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空英豪-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2襟翼全放!”张志宏放好了大角度襟翼,向塔台报告后,准备进入四转弯。
听声音,洪亮而有力,显得沉着而坦然。
“可以着陆。注意四转弯进入时机和方向。”指挥员抓住关键动作提醒张志宏。
“112明白!”
这次着陆,指挥员刘大队长也下了很大的决心,只要方向偏差不是很大,就要指挥着陆,就是飞机偏出跑道,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机场周围没有太大的障碍,就是飞机偏出跑道,也就是一个三等事故,飞机修一修还可以继续飞,实在不行,就指挥跳伞。
按照最坏的打算,他已经让训练参谋通知停在塔台下的各种救护车辆,起动好发动机待命,随时出动执行抢救任务。
刘大队长两眼紧盯着张志宏的飞机,手中的话筒放在嘴边,随时准备发出指挥的口令。
塔台下面也有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张志宏的飞机,在心中暗暗为他加劲,都希望这次的着陆能够成功。


第六十二章 沙漠风暴(四)
更新时间2008525 10:51:24  字数:2557

 张志宏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把进入四转弯的时机再往后延长了一些,当飞机快接近跑道延长线时,他才开始压坡度进入四转弯。改出转弯时,他把飞机对在跑道右侧的备降道上,在位置上留出很大的余地。
改出四转弯后,尽管飞机还在跑道延长线的右侧,但他就已经开始压杆,蹬舵,试探性的用侧滑修正法修正方向。他知道赶早不赶晚的道理,如果下降的后半段飞机还在跑道右侧,只要松一下杆,减小一点蹬舵的力量,飞机在风的作用下,很快就会回到跑道中间来。
但是事与愿违,本来还在跑道右边下滑的飞机,由于“侧滑角”偏小,顷刻间便被吹到了跑道中间,如果再继续下去,便会重导前两次的覆辙。
要知道,现在的风速是8——10米,而且是侧风,这就相当于每一秒钟,飞机的位置就要向左偏移8——10米,尽管作了侧滑修正,但是几十米的距离,也用不了几秒钟。
必须增加修正量,张志宏乘着飞机还没有跑到跑道的左边,又增加了右坡度,蹬左舵的力度也加大。飞机的发动机发出“呼呼”的声音,好像跑百米的运动员跑到了终点,在大口的喘气。
人都有个特点,两只胳膊向反方向运动,活动的范围大,也觉得舒服。比如右胳膊向左运动,活动范围可以达到90度以上,如果向右运动,活动范围可能只有10多20度。
这个特点带到操纵飞机上,体现也非常明显,在飞机上都是右手握驾驶杆,向左压杆时觉得很顺,也很舒服;向右压杆,就觉得很别扭,很不舒服。因为向右说是压杆,其实是在扳杆,向手心的方向使劲为压,向手背的方向使劲为扳,这是人们的习惯叫发。
现在张志宏为了修正右侧风,正是向右压杆,向左蹬舵,手脚不协调,更使他感到不舒服。但是为了修正侧风,不舒服也得坚持。
“注意速度,保持好下滑点。”
“压住杆,保持好方向。”
对于关键动作,指挥员在不间断的实施着指挥,看到飞机稍有变化,立即提醒空中的学员。
休息室外,观望的人群寂静无声,有的大张着嘴,显得惊恐,有的紧握着拳,在暗暗使劲。
陈大壮又不自觉的拿出了表演特技的动作,右手紧握着拳,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腿抬起来,在空中晃荡,大家知道他在替张志宏作压杆蹬舵的动作。尽管动作很滑稽,但此时大家却笑不出来。
林超双手紧握着拳头,在胸前上下晃动,像是在为张志宏加油助威。
马教员心情更加紧张、不安,这是他的学员在天上,他长不得张出一双翅膀飞进张志宏的座舱,替张志宏把飞机操纵下来。
程志站在那里,面部没有任何表情,在默默的思考着什么。
张志宏在空中费力的操纵着飞机,视线除了紧盯着下滑方向外,还要兼顾下滑点、速度、高度。握驾驶杆的右手用里的向右扳着驾驶杆,由于不习惯长时间使用一个姿势,右臂感到有点僵硬。
更难受的是,蹬出去的左脚由于受方向舵舵面所承受气流的冲击,有一股很强的反弹力,不自觉的想收回来休息一下,要用很大的毅力去克服。
他知道,第二次没有落下来的原因,就是没有蹬住舵,使飞机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这一次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住。
他感觉左腿有点发酸,手向右使劲,腿向左使劲,身体也像在拧麻花。
飞机继续向下降落,由于张志宏坚持住了修正侧风的动作,飞机基本保持住了方向。
200米,150米,70米。
飞机在一点点的下降,已到了转移视线看地面的高度。张志宏最后一次检查了一下方向,还好,但是还不能放松。
“看好地面,收油门,拉杆。”指挥员开始具体指挥张志宏的着陆动作。
张志宏一边向后拉杆做着陆动作,眼睛的余光还在时刻关注着方向,飞机还有向左偏移的趋势,压杆蹬舵的修正动作还要继续保持。
但是飞机是不能带着坡度接地的,飞机在带坡度的情况下,是向一边倾斜的,倾斜的飞机两个机轮不在一个平面内,接地时会造成一个轮子先接地,飞机的重量集中在一个轮子上,加上飞机接地时的冲击力,有可能使起落架折断,还可能使下沉一边的机翼擦在跑道上,造成大的事故,所以飞行员要在飞机接地的瞬间将飞机的坡度改平,但是这个时机是很不好掌握的。
飞机已经进入了跑道,位置仍然在跑道上,随着收小油门,飞机在均匀的下降。张志宏一边听着指挥员的指挥,一边向后拉杆。
“拉一点,再拉一点。”
飞机快速的前进,跑道快速的向后掠去。
“改平坡度。注意方向!”
随着指挥员的口令,飞机重重的落在了跑道上,机轮与跑道摩擦,冒出了两股青烟。尽管张志宏在指挥员下达“改平坡度”的同时,已将驾驶杆扳回了中间,但由于飞机反映的延迟性,飞机还是一个轮子先接地。张志宏感觉到了两个轮子一前一后的接地,飞机左右摇晃了一下。
“放前轮,刹车,保持方向。”
虽然飞机已经落在了跑道上,但是指挥员的指挥毫不放松,因为只要飞机不停稳,还会有出现问题的可能,越是到最后,越是不能麻痹。
飞机终于平稳的停在了着陆线,随着飞行结束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指挥员刘大队长放下了手中的话筒,长长的出了一口粗气,塔台上其他的中队以上干部也都放松了紧绷的弦,陆续走下了塔台。
张志宏享受了一次首长待遇,救护车开到着陆线将他接回到休息室。看到张志宏安全回来,大家异常高兴。
陈大壮抱起了张志宏,在地上转了一圈,嘴里不停的说着:
“张志宏,你真了不起,张志宏,你真伟大。”
林超也过来祝贺。
马教员也过来拍了拍张志宏的肩膀,说:
“112,真行。”
大家的祝贺和赞扬弄得张志宏很不好意思,只能傻呵呵的笑着,嘴里连连说着:
“还是教员教的好,全靠大家的帮助。”
他也知道大家在为自己担心,顿时一股暖流涌上了张志宏的心头,这就是阶级情,这就是战友情。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狂风也开始肆虐起来,它好像对年轻飞行员的成功愤愤不平,更要加劲施展它的威风,考验一下空军战士。


第六十三章 沙漠风暴(五)
更新时间2008526 9:53:22  字数:2393

 真正的沙漠风暴来临了。
狂风呼啸着,大把大把地把沙土撒向空中,浑浊的空气遮天闭日,黄乎乎的天上已经看不见太阳,好像被肆虐的风暴吓得躲了起来。
天地一片昏暗,还不到中午的时刻,却像已经到了黄昏。
地面能见度变得极差,10米之内已看不清任何东西。
好悬啊,幸亏张志宏落了地,不然就完了。
沙石在大风的裹挟下,像急速行军的千军万马,急匆匆的从一个方向来,又急匆匆的向另一个方向去,一路上发出震人心扉的怪叫声。
幸亏在空旷的机场上没有参天的树木,又是在遍地不长草的大沙漠上,不然,这种声音将会更厉害。但这也足以吓坏一个胆小的人。
来过沙漠的人,特别是见过沙漠大风的人,都说沙漠是“遍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没有来过沙漠的人对“不长草”的说法,都可以理解,干旱无水,不适合植物生长。但石头怎么能被风吹跑呢?不身临其境,是想象不到的。
地面上,一层一层的沙石在流淌,发出“唰唰”的声音,就像黄河的水,浑浊不清,只是沙土不像水,在流淌中没有滔天的大浪,但迅猛前进的形态却很像水。
沙土在流淌,使夹杂在其中的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卵石也在地上向前滚动。
大地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传送带,把无数的沙石源源不断的送向远方,一层又一层,连绵不断,永不疲倦。
墙角处,土坎旁,沙石受到了阻挡,快速堆起了一座小山,这些沙石刚想歇歇脚,一阵旋风过来,又将它们卷走。旋风过后,后面的沙土又在墙角堆积起来。
空中飞过的像黄豆一样的小石子打在人的脸上,就像无数的马蜂在脸上蜇,使人感到火辣辣的疼。更让人难受的是,弥漫在空中的沙尘几乎挤走了所有的空气,使人呼吸困难,浑浊的粉尘呛得人透不过气来。
突如其来的沙漠风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空中的飞机虽然平安的落地了,但是地面的飞机仍然受到很大的威胁。飞扬的沙石会吹进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尾喷管,必须尽快的将进气道和尾喷管的堵盖堵上,不然沙石吹进去,在下一次开车时就会打坏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保护飞机外表的蒙布要盖好,不然快速流动的沙石会划伤飞机表面,特别是有机玻璃制成的座舱盖,如果划伤,就会影响透明度,就会报废。
更主要的是,飞机在大风的吹动下,机翼上也会产生升力,在升力的作用下,飞机会变轻。别看几吨重的飞机,也会被大风吹翻。必须用铁练将飞机固定在地面上。
这些工作是每次飞行后都要做的。在平时,做这些工作都是些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这么大的风速的情况下,连人都站不稳,做这些工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地勤人员已经将飞机用牵引车拖到了机窝里,正在与狂风抢时间。为了加强地勤人员的力量,刘大队长命令在场的所有人员到机窝去帮助地勤人员保护飞机。
停放飞机的机窝就在机场滑行道的旁边,距离休息室不到200米。可是这么短的距离,要走到那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强大的风力使人站立都很困难,顶风前进更是难上加难,弥漫在空中的沙尘使人睁不开眼,粉尘抢的人不敢呼吸。
没有防护工具,有人拿出了飞行用的衬帽拴在头上堵住口鼻,有的把手套捂在嘴上,解决呼吸问题。
看不见机窝,大家只能凭借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盯着脚下的地面,摸索前进。
为了抵御风的阻挡,也为了不走失迷路,大家排成一路,一个跟着一个,弯着腰,低着头,侧着脸,顶着狂风前进。
有时前面的人会被风吹得倒退几步,后面的人立即顶住他的腰,使他不再后退。有人被风吹倒了,走在前面的人回头拉他一把,使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大家你帮我,我帮你,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前进。
地上流过的沙子灌进飞行靴的靴筒里,大家来不及倒出,坚硬的石子硌得脚难受,增加的重量也给前进带来了困难。
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机窝。
机窝里,地勤人员还在奋战。他们将帽子用细铁丝拴在头上,用来堵口鼻,解决关键的呼吸问题,正在用力的往飞机上盖蒙布。
庞大的飞机在狂风轻微晃动,机翼上下抖动,好像随时都要飘起来。地勤人员已经用铁练将飞机固定好,堵好了前后堵盖,就剩盖蒙布了。
今天蒙布好像特别不听话,在大风的吹动下,像鼓足劲的船帆,很难把它套在飞机上,刚把左边的机翼套上,等到去套右边机翼时,左边又被风吹了下来。如此左边,右边,反来复去,就是不能如意。
飞行人员的到来,增加了不少的生力军。大家分散在每架飞机上,在机械师的指挥下,每人拉住一边蒙布,费力的套在飞机上,中间被风吹得鼓了起来,像一个特大的面包。没有人拉住的地方,在风的吹动下,蒙布边沿用力的拍大着机翼,像搁浅在沙滩的鱼的尾巴,上下摆动,发出啪啪的声响。
为了防止蒙布再次被风吹下来,陈大壮、林超等几个人上到了飞机上,爬在机翼上,用身体压住蒙布,张志宏和其他地勤人员赶快拴上布带,将蒙布固定在飞机上。
大家采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一架飞机又一架的盖蒙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盖好了每架飞机的蒙布,每个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在忙碌中,什么也不觉得,现在闲下来了,才觉得嗓子发干,耳朵中也感到堵得慌,用手指掏一下,竟然全是沙子。
又一场战斗结束了。
飞行加上保护飞机,已经过去了半天的时间,每个人都感到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大家多么想赶快喝点水,吃点东西,但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汽车根本无法行驶。还得发扬红军走万里长征的精神,走回去。
风萧萧,路漫漫,呼吸难,腿似铅,经过了艰难的跋涉,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走回了营房。


第六十四章 沙漠风暴(六)
更新时间2008527 11:31:58  字数:2375

 到了空勤灶,走进了房子,才彻底脱离了风沙的侵袭。这时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对方的尊容逗得笑了起来。
一个个灰头土脑,身上全是灰尘,头发是黄的,眉毛也是黄的,就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白色的帽衬套在脸上,遮住了大半个脸,像枪战片中的一群蒙面人。
没有洗漱用具,大家只能简单的擦把脸,洗洗手。虽然用帽衬挡着口鼻,但是口里还是进了不少沙子,虽然吃饭前多次漱了口,吃饭时还是有沙子硌了牙。
虽然经过了这么多的惊险场面,但是刘大队长还是显得很高兴,在饭堂讲了一番话:
“同志们辛苦了!”
听到大队长要讲话,有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大家边吃边听。今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