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构想,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还要有赖于大家的集思广益。尤其是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制订,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其中……小苏,这件事情恐怕需要你来牵头,毕竟你是这方面的内行。”

“当然,李教授,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

穿越众里的法律专家苏芜香小姐举起拳头保证道——这么长时间以后,她的专业特长终于得到了发挥的机会,自是开心不已。

长篇大论的说完了前两条策略,老教授的精力似乎已经有点不济了,但他喝了几口提神的草药茶,依然坚持坐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

“同志们,这吸纳本地人士加入我们的最后一条策略,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两个字——收徒!”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体大会(七)

琼海号上的这一百三十九个时空穿越客,其中不少人在某个专业上都拥有特殊专长的——比如老杰克与石亦生,汪大林他们的医学知识;庞雨,陈俊,付羽等人的土建工程技能;李靖诚和吴昆等人的化学本领;吴南海,张宇,李江东,张茂花和吴有福夫妇的现代农业及养殖业技巧;以及徐慧,王若彬,肖朗,秦石青等人的机械专业……等等,虽不能说是涵盖了整个现代文明,但至少也是包含了其中的大部分,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能在这个落后于原先世界将近四百年的环境内重现部分现代生活。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技能学识领先时代太多,远非本时空那些普通劳工所能掌握。于是关于技能的传承问题,就成为了颇令大家头痛的一桩心病——虽说当初在海南岛滞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这附近海面穿越了时空。很多人心里也曾存了一丝希望:也许有那么一天,附近的海面上还会同样出现一条时空通道让大家回家去……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这多半只是幻想,他们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那么他们所掌握的这些现代知识怎么办?随着他们的死亡而一起带进棺材?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如此。收上一两个学生或徒弟,将自己的学识和理念传承下去,由此就被不少人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种想法一直都有,只是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团体内部却始终存在着分歧和疑虑。而最大的分歧则在于——他们的这些现代学识不是凭空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经过了几千年沉淀和积累的共同成果。尤其是来源于十九二十世纪,科学大发展,人类文明突飞猛进那个阶段的特别多。

他们可以把这些文明成果拿来使用,却绝对没本事给它们一一杜撰出来历。所以,如果他们要将其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指望小一辈们薪火相传下去,甚至更将其发扬光大,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模仿照搬,就必然要将其来龙去脉向学生们讲述清楚——那么,他们这群人的来历就再也隐瞒不住了。

流落到十七世纪这么些年,穿越众对于自己的来历一直采用了“来自海外”这个最为模糊的说法,有人若再企图打听更仔细一些,则拒绝回答了。他们中也曾有人建议要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解释自身来历:从最早的殷朝东迁移民;到秦时徐福带往海外三神山的五百童男童女后裔;乃至于五胡乱华时南迁汉族;宋代崖山余烬;一直到比较接近的大明建文皇帝后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设计出一套说辞。如果不是因为大明时期海外华人还没成气候,那传说中的“兰芳共和国”肯定也会是穿越众的备选来历之一。

而在计划中他们以前所生活居住的地点也是五花八门——沉没了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美洲,澳洲,甚至连南极洲的说法都有……反正除了已经被明朝人所熟知的欧洲大陆,世界上其它地区都曾成为“短毛”的居住地。

故事编纂了一大堆,有些还颇为有理有据——比如徐福的五百童男童女后裔之说就一度较为被人看好,因为用海外三神山来解释他们的技术优势会比较容易些。

但最后老李教授和委员会众同志们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哪个都不用,宁肯像现在这样模糊处理。为什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谎言永远是谎言。一个谎言的破绽需要用十个谎言来弥补。这么大规模的事件,他们琼海军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将其破绽都堵住。与其到时候被人抓着“你们撒谎!”的把柄加以攻击,不如索性不提。即使以后有人查出来了——而这几乎是必然的——那也不过是短毛们一桩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秘事实而已,与故意撒谎骗人的概念完全不同——对于一个将来肯定会成为政府组织的团体来说,这其中的差别非常大。

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顾虑,关于收学生的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这种要继承衣钵的弟子可不同于一般学徒或培训劳工。别的不说,光是彼此间朝夕相处,以现代人大大咧咧的生活习惯,肯定会露出无数破绽。想当初安娜和他们同住在基地中,仅仅通过一些商品铭牌,以及阅读了几本现代书籍之后便大致猜度出他们的来历,后来安德鲁多少也有些知觉。只是这两位都很谨慎,几年来从不曾泄露过一星半点儿。

一个两个可以保守秘密,三个四个倒也能控制住……可如果他们当真大规模收徒,一百多号人哪怕每人收一个也要一百多,即使这些孩子的忠诚没有问题,可谁又能保证这一百多人在今后若干年内,个个嘴巴都足够紧?

——收徒,办教育,就等于泄露自身来历!这一点即使最初时有人意识不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也肯定会理解了。茱莉手下那十来个小丫头助理实际上就是被她当做弟子看待的,她教给那些孩子们的商业技巧还谈不上什么学术传承,无非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而已。但哪怕这样,相处了一两年下来,有些聪明的小姑娘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女主人及其同伴的与众不同。只是茱莉很会调教人,这些最爱八卦的小女孩都将其视若天神一般崇拜,即使有些猜测也不会到处宣扬,反而都抱着“我和偶像共享同一件秘密”的自豪感,努力为之遮掩。

相比之下石亦生大夫所收的徒弟就令他伤了不少脑筋——为了让那孩子同意接受人体解剖训练,石大夫跟他讲述了一些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其间自然也隐约涉及到一些他们这群人的来历问题。然而那个一度被石大夫看好的老实孩子却随后就跑到县衙门去击鼓揭发了。只是被早跟短毛沆瀣一气的程叶高县令一声疯子堵着嘴丢进了大牢,回头立刻通知短毛把这倒霉孩子领了回去……结果还真的疯了,不得不把他安排到疗养院里赡养一辈子。搞得石大夫到现在还深感内疚,从此不敢再随便提起收徒之事——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教训。

说起来那位程县令和师爷李长迁对他们的来历肯定也是了解一二的,毕竟当年解席就曾在这两人面前叫出过“大明崇祯天下只有十七年”之类的话。而且那时候双方接触早,这边还没什么保密意识,过年时大家还坐在一起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呢。这些破绽加上几年来的接触,相信足以让程叶高和他师弟猜到事实真相了。

不过这些老牌官僚的反应绝对是毫无破绽——数年来程李二人对此只字不提,甚至连一丝好奇心都没表露过。只是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有意无意帮他们掩饰过不少破绽,老石徒弟那事儿只是其中很小一桩,双方彼此都深有默契的——若非如此,李老爷子也不会将其视之为值得信赖的“自己人”,在全体大会上正式提出要帮助他们在大明官僚体系内更上一层楼。

……

此时此刻,听到李老教授把“收徒”二字作为正式的建议放到全体大会上来加以讨论。有反应快一点的穿越众立刻意识到:老爷子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被穿越众的来历问题所约束了。换言之,他们已经不准备再死守这个秘密。

其实庞雨等人早就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个秘密就算暴露出去又怎么样呢?我们来自未来。你信,或者不信,咱就站在这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们来了……这个秘密暴露出去以后肯定会很轰动。但既然“穿越时空”本身是一桩已经存在的事实,他们这些现代人能接受,那明朝人迟早也能接受——人总是要适应环境的。

如果说在接受大明王朝的招安之前,这消息泄漏出去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后果,影响到他们的招安事宜。那么现在,当他们已经和明王朝签订好和约,双方都从这纸合约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处之后,就大明王朝本身而言,努力协助他们掩饰住这个秘密,维持当前局面尽量不变才是最佳的选择项。

在庞雨等人的推演中,参谋组认为大明王朝即使听说了这方面的传言,最终也多半会选择装聋作哑的,因为这正是明帝国晚期的政治特色——颟顸,迟钝,自欺欺人,拒绝接受一切新的变化。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理解和应对“时空穿越”这个新概念,故作不知恐怕是他们唯一所能想到的对策。

当然就崇祯皇帝和那些大臣们本身而言,肯定会想要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如果他们相信这个“谣言”的话。而到那时候穿越众的处境反而会变得非常有利——是否说出和他们相关的历史事实?说多少?选择哪些说?……这中间可就大有讲究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全体大会(八)

在确认了他们这个集体今后将要无所顾忌的大规模开展现代教育,开启民智之后,大伙儿就此展开进一步讨论。即使不怕泄漏来历的问题,想要真正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传承下去,对于穿越众而言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是作为学徒的“原材料”可不好找——穿越众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即使在现代也大都是进入高等学府以后才开始学习,在此之前大家都要经过小,初,高的十二年系统教育,就是那些进入职业学校的,也至少有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之后才分专业。

而在大明朝显然是不可能找到中学毕业生的,他们想教学生微积分,就先得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开始教。即使选拔出来的弟子再怎么天资聪颖,这一过程没个七八年怕也难以完成。光想到这一点就足以令很多人灰心丧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耐心带小孩子的。

“如果要大规模向外传播我们的科学技术理念,最起码的基础教育体系肯定不能少。能不能在我们原先那种以培养劳工为目标的短期培训体制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呢?”

有人提出了替代的办法,穿越众原先并不是不重视教育,在白燕滩主基地附近甚至有一所学校。不过当初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劳工。

负责短期培训事宜的“郭校长”郭逸被请上主席台发言,作为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士”,他为老教授的集体收徒计划提供了许多参考意见。

……

自从当初一时兴起教那些农民工数学之后,郭逸在劳工培训方面的地位就算是固定下来了。从最初的三五个学生,到后来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听大课,再到后来按批次算,一批三五十号学员……而他的教学场所也在不停扩建,从原来单间的茅草屋子扩大到几间大草棚,再到一排砖瓦房……到如今已有一片独立校区。郭逸也因此树立了他“郭校长”的名头。

然而这种培训一直是短期速成性质,其目的是为各个部门提供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和工具操作能力的劳工。说穿了郭逸的工作是为穿越众提供质量好一些的劳动力,而非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传授的内容相当浅显:语文方面只要求学会几百个最最常用的汉字,能看懂一般说明性文件,会写个便条就行。数学方面只要求掌握基础四则运算,以加减为主,对于乘除都不做太高要求,会算自己工资就行……

如此培训出来的毕业生大约相当于小学四五年级水平,旧社会所谓的“高小毕业”,不过在当地穷人中却能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也能够适应穿越众这边大部分体力工作的需要,至于各个部门另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性工人,则由他们自行培养,与“郭校长”的短期培训班无关。

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培训,也让郭逸和他的伙伴们投入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随便教点常识性内容就算,到后期编写教材,提前备课……还专门去找李教授,宋阿姨等作过老师的前辈请教,如此才他们的培训机构办得有声有色。

而他们也因此而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当初一起出来旅游的这几个网络公司小白领豆芽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稍微干一点体力劳动就头昏眼花要晕倒的废柴型人物。如今却是志得意满,走到哪儿都有人恭恭敬敬朝他们低下头去,口称“某某先生”。

……桃李满天下谈不上,满海南倒是差不多了。

只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锻炼之后,郭逸看待问题也实际了许多,即使谈到他所负责的领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自信满满,只是把学校里的情况告诉大家,而不是贸然提建议。

“我们的培训班是自愿参加,周期通常只有一个半月,四十五天左右,除了传授文字和算术技能外,主要也教他们一些岛上通行的法规条例之类,以免这些人出来后两眼一抹黑,稀里糊涂被人骗还不知道。”

“接受我们培训的对象大都为成年人,对于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他们本身都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学了以后马上就能用得上……只是他们的年纪普遍都偏大了。在这个时代,一般劳动人民在三十来岁就往往开始衰老,记忆力和理解力衰退,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如果你们想要从这些人中间选择弟子的话,恐怕很难挑到合意的。”

“那年轻的呢?难道没有二十来岁,十多岁的年轻人吗?”

有人立刻追问,郭逸却是两手一叹:

“年轻的有,但是他们的心思往往不在这方面。我们不止一次发现:有些作父母的,自己学习这些东西很认真,却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学。在攒下钱以后他们更乐意把孩子送到私塾去,或者是合伙凑钱请个落地士子,还是教授子女四书五经八股文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