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信任何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信任何人-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几天的奔波后,他们回到了相府,晏子没和越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门。越很生气,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很生气地说:“我不曾与你结交,谈何绝交?是我把你赎买回来的,是我改变了你做奴仆的命运,你不感激我不说,还恶言与我绝交。”

    这时候越说:“士人不在知己朋友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朋友面前,可以得到舒展。君子不会因为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人家,也不会因为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向人家屈服。我给人家当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人理解我。现在您把我赎买回来,我认为您理解我了。先前您坐车,不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您是一时疏忽了。现在您又不向我告辞就直接进入屋门,您这样对待我,我还和奴仆有甚区别,既然我还是奴仆的地位,就请您再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后,恍然大悟,他惭愧地说道:“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没有做到这一点,我诚心改正我的错误,请您原谅。”

    有些人总是以外表论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外表和内在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外表是外在的表现,内在的品质是受道德影响的,一个美丽如花的女人也可能是一个贪婪无比的『妇』人。

    沉默寡言的人未必不会说话,侃侃而谈的人也未必聪明。人们的思想常常会陷入一种固定的观念中,所以不能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我们要从其内在去认识。

    假如说你要去买辆车,你是否只看它的外观而不注重车的『性』能、安全系数和耗油量;假如说要你去买一套楼房,你是不是只注重外表而不管其建筑的质量和内部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我想你不会的,就像我们去买一件衣服,我们不仅看他的款式和『色』泽是否适合我们,还要看它的质地怎么样。

    在商场中以貌取人不仅是不可取的,甚至常常是可怕的,它很有可能使你的事业陷入瘫痪。

    感悟:

    面容好,未必『性』格就好,美丽的外表背后可能就是可怕的陷阱。世界万物,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外表看内在,一个穿着平常的人也可能是个超级大富翁。当然,在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被外在的表面所『迷』『惑』,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鉴别是非的能力。

    5。地位高声望未必高

    地位和声望不是成正比的,这样的求证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手握重权的人处在高高的地位上,但是却又很多是被人们唾骂的,他们的声望犹如人们丢弃的垃圾。

    望眼而观,大凡具有很好声望的人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人,但如今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身处人民之上的地位,却毁了自己的声望的人。好的声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尊敬,坏名却要遗臭万年,所以保持一个好的声望还是非常必要的。

    地位与声望的关系

    山东省单县科技局原副局长陈光,因挪用公款10万元而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这之前他曾任中学教师、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他一直是大家心目中有才华人,特别是升为局长的位置时更是让人为之羡慕。但他的声望很快就如仍在河中的石头,越沉越快。检察机关侦查查明:2002年,在山东省实施“东西结合,突破菏泽”战略过程中,单县与胜利油田结成帮扶对子,陈光被委派到胜利油田挂职物资供应处办公室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10余万元与他人合伙做生意,收受贿赂6。6万元。

    处于如此高的地位,到头来却是声名狼藉。由此可见,地位和声望不是成正比的。

    在我们中间,常会听到询问对方收入情况的问题,很多人都怕自己拿的钱比人少了。因为人们觉得没有高的收入就会很没有面子,甚至还会觉得自卑。一些没有代步工具的人看到一个骑自己行车的人会自卑,骑自行车看到骑摩托车的感觉自卑,骑摩托的比起开小汽车的自卑,开小汽车的比开私人小飞机的自卑。难道有钱就有地位吗?有地位就有声望吗?

    倒是见过不少开着高档轿车的人,口出狂言,毫无遮拦,危害别人,危害社会。其实,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除了金钱财富之外,还有声望和权力。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权谋利的贪官比较多,所以在表象上,人们很难把钱和权分开。不管怎么区分,由一个道理很浅显:地位高声望未必高。

    理清地位和声望的关系,尊重人们的社会声望,而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地位上。

    做有声望之人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他拥有着极高的声望,备受后辈景仰。但是在诸葛亮尚未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时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声望,也可以这样说,是他的声望让他有了今天这样高的地位。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记载:“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可见,他原来也只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没有一官半职。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但因为有极高的才能,很多谋士对他的评价很高,其中有一名叫徐庶的谋士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打天下,急需这样的人才,于是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在第三次去茅屋找诸葛亮的时候才终于见到他。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这样的才能不得不令刘备十分叹服。刘备的“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从此诸葛亮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声望一路飙升。

    从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声望之人地位并不见得就很高,地位并不是声望的成因。有些人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一个人人都想要的地位,却抛却声望与不顾。那样就算了有了地位,还有什么意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大有人在,这种人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某为了成名,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真情无限之继母》这是部电视剧,讲的也是一个女人为了要地位,就和自己的老公离婚,做了一个市长的太太,为了能让自己的地位更巩固,就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老总,最后为了地位落到精神病的地步。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当一个人不顾一切地去追寻地位的时候,往往抛却了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和素养。

    感悟:

    声望是与品德仅仅联系起来的,而不是地位,有品德就有声望。仔细想想,若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却声名狼藉,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做有德之人,提高自身的修养,其形象和声望自然会受人敬重,不可为了地位而抛却声望。

    6。得未必得,失也未必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得失都是相对的。老虎掉进了猎人的陷阱,一只脚趾被套在了猎人设好的夹子中了,为了逃生而咬断了自己的脚趾。与其保全爪子送掉『性』命,莫如舍弃爪子而保全自身。

    一件事情,从小处着眼看是失去,但是从大处着眼看,却是得到。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商场中,也是有得有失,有盈有亏,它是一个得失循环的过程。得时,应珍惜所,心存感激。失时,应努力发掘所得之处,多去留意事件可能带来的长期好处,重新赋予每个逆境正面的意义。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有一天被盗了,失窃了许多财物。朋友们在得知消息后,都来安慰他,让他不要在意。没想到总统的回信却是这样的:谢谢大家对我的安慰,我并没有为此而不开心。有两点原因: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财物,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的是我的部分财物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如此简短的话,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很多人都说总统的胸怀宽广,处事豁达,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为引人深思的道理:得中有失,失中有得,乃生命的常态。有人说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失失得得,得得失失,人生就是这样的。金钱,有得有失;权位,有得有失;爱情,有得有失。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面对大量财物被盗,其实换作我们也很难用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学会从“失”中感悟“得”带来的意义。

    商界本来就是一个起起伏伏的漩涡,多少人在这个漩涡里大起大落,经历了大风大雨,然后再次挺起胸膛面对残酷的竞争?中国的巨人史玉柱,经历了从“首富”到“首负”的过程,此中的艰辛又是谁能够了解的?然而,如今的史玉柱依然是商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没有被曾经的失败打倒。那段艰辛的岁月虽然让他痛苦不堪,但也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为他以后的东山再起打下了基础。如此看来,得到与失去之间往往也就一线之间。当你得到的时候,不要过于沾沾自喜,也许接下来就会有惨痛的失败;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沮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的或许更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蔡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失去一些钱财,但却得到了了一生的朋友,中国有古代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散布钱财,招集仁人志士,然后成就一番伟业。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情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人间事,得失而已

    一个公司的经理,做了七八年的业务后自己用200万开了个公司,最后却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并且又欠了30万元外债。可谓倾家『荡』产,最后身上连个坐公交的钱都不够了,但是他并未就此甘于堕落,而是总结了经验,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又从一个业务员从新干起,现在已经是一定注册1000万元的公司经理。他回忆起当时说:要是当时那个公司不倒的话,他可能已经满足于那个有20个人的公司了,正是那一经历,让他从零开始,并且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经历得与失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做到得之不骄,失之不馁,用一种正确的眼光看等得失,这样才能在得到时也欢喜,失去时也不悲伤。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可能得到的是有形的,失去的是无形的,而失去的是有形的,得到的是无形的。然而,有形的并不一定值钱,而无形的说不定更珍贵!

    仔细想想人这一生是不可能永久的拥有什么的,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说人生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失去。树木被拿来做斧头的柄,反而用来砍伐它自己;油脂被用来点火,结果把自己烧光;桂树有实用价值,就会被人砍下来吃掉;漆树可以防腐,就会被人用刀割下。你得到了太阳,就失去了月亮;得到了白天,就失去了黑夜;得到了春天,就失去了冬天;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得到了繁华,就失去了宁静。『药』物能治你的病,也能对你产生种种副作用,人生是多面向的,失中必有得,得中亦有失。

    有句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得天下后如果不注意人心,那么损失也就大了,秦始皇是一个例子,辛辛苦苦打下了基业,本希望世世代代地传下去,但他施政残酷,违背了人心,所以他的子孙才再也守不住那份产业!

    不要太在意得到和失去,如此才能心无旁物地争取自己想要的!

    感悟:

    得未必得,失未必失,乃是真理。在商业的道路上,很多时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与失之间,我们无须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们。

    我们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失”时,应努力去发掘“得”在何处,并努力利用它,那么,你将透悟真理中的含义。

    

别信任何人 第十二章 怀疑一切,决胜天下 (上)

    “唯有怀疑一切,才能决胜天下”,也许这是唯一一句不用怀疑的话。

    犹太人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种族,在大屠杀的时期,他们没有被毁灭,而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将种族延续了下来。而犹太人能够幸存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总在“怀疑”,总是用一种十分挑剔的眼光看问题,怀疑一切东西,甚至是被人们公认的“真理”。即使是一些十分神圣的东西,他们也决不会不问是非就去相信他们。在商业中,这正是决胜天下的秘密武器。

    1。真理总在“怀疑”后

    诺瓦利斯说:“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辩论。”怀疑是认识现象的前提,它在真理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容怀疑的。每一句话都可疑,每一个人都可疑。任何一个对于某一事物完全信服的人,我们先不管是这事物是神还是什么别的,从他完全信服某一事物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了继续寻找真理的能力。即使那个人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比如……牛顿,他在寻找真理的路上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