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苦乐人生-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文8*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我突然萌发了写自传的念头,想把我半生的蹉跎岁月记录下来。可是在那“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运动不止的年代,我这个“老运动员”每日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唯恐祸从口出再次陷入文字狱,绝不敢以第一人称用真名实姓叙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十分清楚,那样做一旦暴露必将招至灭顶之灾,一夜之间升级为现行反革命;那可是白纸黑字有“真凭实据”的罪状,不似从前只是说过几句“不适宜”的话,是绝无平反可能的。
我决定用第三人称写,改姓更名,假称为朋友立传,并仿照前人体例穿插一些神话情节写成章回小说。在序中竭力赞美社会如何和谐、领袖如何英明。小说取名《路》,主人公则取名马路,对于他所遭遇的一切苦难和蒙受的所有冤屈都归咎于本人的“荒唐”。其实那个时代岂止他一个人荒唐,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荒唐的泥潭不能自拨,整个社会都处于荒唐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社会返本归真,文字狱不复存在;知识分子可以畅所欲言,再不用担心被扣上“莫须有”罪名戴上各种耻辱帽子,承受无以名状的人格侮辱和生体摧残。我终于盼到真正“言者无罪”的一天,能还自己以本来面目畅所欲言,把半生的离奇经历和所受的苦难如实写来,以了多年夙愿。
我不想一鸣惊人,也不求成名成家;我既不是英雄,更不是伟人,既不是什么“家”,也不是什么“长”,我只是一个极平凡极普通的草芥小民,成千上万农村教师的一分子。可我的人生道路太不平凡,在我看来,人世间从古至今未曾有人经历过我遭受的磨难。从我的人生经历中不仅折射出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也透视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小景致。
现在的年轻人哪还知道父辈们从前所受的苦难,也很少有人过问老一代人是怎样在贫穷与困苦中挣扎活到今天的。我把那些往事记载下来留给子孙,是想让他们了解过去,知道他们的父辈是怎样走过来的,知道今天的和谐社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确实生活在幸福之中!他们应以我为鉴,莫被“荒唐”所误,踏踏实实走路,认认真真做人;努力奋进,创造自己的完美人生,为社会多做贡献。别像我半生蹉跎,碌碌无为,理想被埋葬,前程成泡影。
聊可自**慰的是自从弃工从教后我得以稳定地为党和社会工作近二十年,勤学上进,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忍辱负重,虽不称桃李满天下,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而社会也不亏待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应俱全,使我得以颐养天年。我的三个子女也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知足了。
人生苦短,眨眼已近耄耋之年。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奉劝几句:为人不要太张扬,更不要太张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多求付出,少想回报。我还想对儿孙们说两句:要学会忍让,但一定要分清人和鬼;人性中永远有好人,也永远有赖人。我曾在“政治挂帅”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时代倘徉,深知社会就像我们居住的地球,永远不会是圆的,永远有南北两个极,人类不是接近北极就是接近南极,社会也总是(只能!)走两个极端。严酷的政治斗争让人失去理智,而金钱的诱**惑同样会叫一些人利令智昏失却本性。
末了请容许我用电视剧《渴望》主题歌词结束这篇序言: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茫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一个初二学生的日记(代序)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进教室,只顾从课桌里翻我的物理课本;突然听到田老师沙哑的声音:同学们,上课。今天他怎么了?我猛抬起头,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他头上那顶发灰的单帽。今天天气这么热,他怎么……啊,我明白了,他,又病了。
田老师今年大约五十多了吧,头发已斑白,身体羸弱,经常感冒。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教师节,别的老师都去乡政府过自己光荣的节日了,田老师告病留校,却不是要休息,而是带病工作,坚持上课。也许,这就是他给节日的最好献礼!
他讲得像往常一样细致,一样认真。不,我觉得比往常更细致、更认真。你看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听他的音调沙哑而低沉。他用手指抖抖索索地指着天平上的每一个部件,不厌其烦地讲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我心里不禁涌出深深的担忧,惟恐他晕倒在讲台上。我在心里一次又一次默念:田老师,田老师,你放下手中的书,歇一会儿再讲吧!
可是他仍然颤巍巍站在讲台上,讲着,讲着……
一位多么平凡的老师,然而又多么伟大!难道他就不想想自己的身体,不想想自己的病吗?
田老师,在这光荣的节日里,你又为它增添了无限光彩。你用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无愧于心的实际行动,参加了节日的庆祝活动,回答了节日对人民教师提出的要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你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你身体一天天苍老,面色一天天枯槁,却迎来千万朵鲜花一天天盛开,那样鲜艳,那样茁壮!张富刚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感言我就是在这样的鼓舞、激励下,排除一切来自社会和人际的不公和烦恼,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教学,尽到自己职业的和良心的责任。
女儿复读风尘记
海凤初中毕业,中考落榜,总分在超过四百分,属中上等。如果再补习一年,升学希望还是有的。县二中每年都开设补习班,我决定去给她报个名。以她现有的成绩,只要下年有所长进,升学不会有问题。
岂料不利的消息传来,今年招收复读生的名额大大缩减。往年招好几个班,今年只招四十名,按中考成绩摘优录取。往年每班能容六七十人,今年却只收四十名,这为什么?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还需要找找我过去的老同事,走走他们的“后门”。刚调回来时我曾在二中教了二年,那里的领导和老师都熟悉。
副校长廖三笑容可掬,但一谈到正题,便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不置可否地说:报上名,等研究后定。
又找教务主任晁振,这是一位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推心置腹地把今年办补习班的方略和盘托出。据他说,择优招收四十名外,其余名额都是将照顾“关系户》。关系户包括县直机关、教育主管部门,本校教职员工以及其他横向关系。只要是关系户,当然就不能强调学习成绩了。他最后为难地说:别人的孩子二百分能来复读,你的孩子四百多分我也不敢归你打保票,因为仅本校教职工的子女就有十大几个。你若还在本校,那就没有问题,可你已调到乡下,一旦到了乡村学校,谁还看的起你。你进得城来,未必比局机关一个看门老头强多少。
他说的是事实,调出县城五年来,我感受颇深。本来教师地位就低,办事十分难,乡下教师就更难了。“关系学”在这个时代已日渐盛行,由隐蔽到公开,由被人鄙夷到受人赞赏,自上而下渗透到社会的每个毛孔,。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拿什么资本去和人家搞关系?拿你没明没夜的辛苦工作,还是拿你每天吃多少粉笔面?没有,你一无所有。在任何一个机关的办事人员面前,你都是一个穷光蛋,等同于乞食的丐帮。八十年代是向钱看的时代,而文化知识不能拿去卖钱。一个文盲开台汽车搞运输很快就能当万元户,我村一个队办教师失聘后摆了个小摊卖葵花子,三年后盖了五间红砖防房。而我土坯房还要分三次,每次只能盖一间。
晁主任建议我多找几个校领导谈谈,用他的话说叫“多渠道疏通”。于是我又找了两个副主任,一个吓的没敢搭腔,另一个刚说三句话即借故走开。其中一句话使我的心凉了半截,我得知仅廖三的小本子上已有四十多关系户上了榜,上面根本没有我的名。至于校长陈贵,听说找他的大都开着面包车,一般人很难傍身。
山穷水尽,我彻底失望了。
不料半月后喜讯传来,女儿竟接到了二中的复读通知书。这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定是我几番奔波没有徒劳。人嘛,都是感情动物,同事一回,又那样苦苦求情,故而满足了我的要求也未可知。
我岂有不前往致谢的道理!
没想到半路遇上那个不敢搭腔的副主任,他一番解释又令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他们顶不住自己织下的关系网,才由预定一个班扩编成三个班。“假如扩编两个半,你女儿也不一定晋的去。”他说。他还说,听到扩编的消息后,他就去给我报了名,那么我该感谢的应是他了。
女儿复读之事总算解决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似乎不必再这个问题上多费心思了。我却不然,心里反更加愁闷,翻腾这许多疑虑,久久不能平息。1987年9月16日。

49。第四十九章 人生拾遗 (二)

乡办中学的悲哀——教学质量恶性循环
仰天中学地处全县最偏僻的北寨乡,由于贫穷加之办学条件差,历年完不成招生任务,教学成绩也难以提高。什么原因呢?
首要原因就是县直中学每年都要办“重点班”,从各乡把小考成绩优异的学生抽走。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进城读书,绞尽脑汁,不惜任何代价,寻找各种门路往县城挤;本年考不够重点班分数线的宁可再蹲一年小学也不上乡办中学。其次是县乡各级行政部门有人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大搞不正之风,通过说情、施压等手段让他们的亲戚或“关系户”的本该进乡办中学就读的子女大批拥如入城镇。由于无法抗拒关系网的攻势,今年县二中规定,凡不达控制线的考生入学,一律加收学费三百元。但也收效甚微,还得因人而异,根据关系网的“大小”区别对待。更有甚者,有名考生在教育局某干部的授意下两地报名,一是他就读的村办小学,二是县城实验小学。他参加前一学校的毕业考试,阅卷后把分数转登到实验小学名册中就能名正言顺被县直中学录取。如此偷梁换柱、营私舞弊的现象不胜枚举。
这就苦了乡办中学。县教育局下达的招生指标是五十名,学校满额录取,开学时却只有三十八个学生报到,十二名不翼二飞。开学后,正式录取的学生不来报到,为录取学生的家长却来了,他们把校长团团围住,苦苦哀求、死乞白赖要求让他们落榜的孩子入校读书。校长也是凡人,乡里乡亲不好拒绝,只得顺水推舟,把一些智力差,学习不好的孩子收进来,以填补流失的名额。
乡办中学成了鱼龙混杂的收容所,这就苦了执教的老师们,你的学生基础和人家有天渊之别,就是有通天本事、使出浑身解数,也考不出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当前考查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你就不要希望上级领导在各种待遇奖励上有所照顾,只会被那些站着说话不腰困的上司指着鼻子说:你的教学成绩始终上不去嘛。家长们都埋怨老师不负责任,误人子弟,于是下一年又有更多的学生转学走了,新生流失也必定更多,学校补入更多的低能儿(恕我用这个不雅的词)。教学“质量”直线滑坡。
如此可怕的恶性循环,使学校和老师不堪重负。
救救乡办中学!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难得的荣誉
调到仰天中学整整五年了,五年来一直代初二初三年级的理化课。扪心自问,我在教学工作中是尽心尽责的。教师的神圣职责不就是不断熔化自己、不断滋润学生吗?为此我不惜呕心沥血,不怕含辛茹苦,学生理化课的成绩与其他课目相比总占领先地位。当然,要与县城直中学比就大大逊色了。因此,当新任局长说我“教学成绩没有上去”时,我无可争辩,只有低头默认。
几年来我没有当过一次模范教师,也从不敢奢想。两年前上边让评教学能手,校长带着老师们轮番听课。听完课他私下跟老师们说,我讲的很不错,可到正式开会评定时,谁都不吭声了。我就说:“校长说吧。”校长表态说:“大家评吧,我不能说话,我一说话怕带偏向,有碍民主原则。”
沉默,难堪的沉默。讨厌的时钟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响亮:滴答,滴答……毫不顾忌地烦扰着人们的心绪。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快过去了,始终没人吭气。我沉不住气了,打破沉默发了言,对两个青年女教师的教学表示赞赏。以后再没有人发言,我既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最后校长决定投票选举,选出那两个年轻人当了教学能手。后来其中一人竟在全县统一考核时没有及格,另一个也没有跻入县教学能手队伍。
这次评年终模范教师,我又多了一次嘴。我说:“我以为评模范应结合考试成绩,以及格率为标准。”有人表示赞同,于是展开分数册查验,稀里糊涂就“游”到我头上了。立即就有人发表意见:“以后模范教师咱们得轮流着当。”
难得的荣誉。
我不知该作何感想。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日记
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重抄
沉重的负担
我已年近五旬了,论工龄三十有二年,论教龄却还不足十年。因我是在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摘掉“臭老九”帽子,自以为从此会“香”起来,便决定“转业’’当教师。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两次调资都没有调上,家属户口也一直不能“农转非”。因为文件规定工资达到中教五级才能给家属转户口,我属于“以工代干”,刚不到七级。大专生也能转户口,我正在进修,还没领到文凭。
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家里分了责任田,就有了后顾之忧——总还得解决全家的温饱吧!于是教学种田两头忙,两头都难免首影响。受苦受累,春种秋收,到头来口粮仍不能满足。对这我并无怨言,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干部教师种责任田的大有人在。怨只怨我命不好,没修下个好身体,又上无父母,中无农民兄弟,下无成丁子女。没有人能为我分担一点耕耘之苦。只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