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防人之心不可无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尤其是陌生人的殷勤,接受前还是思量一下的好,免得事后懊悔不已。

    常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时有发生。

    王小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上午她到一台自动取款机去取钱,恰好有两名男子在用,两名男士倒是很热情,他们看见王小姐过来立马抽出银行卡,让王小姐先来。其中一名男子一边看着王小姐输密码,一边不断与她搭讪,另一男子趁她不注意按了一下转账钮。王小姐输入密码后,见机器老半天都没反应,两男子焦急地说:“一定是你的卡被吃掉了,赶快到隔壁营业大厅叫人来处理。”王小姐并没有起任何怀疑之心,急忙地找来了工作人员,可谁知回来一看,卡没吃掉,卡上的8000元却不翼而飞了。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天,从外地来某个城市推销污水处理设备的王某正在为一直没推销出设备而发愁,这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接起电话,是一个自称姓曹的男子,声称在该市某化工厂有熟人,他们要上污水处理设备,所以想和王某合作,并约好见面详谈,王某一听,非常高兴,便立刻赶到与曹某约定的地点。

    二人见面后一起到饭店吃饭,曹某说已和该化工厂谈成买设备的事,对方要15000元钱的好处费,并表示他和这家化工厂的管事很熟,一定把项目给他。饭后曹某向服务员要了两瓶饮料和一包白糖,说是喝了解酒。王某赶紧去附近的银行取出15000元人民币。随后曹某把王某带到一个小旅店,说要等该厂的科长来签合同。进入房间后,王某毫无提防的喝了曹某倒的饮料,大约十分钟后王某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曹某不在房间,钱也不见了,才知道自己被人骗了。

    其实,如果王某多点防人之心,就不会轻易地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许就会避免被骗的结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防”,强调的是一种防范意识,防他人因利益关系对自己进行恶意攻击,也防自己无谓地将软肋展示给对手,从而陷自己于被动之地。现实生活中,凡事多长两个心眼,防患于未然,是融通处世、一生顺达的必要前提。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在现实社会中,“暗”和“明”往往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知所措,难以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且很多人吃亏上当,就是由于轻信朋友、轻信同事、轻信一面之交的人,这都是缺乏理『性』的“提防”意识、情感倾向『性』较强的表现。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把“防”字谨记于心,因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变幻复杂的社会中,如果缺乏警惕之心,即使能够躲过光明正大的“攻击”,也未必能防止黑暗中『射』来的利箭。

    凡事多长两个“心眼”,练武之人讲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时候都不要掉以轻心,做人切不可存侥幸之心,以为自己是幸运儿,灾难祸患都会绕着自己走。如果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受到重创。莫若凡事谨慎小心,要切记: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免得被别人算计。

    4。“糊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糊涂的人,他们办什么事似乎都缺少完美,似乎总是办不好每一件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糊涂的人到最后不但会办成大事而且还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是为什么?而那些聪明的人办什么事都可以说是接近完美的,但最后为什么取得不了大的成功,而且还会树起很多的敌人?一个看似聪明的人并不是真的聪明,而会装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是聪明人多还是傻子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谁都不乐意让人当作傻子,都希望人家夸自己聪明能干。不过,如果一个人处处都在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是能干的,那恰恰就是说明自己的不聪明,一个聪明的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恰恰就是一个会装傻的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在公司里,一般总是能干的人多做工作,其实很多时候这个工作不该他做的。该自己做的事,不管怎么样也要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去逞强,要学会装糊涂,否则的话,吃苦的只会是自己。

    一个人不糊涂却要装糊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这个分寸就更不易把握。所以郑板桥慨叹:“难得糊涂!”没有大智慧,是很难内在清醒而表面显得糊涂的。

    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清醒。“难得糊涂”实际上包含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世故。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势下,而又对这种形势无可奈何时,“糊涂”的智慧,可以起到一种应付时局、摆脱困厄的作用。

    成功只缘会糊涂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糊里糊涂的人总是笑到最后。因此,会装糊涂才是真聪明,糊涂并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生活中,真正的聪明人都是懂得糊涂学的,他们遇到任何事绝不自作聪明,大发议论,相反,他们总是做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躲躲闪闪装糊涂。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这样做在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活得逍遥自在,比那些聪明人更早走向成功。

    一个人如果想装糊涂并不是件什么难事,但关键是如何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要把握好这个度,这就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了。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所以,学一点糊涂学,也许会使你恍然顿悟,它会带给你一种大智慧,也许,从一个侧面去解读生活,你将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真正的聪明人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一个糊涂者。

    一个会装糊涂的人,在和人交往时是不会向对方说自己比对方强,哪怕他自己觉得自己真的比对方强。人就是这样的动物,他不愿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你说对方比自己差,即使没有恶意,一般人也会不自在。跟人交往,糊涂一点,处处争强好胜,你们的关系肯定难以维持。

    “糊涂”,并不是指无知无识,也不是真的糊涂。这里的“糊涂”指的是不去竞争夺占,保持自己心平气和。郑板桥就是一个懂得糊涂做人的人,他在雍正十年给他弟弟的“家书”中谈到,他在家里旧书箱中找到他家“前代家奴”的卖身契,随即就烧掉,既不贪图小利为难人家,也并不返回给那个人;免得人家难堪。凭借此心,他后来做县令,也是个爱民官。难得糊涂真的难得吗?并不尽然,想和人心者,做一些糊涂事是很重要的。

    万物都是有相对『性』的。聪明有“真聪明”也有“装聪明”,那么,理所当然,糊涂也有真假之分。聪明的人在小事情上糊涂,但是在大事情却不会糊涂;也不会为一些琐事花时间去计较,聪明的人暂时“糊涂”一下又有何妨?自以为聪明的人,大事小事上都不会“糊涂”,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也会拍桌碎椅。这样自认聪明的人,其实是再糊涂不过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真糊涂的人往往会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糊涂”一点可以让我们在无欲中心境平静;红尘本来就是个尘起烟灭的瞬间,只要是能让自己在平凡的旅途上心情愉快地潇洒走过,“糊涂”一点是应当的。

    为人处事,就要从细微处培养自己的洞察力与辨别能力。只有当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看人看事的时候,才能从全局上把握时机,从发展中寻找突破口。要知道,只有会装糊涂、也肯装糊涂的人,才是真正最精明、最厉害的人。

    一个会装糊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真正成功的人,是不会张扬和炫耀的,他们会静观其变,等待机会的出现,机会没有出现之前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把世事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得透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喜欢在处世中显示自己的高明。但是,什么事情都有它本身的逻辑;哲学中有个“二律背反”之说,就是往往感觉正确的事情,反面的说也就是错误的,聪明与糊涂本身就有着难以理清楚的界限。朦胧中的事物也许比清晰的要美丽得多,所以糊涂只是相对聪明而说的。

    其实,让自己糊涂一点也是很难做的。当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需要你糊涂时,不是每个人都能糊涂得了的。在困难面前,当聪明人知道无法克服以后,就会放弃所谓的努力,愚笨的人由于不知道困难能否克服,所以仍然不放弃努力。结局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什么地方该聪明,什么地方该糊涂。因此,有时候看起来笨笨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5。“合眼『摸』象”不成事

    “合眼『摸』象”也就是盲目行事,他告诉我们做事要有目标。在生活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愚者就像地球仪上的蚂蚁,看起来很努力地在不断爬着,然而却永远也找不到终点,找不到最终的目的地。最后只是白费力气,得不到任何成就与满足。没有目标的人生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如没有空气人不能存活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目标不专一的人,他再勤劳也是徒劳,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如果有目标、有方向的话,就算是中途遇到风浪,风浪停息后,还是会调整好方向,向着目的地驶进,而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谁知道你会驶向哪里,也许永远漂泊不定,也许永远停滞不前。

    卡耐基曾说过:“不为正确目标去奋斗的人就像玩耍得意而消沉的儿童一样,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总是茫然地噘着嘴。”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投入实际的行动,才能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人一旦有梦想、有目标,自然就会为了实现它而发挥更大的心力。明确的目标让人们有所适从、有了方向感,指导人们的行动,否则我们在生活中就真的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你就会像一只黑夜中找不到灯塔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达不到岸边,甚至会触礁而毁。而有了正确的目标,你这艘航船就会朝着它开足马力,乘风破浪,直到终点。

    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原因就是他们有了明确、合理的目标,他们在奋斗上可少走弯路顺着目标方向积极行动,但有的人却像一群无头苍蝇,横冲直撞,只见忙碌,不见收获,最后在失望中终其一生,实在可悲,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目标。

    伟人之所以会成为伟人,那是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时就为自己确立了远大的奋斗目标,『毛』『主席』在青年时候就把解放劳苦大众作为是自己的责任,周恩来还在学校时就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为自己的志向……正因为目标的存在才使他们产生了无穷的力量,进而来促进自己不断前进,不断奋斗,直至达到目标。

    没有目标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许多人往往错把一些没有目标的活动当成是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做什么都不会成功。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点,当然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但是首要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更高处只是空中楼阁,望不见更不可及。

    当我们有了目标与方向,就有了使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开创新天地,发挥创造力的精神动力。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人生的乐趣已在其中,而生活就会更加的精力充沛,此时人类原已潜在的脑力也会得到发挥。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出这样的状况,使人生更成功、更丰富且充满乐趣的原则,就是所谓的目标催化作用。

    目的,成功的动力

    做事要有目标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对一件事情执著,一门心思的做下去,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最终才能获得成功。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对人生,或是对任何的行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春秋时一个名叫无盐的女人,她长相落陋不堪,生得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卯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如漆。令人望而却步,年过四十,不但流离失所,甚至无容身之处。她原本名叫钟离春,因出生长得太丑,出生地又在无盐,所以大家都叫她“无盐”,渐渐她也忘了她的原名。

    虽然生得丑,但她却是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任何黎民百姓,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旁人得知她要见齐宣王,劝说:“你也不看看你的长相,去了也是被赶出来,还是在家呆着吧。”

    无盐却说:“我不但要去,还要成为齐宣王的夫人。”

    听了她的话,邻人嗤之以鼻。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齐宣王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不自量力,竟然还异想天开,禁不住大笑起来。

    但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