讨论过婴儿从一出生开始就落入了性别的俗套。
根据气质来塑造三岁以下的男孩其实在这个幼小的时期,气质的特征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这些特征大多会影响到男孩的情感表达以及由此引来的别人的回应。例如,一个“暴躁”的孩子一方面会得到家长和监护人的安慰,另一方面也会引来“使他变得坚韧起来”的回应。有些成年人专门让男孩在幼小的时候体验哭,以此来作为男孩为小学乃至一生或者说做人的准备,而另一些人则用必要的安全感来使男孩感到安慰。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太在意男孩的敏感性,那会让他一辈子都带上胆小的毛病。
成长过程中的男孩及其情感(3)
亲情的重要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结果恰恰相反:让一个脾气急躁的男孩得到安慰有助于缓解他的心理感受,而不会令他更加敏感,不过让一个暴躁型男孩的家长完成一次拥抱的确不很容易。无论大人们怎么做,气质特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试图把一个生性暴躁的男孩锻炼得坚韧起来并不会“消除”他的犟脾气。所以大多数专家对各年龄段的倔孩子都用一种反传统的手段来治疗他们的心理问题:注意到他的痛苦感受,然后安慰他们,之后再教会他们排解强烈的心理感受。
亲子问题研究专家恩施沃斯、布莱哈尔、沃特斯和霍尔(1978)指出,在出生以后的头一年里,如果婴儿的哭闹能得到安慰,那么过了第一年婴儿将会哭得更少——绝不会更多。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安逸、独立,并且和监护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史罗夫在1983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关于亲情所做的典型研究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哭可以让婴儿学会自我安慰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婴儿在需要的时候得到的安慰是一个重要的回应过程,而那种让婴儿自立的方式(尽管也有一定的效果)则会导致男孩的情感消失,将来如果想唤回在这样小的时候就消失了的情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我们该做什么 因为家长往往把敏感和暴躁跟“同流规则”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也把它当作一个基本的气质话题最先提出来。从敏感方面可以看到“慢性子”和“固执”型男孩学会随和的重要性,而且由于缺乏引人注目的行为表达,“逍遥”型孩子的情感更容易被忽视。很容易理解“慢性子”和“固执”型男孩的气质和他们情感表达的相关性。像惊呼、哭喊、羞怯、打闹等表达不满的行为十分引人关注,但男孩如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监护人是不会注意到的。
对于不同气质的零到三岁男孩,有以下两种主要的回应手法:
相信直觉而不拘泥于“同流规则” 大多数家长认为,当他们的小儿子伤心地哭泣时,他们会安慰他(非常正确!);但当孩子发脾气时,他们不会去安慰他(对,他需要冷静一下,应该受到某种节制)。
先把固有的气质接纳下来,再向反方向“延伸” 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且要耗费双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不过未必如此,设想一下,一个害羞的人完全可能“延伸”自己而成为一个演说家。当然根据他的害羞的本质,这种延伸意味着巨大的付出,兴许他还是个慢性子人。学龄前的慢性子男孩遇到新情况的最初反应是退缩,心情和情感反应都不会太积极。作为家长此时应该温和地让他们自己面对曾经令他们退缩的人和事,而不能比他们更消极。与此相仿,固执的(易冲动而且粗心大意的)男孩就需要延伸平缓的一面,心态应该积极,但是反应不能太激烈。指导男孩在气质的反方向上得到延伸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家长怎样促进零到三岁男孩的情感发展
映照 对于早期男孩情感正确发展的最重要干预手段就是“映照”。在第二章曾经介绍过,映照是家长对于儿童的感受、想法和行为所做出的一种相应的表现,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为。当孩子感到高兴并欢笑的时候家长报以同样高兴的微笑就是一种映照;在孩子悲伤时监护人伤感的面部表情也是一种映照;“你真快乐;”或者“我知道你很难过”,这些都是映照的话语。家长们自然地先是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映照,等孩子长大了再渐渐地辅以更多的言辞。
家长可以在管教孩子的同时给出情感映照。比如,如果小家伙发脾气了,并且捡起一块石头扔了出去,家长可以同时对此管教和映照,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气愤,但是乱扔东西可不好。”下一步教导他控制愤怒的方法是告诉他生气了该怎么办:“你应该把你的气愤告诉我,”或者说“你可以回到房间里冷静一下,然后再告诉我究竟怎么了。”这样,男孩就有机会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激烈的举动来表达自己。不过要达到效果,首先需要孩子能描述情感并且能形容自己所体验到的感受。
让情感语言化 男孩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会情感的口头表达(没有早晚之说),当然掌握相关的词汇越早越好。正处在某种情感经历的时候去表达它是很容易的(这也是映照),如果男孩没有表达情感感受,家长需要适当地启发一下。举例来说,罗伯托正在玩拼字游戏,他的表妹米莎过来(有意地)把玩具从桌子上划拉到了地上,这当然很令人气愤。假如罗伯托对此一声不吭,家长或许可以说:“哦,罗伯托,真不幸,你的拼字游戏被米莎破坏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感到非常生气和沮丧,你说是吗?”即使罗伯托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你的适当模拟和表达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情感技巧的传授。
模拟 情感模拟是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既包括行为也包括语言。模拟可以(也应当)发生在男孩的任何年龄段,从一出生一直到长大成人。这种手段可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促进男孩情感发展的方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一下子完成了以下两方面的事:(1)由于让男孩见识了其他人的处事方法,所以有助于发展他深入领会情感的能力和技巧;(2)让男孩的情感反应正常化。比如家长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类似故事。上例中,假如罗伯托听到父亲轻声对他说:“感到气愤是很正常的……我记得当初我表妹弄坏我的积木就曾让我非常生气”,这时罗伯托会觉得:他不光可以有这种感觉,而且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也是极其正常的。
成长过程中的男孩及其情感(4)
成人在与零到三岁男孩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我相信重视零到三岁孩子的情感发展将有益于家庭内部的沟通,再小的孩子都应该被重视。由于大多数有关男性的规范很大程度上是由男人建立并拥护的,所以成年人对沟通的影响也大多数来自于男人,他可以揭示出——并使之接受——男孩情感发展的重要性。情感和相关的行为不会凭空发生,实际上,男孩以及男人的情感表达十分值得关注,并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其他公众场合的呼应。
男人的独特角色 想象一个场景:大约15户邻居们正在一起聚会,米奇忽然走到屋子中央,来到主持人面前,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摆弄着小画片玩起来,大家都显得非常惬意。突然米奇大哭起来,他的父亲马上走过去把他抱起来,轻轻地拍打着并在他耳边小声说着什么。几秒钟以后,米奇不哭了并要求把他放下来,然后走回原来的地方接着玩耍,很幸福的样子。
其实米奇所需要(并且得到了)的就是一种“补充能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通常是在12到18个月大时,会忽然感觉到孤独,进而感到害怕,他需要实实在在的安全依靠(来自于家长或监护人),并从中得到心理“支持”。在刚才这个例子里,父亲给了孩子这种支持。在30年前的美国(或许现在仍然有其他许多地方),母亲曾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唯一角色。
作为父亲,能像米奇的父亲这样当众给孩子一种情感上的满足,给父亲的角色规范带来了转变,有助于男孩的情感健康。让做父亲的有意识地完善抚养功能,他就会理解并接受男孩的情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