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浪淘沙-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陛下,杜重威那边……恐有变化啊。”

“那又如何?若杜重威乖乖移镇也就罢了,若他不从,朕也绝不会容忍的,这中原,不能再乱下去了!”

听他主意已定,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离开后,早先开口那人却拉住了郭威:“郭将军好像对那密州刘家很有意见?”

郭威一笑:“逢吉兄多想了,我与那刘家没什么往来,又哪里说有什么意见?只是这刘家谋划甚深,却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陛下初登大位,逢吉兄也不想这天下再乱了是吧。”

苏逢吉笑了笑:“郭兄真是思虑周全啊,相比之下,却是我疏忽了。也是,那密州刘家若有异志,一定要早早除掉。”

他说完,拱了拱手离开了,郭威在他身后眯起了眼。

第200章凉粉(三)

“当!”一支利箭正中红心,那箭不仅精准,而且势大力沉,木耙竟在这一箭之下不断颤抖,仿佛有散架的架势。

“好!”周围响起一片叫好声,一个身穿月白色缎子面坎肩的男子鼓掌道,“茂先的箭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箭却是只有养由基能比的了。”

被叫做茂先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只见他两道剑眉,鼻梁挺直,英姿勃发却又带着一种俊美,他身穿一身大红的衣服,正是郭荣,听了这话他微微一笑:“承钧兄谬赞了,楚国上大夫的箭术岂是我能比的?”

“茂先就不要再谦虚了,说句实在话。百步外正中靶心我偶尔也是能做到的,但要穿过这个铁环再得中,那是想也不要想了。楚国大夫的箭术如何咱们都没见过,但在当世,我还没见过其他人能做到这个地步的。”

郭威没有说什么,只是也看向挂在半空中的铁环。

“还是有的。”他想,事实上这种练习方法他就是从另外一个人那里学到的,第一次看到时他也极为震惊,那人却是一笑,对他说只要掌握了技巧也不怎么难。这种技术当然是非常珍贵的,所以虽然他非常意动,也没有去追问,倒是那人很随意的说了出来,“对于别人我自然不会轻易告知,但郭兄……当然是不一样的。”

当时那人微微一笑,他却是满心震撼。他其实很想问一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到底却没有开口。后来想想,除了不好问之外,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那个人的答案——那个人磊落洒脱,有些事却是怎么也不会说的。

“茂先茂先?”

他回过神,刘承俊向那边对他指了一下,然后他就见到自己的随从一脸紧张,不断的做出各种动作引起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这边射箭是不允许随从随意过来的,这显然是有什么事要对自己说,他当下招了招手。

“少将军,将军刚才传信让您过去呢。”

“阿耶?可有说什么事吗?”

“这倒没有,只是说您若无事早早回府。”

郭荣微一沉吟,那边刘承俊已道:“既然这样,茂先你就先回去吧,咱们这边也没什么事情,一会儿的聚会我会替你打声招呼的。”

“那就有劳承钧了,今日实在不好意思,改日我来做东,给大家赔罪。”其实这种聚会他也不怎么喜欢的,只是到了今时今日很多事情就算他不喜欢也要做上一做了,何况他和刘承俊也是早年的交情,他的面子也不得不给。不过现在郭荣相招,他也可以借机脱身,只是郭荣找他,又是为了什么?

郭威应该知道他是应刘承俊的约出来的,对于他参加这种聚会郭威一直是非常赞同的,没什么事也不会叫他了。就这么带着疑问他回到府里,找到郭威,后者看到他却微微一怔:“还没开始?”

“是,孩儿去的早,是最先到的。”郭荣恭敬的答了,心中却有些奇怪,怎么听这语气,竟又有些不想自己回来似的?他不知道郭威派人找他是在路上的事,当时因为心情烦躁就直接吩咐了下去待回到府里冷静下来,又不免有些后悔,毕竟他这事也不如何急,也不用干巴巴的把郭荣找回来,只是那边已经得了吩咐,话也传到了,他也不好再改口,只有希望郭荣自己回来的慢些。

郭威沉吟了一下:“对刘家,你怎么看?”

郭荣一怔:“密州刘家,或者叫管城刘家,你早先不是和他们关系非常紧密吗?后来就没有再往来过?”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往来,逢年过节刘家都会送礼与孩儿,只是别的,却是没有了,先前的生意也在刘家离开管城后停了。”

郭威点点头,没有说什么,郭荣看了他一眼,道:“阿耶这么问,可是出了什么事?难道那刘家……”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不是不敢说,而是有些说不出来,一时间心下都是有些慌乱的。刘知远登基,虽也算天下归心,却到底有不服的,那刘家难道也是一个?

“这倒还没有。”郭威心下有事,也没察觉到他的异样,“只是今日苏逢吉说那雪盐也是刘家弄出来的,却让我起了些心思。苏逢吉会这么说,应该是不假的了,而且看他那样子,同刘家关系说不定还不一般,若真是如此,那刘家却是不好相与的了。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郑州节度,竟能有这么深的谋划,早先却是我小瞧他了!”

郭荣没有说话,郭威道:“你先前同他们关系不错,他们很可能会再来找你,若是如此,你一定要与我说。”

郭荣应了,问道:“陛下对刘家可有说什么?”

郭威看了他一眼:“现在就看他们识不识相了,若真有那不该有的心思,陛下又岂是会容忍的?”

“……他们应该是不会的。”

“希望如此吧。”虽然说的硬气,但就算是郭威也是不希望刘家真的有反心的,就算他不认为刘家有多大的能力,可毕竟占了那么大的地方,又离开封这么近,真打起来,不定哪里生变呢。可是刘家那边又会怎么想呢?这些年他真是见过太多,稍稍有些能力就膨胀的势力了。

刘家很识相,识相的有些出人意料,刘知远还没有下令,他们就来表表示了臣服,用词那叫一个恭敬,说的也很准确,大意就是刘知远赶跑了契丹,真是太太太伟大了,他们受前朝皇帝看中才有今天的地位,而契丹却灭了石晋,他们无比愤怒无比痛恨无比咬牙切齿,可又因为自己力小势薄,做不了什么非常惭愧,万幸刘知远弘扬了中原正气,他当皇帝是天下归心的,是上天赐予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刘家一定拥护拥戴,决无二心!

这个表令刘知远非常的喜出望外,虽然也做了准备,可刘家这么识相却是大好的,当下他也不含糊,立刻封了刘成为曹州节度,算是承认了他对菏泽占有的合法性,至于其他地方,就先含糊了下来。在此时,他需要的也只是刘成的一个态度,当然,不可能永远让他占着那么大的地方的,如此一来和封疆列土又有什么区别?就算表面恭敬称臣,其实却是占地为王。不过现在他还顾不上收拾刘家,杜重威那边还需要他好好料理一番的。待他料理了杜重威,安定了天下再来说刘家的事。今天刘家既然上了表,就是定了名分,以后刘家要是不听宣,他自可以大义的名分将他们拿下!

“这刘家的表,上的有些蹊跷。”郭威皱着眉,很带了几分忧虑,“刘成此人,就是靠谄媚而上,真正的功绩,却是丝毫没有的。先前石晋与契丹打的时候,他从不露头,可看他今日的表现,手下早已不同凡响,若真对那契丹不满,又怎么会这样?”

“郭威啊郭威,你这么说可是把朕也给捎带上了啊。”刘知远笑着开口,郭威心下一凛,连忙道,“臣不敢。”

“捎带上了也没什么。朕早先不出兵是为了等机会,这些天朕也自问过,若是早早出兵是不是那契丹就进不了中原了?或者就算进了中原也成不了事?每每想来,朕的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陛下言重了,陛下哪里是不想出兵,只是石重贵深信杜重威,几十万大军全托付与他,最后却落了个满盘皆输的道理。若不是陛下早先隐忍不发为中原保留了元气,今日这开封说不定还是契丹人的开封!陛下,完全是为了大计啊!”

刘知远沉默了片刻,然后长叹了一声:“外人也许不信,但朕,是真的想让这天下安定,万民顺遂的!”

郭威立刻跪了下来:“臣,必誓死相随!”

刘知远连忙将他扶了起来:“你的心思我哪里不知道?就是你说的这刘家,我也是知道的,他们早先隐忍,必是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上表,也一定有其他心思。可那又如何?这天下,终归是力量说了算的,朕以堂堂正正之师碾压,那刘家就算有什么心思也是成不了得!”

他说的温和,但非常肯定,郭威心中一震,然后就释然的笑了。是的,那刘家是个意外,可那又如何?就算占了半个河南道,刘家也只能止步于此了!待天下安定,别说是他们,就算是那江南,也是要收复回来的!

刘知远功绩赫赫,天下知名,郭威在他手下一路成长起来,是丝毫没有反心的。此时刘知远不过刚五十出头,虽然在此时已算是老年人,但他身体强壮,骑的劣马,挽的强弓,却是丝毫没有什么不适的。

公元949年3月,刘知远下令杜重威移镇,杜重威不从。刘知远随命高行周和慕容彦超讨伐,杜重威拼死守城,两人竟久攻不下,刘知远担心生变,亲自出马,手下几次抢上城头,可那杜重威又怎么是好相与的?他能得石重贵深信,是有真功夫的,此时更知道是生死之际,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一时间两方杀的难舍难分,刘知远这边竟是死伤惨重,最后刘知远只有以不死招降杜重威,此时杜重威也几乎是弹尽粮绝,手下众多叛逃,无奈之下只有出城投降,至此,中原平定。

第201章凉粉(四)

“大郎君这次失策了。”赵弘殷皱眉对赵匡胤道,密州这次出击,兵分三路。赵匡胤父子一路,白钱一路,刘成一路。不管演武场的学员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在真正的大场面上他们还缺少领兵作战的能力,所以必须要有老人压阵。而这三路里,却是赵氏父子的最重要,他们是真正的由北向南,直面开封。

严格来说这有些不妥当,这样的路线应该有刘成来攻略,再不济也该是白钱。但白钱就不说了,从在管城起,他就没有真正的领过大军作战,就是刘成,虽然有这方面的经验,却实在没什么战绩。而赵弘殷却是将门出身,真的厮杀出来的,赵匡胤更是历史证明的打战天才。

是的,天才。

为什么他最后能黄袍加身,因为他得周世宗的信任;而为什么他能得周世宗的信任?因为他就没有干砸过柴荣交代给他的任何一件事。不管多难啃的骨头他都能啃下来,多难打的仗他都能打下来。若是给五代排个将领谱的话,他起码能进入三甲,之所以不能问鼎,实在是还有一个柴荣。

而这一次密州出击,虽然他们准备充分,可打仗这种事向来是不好说的,所以刘灿几经考虑还是把赵家父子放在了这边。而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也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一拿到消息,赵弘殷就暗叫了一声坏。这次出击,在密州那边是有不同声音的,赵方毅等几个谋主都主张再稳妥的发展几年再说,毕竟刘家才拿下三个州,虽说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吧,但官员的磨合,百姓的教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密州既然擅长民生,完全可以稳扎稳打,待过个两三年,再一点点蚕食周边,这样虽然缓慢,却扎实无比。这个建议可以说得到了所有老人的同意,只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反对,但不知为何,刘灿也没采纳,然后,密州四面开花,扩大了地盘,却也把自己暴露了出来,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对刘知远暂时称臣——这一点,也是很有争议的。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现在不易和刘知远正面相抗,而刘知远刚坐上皇位,也不见得有机会理他们,他们大可以先装傻,刘知远真的来逼,也可以先拖上一拖,待观察了形势再说,也是刘灿一力主张对刘知远称臣的,用她的说法就是刘知远赶跑了契丹,而且下了对契丹的格杀令,大涨中原人士士气,若再此时与其对抗,却是失了天下民心。

这话自然有理,但在赵弘殷来看,却不免有些软弱。声望、民心自然是要顾虑的,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又算什么?等到刘知远亲自去打杜重威的时候,赵弘殷一连上了三个表——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刘知远的力量大半都被杜重威吸引了,他们正可以从后插入,哪怕不能把刘汉掀翻,也能狠狠的咬下一口肉,而刘灿,再次没有采纳。至此,赵弘殷心中已经是非常有意见了,当再看到杜重威被平,刘知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后,不由得长长的叹了口气:“大郎君到底还是年轻啊。”

“阿耶,大郎君会不会另有深意?”赵匡胤问道,他也知道自家阿耶是对的,可一直以来对刘灿的崇拜又让他觉得后者是不可能失败的。

赵弘殷看了他一眼:“你以为,大郎君还能有什么深意?”

赵匡胤说不出来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确了,刘知远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就算不会马上动刘家,也不会拖太久,到时候刘家就完全陷入了被动。按照惯例,刘知远是会让刘成移镇的,也许还会换个好地方,到时候刘成是换还是不换?如果换了,那这几年的根基就完全浪费了,而如果不换,又有什么理由?刘成对刘知远已经称臣,虽然以这个时代的背景来说,移镇往往会有杀身之祸,可作为一个臣子,不移镇,那就是要叛乱了。

而以刘家现在的实力,又有什么能力抵抗刘知远的大军?那可是百战老兵!

当然,形势也许不会那么坏,但刘知远只需在曹州和密州之间再安插几个节度使,那刘家的优势也会被化解大半,要知道刘知远现在承认的只有这两个州,或者再确切一点说,刘知远承认的只有曹州。密州……始终还含糊着。

“刘家,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赵弘殷叹了口气,“这个机会错失了,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弥补过来。二郎,以后你跟随大郎君一定要劝着她一些,这个世道,太讲仁义,却会害了自己。”

“阿耶?”

赵弘殷笑了笑:“刘家虽然失去了这次的机会,但大郎君还年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