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没有房地产部,今天我们数以百计的政府部门当时完全都不存在。1935年,整个联邦政府预算只有64亿美元,仅占目前美国经济总量的1/10而已。今天,美国政府预算每年高达万亿美元,几乎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1/4。
我们最近跨越了一个重要的界线。那就是在1992年,为地方政府、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工作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这个所谓的“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并为经济注入了如此多的资金,以至于足以促使经济免于陷入“深寒”。不管经济好坏,数以百万计的政府雇员、社保受益人和公共福利受益人都仍然有钱可花。如果遭到解雇,人们也可以在找到另一个工作前领到长达数月的失业补偿金。
当政府支出膨胀时,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巨大的财政赤字侵蚀了其他投资支出,导致经济增长无法维持以往的快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了。
在很多年前的一次调查中,一些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个国家公园,而其他人认为它是一个牌子的威士忌。其实,它是管理着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只要经济过冷,美联储就会做两件事:一是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这使银行随之也降低对其客户的贷款利率,人们便可以有能力承担更多贷款购买房屋和汽车,经济就能开始升温。
二是把钱直接输入银行体系,银行因此就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放贷,这样就会使利率降低。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政府还可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其原理就像你直接在商店里花钱消费一样。
如果经济过热,美联储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提高利率以及把资金从银行体系内吸走。这会使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扬。这时银行贷款的成本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就会变得非常高昂,他们就会停止买房买车,企业生意下滑,失业人数增加,商家便会想尽办法降价来吸引人气。
当经济冷却到一定程度后,美联储再度介入刺激经济回暖。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华尔街也因此永无宁日。 。。  。。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15)
在过去55年里,美国历经了9次经济衰退。也就是说,你这一辈子里有机会经历12次或更多次经济衰退。每当经济衰退时,记者和电视评论员总是说整个国家正在陷入深渊,投资股市是非常高风险的事。但你要记住,自从大萧条以来我们每一次都能摆脱衰退实现复苏。本书的附表显示,经济衰退在美国通常会维持长达11个月,并造成162万人失业。而经济复苏平均长达50个月,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924万个。
任何股市老手都知道,股价会在预期发生经济衰退时下跌,或者因为华尔街担忧通胀走高而下跌,但是无论是对经济衰退还是通胀进行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经济气候是无法预测的。你只须相信通胀最终会走低,而衰退总会结束。
交替出现的牛市熊市
在平常的交易日里,很多股票价格上涨而其他股票价格下跌。但是偶尔会出现齐涨齐跌的特殊现象,也就是说上千只股票价格往同一个方向狂飙,就像上千头牛一齐往一个方向狂奔一样。如果股价的这场集体狂奔是向上的,我们就说这是一个“牛市”。
在牛市里,十只股票里有时有九只股价会每周创出新高。人们蜂拥进入股市倾其所有购买股票。他们和股票经纪人说话的时间经常比他们与最好的朋友聊天的时间还多,因为没有人愿意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
只要这场天赐良机还没结束,这个国家数以百万计的股票持有人在每天晚上上床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幸福无比。他们洗澡的时候哼着小曲,上班的时候吹着口哨,看到老太太过马路的时候也乐意搀扶一把,当然睡前也绝不会忘记计算自己的投资组合今天又赚了多少钱。
然而牛市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迟早股市的集体狂奔方向总会转为向下。这时股价会下跌,十只股票里有九只会每周创下新低。那些在牛市里急着追涨的人这时会更急着杀跌,其理由是今天卖股票能得到的价格一定比明天高。
当股价从最近的高点下跌10%时,这就被称为“调整”。20世纪里美国股市已有53次调整,也可以说是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调整。当股价下跌25%或更多时,我们称为“熊市”。在20世纪的53次调整中有15次最后变成了熊市。平均来看,每6年就有一次出现熊市。
没有人知道当初是谁创造了“熊市”这个词。但把熊和赔钱联系在一起,对熊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如果不把纽约动物园里的熊计算在内,在华尔街方圆50英里以内你绝对找不到一只熊。而且,熊也不会像熊市里的股价狂跌一样从山顶纵身一跃而下。
所谓的“超级熊市”于1929年开始,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在1973~1974年间的“次超级熊市”中,股价平均下跌了50%。还有一次1982年的熊市,再后来就是1987年的大崩盘。当时道琼斯指数在短短4个月内下跌了近1 000点,其中有一天跌了508点。然后1990年因为萨达姆·侯赛因又有一次熊市,原因是投资者对海湾战争的担忧。但是近期的这些“小熊”比起1929年以及1973和1974年的大熊来说容易对付得多。
一次长期的熊市,是对每个人耐心的巨大考验,并且足以让最有经验的投资者焦虑不安。因为不管你的选股实际能力多么高超,你持有的股票价格都会下跌。而当你觉得股市已经见底时,股价却还可能继续下跌。如果你投资的是股票型基金,其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股票型基金和它们持有的股票命运是一致的,在熊市里同样会下跌。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16)
如果人们在1929年的高点买入股票(幸运的是,那样做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则他们必须等25年的时间才能解套。想象一下你的资金被套牢达到1/4世纪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在1973~1974年大崩盘前的1969年的股市高点买入股票,你要等12年才能解套。也许1929年那样因为大萧条冲击而迟迟未能好转的严重股灾不会再重演,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类似1973~1974年的大崩盘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要记住那次熊市长到足以让小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
投资者无法避免调整和熊市,就像美国北方人无法避免暴风雪一样。在50年的时间里,你会遇到25次调整,其中有*次会变成熊市。
如果能够提前得到预警信号,使你能够在熊市到来前卖掉手上的股票和基金,然后在更便宜的时候重新买入,那当然是再好不过。问题在于,没有人有办法正确地预测熊市。人们在这方面预测的成功记录和其预测经济衰退的成功记录相比好不到哪里去。的确有人偶尔能正确地预测到一次熊市的来临而且一夜成名。一个名叫伊莱恩·葛拉瑞利(Elaine Gazelle)的股票分析师就是因为成功预测了1987年股市的崩盘而成名。不过,你从来不会听说有人能连续两次正确预测到熊市的降临。你更常听到的是一群所谓的“专家”齐声高呼他们已经看到“熊”来了,但后来却是啥也没发生。
当暴风雪或飓风来袭时,人们都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伤害。自然而然,我们也会想办法采取行动避免受到熊市的伤害。但是,在股市里像一个童子军那样保持戒备实际上是弊大于利。人们在避开调整的尝试中损失的金钱,往往远远超过所有的调整给他们真正造成的损失。
投资者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股票和基金里杀进杀出,指望避开调整。还有一种错误就是手上拿着一大笔钱迟迟不入场,而是期待下一个调整来临时来捡便宜货。在试图通过选时来躲开熊市的同时,人们往往也错过了与牛市共舞的机会。
回顾1954年以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可以发现:如果在股市出现最大涨幅的几个短暂时刻在场外观望,投资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你这40年来能够将全部的钱投入股市,你的年平均回报率为。但是如果你错过了这40年里40个涨幅最大的月份,你的年平均回报率就只剩下。
我们前面已经解释了这一点,但这一点绝对值得一提再提。这里还有一个统计数据可供参考,假设你的运气很差,自1970年以来你都在每年的最高点买入2 000美元的股票,则你的年平均回报率仍有;如果你完美地实现了选时,每年都在股市的最低点买进,则你的年平均回报率为。也就是说,选时最准和最差劲的投资人年均回报率的差距也不过。
当然,你很希望自己更走运一些以抓住那多出的的回报率。但事实是,只要你坚持投资股市,即使你选时很差劲也没太大关系。你要做的就是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并且长期持有。
还有一个对付熊市的简单办法:那就是定期用少量的资金买入股票和股票基金,其周期可以是每个月、每4个月或每6个月。这样,你就不用再受到所谓牛市熊市争论的困扰。



  
  书籍名称: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作者:'美'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
  
  本书籍由网友“momotea”上传  日期:2010/3/10 13:36:18
  
   。。  。。   TXT电子书免费分享平台
  Web2。0小说网站,和好友一起上传、下载、分享TXT全本小说。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