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红梅唤春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铸红梅唤春归-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穿越一下就成了英雄,那现实世界里到底得有多缺少英雄?穿越人士捣鼓一番就改变了历史,那真实历史上那些先贤先烈的血泪真都是白流了!流血流泪出生入死的烈士,九泉之下得知原来自己艰辛求索艰苦奋斗的过程原来在穿越人士眼里,就是供他们左改右改求得心理满足的话,保不准会迷茫——“为的就是这样的后辈,当年我死得冤不冤啊!”
还有什么敌后战场,边区还是什么地方的抗日,什么“全面”什么“中流砥柱”,作者真不想发言……
抗日的唯一中流砥柱,是正面战场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很多观点都可以商量斟酌,作者是支持民主、思辨和言论、思想自由的。但是对于这一点,作者坚持己见,谢绝辩论。
……说实话,作者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冒出以上那么多吐槽……就当是发泄吧,汗…… 
  25、重拾斗志
一边说着,杨惠敏一边将孟芸倩的臂章和领巾交到了祝翼铖的手里。祝翼铖愣愣地接过来,紧紧地攥着,手指关节因为过于用力而显得微微发白。

杨惠敏抬头看了看祝翼铖,欲言又止。其实她很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前一天白天祝翼铖没有用那么冷漠的态度对待孟芸倩,那她昨天夜里还会如此冲动吗?当然,孟芸倩的行为,应该说是有意义的。可是……

可是什么,杨惠敏想了半天,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她又抬头看了看祝翼铖,却发现他的脸上,不知何时已经流满了泪水。祝翼铖手中,血迹已经干涸又凝成咖啡色斑块的臂章和绿领巾,也洒上了一滴滴的泪痕。

领巾被泪水打的斑驳,祝翼铖紧紧咬住的嘴唇,也显得有些发白,微微颤抖。杨惠敏看着祝翼铖,终究还是将那个问题咽回心底,没有问出来。孟芸倩对祝翼铖的好感,虽然小孟从来没说过,似乎她自己也还朦朦胧胧地没有太清楚,但是杨惠敏却都看得出来。

看到祝翼铖现在的表情,杨惠敏便知道祝翼铖心中也有孟芸倩。那么昨天的举动,应该是有什么另外的考虑吧。是什么考虑,她也不想深究。杨惠敏相信,孟芸倩的灵魂,一定会在祝翼铖的梦里,自己去问他,并且最终知晓一切。

现在首要关键的事情,还是让祝翼铖重新振作起来。想到这里,杨惠敏拍拍祝翼铖的肩膀,道:“祝大哥,我们和你一样难过。昨天晚上,我们也已经为芸倩流尽了眼泪。可是现在不是流泪的时候,全上海的民众、全国的同胞还需要你的演说稿去鼓舞激励他们,四行仓库抗日的勇士,也需要你的文字声援!”

杨惠敏一边说,一边也不由得攥紧了拳头。祝翼铖闻言抿了抿嘴,悲愤涣散的目光一点点重新凝聚起来。杨惠敏见状,有有些激动地补充了一句:“祝大哥,等抗日胜利了,我们要拿日本人罪恶的头颅,来祭奠芸倩、祭奠国军的抗日烈士、祭奠我们所有死在日本人屠戮下的同胞!”

祝翼铖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杨惠敏,郑重地点点头,又将孟芸倩的臂章和绿领巾小心翼翼地收到贴身的口袋里。他咬紧牙关,拭干脸上的泪,沉默了两分钟之后,用显得稍微有些沙哑的声音道:“小杨,我们去找远诚他们吧。”

听了这话,杨惠敏点点头。不过还没等他们两人有所动作,祝远诚已经从另一边匆匆地跑了过来。杨惠敏看到祝远诚过来,向兄弟两人说了声:“我先去帮帮林晚她们了。”便转身跑开了。

祝远诚跑到祝翼铖身边,见堂兄似乎还没有什么明显的不正常的表情,才放下心来。他也看得出祝翼铖对孟芸倩的心意,想要安慰他几句,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又怕不小心说错话,便小心翼翼地端详了堂兄一阵。

祝翼铖看到祝远诚的时候,已经平静了不少,也没有说什么。祝远诚这才小心斟酌着开口道:“哥,要是实在难过,就……”就怎样,他却想不出来。祝翼铖闻言,抬起头扫了祝远诚一眼,艰难地说了句:“我没事。”顿了一顿,他又说:“传单已经给了童军了?”

听到堂兄说出这话来,祝远诚才松了一口气。他点点头答道:“嗯,林晚、吴子佳还有小楠她们几个拿去发了。”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你的文章也给报社的同仁们拿去,准备明天登出来。哥,你写得真好,我的同事们也都很赞叹。”

对堂弟的这番话,祝翼铖只是点了点头,便又陷入了沉默。祝远诚犹豫了一下,终于又开口道:“哥,我知道你一定比任何人都难过。可是,毕竟,还有那么多人需要你。”祝翼铖轻轻地点点头,抬起眼,目光投向了远处。

祝远诚继续说下去:“其实,从小就你就是的偶像。”祝翼铖的嘴角似笑非笑地牵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祝远诚又说:“就是因为你意志坚定、性格坚韧、目标明确。”说到这里祝远诚又顿了顿,补充道:“我一直都希望成为你那样的人,可是我一直做不到。”

祝翼铖听着,咬紧牙关没有说话。祝远诚不知还可以说些什么,又见堂兄的情绪已经基本渐渐稳定,似乎并没有失去原先的斗志,便也沉默了下来。

似乎和每次一样,打破沉默的总是那一声突然响起的招呼:“祝兄!”祝翼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许诗虹。因为昨天的事情,再加上今天早上得知的消息,他心绪有些复杂烦乱,微微别转过头,没有看她。

“虹姐,你也过来了啊!”祝远诚显然还不知道昨天许诗虹和祝翼铖说了什么话,见到她便有些惊喜,热情地打了个招呼。许诗虹微笑着朝祝远诚点点头,突然发觉笑容似乎实在与现在的场景不合,便又收敛了笑容,目光转向了祝翼铖。

祝翼铖的心中空白一片,却又纷乱一团。他仍然没有看许诗虹一眼,许诗虹却自己转到了祝翼铖面前,关切地看着他,柔声问道:“祝兄,你心里一定很难过,是吗?”见祝翼铖没有回答,许诗虹又道:“祝兄,我懂你的难过。有些事情憋在心里,会越来越难受,不如讲出来,也许就会好受一些。”

听了许诗虹这番话,祝翼铖终于将眼神收回来,正好迎上许诗虹款款的目光。他下意识地又将视线躲开,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祝兄,振作一点吧。”许诗虹感觉到祝翼铖的躲闪,心里闪过几分失落,眼神也不由得忽闪了一下。见祝翼铖这回又没什么反应,她忍不住又朝旁边看了祝远诚一眼。

祝远诚大概看出了虹姐的心思。事实上在学校的时候,虽然许诗虹从来都没有说过,但就从她平时言谈中,祝远诚也隐约听得出,许诗虹对祝翼铖是有好感的。他自觉地后退了几步,为他们两人让出一个空间,同时用口型无声地恳求虹姐:“劝劝我哥吧,”

许诗虹向祝远诚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接着轻轻咬了咬嘴唇,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是鼓起了很大勇气,终于说了出来:“祝兄,我不想你一直这样难过下去。”顿了顿,许诗虹继续说:“我愿意陪你一起,替小孟,向日本人报仇。”

祝翼铖闻言,突然一愣,有些迟疑地问:“你……你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会知道?”许诗虹被这一问,问得有些不好意思。她低下头,轻声回答:“其实,我刚才,就在你们旁边,只是你们都没注意。”见祝翼铖显出了一脸惊讶的表情,她又说:“你和远诚还有童子军的谈话,我都听到了。”

这番话被许诗虹说得小心翼翼,甚至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一样。祝远诚闻言着实感到有些惊异,他们确实都没有注意到许诗虹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冒出来的。而祝翼铖,却不由得愣在了原地,盯着许诗虹看了半天。

许诗虹温柔地迎着祝翼铖的目光。她感觉得到,祝翼铖的目光当中,含着各种复杂的滋味。也许有意外、有感动、有感激,却惟独没有她所期盼的那一种情感。尽管如此,她还是在心里轻叹一声,即使并没有好感,即使祝翼铖只是“接受”自己,她也认了。

祝翼铖在许诗虹的眼神中,目光渐渐地软了下来。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地朝侧面转开了头,不再看着她,算作是默认。许诗虹读懂祝翼铖的意思,心跳又有点加速,呼吸稍显急促了些,脸上也微微绯红。

一边的祝远诚见了这场景,虽然离得远了些,也对发生了什么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正要转身悄悄离开,却又听到许诗虹带着惋惜的语气说了句:“小孟真是可惜,太不值了。”

这话来得太突然,连祝远诚也疑惑地又转了回来,忍不住凑上前去,想听听许诗虹接下来还想说什么。祝翼铖也忍不住瞪大眼睛,没有说话,诧异地等待下文。

“小孟为之送命的人,一定隶属于国民党特务组织。而特务,确实是政府统治压迫群众的工具。小孟为了特务而送命,实在是不值,真太可惜了啊。”许诗虹说的,确实是她的心里话,想到孟芸倩牺牲的过程,她就忍不住这样感慨。

许诗虹带着遗憾和惋惜,仍然温情款款。可是祝翼铖的眼神却骤然间凌厉起来,刺向许诗虹。许诗虹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不由得一愣。可她心里却还没反应过来,仍然惯性地说出了接下来想说的话:“祝兄,这里实在乱得很,不如我们离开这里吧!就朝着西北方向,到乡下去,到那些淳朴的劳动人民中间去。”

祝翼铖闻言,表情瞬间冷下来。变得寒意袭人。他凛冽地上下打量了许诗虹一眼,讽刺地扔出一句:“连特务都知道抗日,燕京大学的女学生却在想要躲去乡下?”说罢,也不等许诗虹回答,便猛地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许诗虹被这话猛然噎住,一下子哑了,呆立在原地。祝远诚也来不及说什么,匆匆地看了许诗虹一眼,没有说话,便又连忙朝祝翼铖追过去:“哥,等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这篇文一共28个章节,其中节略短~
将于2011年3月29日完结,以作为对100年前黄花岗青年烈士的献礼,聊以表达作者对黄花岗烈士的敬仰之情!
维基百科:3月29日革命先烈纪念日 
  26、撕开阴云
被孤零零地一个人丢在原地的许诗虹愣了一阵,终于缓了过来。祝翼铖刚刚的话太犀利伤人,刺得她心里阵阵作痛。她的眼里不知不觉涌起了闪闪的泪花,却还在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许诗虹呆立了半晌,终于喊了出来:“我没有说是要躲才去乡下的,就算去了乡下也可以抗日的呀!”可是这是,祝翼铖和祝远诚,早已经走得远远地从她视野中消失,也听不到她在说什么了。

“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恰恰是农村的敌后根据地,才是抗日的中心呀!”许诗虹朝着祝翼铖和祝远诚离开的方向喊。毫无悬念,他们却不可能听到她说话了。不仅祝氏兄弟,就是来来往往的路人,也只是像看什么怪物一样,奇怪地朝这个年轻女学生扫几眼,又脚步匆匆地离去。

其他人的反应,对许诗虹来说倒是无所谓,反正她又不认识他们,这些小市民也不是她所信任和愿意接近的“淳朴的劳动人民”。可是祝翼铖的反应,却如同一把利刃,刺得她心中支离破碎、血肉模糊。至于疼痛的感觉,却反而逐渐开始趋向麻木。

许诗虹明白,她从此彻底失去了祝翼铖。他再也不会是那个和她一起组织社团活动、一起回忆青春飞扬的校园生活。一起热烈讨论许多问题的“祝兄”了。许诗虹呆呆地凝固在原地,泪水不知不觉地流出来,滑过脸颊,她也没有感觉。

过了一阵,待到心中麻木的感觉逐渐压过了痛楚,许诗虹才意识到,自己在原地站得太久,双腿都有些麻麻的酸痛。她活动了一下腿脚,摸出口袋里的手帕拭了眼泪,也走了。一边走,许诗虹的手中还用力地绞着手帕。

祝翼铖大步流星地走在路上,既不看人,也不看路。有认识他的路人,便不免带着些诧异和不解地回头看他,不知道这青年身上是发生了什么事。而不认识他的那些人,看到他这副不管不顾的架势,也纷纷自觉地让到一边,免得被他撞上。

跟在后面的祝远诚心里难免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不知道祝翼铖究竟想要去哪里,又是要做什么,便难免有些担心;可是另一方面,出于对堂兄个性的了解,他知道这时候追上去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他所能做的,也只有一直跟着祝翼铖,并且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任何事。

不过,似乎他的担心是有点过度了。祝翼铖也许并不知道他想要往哪里走,他的双腿却习惯性地将他带到了童子军经常活动的区域。

这地方,孟芸倩牺牲之前,他经常来。现在,他再一次过来,却已经不可能看到那个晃着两条小辫子的、活泼俏丽的身影,也不再会有清脆的声音,倔强地向他宣布“国军没有抛弃民众”、和他争论“民众不是你想的那样丑陋”了。

这里仍然像好几天前一样,有童子军在积极地发着传单。传单就是由祝翼铖在某个深夜奋笔疾书、又在祝远诚的住处,由祝远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印刷出来的。可是,今天的童子军,却少了几分往日的活泼,多了些沉重的悲愤。

祝翼铖习惯性地用目光在人群中搜索。他看到了英气利落的杨惠敏,看到爽朗脆快的林晚,看到文静却能干的吴子佳,看到内向的小楠,也看到何策、魏鑫桐。这些童子军,正在不遗余力地奔走于人群之中,声援抗日军队,鼓励民众永远不要失去信心。

可是他看不到孟芸倩了。祝翼铖幻想,也许林晚她们的消息不准确,也许孟芸倩下一秒钟就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如果真的可以,那么无论她曾经受过怎样的伤害或是折磨,他都要毫不犹豫地握住她的手,抱住她,请求她允许自己,守护她一辈子。

然而,无论祝翼铖瞪大眼睛在人群中搜寻多久,那个活泼倔强的身影,却始终再也没有出现。有时候他仿佛感觉自己恍惚间看到了孟芸倩,可是定下心来仔细端详,却发现不过是重叠在路人身上的幻象影子。

童子军们带着失去伙伴的悲痛,却仍然坚强地忙碌着。这些平均还不到二十岁的半大孩子们忍着泪,向民众讲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浴血抵抗,讲述起他们每一次打退蜂拥日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