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柏六十余岁,长得清瘦严峻,和所有家族一样,沈家也在寻找着家族的未来,尽管西梁萧铣几次派人请沈家子弟去梁朝出仕,但都被沈柏婉拒了,他心中清楚,有了隋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南方迟早会被北方统一,梁朝撑不了多少年。

他的目光便落到了北方三大正统政权上,唐朝虽然强大,有关陇贵族的全力支持,但关陇贵族对江南士族同样很排斥,这一点他们沈家是深有体会了,而洛阳南隋连粮食都解决不了,虽然叫正统,却是苟延残喘,难以长久。

他的目光最后锁定了北隋太原,沈氏家族在这个朝廷内混得不错,有沈君道父子,还是杨元庆的心腹沈春,更重要是,杨元庆的侧妃就是沈家的外孙女,这就意味着,沈家或许能走外戚这条捷径。

沈柏思之良久,正好听说北隋准备举行科举,他遂下定了决心,带着几名最优秀的沈家年轻子弟来太原参加秋试。

沈柏正在和族弟沈君道谈话,管家在门外禀报,“老爷,夫人回来了。”

沈柏和沈君道精神同时一振。

。。。。。。。。。。

【月票惨淡,光腚挂在榜上,还是恳求大家投老高一票,争取今天突破九百票】

—://。。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三十九章泄露天机

更新时间:2012113017:33:13本章字数:5037

很快,尤夫人走进了客房,看着她并不兴奋的表情,沈柏的心微微向下沉了,他感觉到了不妙。

“夫人,怎么样?”沈君道焦急地问道。

尤夫人坐了下来,她喝了口茶,不紧不慢道:“事情有失望,但也有希望,你们想先听什么?”

“先说说失望吧!”沈柏有些不安道。

“失望就是张良娣不肯见家主,我看得出她不愿意原谅沈家。”

沈柏和沈君道对望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沈柏更是掩饰不住心中的沮丧,他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悔,他怎么也想不到,二十年前那个倔强的小娘,今天竟然成了楚王的妃子,将来或许还会成为贵妃,他为过去的一点蝇头小利付出了今天沉重的代价。

沈君道又急忙问:“那希望是什么?”

“希望就是我同时也遇到了楚王,楚王对沈家很有兴趣。”

沈柏精神一振,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幼稚的错误,张良娣或许会为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但杨元庆不会,杨元庆将来若想取江南,那么沈家就会是他的一个大助力,这种情况下,张良娣的态度就不重要了,沈家又不是孤门小户,沈家有巨大的利用价值,杨元庆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沈家。

想到这,沈柏的心中又兴奋起来,连忙问:“那楚王还说什么?”

“后来就暂时没有说什么,我随后就走了,不过我可以告诉家主,应该就在这几天,楚王一定会接见家主。”

沈柏心中已经完全敞亮了,他心中的沮丧在此刻被一扫而空,他站起身深施一礼,“今天多谢贤弟和弟妹,沈柏感激不尽。”

沈君道笑着摆摆手,“这是为了沈家。为家族尽点力,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家主不必客气。”

。。。。。。。。

太原国子学位于城南,是一座占地约两百亩的学府,有三千多士子在这里读书,也是北隋王朝的最高学府,是河东地区与裴学及王学齐名的三大学府之一。

由于国子学实行推荐制,寒门子弟几乎无望进入国子学读书。里面的学子大多是官员和河东各郡望族的子弟。使名门望族子弟享受先天的教育优势。

这也是九品中正制度一种强大的惯性体现,隋唐两朝的统治者虽然想利用科举来打破被门阀垄断的官员选拔,但隋唐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动摇到九品中正制度的根基。那就是门阀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事实上,通过科举考中进士的大部分士子依然是名门望族子弟,科举只不过略略为寒门子弟开启了一条门缝。

可就是这条开启的门缝也遭遇了门阀子弟的强烈反对。

临近中午时分。国子学早课已经结束,十几名生徒正坐在一起聊天,这次秋试,国子学内近三成的生徒都要参加,这十几名生徒也是其中的参加者,这十几人有的是官员子弟,有的是从各郡来的望族子弟,也就是小名门,比不上裴、王等郡望。但在本乡本县也算是大族。

“听说有两万多人参加秋试,但只录取两百人,一百个人才取一人,我们这些人有希望吗?”一名长得高胖的生徒抱怨道。

另一名来自上党郡的生徒也叹息道:“当初为了进国子学读书,我们家主费劲心机找了太守的关系,才得到两个名额,原以为进了国子学就能稳做官。可最后还是和那些拿锄头的乡巴佬一样参加考试,那我读这个国子学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隋朝的国子学也是可以推荐做官的,像杜如晦,他不就是在国子学读书,得到推荐后进入吏部备选吗?可现在可好。一刀切,全部去参加科举。读这个国子学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话不能这么说,那些拿锄头的乡巴佬能像你一样听大儒讲课吗?他们对经义的理解可能正确吗?就算他们寒窗十年,没有门路,没有关系,最后还不是一样落榜?”

“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来自上党郡的生徒嗤笑一声道:“一共就两百个名额,你以为国子学能得几个,光裴学和王学的子弟生徒就有两千人之多,他们分还不够呢!我们算什么,和那些寒门子弟又有什么区别,听说这次主考是王通,有他最后审卷,我估计被录取人中一半都是王学子弟。”

“不可能吧!不是说主考官没定吗?杨元庆今天上午才回来,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定下主考,再说裴家也不会同意让王通做主考。”

“这个只是传言,主考官确实没有定下来,好了,不说了,大家凑份子去进士楼喝酒去。”

十几名士子兴致盎然,一人凑一点钱,浩浩荡荡向进士酒楼而去。

进士酒楼在太原久负盛名,是读书人最喜欢去吃饭喝酒之地,一时图它的名头,其次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消息,因此北隋朝廷宣布将举行科举近两个月来,每天这里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进士酒楼离国子学并不远,出大门走几百步便到,但它离王氏家学更近,此时正是中午时分,酒肆内挤满了前来吃饭喝酒的士子,几乎一半都是王氏家学的子弟,其余是国子学的生徒,还有来自各地的名门子弟,甚至还有十几名出身寒门的子弟,从衣着上便可以看出来,穿着布衣,头戴葛巾,点的酒菜也是最便宜,他们躲在一个角落里,占据了两张桌子,一边喝酒,一边竖着耳朵听王学子弟们的高谈阔论,确实,还有三天便考试了,能不能得到一点试题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十几名国子学的生徒走进酒楼,他们找了一圈,才终于在二楼的一个角落找到空位,十几人纷纷坐下,呼唤伙计上前点酒要菜。

酒楼格外热闹,有人在低声窃语,有人却在高声喧哗,在来自河东、河北的各郡士子中,以太原王氏家学学子表现得最为活跃。王学子第并不全是王氏弟子,大部分都不姓王,他们只是在王氏家学里读书,打上王氏家学的烙印,这对将来他们的仕途或者商途都大有好处,河东郡很多官员都是出身王氏家学,他们都会关照同是王氏家学的后辈子弟,这种现象在裴氏家学也一样。

只是科举在北都太原举行。王氏家学学子们相应的也就多了几分心理优势。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内幕消息。这次所有录取人中,我们王学肯定是人数第一,至少要占一半以上。不可能做到公平录取。”

一名王学子弟声音格外大,引起了整个二楼士子的注意,或许是这个话题太敏感的缘故。整个二楼里一下子都安静下来。

这时,坐在窗前一名裴氏子弟‘嗤!’地冷笑一声,他叫裴清松,是裴世清的侄子,也算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本不想多事,但听见王学子弟越说越狂妄,竟然口称王学的录取人数要占一半以上,他终于忍不住接口道:“就算做不到公平录取。但也轮不到王学。”

酒肆里很安静,他这句话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他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二楼的一大半人都刷地向他怒目而视,刚才口出狂言的王学子弟脸上有些挂不住,端着酒杯走到他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眼,冷冷问道:“这位仁兄贵姓,哪里人?”

“不敢当,在下姓裴,闻喜人。”裴清松傲然道。

酒肆内顿时一片惊呼。原来是闻喜裴家子弟,难怪敢反驳王家之人。刚才口出狂言的王学子弟冷笑一声,“原来是裴兄,失敬了,在下王济中,家父便是京兆尹王大人。”

裴清松嘴角忍不住撇了一下,原来是王肃之子,难怪这么狂妄,他也拱拱手笑道:“原来是王京兆之子,失敬了。”

酒肆里很多人都笑出声来,一般读书人讲究含蓄自谦,很少把自己的家世背景拉出来显摆,世家子弟更是低调自律,像这位王济中居然把自己父亲摆出来,这种名门子弟确实很少见,就连很多王学子弟也感到丢脸。

其实王济中的本意并不是想把父亲拉出来做虎皮,他只是想证明他有的内部消息,证明他的论调正确,却不料说话不慎,引来很无数人的鄙视,就连眼前这个裴家子弟语气中的嘲讽,也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

王济中有些恼羞成怒,恶狠狠道:“不是王氏拿第一,难道还是你裴家拿第一不成?”

裴清松冷笑一声,“我只是觉得王兄有点太幼稚了,我可以告诉你,王家拿不到第一,裴家也拿不到第一,杨元庆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取河北,所以河北名门世家才是这次科举的重点。”

十几名国子学生徒就坐在裴清松身后,他们面面相觑,那名来自上党郡的士子忍不住问道:“裴兄,照你这种说法,这次科举不可能公平,大部分人都只是做陪衬吗?”

裴清松摇摇头,“盛世都没有什么公平,何况乱世,这个天下还是门阀世家的天下,杨元庆想争夺天下,他就必须靠门阀世家的支持,像裴家和王家他已经恩宠过了,他不可能再让两家子弟大出风头,裴家和王家加起来能考中十人就不错了,所以我说河北名门世家才是这次科举的重点。”

“可是丰州科举就很公平,录取人中一大半都是寒门子弟,这又怎么说?”国子学生徒中有人还是不服气道。

裴清松不屑地一笑,“那是因为丰州科举压根就没有名门世家去参加考试,你们不想一想,第一名不就是京兆韦氏吗?真的公平么?再说,丰州科举的背景是丰州急需人才,而这次太原科举的背景是杨元庆发动河北攻势的前夕,他急需得到河北士族支持,此一时,彼一时也!”

有的事情不能说破,说破就会惹出事端,裴清松也想不到,他在进士酒肆的泄露天机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

【向各位求月票支持!!】

—://。。

卷三一入京城深似海第四十章轩然大波

更新时间:2012113017:33:14本章字数:4897

次日一早,杨元庆带着丹阳公主杨芳馨前往晋阳宫去觐见少帝杨侑,或许是因为和江佩华在一起的缘故,杨芳馨来太原路上那种凄凄惨惨的神情此时已经看不见了,变得神采飞扬,受到江佩华的影响,她对杨元庆的态度也没有从前那样冷淡了。

杨元庆骑马而行,跟随在马车旁边,四周又有数百名亲兵护卫。

“公主殿下,昨晚休息可好?”

杨元庆在马车旁笑问道,他本人则恢复得很好,和家人在一起,只经历一夜,他一路跋涉的劳顿都消失了,格外地精神抖擞。

杨芳馨却没有出声,半晌,她才小声问:“杨总管,你会不会让我住进晋阳宫?”

杨元庆感觉到了她心中的不安,便笑问她道:“你自己愿意住到晋阳宫吗?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安排。”

杨芳馨却不肯说自己想留在杨元庆府中,她转个弯说:“如果阿姊也住进晋阳宫,那我就愿意搬去晋阳宫,反正,我想和她在一起。”

杨元庆呵呵一笑,“我明白了!”

“杨总管。。。。。”

马车里,杨芳馨又忍不住问道:“冰儿说你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认为自己是吗?”

“我是她爹爹,对她来说,当然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不是同样认为你父亲是天下最好的人吗?”

“是的!”

马车里杨芳馨低低声道:“我的爹爹是天下最慈爱、最宽容、最善良之人,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

沉默了一会儿,杨芳馨又小声道:“杨总管,谢谢你!”

“谢我什么?”杨元庆不解地问。

“谢谢你尊他庙号为武帝,没有用炀、衰、哀、末、纣这样的字眼贬低他,我听说唐朝贬他为炀帝,杨总管,我希望你能战胜唐朝。”

杨元庆点了点头,“公主殿下,你要记住这一点。唐朝是我们的敌人,不光是我杨元庆的敌人,也是你的敌人,是大隋的敌人,你就算对我杨元庆不满,也不能赞美敌人。”

“我不会,我绝不会去赞美一个贬我父亲为炀帝的敌人。”

晋阳宫位于北城外,需要从北城出去。杨元庆的队伍转到了晋阳大街上。晋阳大街是太原城的中轴主干道,笔直地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一直延伸出去。最后的终点便是晋阳宫的正门,晋阳门。

他们刚到晋阳大街,却听见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喊声传来。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从南面向北而来,令杨元庆吃了一惊,他一摆手止住了队伍,这时他看清了,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儒袍的士子,而不是顶盔冠甲的士兵,这使他稍稍松了口气,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军队入城了。

杨元庆的眉头随即皱了起来,这些士子打着横幅。挥舞手臂,很明显是在示威游行,发生了什么事?他立刻对一名亲兵道:“去打听一下,出了什么事?”

亲兵催马飞奔而去,杨元庆则命手下加快速度,先去了晋阳宫。

一只小小蝴蝶煽动翅膀可以引起千里外的暴风雨,裴氏子弟裴青松不经意的一番话泄露了天机。引发了这次轩然大波,几十名国子监士子经过一夜的串联,发动了三千名国子监士子的游行请愿。

他们打着巨大的横幅,‘不要门阀,要公平!’。抬着孔子的塑像,浩浩荡荡在晋阳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