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离经叛道,甚至是大逆不道的言论也不知听了多少,每次除了苦笑一下还能咋样,扑上去咬他们一口?换了以前的王璞或许会这么干,现在是绝不可能了。

想了想,王璞又道:

“就算把那些人全部收下,人手还是不足。况且,庞军师,实话实说,那些人虽然也读的孔孟之书,但其中很多人恐怕……并不适合为官为吏。”

庞雨笑了,王璞这家伙倒挺精明——其实对于那些前来投奔的人,他早就暗中调查过,水平实在不咋样。真要高水平早当官去了,也不会就混个生员秀才之类。

穿越众其实并不反感投机分子,但拖延到现在才来投效,可见其眼光实在不咋样。他们唯一的优势是能够读书识字,那些士子们也许因此而自视甚高,却不知在现代人眼中,读书识字根本算不上什么本事——就是给他们打工的乡下汉子,培训几个月后也能识的几百个常用简化字,身上还没那股子明朝酸腐气,岂不比这帮士子好用得多?

所以庞雨才很大方把这批“人才”全扔给了琼州府衙,但王璞王介山兼任州府学官,本就是管理这帮士子的,自然知道他们是个什么德行,也不想收垃圾。

不过庞雨答应给他扩充人手,这个优惠条件他绝不肯放弃,于是王介山再次向庞雨要人,条件还挺高——他想要那些经过短毛培训的,能写会算,却又仍然以劳动人民自居,不会满脑子想着当官的普通文员进州府衙门办事。

庞雨当然不会把这些人给他,但他给了王璞一个建议:

“老王,想要人才是不是?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

“科举?你们想要在琼州府开科考试?”

当王璞听完庞雨的建议之后并未回应,而是上上下下看了他半天,正当后者莫名其妙之际,王介山忽然哈哈大笑:

“庞军师,这科举乃为国选材之道!琼州府上科举一开,你们再说自己不是反贼,不想推翻大明朝取而代之……还会有人信吗?”

“呃……误会!老王,你恐怕有点误会……”

庞雨忙不迭做解释,说了半天才让对方听明白,原来他想要建议王璞开的科举并不是另起炉灶,而仍然是在明王朝的体制框架内折腾。

根据庞雨的印象,大明王朝的文化考试似乎是分三级:县试在县城进行,考出来的文凭称为秀才;再上一级为乡试,考出来称举人,有了举人文凭就可以参加选官,成为朝廷的正式编制成员;只有最后一级会试才要去京城,考出来的进士是未来地方大员和中央领导备选。再往上的殿试属于让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没有淘汰作用,状元榜眼探花等只是荣誉称号,对于日后的前途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

庞雨想要举办的就是乡试,乡试通常三年一考,他们短毛占领此地两年多,差不多也到了要开科的时候。王璞既然兼任州府学官,顺便出个题什么,应该是轻车熟路的。

“咱们海南岛虽然僻处海外,但从唐朝以来,有不少文官举族被流放至此,文风颇为鼎盛。我知道在当地大家族子弟心目中,读书,科举,做官,乃是唯一正途。如果因为我们的关系断了他们的前程,那些人难免会心怀不满。与其这样,不如咱们自己开上一科……到时候你王介山自己出题,自己阅卷,想要多少人就挑多少人,还怕没人手可用?”

听到这种说法,王璞挑了挑眉毛,微微一笑:

“庞军师,你对我们大明的科举制度恐怕不太了解,简单说吧——咱们琼州府是无权开乡试的。就算你们自说自话开科,考出来的举人,将来大明朝也肯定不会承认。”

第二百八十九章 还是要考!

接下来,费了点功夫,王璞向庞雨具体介绍了一下他们明王朝的考试制度。

大明的考试制度是三级没错,但这所谓“三级”却是包括了童生试和会试两部分,每部分都是三级,合起来其实要考六次。

具体到琼州府的情况,王璞身为代理学官,最多考到童生试中府试一级,如果没有来自朝廷委派的学政出面,地方上连童生试中最后的院试都无权考,更不用说国家正式轮才大典的会试了。

“庞军师太高看在下了——按照大明律法,下官连点秀才的资格都没有,遑论举人。”

所以到最后,王璞还是苦笑着推辞了庞雨的“好意”。

“是这样啊……”

庞雨有些沮丧,挥挥手示意老王自便,自己也无精打采的离去。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他庞某人又来找王推官了:

“老王,我想过了,咱们还是要开科考试!”

“哦?”

王璞看看对方,见庞雨神色坚决,心想这帮短毛历来都是见风就是雨的主儿,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既然如此,也没必要跟他硬顶。

“那好吧,我可以组织一次府试,反正也差不多到时候了。不过考出来的廪生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院试,还是拿不到秀才功名的。”

考虑到这一年来拿了他们不少银子,也算做些事情报答下,王介山决定妥协一次,却不料对方的要求远不止与此:

“不不不,老王,我希望你能组织一次能出举人的那种考试……叫什么来着?噢,乡试。咱们自己选拔一批举子出来。”

“不可能!乡试要在一省的布政使司所在地进行,咱们琼岛这边隶属两广管辖,就是在以前,秀才们想考举人都要渡海去广州府那边——庞军师,我上次就跟你说过了,大明朝的科举不是儿戏。你们就算自说自话考出一批举人来,朝廷不承认,不能参加选官,还是没用。”

王璞先是愕然,随后便大声反对,但庞雨的态度却很是坚决:

“老王,我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庞雨随手拖了条凳子,在王璞对面坐下来,开始跟他谈心:

“这几天,有城管队的人向我报告:很多乡绅人家,他们的读书子弟,大都在收拾行装。而且四处打听渡船,想要去广州府赶考。”

“不错,马上就是朝廷的大比之年了,士子们多年苦读,都指望一朝高中,鱼跃龙门。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不知道广州那边会不会接纳咱们琼州府的考生。”

王璞兼任学官,对于这种情况当然是一清二楚,多少年来一代代的学子都是这样漂洋过海,去大陆那边鱼跃龙门——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但对面庞雨的想法显然和他不同:

“不管那边会不会接受,只要这些读书人离开了琼州府,恐怕就不会再返回来了。在没有得到大明王朝的认可之前,我们这里大概也不会再有文官被委派过来……长此以往,本地的读书种子外流,而外面却没有补充进来,读书人越来越少——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一句话说得王璞悚然而惊,原先不以为然的神色也终于郑重起来。

“所以说,哪怕不怎么正规,哪怕是顶着僭越之名,我们也要和大陆上一起开科。这样至少可以给岛上的读书人一个往上走的阶梯,让他们看到往上爬的希望。至于考出来的举人朝廷认不认可,这其实无关紧要——只要我们这边能给他们官做,朝廷是否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

王璞目瞪口呆,愣了半天,方才苦笑连连:

“下官算是明白了——庞军师,你们嘴上说不是另起炉灶,其实还是想另搞一套么。就好像你们说自己不造反一样……还是压根儿没把大明的律法放在眼里。”

不愧是正牌子的两榜进士出身,眼光还是很犀利。不过说到最后,王介山只是一拱手:

“下官不过一介书生,无力维护朝廷体制,但也不会做那破坏名教之事,背上千古骂名。所以,庞军师,你们开科也好,举士也罢,爱咋玩咋玩——但别扯上我。”

说着,王璞就要掉头走路,后面庞雨并未阻拦,却嗤笑了一声:

“老王,想清楚了?你要是不管这事儿,那以后可难免被人戳脊梁骨哦……千古骂名什么倒不至于,但被人骂一声尸位素餐,不务正业,怕是免不了。”

王璞马上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眼睛瞪得溜圆:

“此话何解?”

“很简单啊……”

庞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刚才也跟你说清楚了,咱们海南岛想要发展下去,吸收来自民间的人才势在必行。所以这科举是一定要办的。我们想请你负责此事,但如果你坚持不肯,那我们只好自己搞。”

“那又如何?”

王璞皱眉道,庞雨则嘿嘿一笑:

“若是你来出题,想必无非是考些四书五经之类吧,也许还有一篇八股文?但如果是我们自己搞,咱们对这套不熟悉,那只好按我们从前的习惯来出题了……在我们那里,也有类似于这种科举的考试。”

“你们打算考些什么?”

王璞返回身坐下,眼中倒显出几分好奇之色——他确实很想知道这批短毛是通过什么手段教育出来的。

庞雨想了想,扳着手指头一点一点计算道:

“语言文字能力肯定是要考的,大概也是作一篇文章吧……不过我们的要求不会太高,因为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只要能流畅表达思想就行;另外数学会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了解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今后跟西洋人打交道会比较多,所以还会开设外语科目,搜集懂西班牙语或荷兰语的人才;嗯,其它还有些杂学。比方说我个人也许会出几道有关建筑的题目,招收一些工匠学徒……诸如此类。”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王璞一下子跳起来:

“你们打算让工匠学徒都参加科考?那简直是有辱斯文!”

庞雨两手一摊,很无辜的样子:

“没办法呀,我们只会这些。如果你王大进士不肯出面,咱们只好勉为其难自己干。不过我相信,一旦放开这个口子,让工匠学徒也能参加科考,咱们岛上愿意读书的人肯定会增加许多……”

“工匠学徒都去读书科举么……那我肯定将成为千古笑柄!”

王璞额头上冒出几滴冷汗,他总算明白庞军师刚才那话什么意思了——如果自己不插手,任凭这些短毛乱搞一气,他们那套肯定会大行其道。到时候正宗的儒家学问,恐怕还真要在海南岛上失传。

考虑到如此严重的后果,王璞果然犹豫了。

“这样的话……请容下官考虑考虑吧……”

这一考虑就是整整两天,王介山在这几天中心理斗争甚是激烈,两眼熬得通红。

不过在两天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因为庞雨又跟他谈了一次。这一回,庞某人换了一个角度——上次是威胁,这回改利诱:

“由你来搞这次乡试确实不太正规,不过,换一方面想想——老王,如果那些举子都是从你手里考出来的,他们都算是你的门生了吧?如果按正常步骤走,你可是连秀才都没资格点的……”

这句话让王璞的心跳速度骤然加快,大批的门生故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官场根基!大明素有成例,非翰林不得入阁,就是因为翰林院的人有机会出去考试,有机会收到大批门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系统。

按照他王介山的年龄资历,就算一切顺利,至少也要十多年之后才有可能去担任乡试考官,还肯定不是主考。但如果在这里开上一科,就没有任何人和他竞争,无论点中多少学生,都要恭恭敬敬叫他一声“老师”!

“只是……这种举子,朝廷还是不会承认的呀……”

王璞终究还是拘泥于这一点,但庞雨则微笑着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现在的身份,大明朝不也没承认么。不过,老王,招安肯定会进行,我们这些人,用不了多久,肯定能在大明朝中混个一官半职的,不是么?”

“那倒不假……朝廷拿你们没办法,也只有招安了。”

王璞低声咕哝道,他已经从广州陈元朗那里得到消息,朝廷招安的旨意很快就要下来。只是因为目前新总督没到位,两广官场上群龙无首,混乱得很,一时间还顾不上这边。

“那么,如果谈判的时候我们把承认这次科举也作为条件之一提上去,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被接受呢?”

“这个,恐怕很难……大明肯定不会让我们点的举子到其它地方做官。”

“如果只要求在海南本地为官呢——承认这批举子的功名,但仅仅在海南岛上有效,那会不会被接受呢?”

“仅仅在岛上为官?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反正这边还是你们说了算……恩,如果将来做得好,还有可能被提升调任的……”

考虑良久,王璞终于点了头:

“那么好吧,我同意主持这次乡试!”

第二百九十章 补充

——短毛又开始折腾了!

自打这批短毛占了海南岛,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就没停过。无论什么事情,在他们手里似乎总能闹出惊天动地的后果。做生意是这样,收粮纳税也是如此,当然还有打仗……琼州府的老百姓对此已经颇为适应了。但还有一个阶层,以前总是远远游离于短毛发动的各种运动之外,还能单纯以旁观者的心态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阶层,当然就是海南岛上的士绅们。

作为明朝社会的中坚力量,海南岛上的士绅阶层和大陆那边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家族里有人在大明朝廷里做官的自不必说,就是那些致仕的,告老的,或是还没怎么发起来的……基本上,只要属于大明“中产阶级”的一部分,对于打乱了传统社会秩序的短毛,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感。

当然,慑于短毛所表现出的强大实力,他们也不敢公然表现出对抗态度。有产阶级的顾虑总是多些,一直以来短毛对海南岛上的士绅阶层从未采取过强硬手段,就是征粮纳税时也按照明王朝的惯例对他们进行了减免,这样一来士绅们当然也没必要一心跟短毛过不去,双方保持了一种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的状态。出于共同的利益,偶尔还会进行一些合作——例如在做生意或招安等方面。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海南岛上的士绅家族,对于短毛的所作所为,依然是以旁观为主,并没有投身进去的觉悟。

只不过这一回,短毛们所干的事情却由不得他们不关注了——这帮无法无天的家伙竟在大街小巷贴了许多“招考榜文”,公然说要在琼州府开科举,考举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