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地产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地产大亨- 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老板你呢?”李为民问,他可没有共享自己关系的想法,当然不会和黄文斌一起行动。
  “我在这边打听消息吧。”黄文斌说。
  “那就麻烦黄老板了。”李为民一刻都不耽搁,拿出电话来已经拨了过去,立即就要找人。
  “爸,你又要去忙了?钢材还是一起吃午饭呢。”李依玲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李为民说,“正好,石城你熟,你带黄老板四处看一下,我很快回来的。”说着李为民的电话已经接通了,他连忙对着话筒打招呼,“高书记,是我啊,为民啊。对对,今天高书记有没有空,有个很着急的事要跟您打听一下……没问题,您说去哪里就去哪里……没问题,我还在石城呢,现在就往京城赶,很快就到了……好的好的,您先去。”挂了电话,手里不停,又拨了一个号码,同时朝黄文斌点点头,“不好意思,失陪一阵子,您随意啊,阿玲你帮我好好招呼黄老板。”这时候电话接通了,他又忙着说点话,“耿大秘,今天有没有空啊,有个很着急很要紧的事要找你……九点以后啊?那也没办法,只好冒昧去您家打搅您了,真没法子。”
  说着他已经走了出门,办公室里面只剩下黄文斌和李依玲两个人,黄文斌觉得有点尴尬,李依玲却是大大方方的说:“黄哥哥,你这么年轻就做这么大生意了?”
  “其实也没多大。”黄文斌说。
  “刚才你不是说五百亿吗?”李依玲问。
  “那又不是我,是我的敌人。”黄文斌说。
  “能跟五百亿做敌人,至少也得有五十亿吧。”李依玲说,“真是太了不起了。”
  黄文斌不知道怎么接话,只得干笑几声,“李小姐不用管我,我自己四处逛逛就行了。”这李为民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怎么叫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儿来搞接待,要说儿子还好一点,这么个小妞要怎么接待啊。黄文斌当然调查过李为民,知道他前后有三个老婆,最早的大老婆和李为民离婚了,没有子裔。第二个老婆是李为民的秘书上位,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李依玲。李依玲的母亲十分厉害,她上位之后,李为民的秘书就全换成男的了。可惜这李太太还没当几年就得了重病,临死前还把自己妹妹推荐给李为民,接了自己的位置。这第三位李太太肚皮十分争气,五年生了三个儿子,坐稳了位置,饮水思源,又是自己姐姐唯一的血脉,对李依玲百依百顺,连带着李为民都对李依玲十分娇宠。
  “这怎么行,我爸叫我好好招待你呢。”李依玲说,“对了,你是和我父亲合作做钢材生意的吧,我有个表舅是开钢厂的,年产几十万吨呢,在石城算是不小了,你要不要去他的工厂看看?”李依玲的母亲是石城本地人,又搭上了李为民,自然会扶持亲戚做钢厂。不过做钢厂也不是真的人人都能做,到现在这个表舅就是硕果仅存的一位了,其他人要么转行,要么退休。
  “这个……”黄文斌对钢厂的确很感兴趣,“好吧,去看看吧,谢谢李小姐。”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先去吃饭,吃完饭去我表舅的厂子看看。晚上去吃羊肉火锅,吃完火锅按按按脚休息一下,然后去唱歌。”李依玲说,“先去吃中午饭吧,我早上都没吃什么东西,快要饿死了。肚子里没食,怪不得浑身发冷。黄哥哥你有没有开车来啊?没开车就坐我的车吧。”
  “我……我还想去钢材贸易行看看。”黄文斌只是答应了去钢厂,哪里想得到整个行程都被安排了。
  “那也可以啊,我表舅的钢厂附近就有好多贸易行,还有好些亲戚在贸易行做,一起去看了就行。”李依玲说。
  “那好吧。”黄文斌只能答应下来。
  “我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有做钢厂的,有做贸易行的,还有做配套的,吃晚饭唱歌的时候可以叫他们一起来。”李依玲说,“黄哥哥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都可以问他们。”
  人家安排得这么周到,黄文斌还有什么话说,“那就先去吃午饭吧。我开了车来,你坐我的车吧。”黄文斌可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保镖司机律师会计师医生一大堆人呢,怎么可能不开车。


第745章 . 表舅的钢厂

  午饭安排的是一家沿海省风味的餐厅。沿海省不论从人口还是经济来说都不算什么,也很少有人到全国各地领略大好河山的,要打工做小生意,一般也是到国外,要不然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石城从来都不是沿海省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这里居然有一家沿海省的馆子,实在是太神奇了,也不知道李依玲是怎么找到的。
  “这个鱼肉丸子怎么样?”李依玲问,“正宗吗?”
  “还真是挺正宗的。”黄文斌说,“鱼肉还很新鲜呢。”其实做得比沿海省本身有一些差距,不过黄文斌已经出门好久了,忽然吃到家乡风味,忍不住就放宽了标准。京城倒是有很多正宗的沿海省馆子,特别是沿海省驻京办,比省城绝大多数馆子还要正宗。可是黄文斌在京城不敢四处乱走,更加不敢在同一家餐厅光顾次数太多,都是让自家带来的厨师做饭,虽然那厨师手艺不错,可是限制于原材料,做完以后还要验毒,味道不免会差很多。
  “现在交通发达嘛,我们也能吃海鲜了。”李依玲说。
  “是啊,交通发达了。”黄文斌说,所以人财物都可以大规模流转,杨木在京城弄到钱,转手就可以砸在石城。黄文斌在沿海省发达了,也可以到这里来吃雾霾。以前黄文斌这种本乡本土的暴发户,也就是局限在本乡本土,除非碰上了特殊机遇,是绝对不会有机会进军全国的。现在能够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买地建楼借此发财,也是靠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吃完了午饭,黄文斌和李依玲去了她表舅家的钢厂。一路上都是各种大型车辆,有的装着煤,有的装着铁矿石,还有的装着钢筋钢板钢管钢锭等等各种成品,都发着低沉的轰鸣声,天色放光了,可是太阳照在雾霾上,也只是显出惨白色。进入工业区,环境更加恶劣,粗大的烟囱排着废气,有的白有的黑。时不时飘来一丝丝异常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什么。
  “从那边过去。”李依玲对司机说。
  “关上窗户吧。”黄文斌咳嗽了几声,“空气太差了。”
  “好些天没下雪了,下雪会好一点。”李依玲说,“我倒是习惯了,而且厂区有高炉,温度高一些呢。”
  “污染太大了。”黄文斌看着路边一根排着白烟的烟囱说。
  “你看这个不大,”李依玲说,“白色的是水蒸气,黑色的污染才大。”
  黄文斌闹了个笑话,幸好脸皮厚,也没脸红,只笑了笑。又开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李依玲表舅的炼钢厂,这工厂规模颇大,厂区里面还有绿化带,不过名不副实,草都是枯黄的,树也死了一大半,剩下寥寥几棵在苟延残喘,不过残枝败叶的,大概也是命不久矣。厂房周围都有一层厚厚的灰,大货车咆哮着在厂区里面跑着,把水泥路面碾压了一遍又一遍。车间几个烟囱又高又大,排出来的烟柱是这一带最粗最长的,显然在全力生产。
  “这边是厂房,那边是仓库,还有这边是办公室。”李依玲的介绍很简单,“哎,表舅!”
  一个面色灰白的秃头男人跑了过来,倒是西装革履的,“小玲你来了啊。”
  “黄哥哥,这是我表舅,叫做荣文。”李依玲说。
  “表……”黄文斌差点被带到沟里去跟着叫表舅,好容易才把这个字吞了,“荣老板好。”
  “这位就是黄老板是吧,久仰大名。杨木多厉害一个大老板啊,我在石城都听过他的大名,那是我们这种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可黄老板跟他对上,始终站着上风,最后还逼着杨木赔了钱,听说是赔了三十多亿对吧,厉害厉害,我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赚这个数字的一半。”荣文热情的说,“上办公室坐。”
  办公室装修得很豪华,上面还挂着很多锦旗,其中最大的一面,乃是“石城2007年环保标兵企业”,颁发单位是石城环保局,黄文斌看了真想糊环保局一脸煤灰,这也太争着眼说瞎话了吧。荣文看黄文斌注意那一面锦旗,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吹,我们厂可是区里的利税大户,什么政策都得朝我们倾斜,别看我工厂什么环保设备都没有,环保标兵还是得给我。这旗子可不是白给的,挣了一百万的退税呢。”
  “以前不是有很多的嘛,粉尘过虑余热利用什么的。”李依玲说,“当时装这些设备还拿了财政补贴呢。”
  “那些设备运转费用太高了,没事谁会开着。”荣文说,“后来我有个朋友要开钢厂过验收,我就把那些设备卖给他了。你说国家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明知道我们不会用,建新厂还非要验收,验收还非要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搞得我们把那些没用的设备拆来拆去,麻烦死了。”
  “环保一点总是好事。”黄文斌忍不住说,“老这么污染下去不行的啊。”
  “那没办法,我们这里几十万人要靠炼钢混饭吃呢。”荣文说,“要说环保,那还得大钢铁厂,那些年产几百万吨上千万吨的大厂子,什么设备都有。我们国内的也就罢了,我去过欧洲那边的钢厂参观过,那可真是厉害,厂区一尘不染的,看着好像公园一样,但成本多高啊。用他们的钢,建楼成本要上升多少?再说了,一家大钢厂,产量相当于几十间上百间小钢厂,可是劳动力只多几倍,其他人怎么办?全都下岗吗?我们能赚钱就赚钱,环保什么的,只能期待下一代了。等到有大科学家发明什么装置,又环保又省钱,那时候我们再装不迟。”
  “先别说这么遥远的事情,黄哥哥,我们去高炉看看吧。”李依玲说。
  黄文斌被这一声哥哥叫得很不自在,看荣文的表情若无其事,难道李依玲见谁都叫这么亲热的嘛。黄文斌带着一大帮手下,跟着荣文和李依玲一起来到厂房里面,顿时觉得热气奔腾,外头冻得要死,里外温差起码好几十度。荣文带着黄文斌来到调度室,走到一块大玻璃面前,指着一个巨大无比的炉子跟黄文斌解释,“这就是高炉。”
  “还真是……很高。”黄文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荣文被逗得哈哈大笑,说:“要不怎么叫高炉呢。”
  “现代高炉很复杂。”李依玲跟黄文斌解释,“基本上就是炉顶投料,炉底吹风,是不是这样啊表舅?”
  “差不多是这样吧,你们没学过的很难详细解释。”荣文说,“投料就是投各种配料,铁啊焦炭啊什么的,投料最重要的是配比,现代的高炉当然都是自动配比,我们这个配比系统特别好,是大钢厂淘汰下来的进口货,比别的小厂好多了,做出来的钢性能高很多。”这时候外面忽然响了警报,荣文说,“正好有一锅钢水出炉,黄老板可以看看。”
  红红的钢水倾斜而出,看得黄文斌心潮澎湃,无数工人默契的合作着,有一股别样的美感。在以前,钢产量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能力,钢产量大工业就发达,力量就大,就能欺负别人。钢产量少工业就不发达,力量就小,只能等着别人来欺负。所以那时候的领导人才会提出钢产量超英赶美。可是现在真超英赶美了,钢产量第一了,占到世界一半了,工业水平距离世界先进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可见光是规模大还不行,还得技术先进。
  “钢水出来成型就是钢锭,然后再加工就能得到钢筋钢板什么的。开钢厂可辛苦了,高炉不能停,主动停机手续很麻烦,损失很大,意外停机的话,里面钢水凝固高炉就报废了。所以必须日夜生产,一年三白六十五天都是如此。前一阵子搞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停了一个月,这损失真是太大了,现在得加紧生产,把损失补回来。”荣文见得多了,一点都不觉得这情景稀奇,抹了抹汗问,“黄老板是有意做钢材生意吗?”
  “啊?”黄文斌在出神的看着钢水出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是,是想和李老板合作。”黄文斌是要和李为民合作坑杨木一把,这是秘密,对外只能说双方合作搞生意,至于合作什么,当然也有一套说辞,但是骗别人也就算了,这个荣文可是开钢厂的,说太详细了可能会看出破绽,还是把话题扯开比较安全,“你这儿的钢全是卖给李老板吗?”
  荣文脸上出现一丝尴尬之色,“有些是卖给李老板,不过李老板生意大,钢材来源多,有时候给的价格不是很好,比不上别人的。做生意嘛,那当然是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黄老板你说是不是?要是李老板肯签长期合同,价格低一些我也就认了。但李老板又不肯,这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市场经济价高者得嘛。”黄文斌说。
  “现在市场波动太大,谁也不敢签长期合同。”李依玲说,“特别是政策风险大,表舅你也说了,前一阵子开运动会,京城周边关了好多厂子,要是签了长期合同,你们交不了货,那损失可就更大了。我父亲不会找你们麻烦,可是要填这个洞,非把他愁死不可。”
  说起政策风险,黄文斌脑中似乎闪过一道灵光。对啊,有政策风险,做钢材生意最怕的就是这个!这一段时间可是有很多政策风险,如果杨木提前得到了消息,利用这个消息布局的话,当然能够赚一大笔,动用五百亿资金,也可以理解了。黄文斌要怎么利用这个情势呢?怎么样尽量减少风险来赚大钱,同时还要把杨木彻底坑了呢?


第746章 . 钢材贸易行

  (第一更,今天元宵,只有两更,下一更在晚上)
  黄文斌对钢材是一窍不通,对钢材贸易的事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也就是杨木涉足钢材贸易,所以他才会和李为民合作,想要在刚才上面坑杨木一把。上辈子黄文斌看过不少和钢材有关的新闻,但这些新闻都是老生产谈,一直都没觉得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忽然出动了灵感,才把杨木的做法和新闻联系起来。
  “所以没法子,只能卖给别人啊。”荣文说。
  “荣老板。”黄文斌说,“钢厂一般有多少存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