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育儿百科-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74。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1岁半到2岁的孩子还不能融入集体游戏,应该在他们各自独立的玩耍当中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必须给他们提供尽量多样的玩具,让孩子们体会到玩耍的乐趣。这时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按部就班的指导,以让孩子们自由玩耍为主。 
孩子到了1岁半左右,并非自然而然地就会玩沙、土、石子、水等等,他们得到挖沙土的小铁锹、小桶、小沙筛之后才能开始玩土,挖出的土有了玩具翻斗车装运,挖土的游戏才会不停地玩下去。有了小塑料泳池、洒水壶、打水桶、喷水枪之后,他们对玩水游戏才会乐此不疲。 
为了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必须要提供大量的玩具材料,柔软材料制成的动物(如狗、猫、马等)、玩偶娃娃、木制卡车、电车、小轿车等等玩具都是必要的。很快孩子就会希望进行模仿的游戏,要给他们准备好玩“娃娃家”所必备的各种用具(如家具和小餐具盒等),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一定要准备好积木,从而开发孩子喜爱建筑的天性。还要给孩子提供蜡笔和纸,让他们体味到写和画的乐趣。 
这个年龄的孩子,创造的喜悦也融人到了运动当中,要给他们准备好秋千、攀登架等游戏器械,离地20厘米搭起的木板,会让孩子感受到过桥的兴奋。投球和滚球也是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游戏。 
还要注意开发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力。木琴和响板类的乐器可以增加带有节奏性的游戏的活力。给孩子们唱他们能够理解的歌曲,演奏风琴给他们听,都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好。 
小画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发掘孩子天分的材料。通过画书认识了猫、狗、花等等形象的孩子,不久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连环画中的剧情了。 
游戏的时候,保育员必须同孩子进行充满乐趣的对话,必须把孩子的创造力作为人与人之问相互联系的一种能力来进行培养。单纯收看电视是不可取的,必须以看电视为手段,把保育员与孩子、孩子与孩子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大家一起看到电视中的××在“啊——啊”地打呵欠的话,保育员可以问孩子“××现在干什么?”孩子们就会“啊——啊”地去模仿打呵欠,这样一来电视就在保育员和孩子们的交流中生动活泼起来。尽管创造力强的保育员一般不利用电视,但最好还是借助一下这个媒体。 
37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能够说出多少话来,也就意味着孩子拥有何种程度的人际关系。人类通过语言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其中大概经过了数十万年的共同努力。 
如果只是听收音机和看电视,孩子们是绝对不会学会其中的语言的。比语言更不可缺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到了快2岁时,孩子不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小伙伴和保育员的名字来。保育员只有和孩子建立了以语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后,孩子才能够学会说出保育员的名字等语句。 
早晨,同一小组的3~4个孩子,围着娃娃做游戏的时候,保育员如果挨个把孩子的名字叫出来,孩子们就会记住谁叫什么名字。如果保育员在一间有20个孩子的大屋子里点名,1岁半的孩子就记不住同伴的名字。这个年龄的孩子通常只是能够叫出经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 
为了发音,孩子会多么仔细认真地观察对方的口形啊(多数母亲不能够发现2岁左右孩子听力障碍的,是因为孩子单从母亲口唇的活动就理解了母亲想要说的话)。为了孩子记住发音,必须站在对方能够看清口唇活动的距离之内。教孩子语言时,最好组成较小团组,孩子想和大伙一起玩耍,就必须进行语言交流。 
教孩子语言时,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名词,而是让他们把内心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孩子在家里可以对妈妈想什么说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对妈妈具有信赖感,没有任何顾虑,知道他们可以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保育员要想让孩子表达内心所想,必须让孩子对保育员具有信赖感。保育员要具备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魅力。对于每次尿了裤子要进行体罚的保育员,孩子是没有信赖感的。孩子心里害怕,只好观察保育员脸色而行事,怎么会向保育员说出他的心里话呢? 
如果信赖保育员,孩子会对保育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请求。保育员对于每次的请求都必须给予回答。如果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请求都叫答“等一会”,“以后再说”,孩子就会认为即使提出请求也是毫无意义的,时间久了就不爱说话了。 
教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习语言还有这样一种游戏方法,即在布袋里放上各种各
样的物品,每当拿出一件时,就让孩子说出它的名字。然而仅仅知道一大堆名词,却不能表达自己请求的孩子还是不能算掌握了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无论是进行创造还是建立人际联系,语言都是必需的。 
保育员和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如果能够使用语言在生活中建立一种亲密关系,语言也就发挥出了它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不要为了训练孩子正确地发音,而不厌其烦地反复矫正他的读音,那样就会扼杀他们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积极性。 
语言学习并不需要特殊的语言课堂。每个充满乐趣的游戏,每个快乐的生活场景,都是学习语言的课堂。为了让1岁半左右的孩子学会语言,有必要组织较小团组,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 
为使孩子乐于把感受表达出来,就必须创造出让孩子有所感受的场景。当保育员说出一句话时,孩子能够很好地回应。即便只是在模仿保育员的话,孩子也会从自己的感受当中体会到这句话新鲜的含义,这就是创造。观察自然时,保育员必须巧用心思让孩子对自然的第一印象生动有趣,不要把自然以毫无感情色彩的复制画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因为人生的乐趣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造。 
376。创建快乐集体 
保育员必须适当引导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努力创建1个快乐的集体。这个时期“集体”的含义,不可机械地进行理解,无论如何都必须把孩子的需要放在第1位。1名保育员往往要照管十五六个1岁以上至3岁间的孩子,因此从保育员的角度来讲,恨不得把这些孩子组成一个集体来照管。 
在快乐的集体当中,集体成员必须相互了解,彼此建立起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1岁半到2岁之间的孩子,能够识别同伴,相互帮助的人数最多不会超过5~6人。1岁半到2岁孩子所组成的集体的大小,取决于孩子们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的伙伴。秋千、攀登架等游戏器械一般在制作时是没有年龄区别的,但最好能够根据它的大小和安全性分成几个型号。通过利用这种游戏器械,孩子们就会更好地理解团体的含义。 
要在搭积木、玩砂子、玩水、推小车等游戏当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就要鼓励他们和同伴一起创造快乐。快乐的集体是在创造的喜悦巾建立起来的,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循规蹈矩,不会组成真正意义的集体。 
如今一提到2岁儿童的集体生活,经常会把遵守集体规则作为成功的标准。这反映了日本集体保育思想中不够成熟的一面。对于2岁孩子,保育员们要尽自己最大力量,总去说“按顺序”、“按顺序”来防止孩子拥挤和加塞儿,以免引起冲突;为了防止争抢玩具,也只是说“借给他”,以保持和睦和安静。这样做只是让孩子被动地适应日本保育园“洗手水龙头不足,玩具数量过少”等等不完善的条件而已。但是,保育园应该是最为快乐的集体,才能引导儿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因此,必须根据孩子们创造性的不同,从孩子们的角度来建立快乐的集体。2岁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不是“遵纪守法”的观念,而是比独自玩耍更有意义的兴趣盎然的集体游戏。为了给2岁的孩子建立一个快乐的集体,必须供给他们更宽敞的游戏场所和更多的玩具及游戏器械,必须尽可能地到园外散步,培养
孩子的伙伴意识。最好不要让孩子长久地排队等候,为此必须置备充足的园内设施。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器械,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身体。伴随着孩子运动能力提高,游戏内容的丰富,集体生活的乐趣也越来越大。因此,致力于创造最佳游戏气氛的保育员,是最具创造力和人格魅力的引导者。 
如果保育园饮食可口,那么和大伙聚餐的快乐也是集体生活的一大乐趣。至于保育员和孩子们的比例,l0个1岁半到2岁左右的孩子配备2名保育员是比较合适的。 
377。培育健壮的孩子 
1岁半到2岁的孩子要尽可能多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果每天安排5个小时的室外活动,除了在庭院里做游戏外,园外散步(100~200米)和室外的午睡也是必要的。虽然这一计划在日本目前的保育园中不容易实施,但也不要把它看作一句梦话。即使孩子由家庭单独照看,只要住所周围不存在危险。每天也要让他们在室外玩上一段时间。 
为了不让孩子缺乏锻炼,必须进行足够的体操运动。孩子接近2岁时,对集体活动终于习惯了。为了营造一个充满快乐的氛围,可以八九人一组做操。与1岁半时相比,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够完整地做完体操了。 
步行运动双手侧平举,在长2米、宽25厘米、高15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 
跨过离地板12~18厘米的绳子或者木棒到对面,然后再跨回来; 
在地板上问隔8~10厘米放置6块木砖,按顺序从上面走过来; 
让孩子在一个深15厘米,像抽屉那样的箱子里,钻进去再出来; 
把宽20~25厘米、长1。5米的厚木板的一端垫起20~25厘米,形成缓坡,让孩子在上面行走。 
爬行运动从平衡木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投掷运动让孩子站成一横排,各自向前方投球,然后跑过去把球拣起来,再回到开始的地方。左右手要分别进行; 
把排球类球滚人中间挖了一个洞的厚木板中; 
把4个球投入距离50~70厘米远的筐中。 
全身运动把绳子扯到孩子齐腰高,在对面放上玩具,让孩子越过绳子两手抓住玩具,向高处举。然后再把玩具按原样放回绳子对面(锻炼背腹肌); 
让孩子围成半圆坐在椅子上,两手举着旗子,听口令做动作:“举起旗子来”,“藏到椅子下”,“再举起来,举到头上挥一挥”(锻炼背腹肌和手腕的屈伸); 
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排成一列,将球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两个孩子彼此双手搭肩站立,“起来”、“坐下”做屈伸运动; 
用拳头击打吊网里的球; 
进行这些运动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如果有大人在场指导,可以把徒手体操运动做得更为有趣。 
378。母子分离 
母子分离,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怪,但在保育园中经常被使用。母亲把孩子送到保育园时,孩子无论如何也不愿和母亲告别,妈妈只好狠心放下孩子离开。这时,孩子嚎啕大哭,让人束手无策。这种现象称为母子分离不成功。如果母亲休完产假就把孩子托付给保育园照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到了1岁半才开始送保育园,孩子就很难离开妈妈。母亲如果硬把孩子塞到保育员手里就离开,孩子就会一刻不停地缠着保育员,保育员也就无法照看其他的孩子。也有的孩子很容易就离开母亲,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但对于这类最初母子分离进行顺利的孩子也不能大意,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中也有很多又变得留恋母亲,每天早晨总是哭哭啼啼地与母亲分手。 
1岁半左右的孩子由于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子难以分离是自然的。如果能够很容易就分开了,说明母子间亲情也很冷淡。 
孩子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自立的,正如卧病在床的病人拄着拐杖迈出第一步一样。孩子从依赖到自立,需要有一段准备时期。战后的保育园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母子分离,不要过于突然,刚开始的时候母亲可以在孩子身边陪伴一会,等到孩子适应了园里的生活环境,开始跟保育员亲近,由对母亲的依赖就变成对保育员的依赖,妈妈对孩子说声再见就可以离开了。另外母亲接孩子时也要提前一些。如果顺利渡过了这一段准备时期,一般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准备时期的长短依孩子的性格而异。有的孩子2周就可以了,也有的孩子3周仍然难以脱手。如果最初母亲和孩子一起在保育园里呆1天,是最好不过的,既有助于母亲了解园里的生活,也可以使母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哪一方面还有不足。母子共同适应保育园是必须的。 
以往没有母子分离的准备时间,总是强制性地使母子分离,有人认为这样培养出了性格坚强的孩子,但是孩子没有哭闹并不意味着孩子内心没有受到伤害。此外,妈妈很容易把孩子从受打击到灰心绝望误认为是自立的表现,从此无视孩子的意愿,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处理问题。 
早晨送孩子去保育园时,孩子有时会哭闹着反抗,这是因为他不喜欢保育园。这时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事,就片面地自己做出判断,其实保育园有时可能忽略性格温顺的孩子的要求。通常保育园的运动场所非常狭小,孩子们不得不在保育室渡过1天的大部分时间,而且1位保育员要照看的孩子数目太多。这样的保育园,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性格温顺的孩子即使心里不喜欢,也不得不像参加团体旅行的老人一样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但他们并不快乐。这样的保育园往往认为不能忍受每天例行安排的孩子是不能适应集体活动,进而把他们当作“问题”儿童,这时母亲就必须慎重考虑了。办法之一是寻找保育条件更好一些的保育园。 
另外,还存在一种与外婆有关的“母子分离”现象。这是指有工作的夫妻俩一起搬到保育园附近的娘家去往,孩子的接送和晚饭的准备都托付给外婆的一种做法,就连父亲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寄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无
法感受到独立的家庭生活气息,其实即使生活不便,也应当维护正常的独立的家庭生活。 
2岁到3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  
379。从2岁到3岁 
从2岁到3岁这一期间的孩子,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尿布也撤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