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志-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前几天写完《大志》——这篇我一直以为我会坑的文、这篇令我由热变得冷却再变成无奈的文、这一篇没结构可言随心所欲写得凌乱不堪的文——在世纪末日之後、2013之前完结了。我身为作者,总觉得笔下每篇文都写得不好、不称心。记得当年《春秋》,我因心灰意懒,於过年之前愤然将馀下廿几章都贴出来,现在想来,不免觉得那时的自己太幼稚。其实那时我仍想大红大紫,常发梦 : 假如有一天网上的人能因我的文章而注意到「港式BL」,那就好了 ; 别的作家以方言入文,京式BL都成为一种挺红的风格,为什麽就没什麽人去写粤式BL(就是以广东话入文)? 我就是基於这种发白日梦的心态写下《春秋》。
  而事实证明 : 我真是太天真。粤语——这种渐被残杀的语言能有什麽市场? 我这一个年轻无知、亦缺人生经验的小小作者,能有什麽伟大的创作? 有一阵子,我曾因此而失落,感到自己应当放弃,去做别的事,例如是读书。我天生就易放弃,所以一事无成。後来我还是不甘於做只丧家犬,硬著头皮写下第二部长篇——
  《大志》。
  要让我本人从文章的优劣去评《大志》,我当然会说这篇文写得差。故此下文所讲的,是我写《大志》时所思、所想的东西,而不会自评哪里写得差、哪处写得劣,大家无聊便看看。我很喜欢自言自语,向空气吐露自己所想的一切,可能因为太寂寞。梵谷终其一生热衷於与自己的兄弟通信,并在信中解剖自己所创作的每一幅画,基本上将那些书信、作品集合起来,就是梵谷本人的自画像。既想坦露,又怕受到伤害,我虽然不及梵谷才华的亿万分之一,但在这方面,他使我隐隐有种同类的感觉。
  名字背後的故事
  在《春秋》完结前,我就著手写《大志》了。有关书名,我没有想太多,就叫这做《大志》。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由中心人物——戴志而来。话说我之所以想写此文,只是基於对戴志这角色的热爱。我最爱的人物是戴志,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变过。那是因为我一直也想做一个好像戴志那样的人 : 八面玲珑,专一,俊朗,坦率而能自我保护,大智若愚……但现实中,我感觉自己的性格比较似笔下的林春跟陈心(换言之就是纠结得让人蛋疼的人)。
  其二是想承袭《春秋》的传统,让书名包含两主角的名字。《春秋》不用多解,我定角色名时,就想到要让两人的名字相合,一听就明白他们是cp,不知怎的脑里就蹦出「春秋」二字(虽然这个名字也许误导不少人站错CP)——最初他们只是我某篇写作功课的人物,只是写完那篇功课,觉得这两个角色挺有趣,才开了个长篇,我可是始料不及的。《大志》先是谐音「戴志」,其次「志」取自戴志之名,而陈心的「心」字也包含在「志」一字里,所以我一开始就觉得「大志」这名字最妥当。
  顺道点明其他角色名字的由来。有些作者改名总是想以奇险压倒读者。有一位专写美强的作者就爱由此进路命名角色,我才疏学浅,他笔下的角色总带有几个我不认识的字。我因为自命清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常常说想用耽美文反映现实,所以我改名总是很随意,笔下角色的名字也平平无奇。名字跟外表一样,都是个臭皮囊而已,随便改就行,故此我往往花很短时间就能决定角色的名字。
  戴志——这个角色我本来没打算塑造太多。在写《春秋》时,我先想写一个小丑型角色,他有一个滑稽的花名,到处吃得开——不知怎的,先想起足球小将的「戴志伟」(後来才知应作「戴翅伟」,但知得太迟),再想到戴志这名字。
  陈心——此名取在陈三愁之後。说来奇怪,一开始我就想到要将陈秋的父亲起名为愁,後来觉得「陈愁」念起来太古怪,才变成「三愁」。接著我一见了「愁」字,便一把想到陈秋兄长的名字——「心」。。恰如陈心的「心」字是组成「志」的一部分,也算是两个角色的缘分了。
  何清玉——我构思每个角色时,都是先想此角色的性情跟际遇。她是个有才学的女子,精神上有洁癖,但却选择了不学无术、风流不羁的陈三愁,可见她其实并非外人想像的高洁。她跟陈三愁,终其一生是灵与肉的斗争,两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对方,所以两败俱伤——这女子,何曾冰清玉洁呢? 这便是她名字的由来。
  陶微风——这角色的英文名直接取自我的网友,Ms Anubis。而配合此人物的性情,我觉得应用糜烂去形容 : 糜烂中有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於是想到「开到荼蘼花事了」。这人物身上有欲望,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且他在陈心生命中是个停留最短、又对他影响极大的过客,恰如一阵微风拂过他的心,使他心痒过,最後又不得不接受这一阵风的逝去。综合以上,就有了陶微风此名。
  曲意——不知大家对这角色有没有印象,我写他,纯粹出於「陈心没有朋友也太奇怪」这一点。此人性情古怪,亦心思细腻,能「曲尽人意」 ; River(曲意之洋名)一名,只是因情节需要(曲意伴陈心去见陶微风,不能用真名)才乱改出来,因河流多弯弯曲曲,曲意的个性又怪异多变,便由此命名。
  龙凤——是先想用「山鸡」作为他的花名。「山鸡变凤凰」一句使我想到将他名字改为「凤」,便有了龙凤。这名字高贵、正气,与他後来走上黑道的经历形成反差,我觉得挺合适。龙风牵一名,其实是由「龙凤」跟「牵」的谐音跟意味结合而成。他的名字暗示了龙凤是他兄长,而他作为一跟线,无意将龙凤跟戴志两个本已不同道的人物牵在一起——这角色的作用只是如此。
  戴书——她是继叶芝後的女角。想写一个处处跟戴志相反的妹妹,因而直接为她起了一个甚有文气的名字,单名「书」。不知道大家对她有什麽印象。我对她的刻划比叶芝多,也是出於一种为耽美文女性平反的意欲。在耽美文里,我相信除了腐女朋友、母亲跟坏女人之外,也应当有类似她们这种较单纯、美好的女子。我想……大家就算对戴书没印象,至少也不会讨厌她吧?
  这样合起来,《大志》中我有尝试刻划过的角色也有十个之多(也应将陈秋计算在内,因此文颇著墨於陈秋的成长,大概看完这篇後,有看过《春秋》的作者会觉得陈秋的个性更圆满一点)。成功与否,我真的不知。因为我连有多少人能够由头看到尾,也不敢猜想。
  解构陈心
  开於陈心——这人物的评价目前为止挺两极化。有人很喜欢他,有人很讨厌他,无论是哪一种也是我乐见的。有时像戴志这类型的角色有太多优点,通常是一面倒受人喜爱,可现实中哪有完美? 每个人都是有优有劣,喜欢不喜欢一个人,要看缘分。就我自己而言,我对於陈心这个角色的感受是……
  「心哥,你很烦。」没错。你们不会知道我花了多少时间去想 : 到底陈心是个什麽人。有一阵子我几乎忘了他只是我所创造的角色,而很认真地去翻看一切我所写过、有关陈心的情节,然後很认真地代入他的处境,去想 : 有这些经历的他到底会变成怎样的人? 我对陈心这个角色本来很有兴趣,因为他身上有很多故事,而且是我素来喜爱的一类攻型角色 : 生得俊美、家庭破碎、执著、有破坏力。
  所以陈心不知不觉被我塑造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比林春更甚。林春的烦恼是有点似少年维特那种,多愁善感的。但陈心的麻烦之处,在於他身上的某两种情结 : 恋母,童年创伤——我不得不招认,在写他时我看了不少佛洛伊德的书,所以将佛氏两大著名的性心理论述都加诸於此人身上。以下试图用部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解读陈心。
  不难看出陈心对何清玉实有种不寻常的热爱,这种爱情超越了亲情——在某一段,戴志要求陈心绑住他来做爱,所用的黑白丝巾便是何清玉生前之物。陈三愁无法成为称职的父亲,因此陈心并没有像佛氏理论下的一般孩子——将对母亲的原欲转化为阉割恐惧,转而变成对父亲阳具的崇拜——反之,他一直维持对母亲的热爱,将父亲视为仇人,以致於他曾经想父亲死去(儿子只要将父亲杀死,自己就能占有母亲),以换来家庭的安宁。故此,陈心叙述回忆时,素来直呼父母的名字。这样看来,由於我写文时深受佛氏理论影响,不知不觉就从俄迪普斯情结去塑造陈心的人格。
  (後来我因写论文之故,而读了D。 H。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使我感到陈心与该书的主角有若干相似之处,此处不多叙。)
  故此,陈心从何清玉的虐打中感受了隐约的欢愉,影响他成长期间发展畸形的性癖——他後来与戴志欢好时,每每喜爱让戴志受皮肉之苦,就是出於一种他童年时便十分熟悉的施虐心理。至此,或者你会问 : 既然陈心「爱」母亲,则他理应变成受虐狂才对吧? 陈心这方面的转变,我有用上拉岗的部分理论去思考。他的镜像理论实在很深奥,我看完之後加了一点自己的联想。这理论是假设人之所以成为自己(或谓自我'self'之形成)是因为人从镜子见到自己的形象,因此他会自觉自己是个人。放大一点去看,社会便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人根据这面镜去构成自我,也就是构成一个自己心中所想的「我」,所以人的自我,只不过是选择性的模仿与改造 : 可以是基於与人的相同之处去构成我,亦可出於「我」与他者的差异而构成「我」。
  陈心的「我」,是对何清玉与陶微风的模仿,同时建立於他所察觉到的,自己与陈秋跟陈三愁的差异。因此在某一回,我安排儿时的陈心在察觉到自己与弟弟陈秋的分别之後,才自觉自己是个独立个体。他对何清玉的爱慕出於崇拜、天生的恋母,逐渐形成受虐癖。然後,他在陶微风身上看见何清玉的影子,在陶的影响下,他开始由受虐转成施虐——因为何跟陶是陈心最仰慕的他者(与自我相对的人就是他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面镜子,故此他渐渐想「变成」他们——这解释了陈心在戴志面前何以是施虐的角色。
  但长此下去,陈心在身份认知上会出现极大危机 : 他会逐渐跟陶微风或何清玉的身影重叠,而失去自我。为了从他者(即陶微风跟何清玉)手上夺回主权,戴志对陈心而言就成为重要的工具。一方面他满足了陈心的施虐心(包括身心、欲望与戴志个人前途,一时皆掌於陈心手中),另一方面戴志也让陈心对自己与母亲、陶微风的关系作出深远的反思与回忆。结果是,陈心因不想失去戴志,而渐渐察觉他和何清玉、陶微风均是三个独立个体,陈心有他自己的价值。因而,到了最後,陈心不需要再依赖对戴志的控制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所以他让戴志在关系中作出抉择 :去,或留,皆出於戴志自己的意志。
  当然,在陈心自我觉醒的过程中,陶微风这个角色是不可或缺。很多人或者不能够接受陈心与陶微风有过两次出轨,但如果陈心并无跟陶微风做爱,他永远看不清镜像与真实的分别。所以,他和陶微风的一段就有去魅化的作用(De…mystification),如果陶微风是一个层层组成的迷思(他对陈心而言,象徵欲望、理想人格),那两次的性爱就让陈心彻底看清 : 陶微风只是一个寂寞的中年人。
  戴志的历程我就不作解释,因为他人格上的改变不如陈心来得复杂。而最後,戴志与龙风牵的一段关系,其实是出於两组对应 : 龙凤(龙风牵作为龙凤的替身)跟戴志 ; 陶微风跟陈心(以陶微风作为何清玉跟陈三愁的替身,他与何清玉均处於主人角色,而他是一个机智的男角,替代了陈心内心一直缺失的父亲形象,因此陈心著迷於陶微风)。所以,经两段出轨後,两人清洗了过去,真正平等。嗯……我知道大家或者很难接受他们的不忠,但我打从心底不相信有哪对伴侣真的会似大多数爱情小说般,从一而终(还要跟初恋兼初H对象白头到老)。
  一开始,我真的无法捉摸陈心的人格,因为论角色魅力的话,戴志比陈心的形象强得多,所以刚写《大志》的下部,我真的非常苦恼。唯有先理清陈心的过去——故此陈心的回忆占了下部的极大部分,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其实有几十回所叙述的,都只是戴志sem break期间某天在独秀居度过的事,只是当中加插极多陈心的回忆。
  总结陈心的性格 : 他算是一个有过去、没感情的人。太多的过去磨灭了他天真的个性与梦想——这些东西他选择送给陈秋,所以陈秋是一个较为有感情的角色。而陈心幼时便选择默默承担一切,故他後来将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期望让欲望主宰自己——这也只是出於自我保护而已。
  以上是我写陈心的经历。这个角色为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或者我写得好不好,就不是我能管得住了。
  曲终
  最後,我想简单讲讲《大志》背後的歌。我创作时无法不听著歌,因为歌曲能引领我进入不同的世界。
  《大志》在结构上分上下两部,上部用戴志视角,下部则用陈心视角,而我在写这两部时所听的歌也不同,现在说出来看大家能否从文字品味得出那些歌的味道。(作梦啊,我哪有这种功力)
  上部——答案揭晓,我听的是陈奕迅。而当中一首最影响我写文的歌,必定是《黑夜不再来》。基本上不只上部,就连写下部时,我有若干时间也在听《黑》此曲。老实讲,那首歌的歌词没什麽逻辑可循,我觉得那是在讲一段很复杂的关系。这一首是电影《十二夜》的主题曲,那电影是讲女主角张柏芝对男主角陈奕迅的爱情,只是一段幻象与误会,当她弄清楚事情後,又有一种去魅化的效果——她在一刹那间破除她对陈奕迅的爱情。
  我觉得戴志的爱情(或说感情),就是出於误会 : 无论龙凤或陈心,他都没有深入认识过。他对龙凤是由内疚生出的感情,再加上龙凤是第一个让戴志发现其性取向的男人,因而戴志以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