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华学校的杨海伦老师和拙作的特约策划徐杭先生;还要感谢许多为拙作出版提供了帮助的朋友们。

这套书其实是我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给学生们授课的讲稿。当然,我不是照本宣科,我还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在这次出版过程中,我认真修订。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部分,务求去芜取精、去伪存真,以答谢各位朋友的厚爱。

本来我想把这套书命名为《课本中的中国史》和《课本中的世界史》,但编辑觉得书中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最后定名为《这个历史挺靠谱》。当然,靠不靠谱,我们说了不算,但愿读者朋友们也觉得靠谱。

袁腾飞

2012511


第一章 熙熙攘攘争名利(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别信那些傻话,最勇敢的人最先死去,活到最后你才能看到真相。

——题记





01。问天下谁有我“惨”


老兵很不服气

战争是世间最残酷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由德国首先挑起。有位叫朱维毅的旅德中国学者,写了本《寻访“二战”德国兵》的书。在这本书里,有个德国老兵发问,你们公认的二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他得到的回答是德国打波兰。那个老兵很不服气地说,打波兰可不是德国一家干的,还有苏联!他认为,是德国跟苏联一块儿发动了二战。

亲历者的观点往往和教科书不一样,其中虽有立场问题,但对这些观点,我们不能完全忽视。今天,中国流行的观点,依然认为德国闪击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

凄惨的德国

德国为什么要挑起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一战”)就是德国挑起的,但它没有获胜,过了20年,它又发动二战,为什么?二战中,意大利与日本都与德国结了盟,为什么这几块料儿会凑到一起?实际上,跟这几个国家一战后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同盟国就四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这四个国家全部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在这次战争之后解体,德国延续了数百年的霍亨索伦王室26下台。当时的德国是什么状况呢?可以说真的像到了世界末日,人心惶惶,百业凋敝。持续时间共四年零三个月的一战,不光战败国伤痕累累,战胜国也都损失惨重。以英国为例,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以来几十年的积累荡然无存。战胜国都这样,你想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得什么样?

丘吉尔参加过一战,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一战即将结束时,德国的状况令人沮丧,伴随着日益加剧的听天由命之感,德国人开始感到不寒而栗。德意志民族已经开始绝望,士兵们慢慢地显示出他们的郁郁寡欢。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逃兵增多,度假士兵不愿归队。仗打到了这地步,一般的德国士兵,甚至老百姓,都看出同盟国没戏了。

一战进行到第三年和第四年时,德国兵的思想就从胜利转为保命。除了极少数顽固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现在是种什么样的状况。1916年,德国城市里粮食就供应不上了,冬天人们啃蔓菁,有点类似于咱们的腌咸萝卜,连面包都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有胜利的希望,如果这场战争能得到很大的好处,我们至于吃不上面包吃蔓菁吗?所以,度假不归的士兵数量就大为增加。我好不容易度一回假,你再让我回去上前线,那不是去送死吗?我当然不愿意去了!

要有贵族气派

有个德国士兵回忆,苏俄根据《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释放的战俘,在回国前就染上了“列宁病毒”。什么是“列宁病毒”呢?简单点说,“列宁病毒”就是布尔什维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说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人们推翻本国的资产阶级。可想而知,被苏俄释放的战俘一回到德国,自然拒绝再上前线,那军官怎么办呢?只能通过打骂、责罚士兵,让他们上前线。这个德国兵回忆说,反对军官无辜责骂士兵的活动开始蔓延,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军官虽然严格训练我们,但在物资匮乏的时候,不与我们同甘共苦。

那些军官如此表现是有原因的。德国军官大部分是由贵族出身的世袭职业军人,爸爸、儿子、孙子,沿袭下来。他们特别强调贵族气派,即便生活质量再怎么着,也要穿军礼服,用银制餐具,得这样体面地活才行。跟士兵一块儿爬冰卧雪,啃土豆,喝袋装咖啡,门儿都没有,人家不干。鉴于这种情况,士兵们一看,你平时教导我们玩命,赶着、踹着,轰羊似的,让我们学打仗,等真打到没吃没喝的时候,你还吃香的喝辣的,可我们连土豆都吃不上,我为什么还要去卖命?这样,德国普通士兵与军官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越打越吃力

除士兵这个群体外,当时德国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有个德国妇女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大战之前,人们认为战争即使真的打起来,也不会持续太久。一战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送士兵出征,说树叶飘落之前你们就可以返回来。大战1914年8月爆发,欧洲很冷,9月份就掉树叶。威廉二世承诺一个月就让人回来,他想象的还是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速战速决,一场混战顶多三天,死不了几个人。可让威廉二世没有想到的是,大战进行了四年多。

战争打到这份儿上,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人们又难以相信它会结束,整天缺胳膊断腿的人往下运,我们与正常的生活好像被一条鸿沟所隔开。可是,在我方已无法取胜之后,这战争还有意义吗?这时连德国普通市民都已看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毫无希望,物资匮乏、人力匮乏。在拼人力时,法国可以招非洲人,甚至招越南人来当兵。但德国没那么多殖民地,所以越打胜算越小。但德国怀着复仇的使命仍坚持战斗,德国人到这时候不打不行。随着英国的封锁,德国主要生活用品的供应被切断。因为打仗和被封锁,德国人的元气耗尽。此时对于战争的抵触,便成为千百万人公开的意见!





02。齐聚巴黎开个会


舰队送死去

在1916年大家啃蔓菁时,德国只有少数人抱怨战争,大多数人还相信战争能打赢。而此时大家已看到再打下去,弄不好自己的民族就要灭亡。同时德国军队也无力再战。不过,德军当时的情况具有某种迷惑性,因为你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一直到1918年,德军在西线仍然保持着进攻态势——这种态势和后来的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很相似——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但输掉了整个战争。

在一战当中,德国200万人死于前线,150万人伤残,还有100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疫。德国国力已经支撑不住,青壮年男子基本上消耗殆尽。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军官,基本上都是贵族,军官的大量死亡,也就是国家精英的大量死亡。这对整个德国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1918年10月1日,德国的鲁登道夫27将军跟高级军官们讲,最高统帅部和德国军队已经完了,战争无法取胜,彻底的失败即将到来。鲁登道夫是一战中的英雄,德军的灵魂人物,他都坦言德国已经完了。可德国统帅部并不正视现实,于1918年10月25日下令基尔港的公海舰队出海。当时公海舰队的指挥官是曾指挥过日德兰大海战的舍尔,他让舰队出海攻击英军,提出的口号很逗:要么辉煌地胜利,要么光荣地沉没!

实际上,德国海军在此之前已经很久没出海了,日德兰大海战之后就一直在军港里闷着。1916年都打不赢,到1918年了连燃料都没有,还想去打败敌人?打鸟粪呀!你让水兵们要么辉煌地胜利,要么光荣地沉没,毫无疑问,那肯定是光荣地沉没,不可能辉煌地胜利。这时候连傻子都看出来德国没戏了,你还让舰队出海送死去,这怎么可能呢?没有意义。

成立共和国

公海舰队不愿去送死,所以水兵起义,爆发“十一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德皇威廉二世仓皇逃往荷兰,直到1941年去世,都待在荷兰。这样,霍亨索伦王朝就倒台了。

在霍亨索伦王朝倒台之后的1919年2月,在歌德、席勒、李斯特的故乡——德国小城魏玛,人们通过宪法,成立了魏玛共和国,这是德国历史上对于共和制的第一次尝试。其实,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存在共和党人的共和国。德国在一战后选择共和制,这并不是由于大众民主意识有所提高,而是德国在帝制崩溃后,对西方强国政体无可奈何的一种机械模仿。

灰溜溜的首相

魏玛共和国一成立就赶上了一件恶心事儿——巴黎和会。一战打完之后,战胜国得分赃,瓜分战败国。巴黎和会特有意思,说是五巨头:英、法、美、日、意,但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问题,日本不感兴趣。英、法、美、意这四国派来的都是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美国总统、国务卿,英国首相、外交大臣,法国总理、外交部长,意大利首相、外交部长,只有日本派来的是前首相和前外长,因为它对这事儿不感兴趣,所以和会上讨论欧洲问题时它不说话,被称为沉默的伙伴。但一说到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它就开始说话了,说得很多,只有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才发言,一般情况下不说话。因此,和会的主要参与国就是英、法、美、意这四国。

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贡献是负的,瓜分战利品的时候,不把你瓜分就不错了,你还要什么好处?所以意大利也就没什么可说的,而且意大利对德国不感兴趣,它对奥匈帝国感兴趣,想要的领土都在原来奥匈帝国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同时,英、法、美也不拿意大利当回事儿,这使得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很生气。这哥们儿很有个性,一生气就回国了——这会我不开了。他回去没人挽留,不是说你走了这会就开不成,你走你的,走了更好,少一个白吃饭的,饭票省了。

他一回去,国内议会问,你从巴黎带回来什么了?他说什么也没带回来,那哥儿几个气我,我回来了。议会不干了,你给我回去接着开。他又回到法国来,回来也没人表示出惊喜,没人说哎哟,你可回来了,正等着你呢。没有,你愿意走就走,愿意来就来,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他的境遇,跟意大利的国力联系很紧密。

一开会就吵架

在巴黎和会上,最逗的事儿就是英、法、美三国各有各的要求,任何一国都跟另外两国有矛盾,而任何两国都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另一国。比如说,美国谋求世界霸权,1894年人家工业产量就是世界第一,当了20年老大,它不甘心再做欧洲的小伙伴,由着欧洲人呼来唤去。问题是,当时在经济方面美国是老大,但它的军事力量不行,政治还是以欧洲为中心。美国说是1917年参加一战,其实它是训练了一年多,1918年才开始打的,而且武器都是法国的。与其说一战美国出的钢,不如说它出的人,100万棒小伙子,它主要出的是这个。

美国要谋求世界霸权,而法国呢,想法很单纯——欧陆霸权。法国就希望把德国肢解,最好让德国再回到俾斯麦28统一之前的混乱状态。英国想要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还希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

美、英、法三国的要求一放到一起,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为啥呢?美国要谋求世界霸权,英、法肯定不干,所以美国和英、法有矛盾,英、法联合起来对付美国,咱哥们儿新大陆开辟以后称雄500年,它北美野牛凭什么当老大?咱哥们儿是中心。法国要欧陆霸权,肢解德国,英国不干,美国也不干,谁愿意欧洲大陆再出一个“东方不败”,不听我们的?英国要谋求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法国、美国又不干。这样一来,就剩吵架了,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在那儿扯淡”。

巴黎和会是1919年1月召开的,地点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为什么要在这地方?因为普法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是在这儿加冕的。对此,法国总统得意扬扬地说:“48年前德意志帝国诞生在这间大厅里,因为它生于不义,所以它死于耻辱!”明显看得出来,法国是心存报复。





03。把我们卖了也赔不起


俩老头要决斗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跟英国人有争执。有一次,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指责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一再说谎。这时候劳合·乔治蹦起来了,抓住克里蒙梭(当时其已70多奔80岁,头发、胡子、眉毛全白了,外号老虎总理),要求他向自己道歉。这就很不礼貌了,英国首相应该比法国总理小很多。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唯一大学教授出身的总统)比较有风度,赶紧把他俩拉开,结果克里蒙梭说要跟劳合·乔治决斗。决斗是很古老的习俗,19世纪初,政治家之间的决斗已很少见。克里蒙梭提出,用手枪或剑都可以。

还有一回,法国想要德国的萨尔29,萨尔盆地是产煤的。普法战争之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给了德国。现在德国战败,就得把这地区还给法国。法国说,我的地盘你占了50年,我也得占你一块,算作利息。但英国不乐意,英国不愿法国实力太强。结果呢,克里蒙梭拿着德国地图满世界追劳合·乔治,说你得把萨尔地区给我。他一直追到厕所里去,劳合·乔治很不高兴,说我这儿尿尿呢,你是绅士不是?克里蒙梭说,我等着你,你必须答应把这块地儿给我,不答应你甭尿,憋死你!

固执的反对者

克里蒙梭与劳合·乔治真是棋逢对手,劳合·乔治这人很讲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非常固执。他曾反对英国跟南非布尔人开战,当英国向布尔人宣战时,他便在伯明翰演讲,公开反对这场战争。但英国当时群情激奋,愤青遍地,没人愿听他的话,愤怒的人群拥向讲台,差点没把他揍死。

可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回报,英布战争打得磕磕绊绊,英国伤亡惨重,很多英国人都后悔了。这场战争结束后,劳合·乔治反而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