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八十一章辽东改制
三月的辽东依旧是一片萧条,大地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一点也没有融化的意思。街边的树木也是光秃秃的,随着寒风不断的摇摆,偶尔会挂掉一段枯死的树枝。
作为辽东的政治文化中心,辽阳城显得很繁华,城门刚刚打开,便有不少人进进出出的。猎户们带着自己的猎物,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回去的时候买点粮食。如果手头还宽裕,为自己的婆娘和孩子扯一块布,这是他们心底里最大的愿望了。
辽阳城里住户不少,街上最常见的也不是进城的百姓,而是大明朝的士卒。最为辽东最重要的城镇,辽阳城驻扎着七万明军。辽东巡抚衙门就坐落在辽阳城,是在城东的一个衙门。
巡抚衙门的二堂,辽东巡抚杨涟正坐在椅子上喝茶。来到辽东任职半年多了,虽然时间不短了,可是对于辽东的气候,杨涟依旧不怎么喜欢。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杨涟一直都是茶杯不离手的,一来可以暖和一些,二来杨涟并不喝酒。
“你们大人好大的架子,想让本官等到什么时候?如此藏头露尾也不是什么好的行径!”将手里的茶杯放在桌子上,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人,杨涟皱着眉头,语气颇为不满的说道。
那人也不在意,也没看杨涟,短期桌子上的茶碗喝了一口,笑着说道:“杨大人,你的茶叶可是不怎么好,辽东这里没有上好的龙井,也不知道大人能不能喝的惯!”
微微皱了皱眉,自己喜欢和龙井的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个人似乎知道的很清楚。在脑海中回忆着这个人的样貌,虽然觉得有些眼熟,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大人不用想了,卑职乃是小人物,大人不认得也没什么奇怪。如果是卑职来找大人,不要说让大人你等了,卑职等着才是应该的。可是我家大人不同,还是值得杨大人等待的!”那人说去话来不温不火,脸上总是带着淡然的笑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杨大人的性子很好,你这样和杨大人说话实在是很没礼貌!”忽然外面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爽朗的笑了笑,推门便走了进来。
似乎早就知道会有人进来,杨涟也没抬头,笑着说道:“恭候多时了,骆大人的架子够大的。虽然都是天子亲军,可是你派来的这个人并不足以应付本官!”
进来的人微微一愣,大声的笑了笑,将身上的大衣拿到,道:“杨大人不愧是杨大人,你们都出去吧!”说着对着屋子里的人挥了挥手,语气随意的吩咐道。
“来人,上茶!”没有接那人的话,杨涟对着身边的仆人吩咐道。
等到茶水端上来了,杨涟一挥手,面容严肃的道:“你们都下去吧!吩咐下去,没什么事情不要来打扰我!”
“是,老爷!”仆人恭敬的答了一声,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了两个人却谁也没有说话,那人已经坐到了杨涟的对面,笑眯眯的看着杨涟。
“本官一直在想,辽东改制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一定会派人来协助孙大人。本官想了很久,把京城里的人全都想了一边,可是怎么也没发现合适的。不过刚刚见到大人的人,本官终于恍然大悟,皇上智计百出,实非我等臣子能及啊!”杨涟苦笑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无奈道。
那人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然后面色变得一些古怪,笑着道:“以前听说杨大人喜欢喝龙井,今日一看传言有误啊!”
“杨某虽然喜欢和龙井,可是没有也可以,毕竟国事为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皇上要以此为戒,我等臣子自然更要以此为戒。”面色认真的看着那人,杨涟面容严肃的道。
“大人果然高义,不愧为皇上信重之臣!果然是名不虚传!”那人对着杨涟拱了拱手,一脸笑意的说道。
不知可否的点了点头,杨涟正了正自己的神色,语气颇为认真的说道:“骆大人,你身为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不会是来这里配杨某说这些的吧?皇上不是让你到辽东来玩的吧?”
颇为严肃的点了点头,骆思恭的神色也认真了起来,语气低沉的说道:“杨大人,和杨大人骆某也就不隐瞒什么了,皇上确实对辽东的事情比较担心。虽然孙大人能力出众,并且在辽东军中威望很高,可是有些事情谁也说不准。对于辽东改制的事情,皇上已经下了严旨,骆某是一点都不会干涉,全都有孙大人部署。骆某来到辽东,是为了以往万一,如果有什么情况也可以及时解决。”
缓缓的点了点头,杨涟的神色也很是深重,对一边的骆思恭道:“沈阳城的改制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那里有辽东督师熊廷弼,沈阳总兵贺世贤。有着两个人在吗,没有谁敢做什么,也没有人能作什么。大家都清楚,如果真的改制,对于卫所最下层的士卒一定是一个好消息。上面有人钳制,下面士卒也不跟着闹事,事情自然就好办的多。”说道这里杨涟便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看了一眼杨涟,骆思恭笑着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杨大人,有麻烦是肯定的,不然皇上为什么把孙大人、杨大人全都派到辽东来?为什么把骆某也派到辽东来?有我们在,再大的麻烦也不是麻烦!”
“骆大人果真是豪气干云!”大声的笑了笑,杨涟接着道:“辽东的改制,说到底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沈阳城,一个是辽阳城。至于其他的地方都是墙头草,事情真的做完拿了,他们也只能认命。现在沈阳城的问题不大,可是辽阳城却有些麻烦啊!”
“杨大人请讲,骆某洗耳恭听!”骆思恭慎重的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道。
用力的点了点头,杨涟沉声说道:“自从沈阳城之战后,辽东的情势一直不错,孙大帅整顿辽东军事,已经是颇有起色。现在辽阳城有七位总兵,没人统领士卒一万,这七个人就是这次改制的重点。只要他们不反对,不闹什么幺蛾子,改制的事情就是十拿九稳的。”
赞同的点了点头,骆思恭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涟,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这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毕竟锦衣卫在这里也不是吃素的。
“在这七个总兵里面,五个是本官上任前就在这里的,其余的两个是那次沈阳之战提拔起来的。虽然是战后提拔起立,原来也都是参将,想要用他们做什么其实并不容易。不过这七个总兵里面,有三个是世袭的军官,其余的四个并不是。不过这些人贪污军饷的事情或许并不那么严重,可是压榨卫所士卒的事情还是挺多的。”杨涟将自己了解到的消息全都说了出来,脸上带着淡淡的忧愁,自从他得到改制得事情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听了杨涟的话,一边的骆思恭却笑了起来,道:“杨大人,您可这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辽东面对着建奴,乃是大明朝北疆的门户。军队改制又是重中之重,皇上为什么要在辽东试行?放到其他的没有危险的地方岂不更好?杨大人总想着麻烦的一面,难道就没想到有利的一面?”
杨涟顿时就愣住了,头脑不住的转动,轻轻的怕了拍额头道:“自从萨尔浒之后,辽东的卫所制几乎名存实亡,现在辽阳和沈阳的士卒基本都是吃军饷的。虽然田地给他们分下去了,制度和原来差不多,可是这些士卒并没有军籍!”
笑眯眯的看着杨涟,骆思恭一脸的得意,显然能够提醒杨涟,让他觉得非常的得意。
“只要控制好那些将领,他们不闹事,改制的事情就没有事。只要士卒们都知道朝廷要所什么,不要让他们煽动军心,那就大事能成了!”骆思恭笑过之后又严肃了起来,脸上带着几分谨慎,压低了声音道。
“沈阳那边要有动作了吗?”见骆思恭如此说,杨涟顿时就明白了,有些诧异的说道。
辽东改制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可能京师那边已经传过来消息,可是知道的人也不会很多。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大家全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如果沈阳那边有了动作,那就等于到了最后关头了,成败在此一举了!
“嗯,孙大人已经决定了,明天开始在沈阳放出消息,进行改制。辽阳倒是不用动,不过要稳住辽阳,不能出差错。这件事情就是杨大人和骆某的了,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一下!”骆思恭脸上闪过一丝兴奋了,神态认真的说道。
皱着眉头想了想,杨涟不禁在心里慨叹,要来的终极是要来的。这次改制对辽东意味着什么?对大明朝意味着什么?杨涟觉得自己隐隐已经看到了,可是却又不是很清楚!如果真的像自己心里所想,那该多好啊!
第三百八十二章校场点兵
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看起来也是非常的明亮刺眼,可是人却感觉不到有多暖和。不时刮过来的北风却让人感觉的更加深刻,风吹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今年还真是冷啊!去年这个时候雪都已经开化了,天气也暖和了不少。今年却一点开化的意思都没有,希望不要耽误了春耕啊!”看着地上的积雪,熊廷弼的脸上闪过一丝担忧,希望天公作美啊!
周围的几个人全都赞同点了点头,就连最喜欢冬天的贺世贤也跟着叹了口气。在辽东多年,贺世贤深知百姓的疾苦,春种秋收,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很多时候还只能空着肚子。
“好好做事,好好打仗!没有了建奴的劫掠,辽东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很多。每年的军饷就能少花费一些,百姓也就能够少纳一些税!”孙承宗看着颓然的贺世贤和熊廷弼,脸色一正,颇为严肃的说道:“这也是我们来到辽东的原因!不要在这多愁善感,那是文人骚客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杀敌,那是鲜血与汉子做的事情!”
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孙承宗的脸上带着凛冽,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被风吹来了。押着腰间的宝剑,孙承宗没有在说什么,脚上的皮靴踩着地上的积雪,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看着孙承宗的背影,贺世贤忽然觉得自己眼睛有些湿润,自己面前的这个老人身体并不健硕,武艺也不高强。可是贺世贤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这个身影在,自己心里就觉得非常踏实。
无论去做什么,自己都觉得有依靠,哪怕前面就是死亡 ,自己也会笑着踏过去!没有丝毫的犹豫,贺世贤紧握着腰间的刀柄,大步的跟了上去,脸上也是异常的坚定。
熊廷弼也是愣愣的站在那里,他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一样的话,居然能让孙承宗说出这么多话。不过熊廷弼没有一丝厌烦,他的脸上带着浓浓的敬意,心里仿佛燃烧着一团热火。呼呼的北风也变得不在寒冷,押着自己的宝剑,熊廷弼也大步的跟了上去。
沈阳城的教军场此时已经全是人了,驻守在沈阳城的五万大军,除了正常执勤的士卒,其余的全都来到了这里。寒风凛冽,士卒的脸都被吹的通红,手里的兵器已经不再是兵器了,冰冷彻骨。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点将台,等待着孙承宗等人的出现,士卒们并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有好奇心重的便四下询问,不过得到的全是摇着头的回答,显然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点将台的下面,士卒队伍的最前面,站立着沈阳城里的五个总兵,为首的人正是贺世贤最信任属下尤世功。因为积累军功,尤世功现在已经是总兵了。贺世贤虽然依旧挂着沈阳总兵的职衔,可是他的实职却是沈阳城守将,地位要在沈阳城所有的总兵之上。可以说贺世贤是沈阳军中地位最高的人,没有人能够撼动,至于熊廷弼和孙承宗都是文官,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可比性的。
“尤将军,你给咱们交个实底,这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在辽东共事多年,彼此都知道对方的为人,我们你就不用瞒着了吧?”赵思亮看着尤世功,大声的笑了笑,眼中带着一丝担忧道。
赵思亮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武将,长的也很像武将,连鬓络腮的胡子,脸上还有一道疤。看起来就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在加上他比尤世功都要高出的一个头,仿佛像一座大山一样,让人心生畏惧。
对于赵思亮,尤世功自然是非常的熟悉,可以说在场的几个人他都很熟悉。在杨家倒台之前,他和赵思亮就是尤世功的人。杨家倒台之后,补上来的两个总兵也是贺世贤的人,可以说沈阳城的总兵都是贺世贤的心腹。
这样的事情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朝廷对什么事情都讲究制衡,那些文官们党争也不会放过这里。军队里面派系林立,互相拆台,互相攻讦。把一个好好的军队,弄的是乌烟瘴气,不要说打仗了,统一指挥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从孙承宗来到辽东,杨家的倒台,整个辽东的军队都被清洗了一遍。现在站在这里都是贺世贤的心腹,也可以说都是孙承宗的心腹,贺世贤可是以孙承宗马首是瞻的。
想着过往的一切,尤世功都觉得像做梦一样,看了一眼赵思亮,尤世功苦笑着说道:“赵将军,我们相交多年,一项都是相谈甚欢的。老尤我没有什么事情瞒着你,这次自然也不会。不过大将军也没和我,我就是想告诉你也没有办法!”说完尤世功向一边看了一眼,眼神中的神色很复杂。
几个人顺着尤世功的目光看去,那里正站着一个人,身上也穿着总兵的铠甲,可是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人似乎也不关心这些,就那么站在那里,面无表情。
对于这个人,尤世功的心里十分的忌惮,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这个正是刚刚做上总兵的赵率教。以前贺世贤都吃过赵率教的亏,现在虽然名义上是贺世贤的手下,可是尤世功知道,这位恐怕会爬到更高。
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忌惮着赵率教,也提醒过贺世贤,可是贺世贤却一点也不在意。到现在尤世功也没想明白,赵率教为什么深的贺世贤的信任,要知道以前一提到赵率教,贺世贤都是要骂娘的。
赵思亮皱着眉头看着赵率教,眼中也是带着弄弄的忌惮,他的心智还不如贺世贤和尤世功,对付赵率教就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帅到!”原本还想接着说什么的众人,忽然听到了这样一声喊声,所有人顿时严肃了起来,脸上带着崇敬的看着点将台。
这一看顿时把所有人都镇住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其次是辽东监军太监陈洪,然后是辽东督师熊廷弼,沈阳总兵贺世贤则是走在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