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明1644-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临近的清军士兵恐惧得双腿发颤。

“轰!轰!”又是两枚炮弹在不远处的城墙上炸开,炸死几名清军士兵。

顿时,其他清军士兵再也控制不住心里的恐惧,成群的往城墙下逃去,他们无法继续呆在这犹如血腥炼狱般的城墙上了。

看着成群的士兵往下逃,督战的满人惊怒。

“上去,不许退!不许退!”逃在最前面的几名清军士兵被斩杀,不过在这里督战的满人不到十人,有更多的清军士兵闯过了满人的督战,成功逃进了城内。

更多的人不顾满人的斩杀,闯了过去,甚至于有一名满人被反抗的士兵踹倒在地。

城外。

指挥攻城的纪锋通过望远镜发现伊斯法罕的城墙突然没有了任何抵抗,似乎上面的所有清军士兵都消失了一般,机不可失,纪锋挥了挥手示意。

随即,早已准备好的一小队明军骑兵冲向伊斯法罕的城墙,每一名明军骑兵怀里都抱着一捆炸药。冲到城墙下之后,明军士兵跳下战马,将炸药堆放在城墙下,点燃引线之后,又翻身上马,策马速离。

相比较于用大炮轰塌城墙,用炸药来炸,无疑更省时省力。

如果清军还在城墙上抵抗的话,那么明军几乎不可能顺利的将炸药堆放到城墙下,只能老老实实的用大炮轰击,用昂贵的炮弹来堆,可是现在,清军士兵突然全部逃下了城墙,给了明军可乘之机。

“轰………”轰的一声巨响,伊斯法罕的城墙被炸出了一个不下二十米宽度的缺口。

“进攻!”成千上万明军士兵端着步枪,轻机枪,扛着迫击炮,重机枪等从炸开的缺口徒步冲进伊斯法罕城内,开始清剿里面的清军。

“哒哒哒…………”一名明军士兵刚从缺口冲进城内,便用手中的轻机枪对着数十米外的一群清军扫射,杀倒一大片。

这群清军拿着的都是燧发枪,被轻机枪这么一扫,惊惧得连开枪都没有就转身往后溃逃。

清军六十万大军驻守以伊斯法罕城为核心的伊斯法罕防线,最主要设定的交战区域便是伊斯法罕城,明军杀进城内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清军也从伊斯法罕城的后方进入伊斯法罕城内,打算通过城内的建筑和防御与杀进城内的明军进行巷战,大量拖延和消耗明军。

然而,与前两次穆尔卡拉城之战和亚兹德之战一样,清军大多是冷兵器军,燧发枪军和步枪军不过数万,哪怕伊斯法罕防线因为多尔衮亲自指挥,燧发枪军和步枪军的数量比较多一些,但也不超过十万,多尔衮想通过这样的防线大量消耗明军,几乎不可能。

使用冷兵器的清军面对明军,是一触即溃,压根起不到半点抵挡的作用。

使用燧发枪的清军躲在一些建筑掩体内,倒是杀伤一些明军,可惜燧发枪的上弹速度太慢了,而且射程也不足,往往最多一两轮开枪,就会被明军歼灭。

更多的燧发枪清军是打一枪之后溃败,同样无法阻拦明军的进攻。

倒是那些使用步枪的清军,不仅可以远距离杀伤明军,明军攻到近处,还能向明军仍手榴弹,炸死一些明军。

“轰!轰!”两枚手榴弹爆炸,将足足五名攻到近前的明军士兵炸翻。

“啪啪啪…………”躲在建筑内的清军士兵趁机再用步枪朝明军开枪,又打死了几名明军士兵。

“该死的,迫击炮给我炸!”明军连长大怒,下令使用连队配备的迫击炮。

“哒哒哒………”明军轻重机枪发威,将冒头的清军狠狠的压制下去。

几门迫击炮被搬了上来,瞄准前方清军躲避的建筑和掩体。

“咚!咚!咚!”几枚迫击炮弹发射过去,炸开,清晰可见大群清军士兵被爆炸产生的炽浪和弹片掀飞了出来。

“杀!”明军士兵趁机端着步枪和轻机枪上前,剿杀残余的清军。

清军步枪军虽然能靠着建筑和掩体,给明军的进攻造成一些麻烦,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些麻烦罢了,同样不可能阻挡明军的进攻。

不到半天的时间,明军便推进到了伊斯法罕深处过中央的位置,也就是说伊斯法罕城已经有超过一半控制在明军手中了。

越到后面,进城的明军越多,攻势也越凌厉。

反观清军方面,越到后面,溃败的人数越多,到了这会,甚至就连清军最核心力量的步枪军也是遇到明军稍稍抵抗便直接溃败。

而被击溃的冷兵器清军更是多不胜数,粗略估计,不下二十万了。

清军开始向伊斯法罕的后方溃败。

“摄政王,明军已经站了伊斯法罕大半区域,很快就能攻占整个伊斯法罕城!”有清军将领从伊斯法罕城退到后方,向这里指挥的多尔衮汇报。

多尔衮脸色并不好看。

伊斯法罕防线虽然依托伊斯法罕城建立的,但伊斯法罕城的后方还有许多防御,并且六十万清军,虽然过半都是派进伊斯法罕城之后又被明军击溃出来,不过真正死在明军手中的清军最多十万左右,也就是说,其实多尔衮手中还有五十万清军可以运用。

然而,伊斯法罕城是最坚固的防御,都败得这样快,依托伊斯法罕城建立的防御远远不如伊斯法罕城,又怎么抵挡得了明军的进攻。

况且,伊斯法罕城一旦被明军全部攻占,想的就不是怎么继续抵抗明军了,而是怎么保住剩余的大军向后撤离,毕竟伊斯法罕城并不是预定的与明军决战的地点,更后方的巴格达城才是。

……………………………………………………………………

1051。第1051章 伊斯法罕之战(三)

随着伊斯法罕城渐渐被明军完全占领,多尔衮留下一些满八旗和其他清军断后,便下令剩余的四十几万清军分三路往巴格达方向撤离。

而伊斯法罕防线却没有因此玩完,因为伊斯法罕城只是伊斯法罕防线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伊斯法罕后方的大量城池。

伊斯法罕城后方,面向两河流域方向,是一大片山脉戈壁居多的地方,这里的许多城池都易守难攻。

多尔衮命令清军向巴格达方向撤离的同时,也沿途留下部分清军驻守各个险要的城池要道之类的,不求能杀伤多少明军,至少延缓明军的攻势,并且不断消耗明军的弹药,为紧接着的巴格达大决战尽可能的做好铺垫。

弹药很昂贵,不管明军攻取城池多么迅速,无可阻挡,但总要消耗不少子弹和炮弹的。

照多尔衮的设想,大明是很强大,但过多的子弹和炮弹的消耗,还是能消耗一些大明的国力的。

大清的目的是击退明军,不管是明军被打败还是主动撤退,都是大清想要的。照多尔衮的理解,大明的主要是在中原,哪怕大明有铁路将物资运送到大清边界,但到了伊斯法罕城之后,也已经深入大清几千里了,这几千里的距离,大明可没有铁路过来,只能人力运输,消耗绝对不小。

如果大清能拖到大明国力后继乏力,大明未必不会放弃继续进攻大清,撤兵回国。

多尔衮想得很好,也算一种奢望吧,他奢望打败大明或者大明主动撤退,从而让大清能够继续延续下去,继续有时间不断壮大。

可惜的是,中原之败,多尔衮带着满人西迁三十几年,而今他根本无法想像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大明的国力雄厚到何种地步,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百年以上。

单说去年中兴三十五年,大明八千多万平方公里疆域内的人口总数便已经突破了十亿,财政收入超过三千亿银元,折合当年的银两便是三十亿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可以想象大明的经济有多么繁荣。

有着这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技术的支撑,大明如果倾尽全力生产,每个月生产出来的炮弹都能以亿来计算。

别看进攻满清,大明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可实际上,大明连动员百姓支持都不需要,经济更没有任何向战争经济转型的势头,就只是平常的消耗罢了,这样的战争,就算打几十年也伤不到大明的根本。

所以说,多尔衮向通过弹药物资的消耗拖垮大明,真的就只是一个奢望罢了,根本没有半点可能。

不管怎么说,攻占伊斯法罕城之后,大明的攻势没有变化,有条不紊的继续推进。

明军又换骑了战马,再次变成了骑兵,分多路攻略伊斯法罕后方的满清城池。

多尔衮虽然在每一座城池都留守有部分清兵,一些险要的城池或者关隘,甚至布有上万,数万不等的重兵。

然而,这些清军大多数冷兵器军罢了,燧发枪队都不多,步枪队这种留待最后决战的核心力量更是少得可怜,没有一座城池或者关隘能挡住一路明军两个时辰以上的进攻。

这些守城守关隘的清军一触即溃,甚至望风而逃,或者干脆向明军投降。

“咚!咚!咚!”这是一路不过五千人的明军,连野战大炮都不需要,仅仅十门迫击炮向城内发射了几轮迫击炮弹,城内的清军守将便惶恐的带着城内的清军出城投降,明军轻而易举的又占领了一座城池。

哪怕对满清比较忠心,或者因为有满人督战,只能抵抗,但明军也很快踏破城门,甚至轰塌城墙杀进城内。

伊斯法罕防线延绵两百多公里,几乎过了波斯的疆界进入两河流域。

十天的时间,明军便势如破竹的推进到了伊斯法罕防线的最后,歼灭近二十万冷兵器清军和几万清军燧发枪军以及几千清军步枪军。

打到伊斯法罕防线的最后,波斯境内已经没有多少值得防御的重要之地了,不用几天时间,明军就能杀出波斯境内进入两河流域,而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城正是多尔衮预定的下一场会战的地方,同样也是原先预定的决战之地。

巴格达城前方是两河流域平原,有两河阻拦,而后方则是塞萨尔高原,地势非常适合防守型决战,并且,到了巴格达城,这里距离大明边境已经有数千里,也代表着大清的数千里纵深。

理论上来说,明军攻入大清这么大的纵深,来到巴格达的时候,必然消耗了不小的力量,在巴格达决战对清军极为有利。

当然,仅仅是理论上的,或许一路上攻城略地,大明确实消耗不少弹药和金钱,只不过这点弹药和金钱还远远达不到消耗大明多少国力的地步。

大明中兴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大明四十一万铁骑踏过波斯边境,进入两河流域平原。

“轰隆隆………”数十万明军策马奔行,浩浩荡荡的杀入宽广平缓的两河流域。

“皇上,多尔衮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巴格达城一带方圆百里,聚集了不下一百四十万清军!”探查情报探子回来后向朱慈踉禀报道。

“不下一百四十万清军?这想必是满清当下全部的力量了吧,看来多尔衮是准备在巴格达一带和我大明决战了!”朱慈踉笑道:“也是,波斯被我大明攻占之后,再过两河流域就是满清新都所在的小亚细亚了,多尔衮退无可退!”

大明虽然还没有派兵进入印度境内,可是一路进攻下来,咸海以南的布拉哈戈壁草原,阿富汗,波斯都已经被大明占领,满清与印度的陆上连接被斩断,只要大明顺利攻灭满清,印度甚至可不战而降。

两个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很富庶,人口和城池都很多,但地势无险可守,不是多尔衮防守的重点,留下的清军全部加在一起都不到两万,还都是使用冷兵器的清兵,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向着上游的巴格达城进军。

八月二十四日,又留下一些明军驻守攻占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后,四十万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与城内极其后方防线的一百四十万清军相持,一场双方加在一起近两百万人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启。

………………………………………………………

1052。第1052章 决战巴格达(一)

确实,这一百四十万清军几乎是满清最后所有的力量集合在一起了,包含了剩余的所有步枪军和燧发枪军,其中四十五万步枪军,三万燧发枪军,九十二万普通冷兵器军。

单论总数的话,足足是明军的三倍半。

哪怕只算使用步枪的清军也比明军的总数都多,还有三万燧发枪军,近百万普通冷兵器军辅助,况且清军还处于守方,而明军是进攻方,历来进攻方都是更处于劣势的,看上去似乎清军的胜算要更大才是。

可惜,这样的力量,多尔衮却并没有多少信心,到底穆尔卡拉,亚兹德,伊斯法罕这三场大战给多尔滚的打击太大了,大清数千里纵深,三道大型防御,到头来依然还有多达四十万清军来到巴格达城下,也就是说三道大型防御,几百上千座城池,也只消耗了十万明军罢了,而且大多还是留守城池的,真正战死的明军,多尔衮估计最多也就一万人上下。

这是一个恐怖的结果,而其实最让多尔衮受打击的,还并不是三场大战,而是沙阿鲁真那场双方加在一起都不超过五万人的交战,四万大清最核心的力量八旗铁骑围攻七千明军却遭惨败,战损比例十比一。

那样的情况下还达到了十比一的损失比例,给多尔滚,给清军上下带来的打击比任何一场大战还要严重,哪怕过去了十多天,多尔衮心里还在隐隐发寒,又怎么还有多少信心在巴格达打败明军。

到底明军的武器还是比大清军队先进得太多了,不仅大炮总数多,明军还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原以为大清获得了新式烈性火药技术和底火技术,成功仿制了大明的步枪和大炮之后,大清至少在武器上不差明军多少了,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明军的步枪又比当初更先进了,射速,精度,射程都有提高,性能碾压大清仿制的步枪,而且还有新出现的重机枪,迫击炮两种大杀器。

好在,明军才刚刚到达巴格达城下,决战还没有真正开始,而他还有一个后手,能在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动用,他还没有到最绝望的时候。

巴格达城做为多尔衮选定的决战之地,防御自然不是穆尔卡拉,亚兹德,伊斯法罕可比的,要更强大数倍以上,巴格达城位于两河流域的上游,不仅挖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而且左右两侧便是河流横堑,明军只能从正面进攻。

正面进攻也不仅要面对巴格达城的城墙和护城河,前方更有一千米纵深的防御沟壑群,明军只有先攻下这一千米的防御沟壑群才能杀到巴格达的护城河旁,真正兵临巴格达城下。

巴格达的城墙也不简单,多尔衮在以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