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席慕容诗词-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每一个人。但是,只要她是站在舞台上,只要她拿起麦克风来,只要她一开始演唱,她就是为那整个静默而又庞大的群体在唱歌,为了所有的,也为了那独一的。
十几二十年的舞台生涯,为了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准,一定曾经有过些非常艰难的白日和黑夜吧。西维儿不必多作任何其他的解释和表白,从她的歌声里都已经告诉我了。而我对她的喝采相信她也会知道,因为,当她在每一场认真和努力的演出之后,当她每一次俯首谢幕的时候,所有台下听众的喝采里也将会有我的掌声。
生命里充满了无数看似巧合的相知和相遇,艺术品能给人的慰藉也在其中。这种相遇相知的感觉会产生一种迂回反复的影响,象波光一样在人海里逐渐而缓慢地散播出去。
我想,我的落泪是因为感动于一个生命的努力毕竟不会落空。在浩瀚的人海里,在纷乱的红尘中,没有一个绝对孤独的个体,纵然一生也许都不能相识,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是互相牵连、互相依傍,也互相影响着的。
丈夫过来牵起我的手离开,我们两人慢慢地走到街对面的水果摊前,远远地还听到身后西维儿苍凉而又充满了渴望的声音:
 〃有过那样的一个晚上
 有过那样的一个人……〃
街上的灯光好亮,我抬头望过去,好象有一层浑浊的光晕在夜空里浮沉,在温暖的春夜里,这拥挤嘈杂而又荒谬的红尘竟然也有着一份独特的美丽。
如果你能知道
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晚上
如果你能记起
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人……

附 记
慕容:
二三个月前,你约我为你的新书写一篇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约一年前慕萱约我为她的新书写序的那一件事。慕萱的序,因为时间仓促,出版在即,只好以原先写给她的一封信代替,那封信也委实太短了,使我一直觉得有些歉疚。这回,我替你写的这篇,一定要写长一些,倒是我觉得采书信的方式也不恶,显出你和慕萱的两篇前后一致,也有整齐的效用。
三个月的时间实在很快,好象一转眼就到该交稿的时候了。我常初打下〃三个月〃撰序文的计划,初看叫人失笑(三个月可以写书了,有的人会说),但是细看,就知的确需要三个月。我当时就盘算过,三个月里,本即排好非做不可的事,已夺去大半,剩下一定有一些临时猝生,又非办不可的琐事,再加上,要算进去一事不做,只坐在书房内出神、发呆,所花掉的时间。说不定无所事事,发呆呆过去的时间比原定该做各事所占的时间更多,——因为我该做的事也甚少能够如期告完的。说实在,假如当初打的是〃三年〃计划,恐怕三年的时间也不为多。十年,有没有可能?一样有,十年一赋,不是没有可能。
你这册新书,我觉得文字(和你前一册书一样)是书中第一个大好处。你的文笔清明而又稳定,给人一种气静神闲的感觉,绝不同子许多人仓仓皇皇的文笔;有人一字一珠,光灿夺目,但语气歇斯底理,这种神经质的文体(neurotic sentences)终非上品,所幸你的绝对不属这一种。大致说来;当你书写短句的篇章时,要比书写长句的篇章更见成功。你的短句非仅清澈、平稳,更有力量,显出是千锤百炼得来的硕果。而短句中,写得最好的一篇是〃贝壳〃。〃贝壳〃不仅文字好,意思也十分深入,文路的发展中,尤其做到〃越翻越奇〃,譬如先描写贝壳花纹的精致,翻入古代先民以贝壳充钱币,再翻入贝壳之身价应超过钱币;继之写到贝壳内肉身的短暂,然后翻入对造物的赞美,赞美造物为短促的肉身构造这样精丽的居所,确实步步升高,柳暗花明,称得上〃引人入胜〃四个字。只可惜收尾稍弱,将人世的成就比为精美的贝壳,与前面说的贝壳是造物的成就,似相矛盾。毕竟人的成就同造物的成就不是同一件礼物。然而〃贝壳〃的前半篇实在写得好,描写贝壳的花纹,尤其使我惊诧,因为,我平时看贝壳,只看个模模糊糊的大概,从不着花纹到底是什么图案,什么排比,你看得又仔细,又精确。顺带,我想起我买贝壳的事。你知道,我从来没在海滩上捡到过好贝壳,理由很简单,〃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等我到了海滩,沙砾中的贝壳,好些的,早被比我早来,比我早一天、十天、一个月、一年,或十年,来的,捡回去了。所以,轮不到我捡到好的。我只有一个办法,到百货公司,花钱,去购买。我曾经对朋友说,若要上好的贝壳,不是到海滩上找,而是上百货公司里找。一回,我买过一些,的确是最好看,最好看不过的。但是,过了一年多,发现贝壳上的花纹皆褪掉了。花纹原来是〃艺术家〃添上去的。我都怀疑连贝壳都曾不会是塑胶做成了的?不知别的人也碰过这样的事了没有?
不,我说〃贝壳〃是你书中最好的一篇,也许是不对的,〃给我一个岛〃也是一篇跟〃贝壳〃一样好的短文。〃给我一个岛〃,同样,文字简白,发展愈出愈奇,同时内容很文字均涵厚丰的诗质。这是能予读者驰骋其想象力而来的一篇锐作。似乎尤胜过〃贝壳〃一篇的,〃给我一个岛〃力贯全篇,前后一致,无矛盾之缺点,亦无首重脚轻的弊病。细想一下,我简直应该说〃给我一个岛〃是你书中最为令人满意的一篇佳构。其他你写得好的还有〃孤独的树〃,象征的运用颇完美,而文中自然风景的描写合乎绘画透视学,近的该近,远的该远,读来历历如绘。中国的散文家,自古以来,透视学的训练极为薄弱,是故我对从前人的游记毫不欣赏,——例外是,古典文学中的诗篇倒是透视学方面的杰作,杜甫、王维、陆游的写景诗无不嘉美,不知道何故如此。
总之,你这本书,成功的多为山水、鱼鸟的抒情之作,你的感触性的小品可能乏弱些,你的感触触角显然敏锐,但是思维不够深远,或许不妨参考卡谬、巴斯噶的作品,因为你擅读法文,所以我提到这两位作家,但是你不要以为我深通这二家的著作,我只能阅读〃第一外国语〃,我只是从〃第一外国语〃的译本中对二家略识一二的。如果说还有什么,我在你的下一部书,愿意见到的,便是抒情小品的规模,希望增扩一些,若是小品的长度可以增长,倒未始不是对结构、组织能力、思维力、想像力的一番迎战,没有艺术家不愿意接受一次新的、困难的,光耀殊死战的。




〃     ! 本文件仅供学习使用,请勿传播!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