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如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如意-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蕙如自从来了沈府,诸事都算顺遂,有祖母疼爱,得了大长公主的青睐,更是嫁了宣王世子,成了世子妃。

就算菀如以前对她说过什么难听的话,她哪里还会放在心上。

这个与她同龄的姐姐,被大夫人养成了个浅薄轻傲的性儿,虽说为人自私了些,但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心,顶多嘴上骂骂,却并不敢有什么特别出格的举动。

如今她也长大了,渐渐懂了事理,在关键的时候,还能记着沈家的荣辱,有那样的勇气,连蕙如也觉得钦佩。

菀如能在危急关头以沈家的声誉荣辱为先,不惜自己的生命,只这一条,沈大老爷必不会放弃这个女儿,也会格外关照她一些。

“以前的事儿哪能件件都记得清楚?一点龃龉算得了什么?咱们是亲姐妹,自该凡事相互帮衬着。听世子说,那边的庄子风景很是秀美,反正我也想年后过去瞧瞧的,姐姐就当作是陪妹妹去的好了。”

菀如心里感谢,更觉得羞愧。

那日她烧得糊涂,半夜里哭着叫姨娘,大老爷第二天便叫人去外头庄子上接了孙姨娘回来。

孙姨娘在庄子上苦熬着,心里又记挂着菀如,吃不下睡不好的,这几个月看起来熬老了好几岁,鬓边都生出了几绺白发。

这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孙姨娘将满腔子心血都花在了菀如身上,若不是为了她,孙姨娘也不会被赶出府去。

如今终于又得了回到女儿身边的机会,孙姨娘当着老夫人的面儿赌咒发誓,一心只好好伺候小姐,再不惹事,这才被送到菀如的身前来。

孙姨娘见了病得沉重的女儿,又听了她在枫云寺里发生的事,哭得肠子都快断了。

好在人还在,也并未被人祸害了去。只是一想到女儿的将来,孙姨娘忍不住又在心里咒骂大夫人。

觉得若不是大夫人使坏让菀如的脸上生了疹子,菀如说不定现在已经被选为皇妃或是指配给了别家的公子少爷,断不会被坏人惦记祸害。

只是这话她再也不敢说出口。

菀如若是一直找不到婆家,她们母女就要继续在沈府住着,好坏都握在大夫人手里,她哪敢有半句怨言落到那母夜叉耳中?

捧了补汤进来,孙姨娘见蕙如坐在床头,连忙蹲□行礼:“婢妾见过世子妃。”

蕙如忙让她起来:“姨娘何需如此多礼,如今我不在府里头,五姐姐还要靠姨娘多照应着才是。”

蕙如今天穿了一身玫瑰紫缎面暗银绣薇兰花的裙袄,手上拢着一只半截火狐皮的袖笼,寸许长的狐毛柔滑光润,色泽红亮,连根杂毛也瞧不见,更衬得她肤白如雪,气度高华。头上梳了高髻,戴着镶琥珀石和青金石的赤金头面,一身的贵气,孙姨娘当着她的面儿,不由自主便矮了半截身子。

等她起身离开回去老夫人在的慈安堂,孙姨娘才敢凑到菀如身前去。

床头还留着淡淡的兰草香气,那是蕙如身上的衣服带的薰香气味。孙姨娘又羡又妒,便对女儿说:“一个外室生的丫头也这么大气派,若不是老爷心慈接了她回来,现在她还在那乡下玩泥巴呢,也能当上世子妃?也不知道她是哪里来的这好运,真是小野鸡一朝飞了枝头……”言语之间,颇为不敬。

菀如眉头皱了皱说:“以前姨娘总让我心平气静,不要去争抢,怎么现在反而是姨娘看不开了呢?六妹妹是运道好,福泽厚不假,那也要她自己有那个本事让人喜欢才行。你日后也别再说什么是母亲误我之类的话了,细想想,就算我脸上没事,选妃也不一定能选上我。

三姐姐是父亲的嫡女,这才能选成正妃,而我就算选上了,也不过当个侧妃。我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怎肯落于人后,被别的女人压在头上?真嫁去皇子府,还不知道要闯多大祸事出来。自己的性命害了不打紧,就怕还要连累了一家子老少都要跟着挨罪。再拿六妹妹来说,世子病重时她嫁了过去,担了多少心,受了多少怕?也亏她意坚志刚的,福运又好,这才能夫妻和睦,一家子安宁。若是换了我,哪里能等到现在?哭都要哭死了。

古人有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现今想想,我虽没三姐姐六妹妹那样的福气,却未必不是件幸事。”

孙姨娘有些不服:“什么福兮祸兮,您现在身子骨都成了这样,亲事也没有着落,这也能叫幸事?”

菀如也不跟她争辩,只说:“我都已经想通了,其实祖母说的对,就算将来我嫁不出去,左右府里还有她,还有父亲哥哥们在,也不会少我一点吃穿。我在家里自在度日,总比去别人家里看人脸色的好。”

孙姨娘急了,哭道:“这世上哪有女儿家不嫁人,要在家里吃用父兄一辈子的?实在不行,就算不能高嫁,让你父亲找个肯上进的读书人,或是那家中富裕的商户,你一样也能过得好。”

菀如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姨娘你就别再费心了,这些事交给祖母和父亲母亲作主就好。”

家里姐妹有世子妃,有皇子妃,父亲又怎么甘心将她嫁得太差?这不是更加落实了京中人们对她的流言,让人家觉得沈五小姐是实在嫁不出去,所以才马马虎虎随便找了人家嫁了?

她自己也不能甘心。

并不是说她想要嫁得多好,嫁得多高。只是自从去了趟晋阳,她便深刻感受到了这所嫁非人带来的苦痛。

不管是看中沈家的势还是钱,有所图谋的求娶又怎能得到真心?她不想只被人当作取利的工具,一旦失了效用,就被人弃如敝履。就像玫如姐姐那样,还差点没了性命。

孙姨娘还要再说,菀如已经翻身拿后背对着她,是不想再听她絮叨了。

孙姨娘这边愁眉不展,老夫人也唉声叹气,蕙如只好拿话宽慰她。

“陆家也不一定就好,那位陆将军家里也乱得很,眼前又有个得宠的侍妾,姐姐若真嫁过去,说不得还要吃苦。”

“哪家里的后宅没两件事?就像你父亲这样的,家里也并不是十分的清净,蕙丫头你又不是不知。若要安宁,除非能像你三叔三婶那样,家里就没半个妾室通房。”

蕙如笑着说:“那也是祖母您心疼三婶婶,三叔又自律,洁身自好的缘故。”

老夫人摇着头叹了一声说:“你三婶是郡主,三叔又敬爱着她,你以为你三婶子怀了娃娃那会,还少了人想让你三叔父纳妾?不过是你三婶子厉害,送过几回都没得手,也就罢了。只不过郡主这河东狮的名号也响遍了金陵。”

想着跟后辈们说这些闲话倒底也不大妥当,老夫人便换了话题。

“我在金陵有几个老姐妹,倒是托了人来问我何时能再回金陵住些时日。我想着,等你三姐姐随着三皇子去了封地,我就将菀丫头带到金陵去吧。那里离着京城远,有些闲话也传不过去。金陵人杰地灵,江南又颇多才俊,老太婆我去那边细细挑挑,总能帮她找个称心的女婿。”

蕙如听了一惊,忙说:“如今咱们家在金陵也没有人在,父亲和叔叔们都有差事,不能离京,您要怎么过去?”

老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说:“咱们在金陵的宅子还留了人看着,那宅子宽敞清静,是极好的。也幸亏你叔叔回京时没舍得将它卖了,倒是正好让我过去住着。也不用他们送,我带着菀丫头两个人再带些下人去,在那边住上半年也就差不多了。”

蕙如站起身来:“这怎么能行?”

祖母这是为了菀如。金陵和京城离着千里之遥,一路舟车劳顿,身边又没有子女跟着照顾可怎么能行?

如果她还没出嫁,她倒可以跟着一起去,可是她现在是宣王世子妃,断没有抛下夫婿跟着娘家人到千里之外过一年半载的道理。

她急得说不出话,眼圈红了一红,险险要落下泪来。

事情怎么就要到了这一步?难道不去金陵,菀如的事就没有解决之途了吗?

此时就算能将那只幕后黑手拖出来,也无法让菀如的名声再回来。

虽然枫云寺的主持再三保证不会将菀如被掳的事传出去,但当时那么多人,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嘴都能堵上。若再有有心之人居中搅一搅,菀如在京里还要怎么待下去?

祖母想带着菀如避开风头,要知道关于女子名声的传言远比刀剑更锋利,菀如就算成长了起来,也不过是个刚刚十五岁的孩子,她的心智远不如自己想的那样坚强。

四周全是迷雾,她不知道要怎么样将这些雾拨开。

她想了很多话想要劝一劝祖母,可是没有一句话能解开目前的困局。

正在此时,妙音突然急急地进来。

“老祖宗,前门来了客人,大老爷已经亲自去迎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客人,大老爷已自接待,妙音不会专门跑来说这一声。

何况妙音脸上的表情是惊中带喜,喜里有惊,应该是想着要告诉老夫人一个好消息,所以才这样又故意话说一半,留了一半不说。

“是什么人来,能值得你这么着急忙慌地冲进来?”老夫人并没心情去猜谜,好在妙音也并不是真的要卖关子。

接着,蕙如就听见妙音溢满了笑意的声音:“是一位姓陆的将军,带了厚礼上门来了。”


、破局

127

这可真是令人意外的消息;这些天都没有信儿,怎么陆琅就亲自上门了;

老夫人忙站起身,拉着蕙如就向外走。

刚出了房门;就见大老爷书房伺候的丫头春雨小跑着进了院子,说是大老爷差她来请老夫人和世子妃过去。

到了前头书房里,远远便看见陆琅表情沉凝端坐在那里,穿着件赭石色的团花箭袖排穗的缎面棉袍;系了条宽革腰带;只在一侧配了只仙鹤祥云玉佩,看着十分爽利。

武人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那腰身都笔直挺着;只是他双颊微陷;脸上的气色也并不大好。

见蕙如扶着老夫人进来,陆琅连忙起身,给二人见礼。

老夫人笑呵呵地请他起来,对他说:“我听蕙如说过你,前些日子听说你病了,如今可还好?”

陆琅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还要多谢世子妃给请了太医来看,如今在下已好了七八分,没什么大碍了。”

听他这么说,老夫人松了一口气道:“这样就好。那日多亏小将军仗义援手,救我们家五丫头于危难。此情此恩,我们沈家铭感五内。”

陆琅摇了摇头说:“这原本就是在下分内之事,老夫人不用如此挂怀。”

蕙如在一旁看着他,又瞧了瞧脸上神色颇有些奇怪的大老爷,心中不觉疑惑起来。

如果陆琅此来是求娶,大老爷应该十分高兴才对,可是瞧他的神情,分明不像。

可若不是来求亲,陆琅上门来又是为了什么?总不会是来关心一下被他救下来的菀如是死是生吧。

正疑惑间,就听陆琅开口对老夫人说:“家母日前应当遣人来府上拜访过,沈大人忙于公务,或许不是很清楚,所以冒昧问一下老夫人,不知老夫人可曾见过我母亲派来的人?”

老夫人颇为讶异,抬头去看沈大老爷。

沈大老爷摇了摇头。

“这些日子,并没有贵府的人过来。倒是咱们家派了人到了贵府上送谢礼。只是因小将军病着,贵府又没个主事的,是以将咱们府上的人推拒回来……”老夫人这么说着,眉头渐渐锁了起来,“原来陆小将军府上有陆老夫人在,可为何门上会说家中无主事之人?”

陆琅闻言脸色微变了变,他以为母亲已经派人上门,可是听沈家这么一说,母亲非但没有让人来求亲,还将沈家来致谢的人拒之门外……

母亲一直为他的亲事烦恼,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不中意沈家的小姐。

沈大人的父亲曾入过内阁,沈家世代书香传家,家里两个女儿又都嫁入了宗室,两个儿子也都是少年进士,在大齐朝,像沈家这样的人家并不多见。唯一让母亲觉得不高兴的,怕也只有五小姐是庶出这一条了吧。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问清楚母亲的意思。

当然,沈家的意见也很重要。

陆琅沉吟了片刻,对老夫人说:“我陆怀风是军伍出身,有些话当说便说,如果有冒犯之处,还请老夫人不要见怪。”

老夫人请他坐下说话,他却还站在那里,对着老夫人作了个揖,又对沈大老爷一揖到地:“不知贵府五小姐可曾许配人家?”

老夫人和大老爷都没想到陆琅居然是这么个直性子,客套话说也不说,直接上来就问菀如的亲事。

老夫人笑了笑说:“我家五丫头还未许亲。”

陆琅点点头说:“怀风不才,得皇上的恩典,如今是三品云麾将军,我父亲统领西北道军务,现在是一品镇国将军。我今年二十四岁,尚未娶妻,不知老夫人可愿意将五小姐许我陆琅为妻?”

按理说,听了陆琅说这话,老夫人应该会十分高兴,可是她高兴不起来。

方才陆琅的问话,之后的态度,任是谁都能从中得了一个消息。

陆琅想娶菀如,但陆夫人却不想。

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

京中就这么大的圈子,陆琅跟母亲说过之后,陆夫人不可能不去跟人打听菀如的品貌性情,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话传过去。

娶妻要娶贤,陆琅又是陆家独子,陆夫人怎么可能不谨慎对待?

哪家会愿意娶个名声并不是特别好的媳妇进门?

何况陆琅年纪轻轻就有军功在家,武将的三品也差不多与文臣四品相当,加上父亲又是镇国将军,陆家的条件这么好,对媳妇的人选就会更加挑剔。

老夫人沉默了片刻,方对陆琅说:“陆小将军人品出众,哪家若能得了像你这样的女婿都是幸事。不过娶妻并不是件小事,你的妻子要在家支撑门户,掌家理事,对上要侍奉公婆长辈,对下要抚育儿女,管束下人。我家菀丫头年纪小些,性子也并不是特别温婉,陆将军可要考虑清楚再提。”

陆琅神色不动,抱拳说:“此事在下已考虑清楚,五小姐品貌出身并无不适之处。”

老夫人摇了摇头说:“实话说,五丫头出了那样的事,想找门好亲事已是困难。咱们家也曾想过,若是陆将军肯来娶,我们必会高高兴兴将女儿嫁出去,并感念将军的恩情。只是,女儿并不是能嫁出去便好,她还有很长的日子要过。我自然希望她嫁出去之后可以家宅安宁,夫妻和睦,一家子高高兴兴地过生活。如果小将军只是为了担责任,迫于无奈,你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