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童养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侯府童养媳-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夫人得了这一番话才心里才舒服起来。将来她必有一子袭侯位,另一子无论将来会得个什么样的官职或者无官职,且还有着二十个铺子呢,何况府里有着丰厚的家底,她总算不需太为儿子们操心了。
而等曾致成人了,就让他带着二房那些人去益阳城与霄阳城吧,反正侯爷再也不愿去李姨娘房里了,在眼前也是硌眼。
只是曾致才八岁多,还得等好几年呢。
心里舒服了,刚才的气也就消些了。她来到曾玫的玉泠阁,见曾玫的后脑勺上的肿块也消得差不多了,就命人唤来曾敏说了几句,教她要懂得尊卑分清长幼,眼界别太高,别顶到脑门上去了。一开始想训的重话也就略过不提算了。
*
眼见着气候越来越凉了,府里开始忙着给各房里添置新袄,换新被褥及一些器皿家用。
夫人与曾珏、曾玫、曾琨自然是享用着最好的,二房与三房的各位则要差一些。但姜姨娘向来会在侯爷面前撒娇,一来二去的,她房里用的各式各样比正房里也差不了太多,金银器皿与首饰香粉是样样的上等货色。只因二房里没人敢提,差一等就差一等吧,李姨娘也无心思再争这些。何况哪怕自己去争,也是争不来的。
下人们享用的当然更是要差一些的。
这一日,宝菱领来了与丫鬟们一样的新袄与绣鞋,正在欢喜地往身上穿呢。
徐昌家的与温福家的看了看,两人眼神一递,避开了宝菱,两人站在另一旁唠起话来。
“也不知夫人是真心把宝菱当童养媳养着,还只是当丫鬟使着。你瞧宝菱领来的新袄与鞋子,那料子与花样还不如婵儿、娟儿她们的。”温福家的说。
“宝菱这等出身,夫人是瞧不上的,若大少爷哪一日突然好了,宝菱这辈子也就只能是丫鬟的命,给大少爷当个妾估计夫人都不肯哩。若大少爷一直没有起色,估摸着宝菱还能有出头之日。”
她们当然希望宝菱能做大少爷的正房,以她们了解的宝菱这等性子,以后她们的日子也好过。同时,她们也希望大少爷能有一日好起来,能像以前那般有着清澈的嗓音,能说得了话。毕竟伺候多年,有了感情。
这一寻思来一寻思去,她们心里还挺矛盾的。
正说到这里,见大少爷与玳安、玳林出来了,她们赶紧打住话茬。
徐昌家的上前问道:“大少爷这是要出去走走么?如今快入腊月了,得披上斗蓬才行。”徐昌家的赶紧进屋拿出一件貂皮斗蓬给曾珏披上,再给他系好丝带。
“须我与温嬷嬷一起跟着么?”每次大少爷出门她都有些不放心,要出了什么事,她们这些人可是要担责任的。
曾珏往她们这边一瞧,却越过她们瞧见了宝菱,宝菱今日与平日大不同,穿上了新粉色袄,虽然料子与花样都是旧些年丫鬟们就穿过的,早不时兴了,但那粉色衬着她的脸色极为好看。
如今在府里养了几个月,宝菱的肤色白嫩了许多,也没那么瘦削了。曾珏见她粉嫩粉嫩的,那对弯月般的眼睛被一团乌黑睫毛笼罩着,煞是好看,不免多瞧了一眼。
徐昌家的眼疾心明,赶紧将宝菱拉出来,“宝菱,你跟着大少爷一起去吧。”又拿着一个小暖水壶及一包点心放在宝菱手里,“路上记得给大少爷填着肚子,暖暖身子。”
宝菱有点怯,大少爷不是不喜欢她在跟前伺候么?她只往前挪动了两步。
曾珏并没有摇头,也没有皱眉头,而是收回眼线往前走了。
“快跟上去啊。”徐昌家的催着宝菱。
宝菱这才跟着玳安、玳林后面去了。
原来曾珏是想去街市上寻些古字画,这些店铺聚集在东南街头,比较远。
出府前,玳安说:“大少爷,要不今日乘轿出去吧,风有些大。”
曾珏摇了摇头。玳林见势赶紧去马房牵了一匹锦鞍白马出来,这是曾珏的常用坐骑。
曾珏跨上了马。玳安、玳林、宝菱跟在后面快步走着。
宝菱这是来靖宁府后第一次出府门,见到街市上的繁华喧闹,不禁想起来府的第一日情景,又想起当时没来得及与哥哥、弟弟妹妹见一面,也不知如今家里怎么样了。
她好想爹娘啊。
来到东南街头,曾珏一家铺子又一家铺子逛着,他似乎对古字画颇有研究。可是这些铺子里近日寻上来的货,他都看不上眼。最后他泄气上了马,向东南街外头的郊外骑来。
一到郊外,见到周围的田园农舍,都是宝菱以前最熟悉的光景,宝菱就更加想家了,不知怎地,竟抹起眼泪来。而这时宝菱本来就已累得有些走不动了,加上有了心思,便远远地跟在后面。
曾珏一回头,见宝菱落在远处,大冷天的她还用袖子抹着脸。他哪里能想到她是在抹泪,还以为她是累得出了汗呢,便下了马,寻了个道旁的大石头墩子坐了下来歇息。
因玳安见宝菱小,她走得又慢,老早就接过她手里的小暖水壶了。玳安这时倒出水来给曾珏喝着。
宝菱往前面一瞧,见曾珏已下了马,坐在道旁,便赶紧一路小跑着过来,递上点心。
曾珏接点心的时候抬头瞧了一眼她,咦?她怎么还眼含泪水。
莫非跟着走了一趟,累着了,就委屈流眼泪了?这也忒脆弱了吧?
曾珏愠着脸不高兴了,又把点心往她手里一塞,不吃了。
宝菱见他突然不高兴了,慌了,知道是自己惹了他。
她忙下跪,如实说来:“大少爷,你别生气,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哭了,可能我……只是太过思念爹娘了,不曾想会惹大少爷生气的。”
曾珏一愣,是啊,她来府里这么久,再没见过爹娘,哪个孩子不思念自己的爹娘呢。曾珏想了这些,便舒展了眉头,又来拿点心吃。
曾珏吃得差不多了,正要起身。
宝菱眼巴巴地瞧着他,又说:“大少爷,我能求你一件事么?”
曾珏好奇,点了点头。
“我想给家里的爹娘写一封家书,大少爷……能不能派个家丁帮我送到我爹娘的手里?”
曾珏有些惊愕,她才只不过上了三个月的学堂,就能写家书了么?
他连忙点头,他还真想瞧瞧她写的家书是什么样的。
宝菱见他点头答应了,高兴坏了,不停地磕头,磕得额头上全是灰。
本来一张粉嫩的脸上突然沾了这么些灰,看起来挺怪的。
曾珏见了,不由得笑了起来。
玳安与玳林见曾珏笑了,也跟着乐呵,一起笑了。要知道能惹得曾珏开怀一笑太不容易了,他已经好久没笑过了。
宝菱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又抬手抹了一下脸。因为她刚才磕头时双手撑地,手上沾满了灰,这一抹,又将脸抹花了。
曾珏与玳安、玳林更是大笑了起来。

第十六回压岁礼

从府外一回来,宝菱兴奋地赶紧提笔写家书。可是提着笔悬空了老半天,她发现有很多字自己都不会写。
想来想去,她就紧着自己会写的一些字来写。她想,只要把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请爹娘勿念的意思能表达出来就行了。
内容如下:爹娘,我在(进)宁府过得都好。每日只需收拾屋子就行了,一点儿都不累。徐(么么)和温(么么)都说我养白了,也长胖了一些。在这里还有好看的新衣裳穿,再也不用穿打补丁的衣裳了。还有,(后)爷对我非常好,他还让我进学堂读书认字,这封信就是我自己亲笔写的呢!总之,我一切都好,爹娘切勿念。宝菱”
宝菱写好了后,放下毛笔,拿着信往曾珏的书房里来。
曾珏摊开信,瞧了瞧,字写得倒还算端正,有模有样的,就是错字不少。“靖”写成“进”,“嬷嬷”写成“么么”,“侯”写成“后”。
曾珏忍不住嘴角一扬,笑了。
宝菱并不知道自己写错了字,见他笑,她好纳闷,又不敢问,只当是信的内容让他感觉好笑。虽然她觉得好像没有好笑的地方。
曾珏笑过后,却又突然僵住了,似乎在想着什么心思。因为宝菱信中的内容,让他感觉自愧不如何。
她每日干那么多活,还说一点儿都不累,穿着二等丫鬟的衣裳,竟说多么地好看,欢喜得很。侯爷让她上学堂,她就觉得侯爷对她非常好。
她不跟任何人计较、不攀比。平时私下不知有多少丫鬟抱怨这不好那不好的,她却觉得一切都好,每日勤奋地干活、勤奋地读书写字,却从不见她皱过眉头,更没见她哭闹过,当真是一个极容易满足的人。
在信里哪怕是一句跟爹娘撒娇或发牢骚的话也没有。
虽然这封信只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却将她的那份知足与无争显露无疑。
知足常乐,曾珏似乎从她这几句话里才感受到这四个字的真实含义。一个乡下来的小丫头都比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心中不免有愧。
他提笔将那几个错字圈了起来,然后将正确的字附在旁边。最后批上两字:重写。
宝菱接过来一看,见上面被圈了那么多错字,不禁脸上一片绯红,飞快地跑出去立马重写。
待她重新写好交给曾珏时,曾珏让玳安找出信封装好,再让宝菱在上面写下详细地址。
之后曾珏又在一张字条上写了几个字,让玳安把这封信与字条交给林管事。
林管事一看,大少爷在字条上写着叫他务必派个可靠的家丁把信送到秦家。他哪敢怠慢,立即就派了最信任的人快马加鞭地去了。
宝菱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感激的心情,特意给曾珏泡了杯茶,端了进来。
曾珏端起来就喝了。
宝菱见他爽快地喝了,真的好开心。大少爷终于不讨厌她了,不烦她在他的跟前伺候了。
她欢喜地端着曾珏喝过的茶杯又出去了。
曾珏心里笑着,这个丫头不知又在欢喜啥。
宝菱的爹娘见是靖宁府里的人送信来了,欢喜地直抹泪。
自从得了靖宁府封的五百两白银后,家里发生了大转变。宝青已经订下了亲事,来年就要娶媳妇过门了。而且还在镇子里买了一个有着五间房的小院子,打算过年后一家人都搬过去。
宝青准备开春后就在镇子上开个小饭馆子,做为养家糊口的生计。
只是宝青一直不放心宝菱,好几次说要来靖宁府看妹妹,都被他的爹娘给拦住了。
虽然他们的爹娘也挂念宝菱,担心她被欺负,可是靖宁府岂是能随便去的?他们想着,靖宁府里有那么多伺候的人,若是个个有亲戚上门找,还不乱套了。即便去了,人家也不一定让进去见宝菱。而他们做为老实本份的人,觉得还是不要给人家惹麻烦的好,也怕给宝菱惹麻烦。
他们没想到快过年了,竟然能收到宝菱的信,高兴地拆开信,却愣了,因为一家子没有人能把这短短的一封信给认全了。宝青只好赶紧去讲村里一位读过两年私塾的阿叔来认。
这位阿叔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并且告诉他们这封信就是宝菱自己写的。
宝菱竟然上学堂读书了,会自己写信了?这可把一家人乐得不行,觉得宝菱出息了,看来送她进靖宁府还真是对的。
而且宝菱还说她在府里一切都好,养得白嫩了,还有好衣裳穿。
这下一家人总算放心了,花那一笔银子也不会再那么难受了。
他们还让这位阿叔代笔给宝菱回一封信,好让从靖宁府来送信的人给捎回去。
第三日一早,玳安把宝菱叫进曾珏的书房里,曾珏递给了她一封信时。
宝菱见上面写着“宝菱亲啓”,她一时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拆开信一阅,得知家里已经不愁吃穿了,娘不需熬夜做绣活,爹每日喝的药也有钱买了,哥哥来年就要娶媳妇了,弟弟妹妹也可以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宝菱心里十分欢喜,只是最后爹娘叫她好好照顾自己,说很想念她,这一下又惹得她想哭了,她也想念家啊。
曾珏见她一时高兴又一时想哭的模样,也想凑过来信里到底写了什么,但他知道看别人的信是不好的,他又没好意思看。
宝菱见他不停地瞟着她手里的信,知道他想看,就将信递给他看了。
既然宝菱主动给他看,他自然是不会拒绝。
看到信里都是好消息,曾珏也为宝菱高兴,这样她呆在府里也会心安一些。至于挂念的事,以后找个机会让他们相见不就行了。
玳安手里拿着已经准备好的上学堂的物件,提醒着快到上学堂的时辰了。曾珏才将信还给了宝菱。宝菱飞快地跑回偏房,将信放在枕头底下,就跟着他们结伴着一起去致远堂上课。
每次一走进致远堂,宝菱心情都特别好,她喜欢闻见这里的书墨香,喜欢安静地听先生给他们传授知识。她知道这些都是侯爷赐予的,为了不辜负侯爷的那番话,她就更加勤奋与上进了。
*
眼见着到了腊月底,也就进入年关了,靖宁府开始热闹了。几位管事忙着采买,各房也经常派人去街市上买过年的喜庆物。
致远堂也暂时停课,大家都不用去上课了。
这一日,府里给下人们都发了双倍的月例钱,让各自轮流着去街市上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宝菱也得了二两银子,恰好这日曾珏也要上街市,她就跟着一起去了。
曾珏买了一些书籍及字画,玳安、玳林买了棋子、空竹、九连环。而宝菱却买了婴孩才愿玩的拨浪鼓、泥叫叫、小衣裳、小鞋子等等,还有一些女孩头戴的绢花、银耳环,买的都是上乘的,价格不便宜,最后还买了许多上好的亮色彩线。
这一趟,她将二两银子花去了一两多。
曾珏好奇,这个宝菱挺能花钱的呀,竟买了这些用不着的物件。
宝菱见他好奇,盯着她手里的那些物件看个没完,便说:“这些玩意及小衣裳、小鞋子等都是送给徐嬷嬷的,她近日得了个小孙孙呢。这副银耳环与绢花是送给温嬷嬷的,她家的大闺女听说来年就要出阁了。”
原来她都是给别人买的,倒是自己什么也没买。
曾珏指着她手里的那些亮色彩线,意思是问这些是送谁的。
宝菱却扭头就走,不告诉他。
曾珏想,你不说,我还懒得想知道呢。
过大年这一日,整个靖宁府光是大红灯笼就挂了两百多个。放眼一望,一排又一排红灯笼轻轻摇曳着,十分喜庆。
除夕之夜,全府人都要在祥庆楼吃年夜饭的。爆竹一阵又一阵轰隆隆地响过后,全府的人也都到齐了。
李姨娘似乎病一直就没好利索过,来时一路上都要由金儿与银儿搀扶着才行。而她的气色也越来越差了,脸色蜡黄蜡黄的。
姜姨娘照样是浓妆艳抹,锦衣华服,气色好得很。
在吃年夜饭之前,最重要的一事,是高夫人要给各房的孩子们派发压岁包。
长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