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彭氏军史评论-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国时期是大伙最熟悉的一个朝代,这期间军事上的名将,人们大都耳熟能详。稍微关心历史的朋友,对三国名将的事迹,个个都能如数家珍。我这里是从历史角度排出8人,并且没有再去画蛇添足地累赘地介绍这些名将的业绩。
■三国开始于220年,在曹丕建立魏国以前死去的名将应该算作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而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仍然健在的将领则归类为三国时期的名将,故东汉末年的部分名将曾习惯性地被算作三国时期的武将不在本文篇幅介绍之列。
三国时期(八人):
司马懿:★★★★★
字仲达。三国时期河内温县人,他多谋略,善权变。初为曹操主簿,后为军司马。在司马懿的倡导下,曹操势力在淮北组织2万军队屯垦,淮南也有3万军队“军屯”,每年可得军粮500万斛。为巩固曹操势力东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屯田暨发展农业生产是曹魏最终在三国中国力最强盛的重要原因。司马懿的这一倡导显示了他超群的战略眼光。
在击破关羽问题上,司马懿的联吴策略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司马懿被曹丕所器重,平定了孟达、公孙渊等人的叛乱,巩固了曹魏的统治。魏文帝在位时,司马懿的地位日趋重要,他参与曹魏政权的重大事务决策和执行,文帝两次南征东吴,皆留司马懿镇守京畿,“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文帝无后顾之忧。文帝临死时,遗命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辅佐朝政。魏明帝时,司马懿任大将军,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地防御诸葛亮的北伐。
少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司马懿装病,韬光养晦,乘曹爽疏于防范发动政变,诛杀掉曹爽一族,自此司马氏掌握着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终于有了晋朝代魏的所谓“禅让”。司马懿被新朝的司马氏尊称为晋朝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司马懿的深谋远虑,狡诈大器是三国中其他名将所不具备的。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兵法》一书。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刘备建立西蜀国的指导性策略。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7年,上疏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从军事角度分析,诸葛亮根据当时三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攻代守军事策略是当时一种非常先进的作战理念。并且他的这种以攻代守出祁山,六伐中原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譬如一伐中原,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他还曾指挥蜀兵平定南中,加强了西蜀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开发了四川和滇贵。十二年,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那样的神奇,他在西蜀一些重大的决策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如穷兵黩武,压制人材等。但是诸葛亮仍然不失为代表着三国时期水准较高的一代儒将。
张辽:★★★★
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武力过人,三国时曹魏的名将。他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等诸侯,后投降了曹操。张辽平定鲁国昌豨的叛乱,张辽独自率军平定辽东;张辽作为先锋率兵发起突击,大破敌军,斩杀蹋顿单于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指张辽)功也。”张辽的这些军事活动对于曹魏巩固其北部大后方发挥重要作用,让曹操可以放心地集中精力去与刘备、孙权争夺江南和西南。
最能体现张辽军事才华的是著名的合肥防御战,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以绝对劣势兵力,以少胜多,威镇逍遥津,孙权侥幸得免。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据说,听到张辽大名,江东小孩都不敢夜间啼哭。“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张辽一生征战,以果敢著称,亦有谋略。
陆逊:★★★★
字伯言,本名仪,世代为江东大族,孙权以兄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陆逊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他军事上的显赫地位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得来的。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陆逊授命与危难之际,他登台拜帅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大获全胜,“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夷陵之战的巨大成功,让陆逊达到了他军事成就的顶峰。
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大破曹休,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马腾之子。他累代是将名之后,其祖先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赵著。汉室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马超被人们赞誉为“古罗马式”的将军,他在三国时期西北地区享有极高的威望。
为报父仇,马超举兵攻打曹操,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
马超指挥的西凉骑兵驰骋于三国乱世,是东汉末年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他一度极大地威胁着曹魏势力的统治,虽然最终被曹操击败。但马超指挥骑兵兵团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是中国历史上不太多见的,在三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邓艾:★★★★
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年轻的邓艾就喜爱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可见邓艾的军事生涯是从做参谋起家的,他的思维非常地缜密。开始邓艾是协助郭淮抵御姜维的侵略,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后来逐渐他开始独挡一面,成为曹魏重要的戍边将领。
邓艾偷渡阴平,偏师取成都,则显然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诡秘韬略。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后因钟会叛乱,邓艾父子被乱军所杀,实际上邓艾是死于司马氏的借刀杀人之计。
姜维:★★★★
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西蜀名将。姜维是三国时期一个很典型的失败英雄。他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父亲,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他这时侯在当地就很有名气。
但他军事上的崛起,是在投降西蜀以后。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官至大将军。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曾九伐中原。但西蜀政权腐败,宦官黄浩弄权,已无可救药。邓艾入川,后主受人唆使即降艾,后主敕维降魏,维乃佯降于会。策钟会谋反,图中原欲以杀钟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这一段事史,略通文史的读者很少有不知道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钟会:★★★★
名臣钟繇之子,自幼就才华横溢,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其谋略策划堪比郭奉孝。因此有人认为钟会只是一个谋士,而不是一个名将。综观钟会一生的军事活动,确实有相当一段时期内担任着参谋幕僚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后来策划并具体指挥了(担任统帅)非常复杂的伐蜀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促成了伐蜀之战的发动。在破蜀的作战中,钟会选择了步步为营的策略,从汉中入手,强攻阳平关的策略,有力地牵制了姜维的蜀军主力。是邓艾袭取阴平成功的重要保障。<;三国演义>;中以40万大军绊住姜维的钟会一见到邓艾脱口骂出的就是“匹夫侥幸行险”并非全无道理。因此钟会在灭蜀战役发挥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灭蜀后,钟会打算自立政权,勾结姜维等降将密谋起事,但因为手下的官兵不支持他的谋篡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乱军之中。钟会谋篡的这一行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他在策划过程中仍然显出了卓越的组织才干、谋略暨大局观,譬如钟会曾成功地逮捕邓艾父子等。
钟会死时年仅40岁。心胸最狭窄、气度小,谋事不密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军事角度来看,钟会的谋略和才华是三国中佼佼者之一。
陆抗:★★★★
字幼节,陆逊次子,吴郡吴人。攻巴东罗宪,无功而返。抗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数谏朝堂,厉众治寡、安治乱,亲贤远宦戒于君。守江陵与晋车骑羊祜英雄相惜;筑围墙退杨肇平西陵降步阐众,击退羊祜水师,一举攻克西陵,斩步阐等叛将。功升为大司马。领荆州牧。陆抗是东吴后期的擎天玉柱,只可惜英年早逝,享年48岁。
陆抗是一个防御专家,谈判专家。虽然他也曾经历过一些战事,抵御西晋与平定本国的内乱。但是他的入选,更关键的是在当时国际形势对东吴十分不利的局面下,他竭精尽虑,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为了保障东吴的和平与安宁所作出的贡献,他可以被称为三国时期和平年代戍边军人的典范。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关于魏延,因为“脑后长有反骨”,长期被诸葛亮压制,怀才不遇,没有太机会施展他的军事才华。他从来没有单独统领过大军是他距离‘历代名将‘资格越来越远的一致命伤。他只是做过一段时间的汉中太守。史书上魏延最出彩的战功是曾在阳溪大破郭淮,因此而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乡侯。
(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的或为个人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文章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
顺便提一句,关于时下最火爆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的评三国,看了以后有一些我个人的观感,虽然还不成熟,但不吐不快,所以斗胆说一点不同的意见。
总得来说易教授是看了不少的书,三国尤其。易教授讲得也很生动,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是评书!研究三国的人很多,也已经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果,易先生的总结是一件很好的事,能够让许多不喜欢历史人愿意坐到电视机前来听一听。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是不能完全地用我们现在人的观点去推测古人的思想的。何况易先生的观点是已经很现代的,连我这个晚辈也感觉自己与易先生相比是落伍了!
易先生在评三国时用了太多的“可能”,“也许”,“我猜”,“我想”之类的词汇,一方面说明易先生治学严谨,说话有分寸,另一方面历史不是靠推测和猜想的!而且看得出,易先生带着很浓厚的曹操崇拜情结!尤其是看了易先生讲解的赤壁之战,带着非常明显的曹操视角,易教授的观点是赤壁之战的原因是因为“曹操的骄傲轻敌”、“刘孙的联盟”,以及“三十六岁的打败了五十四岁”等,这些对胜负原因的分析其实是不全面的。说得夸张点,易先生给人的感觉已经迫不及待地扮演着“如果我是曹操,我会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不对刘备赶尽杀绝)”。不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怎么可能传达给大众一种正确无误的历史史学观?这是我最郁闷的!

大清篇·历代名将谱
更新时间200571 14:43:00  字数:703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从来不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拥有骄傲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华夏大地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够代表着中华尚武、善武的名将与精英。诚然,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评选出的中华名将中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