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赞美就会油然而生。当你对别人表达出你的赞美的时候,你也获得了别人的友谊。

    恰当的赞美他人赢得和谐的“音符”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永远也不会有人会拒绝赞美,所以恰当的赞美别人是你赢得人脉的重要途径。

    从前有个说客说:“小人虽不才,但奉承别人是一流的。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将一千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一千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我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还没有遇到过,先生真是好样的!”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大笑起来:“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请先生笑纳。”

    这虽然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以外,他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赞美他人能满足他们的自我。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有人说过:“寻找与你交往的那些人的优点,寻找他们能够赞美的地方,要形成一种每天至少四次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习惯,这样,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和睦,你也会更加快乐。”

    赞美别人的技巧

    当你赞美别人的时候,仿佛是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适当的赞美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词也是一把两面有刃的利剑,它能增进人际关系,也能破坏人际关系。恰当的赞美别人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赞美别人时掌握以下技巧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赞美要含蓄

    赞美之词过于直白通常会令对方感到过分和肉麻,抽象含蓄的赞美之词却可使人『迷』醉。语词本身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可做多种解释,对方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譬如你赞扬她:“你的身材真『性』感!”,如果对方真的如此,她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并非如此,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所以,还不如说:“你很有气质”这比直白的赞美效果更好。

    ◆赞美要因人而异

    人们不同的素质,不同的年龄决定赞美也要因人而异。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可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切不可虚夸。

    ◆赞美一定要真诚

    赞美不是虚伪,所以一定要真诚。如果朋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的赞美道:你做的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时候,你的朋友不仅不会有被赞美的“美妙感觉”,反而会觉得你是在嘲笑他。

    ◆赞美要详实具体

    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越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越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这样的赞美才是完美的。

    ◆赞美要对事不对人

    阿谀奉承不是赞美。如果你的赞美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太好啦”之类的话,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你真的是对他们充满了善意!反而会觉得你这个人油嘴滑舌,不值得信任。所以,一定要赞美事情本身,不要“以人为本”,这样你的赞美就能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

    ◆赞美要合乎时宜

    赞美别人要做到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把握赞美的频率

    如果在特定时间内,对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献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份对你的警惕和反感,不仅起不到赞美的效果,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赞美别人时一定要把握赞美的频率。

    10。慎重择言,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没有人希望一见面别人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没有人会喜欢别人对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

    每个人都不愿意别人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和说话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涉及别人所忌讳的问题。一旦涉及到别人的忌讳,就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交际的失误。

    在生活中这样的失误有很多。一位体形比较胖的女顾客到服装店里买衣服,她对一件大花图案和横向条纹的上衣很感兴趣,售货员劝道:“这种大花带横条的衣服适合瘦人穿,你这么胖,再穿上这种衣服,那不难看死了。”售货员是一片好心,但她“哪壶不开提哪壶”,触及到顾客的忌讳了!果然,女顾客气得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忌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会难堪或愤怒。

    俗语说:“人要脸,树要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面子是一个人的尊严,有时候很多人们可以失去利益,但不能失去面子。

    人都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绝不能吃“没面子的亏”,所以若想世故做事,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有些人不管走到哪都能受欢迎的原因,他们会把高帽子一顶顶的送,既保住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讲究避讳才能在人际交往中适应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尽量避免给别人带来不愉快。这是不仅讲文明、有礼貌、修养好的表现,也是显示你高明口才的一大突出表现。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在封建社会,“文字狱”的兴起成了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不论谁触犯了当权者的禁忌,就会丢了自家『性』命,严重的还会招致灭门之灾。人在吵架时最容易暴『露』其缺点。无论是挑起事端的一方还是另一方,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并产生了敌意,敌意的表『露』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发生争吵。争吵时,双方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到最后,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建军与国强在某公司一个部门里上班,工作能力难分上下,互为竞争对手,谁会先升任科长是部门内十分关心的话题。可是他俩竞争意识过于强烈,凡事都要对着干。快到人事变动时,他们的矛盾已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好几次互相指责,揭对方的短。科长及同事们怎么劝也无济于事。结果,两人谁也没有被提升,科长的职位被部门其他的同事获得了。因为他们在争执中互相揭短,把各自的缺点在众人面前都暴『露』了,所以领导认为两人都不够资格提升。

    聪明的人在办事前就会预料到上述结果,所以他们不会冒冒失失地挑起争端,反而会做好表面文章,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是富有好感,凡事为他着想。《菜根谭》中有句话:“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旧过,则可以此养德疏害。”所以做人一定要聪明些,不要为了图一时的痛快而把别的人的痛苦当成自己快乐的源泉。不能为了争取一己之私而去暴『露』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缺点,你伤害别人的同时,他也会反过来攻击你。

    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敌人的同时也是可成为朋友的,而多一些朋友总比四面树敌要好。把潜在的对手转化为自己的朋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虽然现代的社会提倡言论自由,可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就像我们常说的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对让人失意之事应尽量地避而不谈。避开别人的忌讳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的态度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提到别人忌讳要含蓄

    生活是复杂多变的,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说话还非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语言技巧了。这时要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词造句时,不可说出那些带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这样就不会触及别人的痛处,才能与别人愉快的交往。

    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双臂残疾,可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练出用脚趾头夹笔写字作画的本领,于是他的画被选送到国外展出。某天,一位记者在采访他时竟唐突地问:“你是靠脚趾头成名的,对你来说,是脚有用还是手有用?”

    他的问话使得那个画家十分恼怒,于上反问道:“维纳斯雕像是以断臂出名的,你说她是有胳膊美还是没胳膊美?”把那记者问得瞠目结舌,当然采访也随之失败。

    俗话说:“矮子面前莫说矮”。当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家庭上的不幸,或者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心里已经是够痛苦的了,就别再雪上加霜了。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应该加以避讳,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

    与人交谈时,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要尽量挑别人喜欢听的话题,就算不小心提到了别人忌讳的东西,也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对别人的伤害减少到最少,这样才能在交际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第四章 “规矩”指路,成功做人(上)

    做人也是需要有“规矩”的。

    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也要参与竞争。成功者固然踌躇满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更成熟、更完善,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揣摩的问题。

    1。“变脸”——做人的质地功夫

    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学会“变”,这才能适应自然、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变脸”是一种学问、一种能力、一种艺术,即一种讨人欢心的学问,一种随机应变的一个能力,一种左右逢源的艺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是有质地的,可甄别的,每一个生存于这尘世的人都应拥有变脸功夫,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做人的奥妙在于灵活应变,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随时而变,随地而变,随社会的发展而变,人的心理、情感、观念也应随之而变。人人在变,没有不变的道理。做人只有学会应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人,都在面具下生活;学会做人,就是学会换面孔;凡会做人的,就一定是换面变脸高手。成功做人是头等大事,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表现出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做人的总体方式和态度。地位、财产、名声……往往是受制于外在,并非是自己所能把握和支配的。因此,不能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一个人真正能选择和把握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际遇的人生态度。

    变脸是一种巧妙的工夫,是做人的高明策略。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有其阳光的一面,也有其阴暗的一面;有其高尚的一面,也有卑劣的一面;有时高贵尊雅,有时则俗不可耐……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方面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不是虚伪,是本『性』多面。不同的人对生活,对人生也就有了不同的表现。有时外表冷漠却内心狂热,有时欢歌笑语却酸楚无人知,每个人都用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方式表达着自己。

    做人要勤于变脸,这是当今社会的潜规则。人活在世上,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有个“做人立世”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人该咋活”,人该怎么样去做人。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做人被摆在人生的第一位。“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做人也成为人生的根本大事。即使是一介布衣,也应该有一个完善个人、修身立德、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使命的责任。

    学会变脸可以避免别人误会你的情绪,造成人际的反效果。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会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