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7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臣们都干脆闭上嘴,皇帝的气势实在太强,根本就容不得半点插嘴,既然皇帝都已经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做吧,至少到目前看来,这位圣明天子所做的决策,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误。

“……这南洋之外,却还有更多的土地,比如这里,比如这里,按照夷人所制作的地图,这里有很大一块陆地,这里也有很大一块陆地,其宽广,每一块都是我如今大明疆域的数倍以上,此处,也是需要占领和控制的,这个世界,正在逐渐的变小,……倒不是说这个世界真的在变小,而是说,随着交流,交通的发展,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以前许多模糊的地方也逐渐的清晰起来,遮蔽簿这个世界各处人们视野的迷雾,正在减弱、消失,我大明必须在这场迷雾消散后的世界里,继续占领和充当世界中心的角色······,还是那句话,即便现在看那些地方很贫瘠,我朝也不能放弃,我朝向来自诩华夏,自诩天朝上国,自诩世界的中心,我朝所谓的贫瘠,相对于那些夷人,蛮族来说,却是一块富庶的土地,若是我朝不取,则必定被其他所占,又必定窥视我朝的财富,就必定会出现诸如打草谷一类的事,……这个教训朕就不多说了,朕不想在养一个东虏出来,也不想更多的倭国三天两头来打我大明的主意……”杨改革继续以极高的气势宣布着自己的扩张策略。棍子所指,大概就是澳洲,南美,北美了·这个时候的地图也只有一个大致的样子,说不上有多精确,但世界地图的雏形是有的。

群臣极为安静的聆听着。可以说,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这份宏伟的计划,很多人都是头一次听说,已经被这内容震撼了♀一圈下来,几乎都把整个沙盘囊括了个七七八八了♀得是多大的一个大明啊?就如同皇帝刚刚说的,就是那两块荒芜的土地,每一块都比如今的大明大得多,这七七八八算下来·日后这大明还不比现在十数倍大?

群臣都为皇帝的气势所摄,不敢多喘·`····

杨改革把心里的蓝图说了出来,才舒服多了,到了如今这个时刻,殖民扩张所有的准备已经准备好了,不管是北进,还是南下,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都有了足够的准备,都有了足够的支撑·剩下的,就是松开手,让大明朝这艘巨舰驶向大洋深处。

平台里是极为安静的,剩下的,就只有众人的喘气的声音。

“诸位卿家,可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朕可以解答……”杨改革见自己的气势已经压倒了群臣,已经没人敢在自己这么强的气势面前反对自己,杨改革很满意·也不枉费自己积蓄了如此之久的威势。

群臣这才稍稍的活动起来。

稍过了一会,陈于廷才堪堪的站出来,准备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

“启禀陛下,臣有一问,不知道当问不当问······”陈于廷是勇敢的站出来,问道·皇帝说得这些东西,他也算有所耳闻的,并不算太陌生,当然,也没这么详细。大道理他也不想多说,也不想多和皇帝辩驳什么,他只想尽一下他的职责。

“哦,有什么想问的,只管问,朕可以解答······”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陛下南下,必定要经过交趾这个地方,陛下打算如何对付交趾?以前我朝也和交趾交战过,甚至设立过交趾布政使司,可后来也是不得不撤退回来,···…陛下,仅仅一个交趾就如此之难以征服,又何谈南洋那广大的地域呢?再,南洋有很多国度,都是接受我朝封诰的,又该处理这些国度的关系?”陈于廷问了出来。

“嗯,卿家问得有道理,卿家说交趾的问题,实际是想问如此广大的地方该如何征服,是吧?征服了又该如何占领,是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是的!”陈于廷道。

“其实诸位不妨参考袁崇焕在倭国的做法,虽然那倭国有数百万,乃至千万人口,可朕给袁崇焕的,不过是三四十条战舰而已,实际并不需要多少人,耗费不了多少钱财,完全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来弥补消耗,其作战的烈度,也是在贸易收获的限度之内,并不会过于拖累朝廷本身,维护好了贸易线路,朝廷反而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不少···…”杨改革淡淡的解释着,其实还有一个没说,那就是掠夺。

“……若是诸位卿家对袁崇焕是怎么平倭的不太理解,朕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一些······,实际这平倭参考得又是处置关外蒙古人的做法,使用皇协军······,如此说,诸位可明白?”杨改革解释道。

“…···回禀陛下,陛下的意思是,这南洋也会如和平倭一般,不会有太多的人前去打交趾,而是以水师战舰封锁海面,以战舰消磨交趾的实力,令其自乱,而我朝从中获利,再辅以贸易补充水师消耗,可以做到收支平衡,甚至依靠贸易做到节余?”陈于廷也不是白痴,他的老前辈没少给他提点,没少跟他说这些内幕,问过了,也就把他该尽的职责尽到了。

“不错,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这是和我朝以前平交趾最大的区别,没有大军压境,只有战舰控制海上交通,为贸易保驾护航,以战舰消磨交趾实力,令其内乱,令其屈服,再设置一些据点,作为蚕食交趾的基地,逐步的推进扩张,……而不是大军压境,一举荡平·……”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想这南洋其他地方也大概是如此,……不过,陛下,南洋很多国度·以前都是有我朝封诰的,又该如何处置呢?”陈于廷再次尽职道。

“这个简单,若是我朝以前封诰的,能舀出我朝的封诰,我朝自当别论,若是舀不出,则又另当别论了·……比如,可以学■古人,建一些皇协军,协助我朝作战,既然是我朝的属国,哺当为我朝出力…···”杨改革简单的说道,其实对付这个很简单,明朝这么多年都没下南洋了对南洋的影响力,已经降低得厉害,天知道还有几个这种封诰?若是真的有封诰也不打紧,随便扶植一个傀儡国,弄点傀儡皇协军,以当地人打当地人更好,等南洋打得差不多了,想以明朝那个时候的生产力,绝对妥妥的工业化社会了,其富裕程度还不让那些皇协军之国羡慕掉下巴?又有国籍和户籍的巨大鸿沟,不用明朝要求,一个个绝对都要求内附明朝还得考虑要不要答应。

群臣一听,又是这一招,又是皇协军,这怎么打南洋,一下子算是有鼻子有眼了,即便是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的人也明白了几分,看来,这扩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几乎就是按部就班的做事,这似乎所有的事都早已准备好了……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陈于廷满足的说道,既然已经做了他该做的,那他也就该退场了。

“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要问的?”杨改革问道。

群臣互相的看了看,又低声的议论了一阵。

“启禀陛下,臣有一问,不知当问不当问。”韩思量了许久,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哦,卿家有什么要问的?”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不知道陛下打算何时南下?”韩问道。

韩问完,众臣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消息,可能会对很多事有很多的影响。

“…···南下扩张的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粮食是不用愁的,尽管动用的人不多,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朕还是懂的,……大琉球已经设置了州县,变成了我大明的粮食基地,倒是不愁没粮食,可以就近调粮,不过,大琉球也只能算是基本定型,还没完全成型,去年,今年一直都在往大陆内地调粮,自己本身的存粮并不多,还是再等一两年吧,从今年开始,大琉球开始准备储粮,到明年再储一年,大概也就差不多了,有了粮食,心里也就有底了······,再就是灯塔的问题,先建灯塔,等从浙江,福建,大琉球,两广,琼州等地的灯塔连成网之后,再去不迟……”杨改革如此说到,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水师的建设问题,如今明朝势大,原本历史上很多没考虑招安的海盗,如今都在接受招安了,所以,如今的明朝比历史上的那个明朝,情况要好得多。如今还需要时间让新水师熟悉新战舰,熟悉新战法,磨合好了才能上战场,毕竟,明朝的海盗也好,水师也好,都是小船小炮用惯了,对于大型战舰,舰队的作战方法,并不太熟悉,这就需要时间。再就是灯塔的问题,新建灯塔还需要时间。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韩问过了,也就不再多问了,问多了惹皇帝厌,那倒是没必要。

“还有那位卿家要问?”杨改革环顾了一下,又问道。

这次群臣没有再出来发问的了。

“既然没有了,那朕就再说一点吧,今日之谈话内容,乃是绝密,切不可泄露出去半分,事关我朝日后数十年国运,朕消诸位能谨守秘密,若是泄露了秘密,一律以泄露禁中语论处,朕绝不会姑息半分,到时候可别怪朕不讲情面···…”杨改革又嘱托道。还有一件事,颇让杨改革头疼,那就是明朝的师爷问题,很多当官的本身没有多少思考能力,很多人都喜欢把事情舀给师爷去揣摩和推测,这种后果就是朝廷的保密措施就像个筛子,不存在什么秘密可言,往往还在朝中讨论的事,外面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了,更恶劣的是经过师爷们这暗地里的沟通,这群起而攻之也好,这结党而争也罢,这通风报信也好,往往会让朝廷措手不及,往往会受到很多外力干扰,作出的政策和决策,往往出现偏差。师爷往往又出自一地,更是让这种暗地里影响朝政的能力放大了。

群臣又是一阵议论,然后道:“臣领旨!”

“大伴,将袁崇焕在倭国的事编成简单的小册子,分发给三品以上的官员,以供查阅和知晓,……,但注意保密,不可让不相干的人看到,在这小册子上注明‘机密,二字,写明非三品以上官员不得查阅的字样,以防止他人翻阅······,同样的,若是出现泄密,一样以泄露禁中语论处…···”杨改革又说道。杨改革打算剥离这些一直在暗中观测和窥视朝廷处理朝政的人♀些人虽然地位未必有多高,可实际能量却不能小觑,他们或许做不成什么事,但坏事,绝对是行家里手,需要把这种不受控的力量进行隔离,或者说,纳入掌控范围。

【感谢书友“中华田园猫”的提醒,明末日本的都城还不在东京,而是在京都,东京湾改成了濑户内海,已经做了修改。】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八百零五章内部刊物

更新时间:201210122:15:03本章字数:8553

第八百零五章内部刊物

小楼房。

杨改革正在认真的批改着作业。

这份密函,却是南方徐光启的。

杨改革看着这封密函,陷入了沉思,按照徐光启的说法,南方的水泥需求量,远超自己的想象。

或许是自己推销水泥的效果实在是太好;或许,也是眼见为实;或许,是这些只知道捞钱的大地主们开窍了,居然有相当多的人愿意站出来,要第一个吃螃蟹。

按照徐光启信上说的,有不止一个人想建造大型的水力磨坊,以舂米磨面,供比如上海,比如南京等城市的消费,这些城市的人口集中,河运便捷,普通的小磨坊并不能满足这些城市的需求,或者是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特别是上海这个新兴的城市,因为人口增长巨大,对米,面的消费量也是剧增,这个市场已经大到能支撑起“工业化”舂米和磨面的程度了,也就是这封信上说的,要建大型的水力磨坊。

而新的大型的水力磨坊,无疑是需要水泥来作为建材的,在江南,传统的小水力磨坊遍布各个乡村,几乎已经将适合安装传统水力磨坊的地方占尽,要想建新的,大的水磨磨坊,必须还得想其他办法,必须在传统水力磨坊不适宜的地方打主意,比如更大的河流,建更大的引水渠,以前没有能改造的地形地貌,现在却可以,这就必须依靠水泥这种能建材。

传统的小水力磨坊遍布各个乡村,磨米磨面都是在这些小磨坊里进行,一大缺点就是加工地点的分散,导致了加工成本的上涨,如果有靠近大型城市,而且大型的加工场,则无疑成本要降低很多。

徐光启执意要建大型水利磨坊的原因却还有其他,主要是从大琉球,从洞庭湖等粮食基地送来的粮食越来越多,而且是常态化,需要有一个大型的加工工厂来消化这些粮食,以往的粮食,都是江南各个乡村产出之后,自行在当地的小磨坊消化,变成米和面供城市消耗。

而大琉球和洞庭湖等地方送来的粮食,若是再返回到这些小水力磨坊去磨成米面,由于加工地太分散,成本更加高昂,再加上这些粮食有储备粮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徐光启倒是建议,在上海附近建一座大的水力磨坊中心,以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再就是还是要把粮食生产的主动权抓在手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里有了磨坊,也更不担心那些当地的粮商再起什么波澜。

杨改革倒是很同意徐光启的做法,粮食这个东西,是越稳妥越好,也就是说,依靠别人,任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要不得的,这就是拿国家开玩笑,商人资本家在这方面从来就没底线。

建大型的水力磨坊中心,杨改革肯定是同意的,上海是杨改革费了大力打造的新的中心,粮食集散中心也是其中之一,势必要有相配套的粮食加工能力,可让杨改革感到为难和尴尬的却是徐光启打算亲自上阵,要亲自建这么一座大型水力磨坊中心。

杨改革才想起来,徐光启也是个全才,在农业上面的作为也是不小的,摆弄这些机械,也算是“本行”了。

为此,杨改革也是颇为头疼,建这个大型是水力磨坊肯定是有必要,肯定是好的,可让徐光启亲自上阵,却是不行,杨改革还希望徐光启多活几年呢,这么操劳怎么行?拒绝?

为难了一阵,杨改革却又不得不考虑其他的事。

南方不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