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空英豪-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话语,已经表露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其实张志宏在学校时,就很喜欢郑萍。除了她学习好,在学习上能互相帮助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郑萍在班里的女同学中不算最漂亮,也很不讲究着装打扮,但却温柔、贤惠,很通情达礼,特别是面带笑容时,脸上露出的两个小小的酒窝更让人觉得美丽可亲。
那时高中学校里没有恋爱的风气,男女同学之间不敢过多的亲密接触,但是除了在教室坐在一起,在课堂上共同听课外,在课外张志宏总要找一些理由和郑萍呆在一起。当然并没有别的非份之想,只是觉得在一起有一种满足感。
那时除了受学校风气的影响外,张志宏也不能有非份之想。张志宏家在农村,郑萍的家在城市,张志宏的父亲是农民,郑萍的父亲是工人。除了张志宏家是贫农,郑萍的父亲57年被打成右派这种成分上的优势外,张志宏和郑萍相比,并无多少优势。这种等级的差别也使张志宏不能有非份之想。
现在自己的地位已经改变了,可以说能够配上郑萍了,但是自己却说了不算了,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他真想将来能够和郑萍在一起。
张志宏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突然一阵急促的哨声响了起来,嘟嘟的声音中还伴随着值班员的喊叫:
“紧急情况,赶快起床,到猫耳洞去隐蔽。”
哨声和喊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教学员。
什么情况这么紧急?
不像是部队搞的演习,因为第二天计划要飞行,不可能再搞演习。
是不是敌人入侵了?
是不是敌人要发射原子弹了?
一连串的疑问在大家的脑海里闪过。
大家联想到最近刚刚进行过的战备教育,毛主席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要随时提防帝、修、反的入侵。为此,部队也挖了预防原子弹的掩体。因为只是小小的掩体,还够不上防空洞,形状像猫的耳朵,所以就叫猫耳洞。
猫耳洞就是先在野外挖一条壕沟,深有两米多,再在壕沟里沟壁的两侧每隔一段往里挖进去一个小洞,高不到一米,深也只有半米,仅能容一个人钻进去蹲在里面,据说这种洞在敌人施放原子弹时可以防止原子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
既然值班员通知叫钻猫耳洞,那就是可能敌人要放原子弹了。
大家紧急穿好衣服,向营房外挖好的猫耳洞跑去。
张志宏想到了还住在部队招待所里的父亲,敌人真要放原子弹,也得通知父亲躲一躲。张志宏跑到招待所,叫上父亲,一起向猫儿洞跑去。
戈壁滩的气温本来早晚变化就大,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气温在零上10多度,晚上就可能降到零下。现在是11月份的天气,白天的气温就不是很高,到了半夜,温度就更低了。
漆黑的夜,没有月亮,只有满天的星斗。
气温越来越低,张志宏的父亲蹲在猫耳洞里,已经冻的上下牙直打架,张志宏要把自己的棉飞行服脱给父亲穿,父亲坚决不让,他怕冻坏了儿子。
坚持了好长时间,张志宏的父亲实在坚持不住了,见没有什么动静,就对儿子说:
“可能是你们部队高的演习,不会有仗打的,我要回去了,要不,不炸死也得冻死。”
父亲独自回到招待所,张志宏他们有蹲了好长时间,估计天快要亮了才下大了撤消的命令。
对于这次演习,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行动,是“一号令”,是高层的一位首长要检验一下部队服从调动,快速反应的能力。从此以后,部队就进入了一级战备,就连航校也安排了战斗值班,每天摆两架飞机值班,人员由教员担任。
因为航校的教员从来没有飞过战术课目,也没有打过炮,为了安全起见,值班的飞机全部用教练机,每架飞机上坐两名教员。一但打起来,一名教员在后舱操纵飞机,另一名教员在前舱瞄准打炮。
尽管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儿戏,但谁也不敢说出来。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只要是命令,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完成。这种观念已经在每个军人的头脑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第五十八章 千锤百炼(十)
更新时间2008521 9:46:15  字数:2512

 高教团现在的任务,除了单一的训练学员外,有增加了战斗值班的任务。不过训练还是航校的主业,张志宏这一批的学员,主要的练习快要飞完了,这就标志着快要毕业了。为了赶进度,每周的训练安排的都很紧,只要天气好,都会组织飞行训练。
林超的特技单飞还剩最后两次了,可是他还觉得没有飞够。他感到在飞机在上下空中翻腾动作很有挑战性,就像他在足球场上带着球过人的感受。
林超的体质本来就比较好,是一个运动形的体质,对运动有一种特殊的渴求,带到飞行中,他特别喜欢飞特技。尽管要承受比较大的载荷,有时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却觉得很舒服。
他驾驶着飞机飞向四号空域,去单飞特技。四号空域在祁连山的上空,飞了那么多的特技,他还从来没有来过四号空域,正想借此机会在空中一观祁连山的美景。
气象预报是飞行区域少云,从天气实况看也是少云。可是祁连山因为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山上有长年不化的积雪,标高在5000多米以上,气温低,空气中的湿度大,经常会出现一些云雾。
林超到了四号空域,按照特技的动作顺序,先作了两个盘旋,再作了两个俯冲、急跃升转弯,正当他要接着作半滚倒转、筋斗、半筋斗翻转时,突然发现下面的地标什么都看不见了。
机身下是一片白茫茫的云海,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的地方的云朵高出其他的云面,像雨后冒出地面的蘑菇,高度还在不断的升高。这就是夹在层积云中的积雨云,这种云中带有大量的静电和冰晶,飞机要进到这种云里是很危险的。
可是林超没有学过气象知识,特别对各种云的云图和云的性质了解的就更少。云图就是云的形状图,我们可以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云的性质。
秋天,天高气爽,天空中会出现一朵朵像各种动物的云,那就是卷云,阴天时,天上的云一层一层的,那叫层积云,带有很大水气的,是雨层云,像原子弹爆炸时出现的直往上翻腾的那种蘑菇云,叫雷雨云,那是最危险的,对飞行的危害最大。
总之,这时的林超对此都是一无所知,他只想着如何完成这次飞行的动作。本来两种气象的飞行员专门有一个课目叫云上特技,其实特技的动作到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在云上飞行,没有地面的参照物,对判断和保持飞机状态比较困难。所以飞行员要等到飞完了复杂气象以后才能飞云上特技。
按照飞行的纪律,林超应当立即报告指挥员,退出空域返场。但是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林超看到云上的天气还是很好的,他想完成了动作再回去。只因为他的一念之差,险些造成大祸。
地面的任何地标都看不见了,林超只是凭着太阳的方向大概将飞机对向一个方向,调整好速度,操纵飞机倒扣,开始做半滚倒转。云上的天地线还是很清楚的,半滚倒转也扣得很正,他开始向后拉杆,飞机成倒飞状态向下运动。随着不断的拉杆,飞机由倒俯冲转为正俯冲,向云顶冲去。
云顶离飞机越来越近,由于有云的衬托,林超感到飞机运动的速度非常快,白花花的云海像一堵墙迎面扑来。虽然他知道云是软的,不会撞坏飞机,但是对于没有飞过复杂气象的他来说,还是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恐惧感袭上心头。
这时,他想赶快拉杆退出俯冲,躲开云的袭击。飞机的速度已接近筋斗拉起的速度,每小时400多公里,尽管林超已经拉出了比较大的载荷,但在那么大的速度下,由于惯性的作用,飞机要改变运动轨迹得有一个过程。
说时迟,那时快,不等林超将飞机拉平,就已经一头钻进云里。
座舱里的光线突然变暗,机舱外的能见度也变得很差,雾蒙蒙的,就想汽车在浓浓的大雾中行驶。除了细密的雾珠向飞机后面急速流去外,看不见任何。林超已辨不清东南西北,分不清飞机处于什么状态。
飞机还在下降,这从飞机速度的继续增加可以看出来,林超只能凭着感觉操纵飞机。没有飞过复杂气象的人,不懂得按照仪表判断飞机状态,特别是地平仪,这时的地平仪上,仍然是棕色多于蓝色,说明飞机是在下降。
飞机终于从云层中钻了出来,不是从云顶钻出来,而是从云下钻出来,还没等林超回过神来,惊险的一幕使林超出了一头冷汗。
祁连山的标高在5000多米,机场的标高在1000多米,飞机上高度表的指示是以机场标高计算的。也就是说,飞机停在机场上,高度为零。飞机到了空中,高度表指示的高度也是相对于机场而言的高度。按照米格飞机的性能,特技半滚倒转的高度是4500——5000米,到了底边的高度是2000——2500米,这个高度对于祁连山来说,飞机只能从它的半山腰通过。
正常情况下,在四号空域作特技,应该避开祁连山的山峰,但是林超在作动作时,下面的地标被云层遮挡,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由于盲目动作,使飞机离祁连山的距离很近。
飞机呼啸着从祁连山的右侧方通过,尖尖的山顶,皑皑的冰雪,好像伸手可极。林超本能的向右压了一下驾驶杆,做了一个避让的动作。但他不知道,如果飞机是正对着祁连山,或者从祁连山的山顶通过,这时的任何动作都无济于事。还好,飞机只是从祁连山的侧方通过,但就是这样,也足以使林超胆战心惊。
为了抢做动作,林超冒了这么大的一次险,尽管飞行的时间还不到,但他已无心再做动作。
“四号空域有云,143退出四号。”林超报告指挥员退出空域,声音有些颤抖,只不过经过无线电的传送,颤抖声变成了杂音,指挥员没有听出来。
毕竟是违反了飞行纪律,林超想把这次飞行遇险当作秘密永远的保守,但他惊恐不安的情绪,还是被同在一个教学组的程志看了出来。经过程志再三的盘问,处于对战友的信任,林超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程志,并一再嘱咐要程志为他保密。但程志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还是告诉了教员,把自己的战友出卖了。
林超得到了中队、大队的狠狠批评,差点给了个纪律处分。
这件是对张志宏的教育也是很大的,飞行是一门科学,对科学就要按照它的规律办事,任何人违背了它的规律,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第五十九章 沙漠风暴(一)
更新时间2008522 10:37:40  字数:2425

 张志宏在机场的2号空域单飞高教机的最后一次特技,他现在对特技飞行越来越适应了。他很珍惜高教团的最后一次特技单飞,想乘这有限的次数好好做几个动作。
他在空域里轻松自如的操纵着飞机,左右滚转,上下翻腾,半滚倒转、筋斗、半筋斗翻转,一套动作做完,又来一套。
俗话说,六月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是三月的沙漠天,比孩子的脸变得还快。正当张志宏连续不断的做着各种动作时,却发现东边和南边两个方向的天地线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蔚蓝的天空也变成了灰色。天是灰蒙蒙的,地也是灰蒙蒙的,地面上的景物也变得模糊起来,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陈大壮和马教员在三号空域飞编队带飞,这两个空域都在机场的东边,虽然相邻,但互相之间却是看不到的,只能从无线电里得知对方的位置。
半滚倒转、筋斗、半筋斗翻转,一套动作刚做完,他发现北边的天地线也不清楚了,地面上的景物也变得模糊起来,好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这时无线电里传来马教员的声音:
“110报告,东边方向起了沙尘暴,能见度变差,不要再往上放飞机了。”
“一号明白,你们停止动作,回来吧!”
马教员在三号空域里带飞陈大壮编队,航校为了调整好教员的带飞强度,在学员放单飞以后,都是穿插进行,有的学员带飞,有的学员去单飞。这时陈大壮飞编队的带飞,下一次就换张志宏去飞编队带飞。
听到了马教员的报告,张志宏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沙尘暴要来了。怪不得天地线不清楚了,能见度也变差了。他想到了特技理论课上讲的,天地线不清时,不要做特技动作的要求,停止了动作,因为飞行时间不到,他就在空域里转起圈来,边转圈边看下面的黄沙。
张志宏一圈还没有转完,就听见指挥员命令返场的声音:
“112,立即停止动作,返场着陆,动作要快!”
指挥员的声音急促,态度坚定,不容你有任何不同的意见。
张志宏感到情况紧急,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样的特殊情况。于是加大了油门,边下降高度,边往机场奔。
机场塔台上,气象员也向指挥员报告了沙尘暴要来的消息。根据当天的气象图,气象台早已知道有一股强气流过境,可能会形成沙尘暴,按走向和速度,应当在晚上才能到达,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塔台上悬挂的风向袋开始强劲的飘了起来,风速开始加大。按照风向袋的状态,风速已达到了每秒六米以上,而且方向和跑道成90度夹角,也就是说是90度的侧风。
飞机的起飞和落地都是逆风的,也就是说风的来向要对着机头,很少有顺风着陆的。特殊情况下,顺风着陆的风速也不能超过每秒四米,不然飞机会刹不住车而冲出跑道。对于侧风的落地,根据机种的不同和飞行员的技术不同,也有严格的规定。
米格型的飞机,90度的侧风,风速不能超过每秒六米。而这个标准只是飞机的性能标准,对于技术相当熟练的老飞行员来说,能达到这个标准。但对于飞行学员来说,90度角度的侧风,风速通常掌握在每秒四米以下。
对着陆能见度的要求,飞行学员的标准是大与10公里。能见度太差,就可能看不到跑道,无法落地。
现在侧风角度大,风速也大,而且还有加大的趋势。随着沙尘暴的来临,地面的能见度将会变的很差。这两点,都不利于学员的着陆。这就是指挥员急速命令空中飞机快速返航的原因。
但是张志宏并不知道这种情况,他没有遇到过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