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刚站起来戚金,连忙再次跪倒,神色异常的激动,双手接过天启皇帝的宝剑。
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桌子后面,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起来吧!戚爱卿,朕给你这把剑,是希望你能拿着它上阵杀敌。千万不要因为是朕赏给你就不使用,那还不如带在朕的身边。如果哪一天这把剑断了,朕就找专人给你打一把!朕亲自赐名!”
“请陛下放心!臣自当手持把剑为陛下征战杀场!”戚金此时可谓意气风发,就像一把刚出鞘的宝剑,充满了锋锐之气。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不愧是沙场虎将,好,非常好!”
看了一眼一边的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先生,朕有些激动,慢待了先生。”
“陛下忧心国事,实乃大明之福!臣昼夜思忖,诚惶诚恐!”孙承宗一生颇为坎坷,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获得如此重用。
“先生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在为国事奔波于边疆,朕的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可是朕也是无人可用啊!”天启皇帝神色复杂的看着孙承宗,一来能够放心的也就是孙承宗一人,二来真的不想把这位老人累坏了!
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孙承宗神情严肃的说道:“陛下,臣年少读书,一直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此生能够得遇皇上这样的英明之主,孙承宗此生无憾了!臣虽然不敢说老骥伏枥却也是矢志报国,皇上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没有去搀扶孙承宗,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语气低沉的说道:“爱卿,你可还记得朕和你说的辽东的事情?以及那七百万两银子?”
孙承宗微微一愣,目光炯炯的看着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臣自然记得!”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朕已经把那七百万两银子留在了辽东,并没有走户部的账,这件事情想必你也知道。朕派了陈洪去管这笔钱,先生在京城过个节,然后就去辽东吧!把那七百万两替朕花了!”
“是,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孙承宗以头触地,恭敬的说道。
“先生起来吧!这一去又不知道要花上几年的时间,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好好的去,好好的回来!”将孙承宗搀扶了起来,天启皇帝语气轻缓的说道。
安抚完孙承宗,天启皇帝再一次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戚金,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问道:“戚爱卿,真有件事情想问你!”
“有什么话皇上尽管说,臣自然是知无不答!”戚金一躬身,语气恭敬的说道。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戚爱卿,你曾经随戚继光在浙江福建剿匪,对于海战你知道多少?对于水师你又知道多少?”
戚金微微一愣,沉吟了半晌,语气颇为迟疑的说道:“当年叔父曾经说过,我大明朝没有一支强的水师,这是不应该的。如果我们有水师,倭寇怎么敢如此行事?”
“朕没有问你这个,朕问你对海战和对水师究竟在不在行?这样说吧!如果给你一支水师,你能否指挥的了?”天启皇帝笑着看着戚金,十分期待的说道。
自从准备建立水师开始,天启皇帝就一直在物色人选。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就是用人。天启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明末最有名的海军指挥官郑成功,可是现在郑芝龙还在做海匪,找郑成功更是无从谈起啊!
不过自从知道戚金这个人之后,天启皇帝的心就活络了起来。既然打过倭寇,对于水师和海战想必不会陌生,毕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把水师交给戚金也未尝不可!
虽然今天受到的冲击已经不小了,可是戚金还是被天启皇帝的话弄愣住了。水师啊!叔叔一声都想有一部强大的水师,没想到现在能实现了。他的心里再一次觉得叔叔生不逢时,面前的这位天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远见卓识啊!
“回陛下,臣对水师知道一些,不知道陛下想要臣统领的是什么水师?”据戚继光所知,大明朝的水师已经是名存实亡了,福建和浙江原本的船也不知道什么样了。辽东倒是有一部水师,不过除了为路上的军队运送军需,恐怕也做不了什么了!
“朕准备在辽东建立一部新的水师,初步定制战船五十艘,朕已经在命人研究战船的图纸了。辽东金州造船场的地方已经画了出来,如果你愿意去,造船厂马上开工。朕准许你招募三万水军,先在金州驻扎操练,等到船只造好直接下水!”目光炯炯的看着戚金,天启皇帝语气严肃的说道。
虽然天启皇帝说的很好,可是戚金却皱起了眉头,沉吟了半晌,戚金沉声问道:“陛下,戚金想问一句,这些船皇上想造什么样的?”如果是那种大木头船,上面载着人,这水师就没什么用处了。
“自然是最好的战船,每艘战船上都会配有新式的火炮!”天启皇帝笑吟吟的看着戚金,语气轻缓的说道。
听到天启皇帝说新式的火炮,戚金顿时心里一喜,都有些坐不住了!
“陛下!臣!”戚金想要说什么,却被天启皇帝一挥手打断了。
第三白一十一章去疑心
天启皇帝看着面露喜色的戚金,笑着说道:“该给你的东西朕自然是不会少,你只要回答朕,你究竟能不能带好这个水师?”
戚金顿时跪倒在地,以头触地沉声说道:“回陛下,臣定当尽心竭力!”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样就好,你要记住,这支水师不归属于任何人统属。列于各地官府之外,可配合其他军行事,但不受任何人节制。”
听到天启皇帝的前面的话,戚金和孙承宗都是面露喜色,不过听到后来,两个人的笑容却慢慢的凝固了。
天启皇帝的话说的很明白,这支水师不受任何人的节制,只能帮助其他军队作战。无论是孙承宗或者是戚金,或者别的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全都不会想到这个结果。
在辽东建立水师,自然是将水师交由辽东使用,对付的也是建奴。如果不将水师归属到辽东,最起码也要受蓟辽总督的节制。无论是对辽东建奴的作战,或者是军需供给都方便一些。不过天启皇帝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至于天启皇帝怎么想的,两个人谁也猜不到。
一边的孙承宗则是脸色一变,他的心里现在不断的翻涌,那种猜到的可能让他直冒冷汗。太史公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己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乃是文官的领袖,又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可谓尊崇至极。先是做的辽东督师,掌握着辽东的大军。后来有做了蓟辽总督,节制三省巡抚,下辖四镇兵马,可谓大明朝第一人。
嘉靖一朝的严嵩,不过是个内阁首辅大学士,已经闹得是乌烟瘴气。是不是天启皇帝担心自己了?一直以来自己都想着怎么样施展胸中的抱负,怎么样为国效力,觉得自己没有私心。可是自己没有私心是一回事,皇上认为自己有没有自己有私心又是一回事。
经过这样的回想,孙承宗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天启皇帝没有说什么,他也就那么直直的坐在那里。
缓步的走回桌子后面,天启皇帝笑着看着戚金,笑着说道:“戚爱卿,起来吧!辽东的造船场还没有建起来,水师的兵员尚未招募,战船也还没有影子,说这些似乎有些早了。”
等到戚金坐下,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说道:“这件事情就先定下来了,过完节你就和孙先生一起赶赴辽东,那边很多事情需要做。另外水师的军需先由孙先生那里出,你也暂时归孙先生节制。”
一边的孙承宗再一次愣住了,难道皇上没有那个意思?说自己想错了?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多想,天启皇帝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沉声问道:“先生,你家里有几个儿子孙子?”
虽然心里忐忑不已,不过孙承宗的脸色却是丝毫不变,对着天启皇帝一施礼,恭敬的说道:“回陛下,臣现在有子六个,孙子八个!”
听了孙承宗的话,天启皇帝一口水喷了出来,然后便咳嗽了起来。站在一边的王承恩噶忙过了伺候,一边给天启皇帝递手巾,一边轻轻的拍打着天启皇帝的后背。
坐在一边的戚金听到孙承宗的话,顿时也是一愣。他到现在也是一个儿子都没有,当年叔叔想要生个儿子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看看人家孙承宗孙大学士,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皇上的老师,果然非常人所不能。
见天启皇帝和戚金都这样看着自己,饶是孙承宗的养气功夫不错,也是面色通红。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示意王承恩离开,然后神色颇为古怪的看着孙承宗。显然天启皇帝也没有想到,难道孙家有什么祖传秘方?孙承宗兄弟五个,他是老四,如果都这么生,这孙家可真是了不得啊!
“先生,可有出仕的?”天启皇帝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憋着气问道。
“几个人儿子考了功名,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在中了进士,一个在河南做布政使,另一个在南直隶做知府。至于孙子辈的,臣的长孙孙之沆今年不过十五岁,臣还没有让他参与科考!”虽然不知道天启皇帝为什么会这么问,还是恭敬的回答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都出仕做官,凭借着孙承宗的地位,不用打什么招呼,孙家的人都会扶摇直上。再加上同年、门生故旧、同乡之类的,这实力实在是太强劲。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如果自己扶持了孙家,恐怕有一天要亲自把孙家人送上断头台啊!
上下打量了一下孙承宗,天启皇帝发现他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多了一些。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既然这样朕也就不说什么了,先生,过完节之后让孙之沆进进宫吧!先做个侍读,每日陪着朕读读书,至于考科举什么的倒是不着急!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
在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给皇上做侍读,或者是给太子做侍读,那都是打破脑袋的事情。除了宫内的太监,侍读就算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了。
对于的这个孙子孙承宗自然是无比喜爱,虽然他是自己二儿子孙珍的儿子,不过从小聪明过人。行为做事也非常的稳妥,非常有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能够进宫陪天启皇帝读书,自然是非常不错的事情。
不过经历了刚刚的事情,孙承宗心里顿时多了个心眼,历史上被重用的人不少,被杀的也不少。功高震主不光是说说而已,看来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一些,一旦被天启皇帝猜疑会非常的麻烦。
“陛下,臣的孙子顽劣,如果冲撞了陛下,臣万死难辞啊!”如果什么好事都被孙家占了,恐怕到时候就会盛极而衰。天启皇帝对自己可谓信任有加,不过自己可一定要把握好做臣子的本分。
淡然的笑了笑,天启皇帝语气轻缓的说道:“朕很喜诸葛武侯,世人或许都喜欢他的才能,不过朕却喜欢他的为臣之道,能够恪守臣子的本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先生是朕的老师,也是先皇的老师,深的先皇器重。虽没有得先皇临终托孤,可是朕却一直把先生当成诸葛武侯。朕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先生不必担心什么!”
看着天启皇帝真挚的表情,孙承宗缓步的走了出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皇上,臣虽然不敢自比诸葛武侯,可是这为臣的本分却还是明白的。司马懿当年未必有篡位之心,可是他的后人却依旧篡位登上了皇位。臣深恐臣之后人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请皇上不要对臣之后人特加提拔!”
戚金这个时候完全呆住了,他没想到孙承宗和天启皇帝完全不遵守官场的规矩。这样深刻的话题一般都是点到即止,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他有些不明白孙承宗和天启皇帝的关系了,这两位似乎也太奇怪了些吧?
戚金不明白,可是孙承宗在这样却是别人深意的,这种事情最忌讳的就是藏着掖着。天启皇帝的性格他多少知道一点,自己这样说只能让天启皇帝更加信任自己。
“先生,朕刚刚说了,朕不是刘阿斗,自然也不是曹魏的皇帝。曹魏篡汉而得地位,司马氏篡曹也就无话可说。我大明朝和曹魏可不一样,太祖高皇帝北逐蒙元,建立了大明朝。先生尽可放手施为,如果孙家有什么做了什么不妥的事情,朕不会手软。该查办查办,该治罪治罪,只是希望那个那个时候先生不要怪朕。”看着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自己要收戚金的心,孙承宗的心也一定要安抚,一定要把他的顾虑打消掉。
对着天启皇帝磕了一个头,孙承宗恭敬的磕了一个头,沉声说道:“臣谢主隆恩!”
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孙承宗,语气轻松的说道:“爱卿起来吧!”天启皇帝可不认为孙承宗有造反的机会,明朝掌握皇权的人多了,当年的严嵩,儿皇帝刘瑾,还有九千岁魏忠贤。哪一个不是权倾朝野,可是谁敢造反了?因为大明朝还有一群人,只要有他们在,谁也别想着造反。
那群人就是与国同戚的世袭勋贵,这群人平日里走马斗狗,捞钱捞的那叫一个快。用文官的话这些人就是国之蛀虫,可是真到了有事情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肯定是这些人。他们原意为皇上去死,为大明朝去死,那些口中煌煌言的文人却不行。
“好了,事情就这样定下了吧!节后让孙之沆进宫来吧!辽东那边朕就托付给先生了。先生不必有疑虑,大可放手施为,万事有朕。朕以后会派一队锦衣卫护卫先生,有什么事情先生也可让他们去做!”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孙承宗,与其淡然的说道。
只是听到天启皇帝的话,孙承宗和戚金都愣住了,脸上全都是吃惊的表情。
第三百一十二章望江诗会
在大明朝没有哪个大臣不知道锦衣卫,没有人不知道锦衣卫是作什么的。虽然锦衣卫为皇上做了很多见不得人事情,可是没有人会忽略锦衣卫表面上的作用。
锦衣卫的前身是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太祖皇帝朱元璋裁撤了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建立了锦衣卫。在这个过程中,赋予了锦衣卫更多更大的权力,可是原本的权力却并没有收回。锦衣卫依旧掌管着皇帝仪仗和侍卫,所有人都知道锦衣卫是天子亲军。
不要说在朝的文臣武将就算是各地的藩王世子,哪怕是身为太子的国之储君,也没有能够让锦衣卫护卫的资格。现在天启皇帝居然要掉一队锦衣卫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