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空英豪-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和陈大壮分在一个小组,张志宏也感到很高兴。在初教团陈大壮那种宽容的态度是张志宏深受感动,每次飞特技,都把座舱弄得很脏,陈大壮都没有抱怨过,还热情的帮助清理。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陈大壮还经常陪着自己打旋梯、滚轮,在初教机上能飞出来,也有陈大壮的功劳。在新的机种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相信陈大壮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自己。
飞行前的准备工作不像初教机上飞机前的准备那样,一切都没有底,成天又是动作顺序,又是数据、又是操纵要领,背的昏天黑地。现在动作顺序起码不用背了操纵要领也大同小异,剩下的就是数据规定了。
张志宏学习有自己的窍门,就是善于抓住特点,对于两个机种的不同点,他下大力气去准备,对于相同的东西,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到了十一月份,他们终于迎来了高教团的第一个飞行日。
机场修建在沙地上,供飞机起降的主跑道和滑行道全是用水泥浇注,跑道以外的地方,全是黄黄的沙石,没有青草。不过这些地方也是用压道机碾压过的,很结实。
起飞线上停放着一排喷气式战斗机,银白色的机体在阳光下闪着亮光,机翼微向后掠,这是为了提高飞机的速度而设计(后掠翼可以减小飞行阻力),流线形的机身,机头前没有了螺旋桨,有一个圆圆的黑洞,这就是进气道,尾部也有一个洞,那叫尾喷管。
飞机产生的动力,就是靠空气在前后两个洞的一进一出产生的。飞机开车后,空气从进气道进入,通过压缩机的加压再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航空煤油在压缩空气中燃烧后使混合气的压力更大,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尾喷管中喷出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力,这个冲力的反作用力就是飞机的推力,能把几吨重的飞机推上天。
喷气式飞机在开车时,人和车辆是不能从前面和后面30米通过的,否则,前面的人就有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后面的车辆也可能被吹翻。
随着开飞信号弹的升空,机场顿时热闹起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虽然飞行员休息室离起飞线有100多米的距离,但是休息室窗户上的玻璃还是被震的哗哗作响,人的心脏也好像在颤抖。但是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这标志着一天飞行的开始,在这种声音中,飞行健儿将又学到一些保卫祖国蓝天的本领。
张志宏和马教员坐在飞机上,将要实现新机种的第一次飞行。
机械师在座舱外帮助开车,随着飞机发动机的转动,张志宏的心情也激动起来,这是又一个新的起点。到空中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地面的张志宏还无从知道,但是他觉得又前进了一步。有了初教机的经历,他满怀信心,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难到他。



第五十三章 千锤百炼(五)
更新时间2008516 9:31:20  字数:2354

 飞机缓缓的滑进跑道,虽然是新的机种,但张志宏在操纵飞机上感到轻松多了,在判断方向、保持方向上已经能自由操纵,就是量上还掌握的不是很准。
“112起飞!”
“可以起飞。”
到了高教团,学员的飞行代号按照新的序列重新进行了编排,马教员是“110”,张志宏是“112”,陈大壮是“113”。
随着指挥员下达起飞的指令,张志宏逐渐加满油门,飞机开始向前滑跑。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几秒钟的时间就到了200多公里。宽大的水泥跑道的道面快速向后移动,已经分不清一个个的方块。
这时张志宏心里不觉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么大的速度,万一飞机出现什么特殊情况,是很难处理的。他快速的扫了一下座舱里各种仪表,工作都很正常,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就是觉得紧张。
这时的他,就像一个驾驶汽车的新手在高速公路上奔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把车开得这么快,紧张的是心里没有底,会不会发生什么。
由于飞机的速度增加过快,也就是加速度过大,对人的心理上是一种压力,特别是初次感受这种加速度的人。
张志宏已不敢往飞机两侧看,看两侧,会感到飞机更快,他两眼紧盯着飞机前方,任凭飞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向前冲。
“看速度,抬前轮!”
无线电里传来了后舱教员的声音,张志宏有快速看了一下速度表,轻轻向后拉驾驶杆,随着驾驶杆的向后移动,飞机的机头慢慢的抬了起来,随着速度的增加,飞机的机头自动上仰。
“稳住杆!”
马教员及时提醒,张志宏向前推了一点驾驶杆,保持飞机的上仰角度。这时,张志宏就像骑在一匹昂首挺胸的烈马上,手中的驾驶杆就像拉紧的马缰,在跑道上狂奔。
飞机往起跃了一下,轻轻的飘了起来,飞机离陆了。脱离了地面的参照物,飞机的速度好像突然减慢了。飞机快速的上升,比初教机上升的速度快了一倍多,看升降速度表,达到了每秒10多米。张志宏收好了起落架、襟翼,开始作转弯。
起飞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十几秒的时间,张志宏却感到经过了一段漫长而难熬的时段,这就是小速度飞机和大速度飞机的区别。现在张志宏感到初教机和高教机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要不,为什么要先飞初教机,再飞高教机,这就是循序渐进,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适应。
飞机到了起落航线的第三边,这是比较轻松的一段,动作比较少,可以看一看地面的景色。但是张志宏并不感到轻松,飞行的数据太难保持了,稍不留神,高度就会变化100多米,高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速度的变化。因为势能变动能,虽然油门杆的位置不变,高度降低会增速,高度升高会减速。飞机的速度大,变化也就快。
因为是战斗机,飞机的操纵性能也比较好,驾驶杆轻轻的一动,飞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只是考虑到在初教机上他飞特技是最难受的,几乎是从头吐到尾。如果飞高教机又出现不适应,那可咋办呢。
张志宏在轻松的第三边上同样感到手忙脚乱。
四转弯后的下滑更是一场紧张的战斗。60米宽的跑道,在地面看宽大无比,但是在空中看,只是一个细细的白条,比两双筷子并在一起的宽度差不了多少,对正着陆方向成了很大的难题。由于飞机操纵灵活,动作量的大小也不好掌握,飞机总在跑道的左右晃动,就是对不正中央线。
马教员看到这种状况,稍微动了一下驾驶杆,飞机便很听话的对正了跑道。很快到了拉开始的高度,张志宏转移视线看地面,准备拉平飞机,这时又感到飞机的速度快了起来。地面快速的向后掠去,来不及看清地面,飞机下沉也比较快,只能凭着感觉机械地拉杆。
“拉平,一米。”
无线电里马教员的话音还没有落,飞机就落在了跑道上,至于刚才什么样的情况是一米高度,张志宏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印象。
总算一次起落航线飞完了,张志宏又加满了油门,飞机再次起飞,做第二次起落航线飞行。
张志宏和林超首先飞完了一组起落航线,陈大壮和程志接他们的班上了天。两人来到了飞行员休息室,谈论着初次飞行的体会。
“林超,你觉得怎么样?”张志宏问道。
“太好了,这才像战斗机,那像初教机,像一头老牛,哼唧哼唧的。不过就是太快了,来不及反应。”林超显得很兴奋。
“我也是。特别是起飞和着陆阶段,离参照物比较近,角速度比较大,更感到快。到了空中到不觉得快,就是感到飞机太灵活了,高度、速度变化快,操纵量掌握不住。”张志宏把自己的感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解释。
自从贺新明的事故以后,张志宏懂得了要飞好,理论知识不可少,所以平时很注意飞行理论的学习。这时他把感觉“快”就和参照物和角速度联系起来。
“看来一个机种一个样,同样都是飞机,速度小和速度大,感觉就有明显的不同。”张志宏感叹着。
“所以嘛,换一个机种就要重新带飞,重新学习,不然就不要教员了,我们自己上去飞就行了。”林超也有同感。
“你说特技飞行是不是变化也很大?”
张志宏又想到了特技飞行,他到不是担心别的,
“你想得可真远,起落航线还没有单飞呢,就想到特技。还是先研究怎么把起落航线飞好吧。”
“不过,我听说高教机的特技除了速度大,载荷大外,其他没有什么区别,你也不要担心身体不适应。”林超回味到张志宏所担心的含义,又作了进一步的安慰。
从空中回来的学员都有共同的感觉。
教员们听到大家的反映,都对他们说,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要适应高速的习惯,要为将来飞超音速打下基础。


第五十四章 千锤百炼(六)
更新时间2008517 10:36:35  字数:2256

 起落航线的带飞和单飞课目很快就完成了,张志宏和大家一样,进入了特技练习的带飞。
特技飞行在高教机上来说,已经是中空飞行了,飞行的高度超过了4000米,按照要求,必须戴氧气口罩。不像初教机,特技飞行的高度也只有2000米。
就要去飞特技了,张志宏戴好了飞行帽,拿上氧气口罩,和马教员向飞机走去。
发了氧气口罩后,张志宏他们这些学员都感到很好奇,一个个都挂在飞行帽上试戴。像小瓢一样的口罩,罩在嘴和鼻子上,像象鼻子一样的软管,在胸前甩来甩去,真像是动物园的一群小象,大家一个个乐得前仰后合。
现在要戴着氧气口罩去飞特技,万一要像飞初教机那样,在空中吐起来,那不是全吐在氧气口罩里了吗?张志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飞机。
飞机到了飞行空域。
在大沙漠上,人烟稀少,村镇很少,也没有更多的河流、水库可作为保持空域位置的参照物。看地面,是一片黄黄的沙海,连绵不断,一望无际。有是沙海中会出现一些老百姓避风的土围子,残缺的土墙,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些土围子就成了保持空域的唯一标志。
马教员调整好了空域位置,开始做动作。先是左右各一个盘旋,动作同初教机没有多大区别,就是感到飞机操纵太灵活了,感觉驾驶杆没有动多少,飞机就形成了五、六十度的坡度。
按照动作顺序,做完了盘旋,就是半滚倒转、筋斗、半筋斗翻转。滚转动作是张志宏最不适应的动作,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跟随着教员的动作,向左压杆,飞机很快倒扣在空中,看前面的天地线和飞机座舱的关系位置,飞机很正。接着向后拉杆,使飞机向下运动,反俯冲,正俯冲,机头在黄黄的沙地上划过,没有明显的线状地标可以检查飞机运动的轨迹,只是凭着感觉向后拉杆。
随着速度的增加,身上的压力感越来越大,胳膊上像压着沙袋,抬起来很困难,身上的肉像有千斤,使人直不起腰来,全身的血液也好像凝固了,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就连挂在飞行帽上的氧气口罩也变得很沉重,直往下坠。
张志宏知道,这就是理论课上所讲的大载荷。飞初教机时,飞机的速度小,飞机作曲线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也比较小,飞机上的正载荷也比较小,人的感觉也就不明显。现在飞机的速度比初教机大了两三倍,要完成一个曲线运动,需要的正载荷也要增加两三倍。
看飞机上的载荷表,已经指到4。5,也就是说人身上的压力已经是体重的四倍多,一个人的体重100多斤,也就有400多斤的重量压在身上。当然,这些重量是分散的,分散到了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集中到一个部位,谁能扛得起。
据说,科学家拿白鼠做过超载荷的实验,将白鼠固定在离心机上,当离心力达到三以上时,在X光线下看到,白鼠的胃被拉成长形。根据力的平衡的原理,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就是正载荷的大小。可见人在四个多的正载荷下,内脏会是个什么形状。
经过了俯冲到上升的大载荷阶段,飞机进入筋斗。随着速度的减小,身上的千斤重担慢慢卸去,张志宏感到一阵轻松。
同样的半滚倒转、筋斗,和初教机比起来,由于飞机的速度不同,曲线运动的半径不同,旋转的角速度也不同。给张志宏的感觉是“慢”,特别是承受大载荷的时候,更感到慢,不像初教机很轻松的就作完了一圈动作。
好不容易做完了筋斗、半筋斗翻转,张志宏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连续不断一套动作,使他承受了两次大载荷的重压,但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他完全没有了飞初教机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可能是大载荷将胃里的东西压了下去,不能从嘴里冒出来。总之是没有那种翻江倒海的感觉,嘴上戴着氧气口罩,也闻不到难闻的汽油味。看来飞行终于过关了,不会再为身体能不能过关而担忧了。
不过还不能高兴的太早,还有后面的横滚没有做呢,如果连横滚也没有反应,那就真的过关了。
跟着教员作完了一套动作后,张志宏又重复了一遍动作,然后开始作横滚。
为了争取时间,多作动作,特技飞行中横滚都是放在最后返回机场时来做。将机头对向机场,边往回飞,边做滚转动作。
张志宏将飞机机头对向机场,向左压杆,飞机很快转了一圈,先倒飞,再正飞,还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飞机就转了一圈。
“你压杆动作太快了!”传来了后舱马教员的声音:
“你看,应当这样做。”教员边说边做了个示范动作。
只见教员轻轻的向左压杆,和转弯的压杆动作没有多少区别,只是时间要长一些,这样才能使飞机不停的改变状态。飞机向左倾斜,转为倒飞,再转为向右倾斜,再到正飞。动作不紧不慢,均匀流畅,只见机头在天地线上划了个小圈,人没有任何感觉,就完成了一个动作,使人感到很舒服。
真不错,张志宏又照葫芦画瓢做了一遍又做了两个横滚,感觉还是不错。不是说他的动作做得不错,而是身体感到不错。这时他彻底放心了,他的身体终于过关了,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飞了。
身体的适应,对张志宏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到高教团以后,别的困难他都不怕,就担心身体不适应。在初教机上就因为身体不适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