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空英豪-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志宏不和任何人比,他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事情,也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到他。


第一百七十八章:咫尺天涯(七)
更新时间2008918 12:39:40  字数:2235

 一些老同志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陆续退出了飞行队伍,作为“十八棵青松”的张志宏这一批飞行员成了D团的骨干力量,人事变动就比较大。为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上级领导决定在他们中间选拔一名副团长。
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组织上打破了以往领导决定的常规,实行了群众推荐,领导决定,上下结合的方针。群众一推荐,五花八门的情况就都出现了。有的推荐张志宏,有的推荐林超,有的推荐程志。但是领导的心里早就有了数,职务的升迁要一级一级的来,不能跨越台阶。
当时,程志已经是大队长,是名副其实的正营职,从正营升到副团是合乎正常规律的。而林超和张志宏只是个中队长,虽然技术级别也是正营级,但是实职还是个正连级。要直接升到副团长,就等于跳跃了两级,这是不符合规律的。
所以虽说是群众推荐,实际上只是一个过场,条件已经限制死了,符合条件的只有程志一个人,只不过领导也有领导的打算,想通过群众推荐,看一看程志在群众中的威信如何。如果根本就没有人推荐他,那就说明他在群众中的基础太差了,那就宁可一个也不提拔,也不能勉强提拔。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推荐他,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提拔他。
这个指标还是很好达到的,除了对张志宏他们这十多个人有直接关系外,其他还有二十多名是老飞行员和张志宏他们后面接来的新飞行员,选拔副团长与他们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推荐谁都一样。所以,只要领导把条件一公布,他们就会很自然的投程志的票。
不言而欲,最后选拔的结果还是程志当上了副团长。由于一些在职老同志的退位和调动,就空出了一些位置,给其他人的晋级创造了条件。赵团长调到师里去当副参谋长,算是平调,还有几位老一点的副团长也到师里去当副参谋长,目的是让出位置,让年轻人上来。
赵俊生团长调到师里当副参谋长,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本来赵俊生可以提升为副师长,但是这些年来,他的仕途发展也是很不顺利。祝耀祖调来当政委后,两人就存在很大的分歧。赵团长想把军事训练搞上去,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耽误的时间补上去,把部队的军事素质提上去。但是祝政委却是时刻紧跟形势,要把突出政治放在首位,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在用人上,赵团长主张用一些理论底子厚,飞行技术好的骨干力量,为部队的军事训练打下坚强的基础;祝政委却要用一些肯听自己的话,能够理解自己的各种做法的人,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任人唯亲的路线。
虽然赵团长的资历比祝政委老,但是祝政委是党委书记,是党委班子的班长,在党领导一切的时候,书记的话有一定的决定权。其他的班子成员看到祝政委的根基比较硬,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下,在很多事情上,大多都站在政委的一边。在班子内部,赵团长实际上是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虽然有很多的想法和打算,但都实现不了。出了问题,他还得承担责任。
特别是最近几年,D团出了几次事故,李克勤的一等事故,“大姑娘”的二等事故和三等事故,都发生在赵团长的任职期间,赵团长都应当承担领导责任。“大姑娘”的二等事故后,赵团长也知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飞行员的技术不过硬,也提出过要加强一下部队的理论教育,但是祝政委却认为还是思想不过硬,遇事慌张,没有坚持把螺旋改出来。在作事故结论的党委会上,两人还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还是祝政委占了上风,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赵团长也就是成了单纯军事思想的代表。
对两人的分歧,赵团长始终抱着说服和求大同,存小异的观点,内部的事情尽量在内部解决;但是祝政委却不一样,只要有了分歧,他都会向上级领导去汇报,名义上是汇报工作,实际上是向上级领导告状。久而久之,上级领导对赵团长也就有了看法,认为他这个人太固执,不支持政委的工作,自己主管的工作又漏洞百出,已经不适合在这个位置上再干下去了。
对工作没有业绩的干部,是不能提升的,只能平调到一个位置,其目的是让出一个领导岗位,好让年轻的干部去占领这个位置。其实,这时候师里的副参谋长已经有十几个,远远超出了编制的指数。不过领导也没有办法,再没有其他位置可安排,也不能都把他们撤职。
这样,在连城轮战时差点被赶回来的王副团长当上了团长,因为他是副团长中最年轻的。杨大队长也没有经过群众推荐就升为副团长,李中队长接任了大队长,大鸡当上了副大队长。由于在推荐副团长时张志宏和林超有不少推荐票,看来在群众中还是有一定的威信,领导也变动了一下他们的职务。
张志宏由于在射击理论方面有特长,就被任命为团的射击主任,林超也由中队长晋升为副大队长,陈大壮也弄了个中队长,其他一部分人员的职务也有了一些变化。“十八棵青松”中,除了身体不好早已离开飞行队伍的外,所有的人员都有了实际的职务。因为这些人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部队现任的各级领导年龄都比较大了,在一个位置上任职时间也比较长了,为了部队的长远建设,也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应该改变一下他们的位置,也需要一些年轻的同志往上递补。前一批的飞行员是号称“八年抗战”的,在航校里呆了八年的时间,只比张志宏他们早到部队两年,年龄却比张志宏他们大了将近十岁,在干部年青化的政策下,他们当然就失去了年龄优势,所以在干部的选拔上,就自然的落在了张志宏他们这一批的身上。


第一百七十九章:咫尺天涯(八)
更新时间2008919 14:44:58  字数:2187

 张志宏的职务虽然有了晋升,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因为在军队里,干部的晋升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有两条线,一条是正线,从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师长,都是各级主管的线,发展的空间比较大。还有一条是副线,也就是业务干部的线,中队长、勤务主任、再到副参谋长,永远当不上主官,只能是个配角。
张志宏没有升为副大队长,而是射击主任,虽然是同等级别,但一条是正线,另一条是副线。他进了副线,就说明前途也不是很光明的,有的时候只是为了照顾一下老同志的情绪。
张志宏尽管心里不舒服,但是在领导给他戴的高帽子下,多少还是有点安慰。祝政委在找他谈话时说:
“你是团里的射击理论尖子,射击主任没有你谁也干不成。本来我们想让你当三大队的副大队长,可是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射击主任对你最合适。马上就要进行空靶训练了,没有你的技术指导,团里的空靶能打好吗?当然了,当了副大队长也可以去指导空靶训练,那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你干得多了吧,射击主任有想法,你干得少了吧,技术指导上不去。我们也知道,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领导交给你的工作你要想方设法完成好,不如就让你直接当射击主任。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道理你都知道,我相信你不会有什么想法的。”
祝政委的一席话,真是软硬兼施,使张志宏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张志宏也确实喜欢研究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他只好接受了这一现实。
不管怎么说,职务总还是有了一些提升,总比至今还是飞行员的要强一些。张志宏就是有这个特点,他看待问题都有一个上下左右的比较,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时,他的心里就会满足。不像有的人,钻到牛角尖里,就很难拔出来,始终想不通,增添不少烦恼。
张志宏他们这一批飞行员应当说是幸运的一批,经过“八年抗战”的那一批,除了个别的佼佼者外,绝大多数的人至今还是飞行员,根本就没有实际的职务,他们都能想通,这些有职务的人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程志当上了副团长,这就已经给他铺上了一条光明大道,将来的前途是无可估量的。他觉得十几年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密切联系领导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你张志宏干得再好,不和领导保持密切的关系,领导还是看不中你。这么多年来,逢年过节他没有到领导家里少去,领导也许诺过要好好的培养他,看来还真是有了成果。要不是早起步,早当了中队长,早提到大队长的位置,这个副团长也就不是他的。
祝政委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不光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光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那是不行的。
这句话虽然是文革期间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要始终把握好方向、路线。但是这句话用到今天,也同样适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还有人,任重而道远,密切联系领导的这一条路线以后还得继续走下去。
陈大壮虽然只是弄了个中队长,但是心里多少也有了一些平衡,说明领导还是看中了他的聪明才干,没有埋没他的这一优点。大小挂了个职务,对他也是一个约束,毕竟现在是领导了,领导就要有领导的样子,下面有飞行员看着他,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马马乎乎的了。
林超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有程志在上面压着,他不可能超越他,但他走的是一条正线,有可能上升到主管的行列。他也为张志宏惋惜,只是张志宏确实在射击理论方面太突出了,团里的射击主任又升了团的副参谋长,这个位置只有他去担当。只希望他能沿着这条路线再往上走。
总体来说,通过干部的流动,还是调动了大部分人的积极性,把一池死水搅活了。也使一些年轻的飞行员看到了希望,给他们增添了动力。
张志宏的爱人李娟对他的升迁并不是十分关心,当不当官又怎么样?谁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出人头地,但是很多事情强求是强求不来的,只好顺其自然。她只希望张志宏能够平平安安的飞行,少让自己担些心思,这就是对她的最大的安慰了。
想是这么想,但是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特别是飞行这个行业,每天都是安全与不安全的较量,上午出去时还是好好的一个人,到了下午,这个人可能就不在了。飞行的行业,在安全问题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官比别人大,飞行中就会照顾你永远不出问题。王团长在福建轮战时还不是因为马虎,忘记打开发电机电门,造成飞机断电,要不是后面还有三个人,就险些造成了严重后果。它不会因为你是副团长就不让你不出问题。
李娟的愿望是好的,想法是对的,但是飞行就像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不到终场,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只有在实力相差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事先预料到最终的结果。飞行就不一样了,每个飞行员的实力都是不相上下的,出问题的多少也是与各个因素有关的,最终结果的好坏,才与飞行员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有时候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是谁也躲不开的。张志宏遇到了雷雨云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李娟不愿意看到张志宏在飞行中有什么危险,但是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越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有时候却往往会出现。
李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第一百八十章:空中遇险(一)
更新时间2008921 8:45:06  字数:2240

 张志宏跟随着长机飞双机升限课目。升限就是飞机所能爬升的最大高度,理论数据是由飞机的设计性能所决定的,一种机型的飞机,从制造出厂时,升限高度就已经固定了。但是在实际飞行中,由于飞行员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气象条件的不同,发动机推力大小的不同,飞机新旧的不同,每个人和每架飞机所能到达的升限高度是不同的。
升限课目的飞行,只是一个体验性的课目,不计成绩,只是体会一下飞机在升限高度的操纵特点。
张志宏已经体会了单机升限的飞行,飞机在升限高度上,安定性和操纵都很差,飞机很容易进入螺旋。体验了飞机的单机升限飞行,还要体验一下双机的升限飞行,主要是感觉一下升限高度的编队情况。
给张志宏担任长机的是李副团长,因为他是全团年龄最大的,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飞行员,大家都很尊敬他,一般都称呼他为“李老头”。
两架飞机起飞后,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直线爬升高度。要想在升限飞行中能够爬得高,就要不转弯或者少转弯,因为飞机在转弯的过程中,一部分升力要变成转弯的向心力,使提升高度的升力减小,阻力也要增加,会影响爬升的高度。一般在升限飞行中,都是作一条小航线,先朝一个方向爬高,到达转弯点后,作一个180度的转弯,再对向机场爬高。到达机场上空时也正好达到升限高度。到高度后,飞行员就可以在机场上空盘旋下降。
编队升限的开始阶段,并没有什么感觉,比最简单的双机编队还简单。长机一直是加满油门的,张志宏为了调整队形,油门前后稍作调整。到了10000米以上,长机要打开发动机的加力爬高,僚机也要打开加力,这时候,僚机的油门杆就不能随便活动了,因为只要一收油门,就会关断加力,再要加油门,开加力,就会掉队。一般调整队形都采用其他的办法。
如果是僚机发动机的推力比长机的大,就用放减速板的方法减速;如果是长机的发动机推力比僚机的大,只好告诉长机关闭加力,僚机就可以利用开、关加力调整队形。
高度越飞越高,已经到了14000米以上。空气密度越来越稀薄,飞机的表速也越来越小(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速度有三种表示,速度表也有两个指针指示。一种叫表速,就是仪表反应出来的速度,表速的大小决定飞机的空气动力,如升力和阻力的大小。第二种速度叫真速,它表示的是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