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果然训道:“好好的一件事,经你们手头一删,竟然变成一件不敢见天光之事。你们总怕朕见了《实录》,会由心之好恶肆意增删。你们倒好,寥寥几句话就将此事一笔带过。朕问你们,六月四日之事对我朝而言,是一件美事,还是一件丑事?”

房玄龄和许敬宗囿于儒家传统,总觉得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兄灭弟,有悖人伦道理,毕竟不是一件美事。他们写到此节,曾经多次商议,觉得此事不写不行,写多了也不行,遂定下了淡化处置的调子。他们本来对这样处理暗自得意,不料李世民还是不满意。

“你们随朕多年,连这样道理都弄不明白,实在糊涂。”

“陛下以为此节应该如何撰写?”许敬宗小心翼翼问道。

李世民慨言道:“昔周公诛管、蔡,使周代安靖,季友鸩叔牙使庆父图谋难成。朕在六月四日所为,与此类似,你们有何忌讳呢?可削去浮词,直言其事。”

周成王幼小时,周朝由周公摄政。周公之弟管、蔡二叔流言于国,说周公摄政将不利于成王,所以周公诛此二弟。春秋时,鲁庄公有疾,其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再次曰季友。看到鲁庄公病重,叔牙与庆父联手,欲立庆父为君,季友坚决立鲁庄公之子公子般为嗣。后来季友在鲁庄公的指引下,设计鸩杀了叔牙,剪除了庆父的羽翼。后来周公辅周成王果然成就大业,庆父在鲁庄公死后,祸害鲁国,成为人所共恨的恶人。李世民用此一正一反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正义性。

李世民如此评价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可谓高瞻远瞩,认识恰切。其即位后开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盛世,以李建成、李元吉之能,实在难以达到此等高度。然李世民打破了当代帝王不观《实录》的成例,为后世开了一个坏头。像房玄龄、许敬宗在撰录《实录》的过程中,很自然要揣测李世民的心意。如在太原起兵及兄弟争位的过程中,他们极力夸大李世民的功劳和能力,将李渊变成一个从属的地位,将李建成、李元吉写成无能之辈,显然与史实不符。李世民观此并无异议,默认了二人的做法,遂使李世民的光芒盖过其父李渊,其实兄弟争位时李世民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

李世民来到九成宫避暑,留下李治在长孙无忌等人的辅佐下在长安监国。李治遇到一些大事不敢定夺,遂让有关人到九成宫找李世民请旨。这日新罗国遣使来京,诉百济攻占新罗四十余城,并与高丽联兵,绝新罗入长安朝贡之路,乞唐朝发兵救援。李治让唐俭带领新罗使来九成宫面圣。

李世民接见了新罗来使,让其先到侧殿安歇,然后召所有入九成宫的大臣来此议事。

群臣坐定后,李世民让唐俭将新罗国求兵之事向大家说了一遍。

唐俭说完,李世民目视大家道:“你们瞧瞧,新罗与百济久无战事,百济忽然之间如此凶狠,竟然连夺新罗四十余城。新罗弹丸之地,还有多少城能让百济夺?他们莫非欺新罗为一女王吗?”

新罗女王名为金贞德,金贞德于贞观九年即位,当时由李世民下玺书册封。

李世民继续道:“百济如此胆大妄为,实为其身后有盖苏文支持的缘故。哼,百济王如此做还在那里自鸣得意,他难道看不出盖苏文的险恶用心吗?盖苏文先与百济联手灭了新罗,然后再将百济灭掉,以此达到他独霸辽东的企图。盖苏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那百济王蒙在鼓里,犹为虎作伥,实在可悲。”

唐俭道:“陛下所言甚是,辽东之乱,皆为盖苏文之缘故。”

李世民道:“事情已经很明白,大家今日好好议一议:是发兵相助,还是坐视不管?”

新罗、百济、高丽向为中国属国,历来朝贡不已。现在三国在那里攻伐为乱,中国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关键在于是出兵平乱,还是遣使调停。

群臣显然不愿出兵平乱,贞观以来,兵革不兴,百姓富足,国内平静,贞观君臣多次说过要接受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教训,不为劳民伤财之举。如此惯性之下,群臣自然极力主张派员去调停。

李世民今日少了一些往日的平和之气,听到群臣如此说,愤愤说道:“都是陈词滥调!你们都看到了,朕上次从你们之意,派员到此三国去调停。如今有什么结果呢?高丽和百济置若罔闻,对新罗越打越狠,朕再不管,新罗眼见就要亡国了。”

房玄龄细辨李世民话中之音,觉得他自今年以来,心智有些改变,火气很大,为人处事少了一些耐心。

李世明白李世民的心意,他现在为兵部尚书,时刻关注着新罗战事,认为若要解决辽东纷争,非用武力不可,所以他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当即响应道:“陛下所言甚是,高丽和百济不听调停之言,显然是有恃无恐。想是他们以为中国这些年来务求国内安静,不愿轻易兴兵;二来以为那里离中土山高水远,不易征讨。陛下,臣意可以出兵征讨,臣愿乞一师出征,逼其勒兵停攻。”

李世民接口道:“不错,对此顽劣之徒非用武力不可!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令,不可以不讨!”

房玄龄、褚遂良、刘洎、马周、岑文本等大臣听见李世民动征伐的念头,心中大惊,纷纷谏止。

房玄龄奏道:“陛下,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不得已而用之。如今高丽、百济若违失臣之本分,陛下诛之即可;若其侵扰中国百姓,陛下灭之即可;若其长久为中国之患,陛下除之即可。他们若犯此一条,陛下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然他们未犯此三条,陛下欲兴兵,仅为高丽王雪怨,再为新罗报仇,对此我国派员前去调停即可,不用大动干戈。”

李世民斥道:“还是陈词滥调!朕刚才说了,盖苏文先灭新罗,再克百济,即成辽东霸主,其久长必为中国之患,难道不能早早图之吗?”

褚遂良也奏道:“陛下指麾则中原清晏,顾眄则四夷宾服,威望远播四海。现在若渡海远征小夷,如能一举定之,还算可以。万一蹉跌,定会伤威损望。昔隋炀帝数征高丽,所战不利,陛下须引为鉴戒。”

李世民森然道:“朕就如此不堪吗?能与隋炀帝相比吗?”

褚遂良惊愕间,觉得自己说错了话,遂躬身拜道:“臣一时糊涂急不择言,以致说错了话,请受陛下责罚。”

褚遂良毕竟为谏议大夫,当堂直谏为其职责本色。李世民想起昔日魏征在时,其直谏言语要比褚遂良等人的言语犀利得多,则褚遂良的言语实在不算什么。李世民咽了一口唾沫,将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刘洎不看李世民的神色,依旧谏道:“陛下,《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进退存亡,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如高丽、百济等国,实乃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理。古来以鱼鳖畜之,宜宽纵之。再者,如今兵士之徒,皆无罪责,陛下若无故将其驱于战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其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东北而掩泣,抱枯骨而摧心,实天下最惨痛之事。房仆射刚才说兵者凶器,战者危事,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斥道:“胡说!此战尚未开启,你就在这里故作危言,实为不祥。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士不到战场上搏击,还是兵士吗?难道让他们整日里悠闲地吃着白食,才遂其父母妻子之愿吗?还有,高丽、百济、新罗早在汉时即为中国郡县,其一样说汉语,用汉字,岂是边夷贱类?刘卿,你想做诤臣,这第一件事,即是说话前要深思熟虑,把要说的话盘算清楚,否则即是妄语。”

李世民今日逐个驳斥群臣之谏,且越说越火,群臣都感到有些异样,遂不敢再谏。

李世民环视群臣,说道:“征伐高丽、百济之事,朕意已决,你们不用再说。朕征伐高丽、百济之前,还是要给盖苏文一个机会。唐卿,那司农丞相里玄奖原为高丽人,朕见他应对从容,可堪为使。可让相里玄奖持玺书出使,让他告诉此二国,若不罢兵休战,明年朕会亲率大军击之。”

唐俭躬身领旨。

李世民目视着房玄龄等人,说道:“今日除了李卿同意出征以外,你们皆出言反对,看来朕真成了孤家寡人!朕让相里玄奖出使,实际上还是采纳了你们的谏言,若高丽、百济识趣,赶快罢兵,就免了朕的一番手脚,即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若其不听,则是他们自绝于朕。阎卿呢?让他速来见朕。”李世民与重臣议事,阎立德当然不在场。

阎立德闻听传唤,小跑着进入殿内,就见李世民正在对众人说道:“一场战事拼的不是勇力,而是粮草和器械的接续。隋炀帝数次征高丽无功而返,皆因他不识高丽之地理气候。朕既然征伐高丽,非有一年的准备不可。”他抬眼见阎立德进殿,即转向阎立德道:“阎卿,朕前些日子吩咐你营造玉华宫之事,你可转交他人来办。朕现在另有一件大事,须你前去主持。”

阎立德躬身道:“臣奉旨。”

李世民接着道:“朕欲伐高丽,须用船转运粮草。你即日动身,前往洪、饶、江三州,让他们一年内建造海船四百艘,攻坚船二百艘,于明年七月前集于莱州。”

阎立德领旨而行。

李世民又问唐俭道:“唐卿,近来四夷之事还算安定否?”

唐俭答道:“除了高丽、百济攻伐新罗以外,周边都很安静。”

“都很安静?西域那里呢?”

“焉耆王突骑支惯好阴持两端,其近来与西突厥肆叶护可汗联络甚多,臣已经向陛下禀报过。”

李世奏道:“臣亦非常关注西域形势,焉耆王突骑支惯好左右逢源以谋其利。臣已向安西都护郭孝恪交代过,若突骑支有妄动之兆,可以当即解决之!”

“郭孝恪能左右那里的局势吗?”

“请陛下放心。郭孝恪领兵有方,且惯会屯田养战,可保西域无事。”

“嗯,你们还要多关注西域之事。若辽东战事一开,西域再有变故,朕就要陷入首尾皆战的境地。不过,以我国现有国势,同时在两地开战,亦有十足胜算,不足为虑。”李世民非常自信,似自言自语说道。





第十八回 郭孝恪击破焉耆 李世民出征辽东


相里玄奖奉旨出使辽东,其出使的第一站为高丽。

高丽人为古时扶余后人,高丽国东与新罗接壤,南与百济相邻,西北隔辽水与大唐营州相接,北邻靺鞨。其都城平壤,为汉朝乐浪郡之治所。

相里玄奖辗转来到平壤,其时,盖苏文已亲自参战,拿下了新罗的两座城池。他闻听唐使到来,知道又是大唐皇帝劝谕自己勿相攻伐,心中着实不屑,然他还不敢与大唐公然撕破脸皮,遂以礼相待,与相里玄奖会面。

相里玄奖取出玺书,当堂念道:“百济、高丽,恃其僻远,每动兵甲,侵逼新罗。新罗日蹙,百姓涂炭,遣使请援,道路相望。朕情深愍,爰命使者,诏彼两蕃,戢兵敦好……”其将玺书读完,再将玺书交给盖苏文,说道:“皇上的意思很明白,即让你们睦邻友好,勿相攻伐。”

高丽人此时说汉话,写汉字。盖苏文将玺书再观一遍,非常明白李世民的心意。他沉吟片刻,反问相里玄奖道:“我知道贵使本为高丽人,当知高丽的历史。我刚刚夺回的两座新罗城池,本来就是高丽的土地。我听说,大唐新近灭掉高昌国,将其改为州县,难道皇上可以自己随意攻伐,独不许我吗?”

相里玄奖知道,盖苏文现在攻破的这两座城池,原来确实由高丽国管辖。隋炀帝大举征战高丽时,高丽人全力应对隋朝军队,无力东顾,此二城遂被新罗乘机夺取。

盖苏文又说道:“听说皇上取高昌,其理由为高昌原为汉时故地,所以取之有理。我取此二城,亦为高丽故地,皇上为何不替高丽着想,反替新罗撑腰呢?当时新罗取高丽土地并非仅此二城,约有五百里之广,我若不能尽复旧地,难以遵旨。”看得出来,盖苏文语气强硬,志在必得。

相里玄奖针锋相对道:“不错,此二城确实为高丽故地。然时至今日,往事何足论?若依大王道理,高丽原为中国郡县,我皇亦可以发兵取之。”

盖苏文冷笑道:“我知道你要这样说话。好嘛,就请皇上随时来取吧,我在这里候着。”

相里玄奖道:“皇上如今仁爱治国,对四境绥之以德,不会动辄兴兵。皇上尚且如此,你何必还要大动干戈呢?”

盖苏文摇头道:“皇上胸怀博大,且疆域广大,没有必要为此丁点土地上心。我却不同,若被四邻东取一点,西取一点,高丽还能立国吗?贵使本为高丽人,国内定然还有你的不少亲戚故旧,你难道不能替高丽人着想吗?”

相里玄奖道:“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高丽人着想!皇上的玺书说得很明白,若谁不听旨妄自兴兵,皇上定会遣天兵前来问罪。若天兵到此,高丽如何是对手?且开战后,定会血溅战场,耗费钱粮,非是高丽人之福。”

盖苏文压根儿听不进去,冷笑道:“高丽为防中国相侵,已准备多日。西面有数百里长城相抗,国内城池坚固,大可与唐军一搏。你回去告诉皇上,我盖苏文想干的事,任十头牛的气力也拉不转去。若唐军来此,我盖苏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怕任何人的虚言吓唬。哼,隋炀帝当时自恃中国强盛,倾全国之力来攻,最后不是也闹了个灰头土脸!”

两人说话如此不投机,相里玄奖遂起身告辞。他见盖苏文如此态度,知道再去百济也是枉然。果然,他到了百济国见到百济王义慈,是时,高丽使者早一日来此转述盖苏文之意,义慈自然听命于盖苏文,拒绝相里玄奖的劝和。

相里玄奖怏怏而归。

李治自贞观十七年四月被立为太子,在重臣辅佐下,他潜心于学问,专注于政事,李世民对其还算满意。为了加强两宫力量,李世民又诏李大亮为左卫将军、工部尚书,这样,加上此前授其为太子左卫率,李大亮身兼三职。李大亮宿卫两宫,非常尽心,其当值的时候,必坐寐达旦,可谓恭俭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