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天启皇帝的这话,李进忠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太子不但不会追究自己的过失,而且会重用自己。心中暗自庆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缓步的跟在太子的身后。
这一幕让后面的大臣相视一笑,沉稳,果决,不拖泥带水,言而有信,大肚能容。这些是对这位殿下的新认识,这是一位英明的皇帝才具备的素质,他们没想到这个原本喜欢做木工活的皇帝居然也有这样的一面。
回头看了一眼神色激动的大臣,似乎觉得应该在加一把火,太子缓缓的停住脚步,大声的道:“众位爱卿,稍等一下,本宫有话说。”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才接着道:“本宫就要继位登基了,从那时开始朕就是君,各位就是臣了,在此之前,真有些话要说。”
“我大明江山来时不易,此时可以说天下动荡,并不太平,本宫要建立一个盛世大明,还需要众位的辅助。另外,本宫要在这里谢谢众位爱卿,如果没有你们这些正直的爱卿,大明的江上恐怕就不保了,大明的社稷就不在了。”说着太子面带诚挚之色的对在场的大臣们鞠了一躬。
所有的大臣都没想到天启帝要说的是这个,都慌忙跪倒,大声道:“臣惶恐。”
“楚庄王曾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言论,本宫也会在众位爱卿的辅助之下,一飞冲天。众位爱卿今日的功劳,本宫不会忘记,众位爱卿和朕一起去文华殿。”再一次挥了挥手,太子当先向前走去。
走在去文华殿的路上,太子的心里在回想着接下来的事情,按照历史记载,这些大臣会让自己在九月初六,也就是六天后登基。这是杨涟犯下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天启帝回到乾清宫之后,就再一次被扣下了,这六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天启帝差一点就不保了。
可是总不能说今天就举行登基大典,那样会让天下人嘲笑自己是迫不及待的登上皇位,更会让这些大臣心有嫌隙。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可是自己也不愿意等到六天后了,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变数了。
缓缓的放慢了脚步,以前太子是准备自己出来反对的,可是现在看类非常的不妥,这些大臣很多都是老顽固,不能给他们把柄。忽然太子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人,一个历史上的名人,东林党的一位名人。
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在千步廊西侧,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有一个衙门。这个衙门曾经让无数的人心生畏惧,甚至畏之如虎豹。
这个衙门的名字叫做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就做锦衣卫,是大明朝特有的衙门。此时本应热闹非常锦衣卫衙门,显得非常的破落,门可罗雀。除了门口两个张站岗的校尉,很少有人出入。普通百姓看到这个衙门,都会隔着几条街绕着走,可以看出这里在民间的名声多么的可怕,绝对可以让小孩不在哭闹。
在一片萧条中,有一乘不起眼的小骄子来到了锦衣卫的衙门口,骄子里的人却没有下轿,只是从骄子里面递出了一面令牌。轿夫则是拿着令牌来到了校尉的身边,将令牌递给了校尉,并且小声的说道:“骄子直入,请你们的指挥使前来。”
校尉看到令牌之后不改怠慢,一个人带路将骄子领了进去,另一个则是飞跑着进去报信。
此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是骆思恭,自从上一任的指挥使刘守有退位之后,这位骆大人就一直坐着这个位子。可是他做的并不愉快,更不要说像陆柄那样群倾朝野了。
这位指挥使大人正在衙门里办公,说是办公其实只是无聊的呆着,自从万历以来,锦衣卫一直不被倚重。地位越来越低,原本队伍庞大的锦衣卫一年不如一年,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反倒是东厂,这些年一直都深的皇帝的信任,一直在皇上身边。
就在骆思恭思考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声音道:“属下守门校尉张成,有要事禀报大人。”
微微皱了皱眉头,洛思恭没想到居然会是守门的校尉,难道门房的事情也要自己管吗?难道锦衣卫真的没有别的事情了吗?此时洛思恭还不知道宫中发生的事情,虽然锦衣卫眼线遍布天下,可是这些年随着地位的日益低下,费用的日益减少,锦衣卫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宫中又是东厂的天下,皇帝驾崩的消息被王安封锁了,除了那些顾命大臣,真的没有传出一点消息。
“进来。”虽然不愿意理会,可是骆思恭思索了一下,还是将外面的人叫了进来。
第二十六章理想很丰满
“校尉张成参见大人。”来人进来之后,对着洛思恭施了一礼,大声的道。
“你来有什么事?”虽然心里很不愿意搭理这个张成,却也不能将他赶出去,骆思恭只好耐着性子道。
“回大人,宫里来人了。”张成左右看了看,似乎是在询问骆思恭,见对方皱起了眉头,赶忙道。
张成的话音刚落,骆思恭猛地站了起来,大声的道:“你说什么?”他其实听清了,只是心中不敢相信,自己说完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就向外走去。刚走几步又回头道:“人在哪?”
张成连忙回答道:“回大人,在大厅。”
“你很不错,回头我会奖赏你。”说完也没有理会欣喜的张成,转身向大堂走了过去。
骆思恭来到大堂就看到一个太监满脸焦急的等在那里,正要准备上前,太监却站了起来道:“骆指挥使,接旨吧!”
听了这句话,骆思恭的身体猛地一颤,紧接着就跪了小来,大声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洛思恭,接旨。”
将圣旨从自己的袖子里拿了出来,太监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社稷倾覆,皇帝驾崩。朕顺应天命,继大统,朝中奸佞之臣阻。锦衣卫乃天子亲军,值此存亡之秋,当奋起护卫朕之安全。特命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即刻带领锦衣卫文华殿,护卫朕登基继位,钦此。”
随着太监的宣旨,骆思恭愣住了,他虽然知道泰昌帝病重,可是却没想到居然死了。他也意识到了,这份圣旨并非来自泰昌帝,应该是皇太子朱由校。圣旨的内容他也懂了,皇帝死了,儿子继位,有人不让,这个时候太子想起了锦衣亲军,这个皇帝的直属部队。
骆思恭并不知道是谁阻止太子登基,可是他却很想谢谢他,因为这次锦衣卫的机会来了。一旦这次有了从龙之功,那么以后锦衣卫肯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自己很可能成为以下一个陆柄。
“骆大人,接旨啊!难道您?”太监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是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你难道不敢接旨?
骆思恭的身体都有些颤抖,缓缓的接过了太监手里圣旨,紧接着迅速的站了起来,向外走去。
这一幕还发生在一个叫做东厂的地方,紧接着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京城戒严了,宫里戒严了,文华殿也戒严了。
当太子来到文华殿的时候,这里已经被锦衣卫包围了,除了缓缓进入的大臣,所有人都被拦在了外面。对于骆思恭来说,这不光是一次任务,这是新皇帝对锦衣卫的认可,对他骆思恭的认可。是锦衣卫的希望和锦衣卫的未来,也是他的希望和他的未来,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问题。
看着上面的那个高高的位置,太子的心里一阵火热,这就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地方,就是那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此刻站在太子身后的只有十三位顾命大臣,而其他的文武百官全部等在外面。
“殿下,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我们就举行登基大典吧!只是事急从权请陛下忍受一下吧!”一个顾命大臣此时站了出来,对着太子施了一礼之后大声的说道。
看着说话的人,太子朱由校没有说话,甚至脸上的表情都没有改变,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急迫表现。一旦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事情果然按照历史继续了,此时站出来的是杨涟,他大声的道:“我大明乃是泱泱大国,就算事急从权,也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切不可今日举行。”此时的杨涟显然成了这些人的主心骨,他说的话并没有人反对。
“去,将钦天监的人叫进来。”太子朱由校回过头对身后的王安吩咐了一句,对于杨涟的意见他不但不能表示反对,反而还要表示支持,这恐怕就是帝王心术了。
不一会儿,钦天监的监正就进来了,这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老大人。胡子和头发都白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似乎一阵风都能吹到一般。让人诧异的是,这位老大人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瘦小的身材,却是精神奕奕。看到来人,大殿里的所有人都是一皱眉头,只有皇太子朱由校还是一脸的笑意,神色丝毫不变。
“本宫要举行登基大典,最近可有什么好日子?”太子朱由校将杨涟的反映收到了眼里,微微一笑就将目光转向了钦天监的监正。此时他还是皇太子,很多事情是能想一想,却是不能说。这次这么大的阵仗,如果不是有十三位顾命大臣,坊间或许会流传我向隋炀帝一样弑父篡位呢!此时我绝对不允许任何意外的发生。
“回殿下,臣刚刚查阅了,九月初六乃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可以将登基大典确定在九月初六。”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大臣都是一愣,此时才知道皇帝泰昌帝死了。好在泰昌帝身体不好乃是众所周知的,不然肯定会被人怀疑,很多聪明人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消息灵通的人也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毕竟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好,不知杨大人怎么看?”太子朱由校在一次将目光转向了杨涟,这件事情还是要由他做主。
“回殿下,臣也以为可以。”杨涟略微思考了一下,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点了点头,淡淡的道。
杨涟的话音刚落,一个人猛地来到了杨涟的身边,对着杨涟的脸就吐了一口吐沫。这一幕让所有的惊呆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杨涟肯定是皇帝的宠臣了,这是谁敢这样做?难道什么都不要了吗?
只有杨涟满脸苦笑的看着面前的人,摇了摇头道:“左兄,有什么事情不好直说,为何如此对杨某?你我乃是至交好友,一直是无话不谈,今日怎么?”
这个人是谁?此时所有人的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想起这是和钦天监的人一起进来的,不由的将目光落到了钦天监监正的脸上。看到所有人都看自己,钦天监的监正,立马摇头,开玩笑,谁会承认和这样一个猛人有关系?那不是找死吗!
第二十七章现实很骨感
“你是谁?为何在大殿之上如此无礼?”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太子朱由校的心里则是笑得不行,脸是却是故作怒气的道。
“回殿下,臣乃是都察院巡城御史左光斗,臣只是一时义愤,有些话相对杨大人说,请殿下准许。”左光斗对着太子施了一礼,此时他也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了,可是事已至此,也只能硬扛了。
“大明从未有阻塞言路的事情,更何况你是要和杨大人说话,本宫哪有不准的道理,左大人请便。”此时朱由校的心里已经笑翻了,对于东陵党的人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些人讲究的就是一个风骨。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群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只能好好哄着。
更何况太子朱由校现在要借着左光斗的嘴说出那些我要说的话,要想马儿跑,就得喂点好草,虽然不能给一些东西,可是好话还是有的。更何况相对于实际的东西,这些东林党人更喜欢自己这样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认同。会让他们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看着走向杨涟的左光斗,朱由校的心里就觉得好笑,看来有好戏看了,不让他们争一争,自己怎么办?他们不斗,自己就没有机会了。此时所有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这位左光斗是哪里来的?这里哪有他说话的地方,可是太子既然这么说了,这些人也没有办法。
“杨涟,我一直以为你是我的至交好友,可是我没想到你就是个糊涂蛋。你们这些人聚集在这里为什么?你们刚刚做了什么?今天是九月初一,九月初六还有六天呢!那是六天,在这个时候,你居然要将事情推到六天后,你是白痴吗?如果这六天放生了什么,你怎么办?你对得起先皇吗?”左光斗此时就像一只愤怒的公鸡,而此时杨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似乎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今天晚上你想让殿下去哪里?去你家吗?”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左光斗已经是声嘶力竭了。
“如果真的出了吕雉武媚,你们这些人会有什么下场?你想过没有?”这次左光斗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余大臣,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
所有人此时都是面露沉思之色,杨涟却是猛地冲出人群,他的目标是钦天监的监正,来到钦天监的监正身边,大声的道:“我问你,今天是不是好日子?现在举行大典来不来得及?”
看到杨涟的模样,钦天监的监正心里猛地一沉,他知道这次事情要大条了。这样的大的事情居然落到了自己的肩上,这位钦天监的监正心里暗自叫苦,怎么能这样?如果一旦将来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说一句是登基的日子不好,那么自己肯定被抄家灭族。
如果自己现在不答应,肯定得罪了这些大臣,这可真是进退两难。沉思了许久,才缓缓的道:“殿下,今天乃是先皇驾崩的日子。”说完之后,这位老大人便低头不语了。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无论这次的事情结果如何,自己肯定是不参与了,回去就辞官,养老归乡。
大殿里面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呆住了,因为钦天监监正的这句话。自古儒家讲究的就是孝道,治国讲究的也是以孝治国,钦天监的监正这句话虽然简单,可是里面的含义确是不浅。
先皇驾崩,如果不是战乱时节,社稷倾覆,新皇帝是不可能当天就登基的。就算是战乱时节,恐怕也会好好的考虑一下日子吧!
大殿里的这些大臣,都是深受儒家礼教的熏陶,骨子里都是儒家的子弟,让他们有违儒家之道,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在一番神色变幻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皇太子朱由校的身上,似乎在等待着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拿主意。
皇太子朱由校也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发展成这个地步,真正的历史上,杨涟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天启皇帝九月初一没能登基,而是将登基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初六,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