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桂儿,这是辽东督师孙大帅,桂儿快来见礼!”拉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孙承宗的身边,吴襄沉声道。
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少年恭敬的道:“吴三桂见过孙大帅!”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笑着道:“好,不错,后生可畏啊!”又转过头笑着对吴襄道:“吴将军有一个好儿子,这么年轻出色,怎么没有参军?”
“回大帅,三桂从小就十分的有天赋,无论是练武或者是兵书,卑职准备明年的武举送他进京。相信以他的能力,应该能够有一个好前程!”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吴襄笑着道。吴襄明白无论是自己的前途,或者是儿子的前途,都是孙承宗一句话的事情。
淡然的笑了笑,孙承宗满意的道:“大明的人才啊!将来大明的江山都要靠这些年轻人,看到他,老夫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大帅智谋深远,实乃是辽东之福,朝廷之福!大帅刚刚赴任辽东,便取得了沈阳大胜,卑职相信平复建奴,不过是时间问题!”吴襄见孙承宗很欣赏自己的儿子,不由笑着说道。
四下看了看,吴襄笑着道:“大帅,这里不是讲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到里面去吧!酒菜可能还要等一下,不过卑职这里有上好的茶叶,还是去客厅喝茶吧!”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到客厅去喝茶吧!老夫十分的想看看,吴将军有什么好茶叶,希望不要让老夫失望啊!”笑着看着吴襄,孙承宗淡然的说道。
“大帅这边请,卑职相信,肯定不会让大帅失望的!”吴襄一伸手,笑着说道。
一行人缓步的向着吴家的大厅走了过去,孙承宗不时问一问吴三桂的事情,看的出来,他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的感兴趣!
孙承宗这边有说有笑,天启皇帝的早朝却有些焦头烂额了,整个一个早朝只把孙承宗接任蓟辽总督的事情给定了下来,辽东督师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好呢!
看着站出来的熊文灿,天启皇帝的眉头就是一皱,对于熊文灿天启皇帝觉得这个人是个人才,不过总觉的他不适合做辽东督师。
“陛下,臣才疏学浅,虽然打过倭寇,不过也是因为将士们用命,臣才能立此功劳。辽东督师臣自认不能升任,一旦除了什么纰漏,臣自然是最该万死,可是辽东一地不能有闪失啊!”熊文灿此时是打定了注意,这次的事情自己多多的远远的,低调一点,希望天启皇帝能不找自己的麻烦。虽然自己和东林党有些关联,可是相交不是很深啊!
看着熊文灿想要退却的样子,天启皇帝明白,这次自己的大清洗,让很多官员产生了明哲保身的想法。看来想要改变自己这次留下的印象,需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的啊!
“既然这样,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先放下吧!让朕好好的想想!”天启皇帝皱着眉头,在下面扫视了一圈,面无表情的说道。
看着下面大臣,天启皇帝也觉得有些累了,便开口问道:“众位爱卿,还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启奏的?”
“陛下,臣有本奏!”天启皇帝的话刚说完,一个人便站了出来,正是礼部左侍郎韩光吉,自从孙如游被下狱之后,礼部的事情正是由他负责。这个人没有自己的党派,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上,也是你有他的能力的。只是前几年孙如游做礼部尚书,没有他施展的机会。此时孙如油被下狱,他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看了一眼韩光吉,天启皇帝沉声道:“韩爱卿,有什么事情说吧!”
“陛下,神宗皇帝已经仙逝了,按照规矩是时候应该修神宗实录了。先帝也仙逝了,也应该修有实录,臣请陛下下旨为神宗皇帝和先帝修实录!”韩光吉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知道这件事情必须要去做,有人提出来自己不可能反对。不然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算自己是皇上,肯定也吃不消。
下面的大臣见天启皇帝低头沉思,不由的由有些诧异,这本来是皇帝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天启皇帝一副为难的表情?很多大臣不由想到了这几位皇帝的关系,天启皇帝对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好感,难道不想修实录,那可是不孝的行为啊!
这个时候就又有人要站出来,天启皇帝知道绝不能让这些人说话,便淡然的道:“朕在想之前早朝的事情,有爱卿希望朕重审张居正的案子。这件案子是神宗皇帝时候的大案,想要修订神宗实录,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查清楚!”
“陛下圣明,如果将这件案子计入神宗陛下的实录,会有损神宗陛下的英明!臣以为应尽快重审张居正一案,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谈到张居正的事情,朝堂上最激动的只能由一个人,那就是刑部尚书官应震。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他,一脸认真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颇为严肃的道:“无论是张居正真的居心叵测,还是神宗皇帝收人蒙蔽,这件事情还是要查清楚的好。至于修订史书的事情,还是等这件事情结束在说吧!”
“陛下圣明!”所有大臣都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张居正就是冤枉的,不过也不是神宗皇帝受人蒙蔽,万历皇帝本身就想抱负张居正。那位薄情寡恩的帝王,在所有的大臣心里都没有一个好印象。不过自然不有人站出来指责,只能说是万历皇上受人蒙骗,也不知道这次事情谁会背黑锅,这屎盆子会扣到谁的脑袋上。
“众位爱卿起来吧!张居正的案子事涉神宗皇帝,需要严谨之人办理,众位爱卿看这个案子应该交给谁来审理?”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沉声道。
这个时候下面的人就面面相觑了,这个可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到手里都容易粘上。牵扯太大了,张居正在民间的威望太高,如果不给张居正平反,那自己的声名一定毁于一旦,那就完了!可是如果给张居正平反,那就不一定会得罪到谁!当年推倒张居正的可不止东林党这些人,还有其他的人,这些人虽然很多都不在了。可是这些人的门生故吏,子孙后代可都在,想要翻案,肯定是不太容易。
对于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有都是避之惟恐不及,只有一个人奋勇的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刑部尚书官应震。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够给张居正平反昭雪,自己就算这条命丢了也值得了!
“陛下,臣身为刑部尚书,张居正的案子由臣审理正合适不过。臣请陛下将此案交给臣审理,臣一定尽心竭力!”官应震撩起衣服跪倒,以头触地大声的说道。
看到这一幕,朝堂上的官员神情都颇为怪异,把案子交给官应震,那结果不言自明啊!看到官应震摆出一副公正严明的样子,所有的大臣都想上去揍他一顿,太不要脸了!为了不让自己笑出来,或者冲出去踹这个家伙一脚,所有的大臣都盯着大殿的衡量看,仿佛第一看到上面的花纹一样。
看着下面的这一幕,天启皇帝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道:“官爱卿公忠体国,为朕分忧,不为艰险,真乃国之干臣。既然官爱卿自告奋勇,朕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不过由刑部肚子审理此案,怕是被人攻讦,这样吧!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
“臣等遵旨!”一边躺着也中枪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看向官应震的目光已经充满了幽怨。
天启皇帝略微沉吟了一下,颇为玩味的笑了笑,开口道:“这次的案子,刑部作为主审,都察院和大理寺作为副审。官爱卿,这次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了!希望爱卿能够公平公正的审案,不要有私心,朕相信爱卿一定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官应震努力压住心中的喜悦,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秉公办理,绝不循私偏袒!一定不辜负陛下重托!”
此时大殿里的大臣,全都看着大殿的顶部,仿佛上面的那条金龙就要活了一般。可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每个大臣的脸上都挂着十分复杂的神情,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更多人则是在忍着不让自己站出骂娘。
真正高兴的就只有都察院和大理寺了,这做副使就轻松多了,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情传出去,又会有什么样的震动。
第二百一十五章赵率教
天启皇帝下旨重审张居正一案的消息,迅疾传遍了整个京城,在吃惊之后,大部分人都是喜悦。很多平日里叫嚣的腐儒,这个时候也都不在说话了。
消息传的很快,可是案子的审理却很低调,仿佛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天启皇帝也没有在发布什么新的圣旨,北京城似乎再一次安静了下来,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只是很多人明白,安静是短暂的,等到两件案子审理完成,整个京城会再一次掀起一场风暴,不过有了上次的事情,这次应该不会有人太过吃惊。
北京城一切平静,辽东这边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事情,孙承宗停留在沈阳中卫已经三天了。三天的时间里孙承宗对这里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这里百姓富足,士卒精锐,军纪严明,吴襄的确是一个人才。
“大人,下官回来了!”来到孙承宗的身边,熊廷弼对着孙承宗一抱拳,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笑着道:“飞百辛苦了,来,坐下喝茶!”
“谢大人!”接过孙承宗递过来的茶水,熊廷弼笑着说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孙承宗颇为严肃的问道:“怎么样?事情查清楚了没有?”
“回大人,查清楚了!这里大概有六万百姓,因为守将吴襄有才干,士卒也精锐,所以这里很少受到骚扰和抢劫。这里的百姓也就能放心的种地,每年的收成又非常好,百姓的生活很富足。这里的百姓会把每年收入的一半用来交税,有的甚至交的更多,除了给朝廷的,剩下的就全都做了军粮。只是军粮也用不到这么多,剩下的粮食就全被吴襄卖了,全都换成了钱,用来购买将士们的铠甲和兵器。”熊廷弼的脸色也是一整,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道:“早就猜到是这个样子,辽东的百姓也想过安定的日子。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情愿付出更多的东西。对了,吴襄的粮草卖给谁了?东西又是从谁那里买的?”
“回大人,是蓟辽总督刘彻!吴襄一般的时候都是用粮食到他那里去换,这边把粮食交上去,他那里就发东西。”熊廷弼深深的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
轻轻的叹了口气,孙承宗颇为无奈的道:“就是这样的人害了大明朝啊!这件事情不要传出去,我们就当作不知道吧!吴襄也不容易,我们也体谅一下吧!”
“是,大人,卑职明白!”对着孙承宗一抱拳,熊廷弼笑着说道。
背着手想了想,孙承宗沉声道:“我们在这里已经停留了三天了,去和吴襄打一个招呼吧!我们离开这里,到下一个地方去!”
孙承宗要启程离开的时候,沈阳城中贺世贤这里却来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到来,让百无聊赖的贺世贤终于找到事情做了!
“将军,外面有一个人要见将军!”亲兵对着贺世贤一抱拳,大声的说道。
微微一皱眉,自从孙承宗他们离开沈阳城,贺世贤的心里就一直不痛快。那样的事情居然不让自己去,说什么德高望重,应该坐镇沈阳城,想到这里贺世贤就是气不打一出来。听到有人要见自己,熊廷弼顿时一皱眉头,有些不快的道:“谁啊?”
“回将军,是一个把总,自称叫赵率教!”士卒一抱拳,大声的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贺世贤就是一皱眉头,这个人他听说过,只是两个人并不是同一派系的人。在孙承宗没来辽东之前,辽东的军队大概分为三个派系,在沈阳有两个派系,一个是杨渊领导的。这个派系依靠着走私通敌获取大量的钱财,军队的军官素质地下,战斗力自然不用提。第二个派系就是贺世贤领导的派系,这个派系中都是一些正直的将领,敢打敢拼,不怕死。可是总是受到排挤,装备差得要命,不过战斗力却是最高的。
最后一个派系就是原辽东巡抚袁应泰领导的派系,袁应泰是一个好官,可是对兵事却是一点都不懂。不过在辽东这里,不掌控一点兵权是没有话语权的。为了拥有话语权,袁应泰便也拉拢了一些将军,可是他又不懂军事,便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这位赵率教就是袁应泰手下的头号谋士,原本是一位参将,可是因为临阵逃跑,才做了把总。其实按照大明律,赵率教的罪名已经足够杀头的了,只是不知道他找到谁,把自己这条命保住了。
对于这样的人,贺世贤本就看不起,可以说非常的厌烦。自从孙承宗来到辽东之后,贺世贤被孙承宗的能力和人品折服,贺世贤这一派自然就变成了孙承宗一派。袁应泰那一派主要集中在辽阳,自然被新任的辽东巡抚杨涟接收了。可是杨涟似乎觉得自己不需要这样人,自然就将这些人交给了孙承宗。在军队里,最佩服就是有能力的人,孙承宗简直就成了诸葛武侯在世。那些士卒和将军全都无比的敬佩,自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至于杨渊的那一派,大部分的军官都被抓了,又被裁掉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都并入到了贺世贤这里。此时的辽东已经没有什么派别了,所有人都是孙承宗这一派的。
像赵率教这样的人,在军中很多人都看不上,不知道这个时候来到自己这里作什么,略微沉吟了一下,贺世贤还是决定让他进来,反正自己正闲得无聊呢!看了一眼亲兵,贺世贤沉声道:“让他进来吧!”
“是,将军!”亲军回答了一声,便转身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外面就想起了脚步声,随着人影闪动,一个人快步的走了进来。走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也不是很高大,也不是很魁梧,身上穿着大明的制式军服,腰间挎着刀。
看着走进来的赵率教,贺世贤就是微微一愣,赵率教似乎也以前不太一样了。在这之前,贺世贤也见过赵率教,那个时候的赵率教脸上总是挂着笑,不过是那种常见的皮笑肉不笑。贺世贤据曾经怀疑赵率教不是个武将,这样的人怎么看都像一个阴险的读书人。
在得知赵率教是万历二十九年的武进士之后,贺世贤满脸的不敢置信。这样一个胆小如鼠,文人一样的家伙,是怎么考上的武进士?在贺世贤的心里答案只有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