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铭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用爱铭记-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爱铭记
作者:冰川紫电

第1章

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满目疮痍的大地,成为了时间河流中一个短暂的片段,只翻卷了一个小小的浪花,就被吞没了,完全消失不见。
如今的蓝天白云好像已经覆盖了历史的凝重,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只是历史已经到了今天。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六周年的时候,往日,为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而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英灵早已经铭刻在人民英雄的那块丰碑上了。
此刻,张宁正抚摩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坚实巨大的碑身,如同抚摩着百年中国的沧桑一样,他的心情已经不再是一个36岁的时尚的城市青年的心情了。
手触着大理石碑身粗糙而冰冷的碑面,端详着上面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石刻,张宁好像从历史长长的噩梦中醒来。碑身的题字还是那么刚劲有力,耀眼夺目,正如题字人的一生,为中国所做的伟大事业一样,永垂不朽。停到描绘抗日战争的巨幅浮雕前,张宁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那是个多么黑暗的时期,虽然离现在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它深重的灾难,让人不堪回首,给人以过去几百年的错觉,以至于当今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历史上的悲惨,历史上的苦难,也许是不愿意想起,不愿意正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有很好很享受的生活,又何必为那段发生在奶奶爷爷身上的事而念念不忘呢?
但张宁无法忘怀,正直的、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无法忘怀!抗日爱国的情绪时时发生在这片国土上。而血脉上的延承,也是无法轻易割断的。
张宁的爷爷正是这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中普通的一员。因为是先烈的后代,张宁的心中有比别人更深的责任感。是历史的责任,也是现代的责任。
要知道28岁的年龄,张宁的爷爷张志强已经是中国□河北正定县的地委书记了。
张宁的脑海中无时不闪动着那一幕,虽然,他不是历史的见证者,但是,见证历史的人们留给他的是一个永不会忘记的历史;这个历史,是让今天和后来的人们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句话,一个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国家则不能忘记民族的历史。
透过浮雕硝烟四起的背景,张宁的目光穿过石碑,回到了1940年的6月18日。
河北省正定县的县城,那一天,天空阴沉着,还下着雨。雨丝绵绵密密的飘零着,初夏季节却有深秋的凉意。也许上天已经预见了悲惨事件的发生,为这块灾难深重的土地,抛洒下同情的泪水。
正定县是一座古城,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的历史悠久,地处要冲,早在春秋时代,鲜虞国就在此定都。自西晋以来,一直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历史上就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但是,自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来,大片国土的沦落,使当时的正定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倍受侵略者的涂炭,人民长期在死亡线上挣扎。
1924年,中国□在正定建立了地方组织。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京卢沟桥制造事变,随后开始占领华北。当时正定的地委书记叫张志强。1937年10月8日正定城被日本占领,张志强带领正定地区的□组织和游击队开展了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
后来,由于叛徒汉奸的出卖,张志强等做为□的地委领导被捕。在狱中,张志强为了保护党组织和游击队宁死不屈。
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用尽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折磨张志强,日本鬼子以为折磨人的肉体,就可以遂愿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没有正义的良知,当然不懂得正义的力量,就是这力量,让我们许多被捕、被出卖的革命者,可以用意志、用信念来忍受痛苦,蔑视死亡。当然他们是珍惜生命的,正因为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明天充满了爱,充满了向往,所以他们才能活的那么伟大,站在灵魂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肉体。我们现今只能用“抛头颅、洒热血”这样一些笼统而泛泛的词来形容他们为祖国的今天、为后代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但鬼子的残忍和变态是我们用最卑鄙的思考都无法想象的。
总之,在这个非人的世界里,却是人高贵的灵魂战胜了卑鄙的存在,日本鬼子无法从张志强的嘴里撬出一个字,就拿出最后的手段——杀害张志强,以示威吓。
那一天,古城墙上站满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墙头上飘扬着日军的太阳旗。一条泥泞的土路上,一列日本兵押着六个□员,每人都被铁链绑着。脸上、身上到处是斑斑的伤痕,面色憔悴,但眼中的光芒仍在,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其中一个女性,年龄约十六七岁。最前面,就是中国□河北正定的地委书记张志强。他虽然被折磨的脚步蹒跚,但他用尽最后的力量,让自己挺起胸膛,我们是正义,你们是非正义的,虽然是我们被押赴了刑场,但在心灵的审判席上,最终是你们被押上断头台。张志强丝毫不屈服的咬紧牙关,他要让鬼子示威的诡计不能得逞,他要让民众看到力量。
四周站满了群众,被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拦在路边,当看到他们亲爱的张志强书记出现在视线里,人群向前涌动着。有人默默念着:张书记……这就是一股集结在四处的暗流,也许现在还很微弱,但这力量正在生生不息的壮大着,这是可怕的暗流,它势必会掀起惊涛骇浪,把压迫击的粉碎。
张志强用力挥动着被绑在双腕上的铁链,激昂地对路边的群众说:“俺叫张志强,是白淀人,中国□党员,今天拜托父老乡亲给俺家捎个信,等到中国解放的那天替俺放鞭炮。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他一路高呼着。
日军军官高桥一郎手按军刀站在一个高土坡上。正虎视眈眈的观看着自己导演的一幕,想让张志强这个死对头狼狈万状的在人群中游行而过,他带着猫戏老鼠的愉快心情,在边上观赏着。他的身边是荷枪实弹的侵华日军。
但看到张志强直到此时都坚强不屈,鼓动着群众,高桥一郎不禁慌了神,让手下的士兵赶紧把张志强等人连推带搡的赶了过来。
张志强等人被日军推到了高坡边。
高桥一郎握着日本军刀走到张志强的面前,他得意地看着张志强,用生硬的汉语说:“张书记,你还是不想交出那些□人吗?”
张志强轻蔑地看着高桥一郎,呸了一口,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来:“休想!”
高桥一郎装作不介意的一笑:“我知道人都是怕死的,你难道不怕?”
张志强头一扬,索性不看他:“怕死不做□!”
高桥一郎点点头:“好!□给了你什么好处?”
张志强临危不惧:“就是为了把你等日本走狗赶出华夏大地,建立新中国!”
高桥一郎仍不死心,继续诱哄着:“看不到新中国,那你岂不是很遗憾?”
张志强语重泰山:“为了民族解放,我等死而无憾!”
高桥一郎恼羞成怒:“好,我要你看着他们是如何死去的。”说话间,他挥起军刀向一个□人的头颅砍去。顿时,喷涌的鲜血飞溅。
高桥一郎随后把滴血的军刀架到张志强的脖子上:“张书记?”
张志强看到牺牲的同志,双眼发红,用力向高桥一郎撞去:“畜生,你有种来杀我。”
高桥一郎不防备,被张志强撞翻在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张志强此刻还这么的英勇。
几个日本人向张志强冲去,高桥一郎踉跄着起身,然后把手一挥,恶狠狠地说:“我要看看你们□能坚强到什么程度。”他命令日本兵把张志强绑在一棵树上。
高桥一郎挥起军刀刺向另外一个□人,并下令杀害了另外两人。顷刻间,地上就被迸流的鲜血染红。
面对身首异处的同志们,年轻的女□员,厉声斥责日军的暴行。
高桥一郎令几个日本兵当众撕碎了她的衣服,轮番□,并把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年轻姑娘砍断了头颅。
这是些禽兽,他们不是人。
张志强怒眼爆睁,眼中几乎要喷出血来。他只为自己没法把同志们救出魔掌而痛苦,为同志们的牺牲而难过。
高桥一郎到了张志强的面前,还未说话,张志强一腔鲜血涌出,向他的脸上喷去。
高桥一郎气急败坏,拔出枪来,向张志强射击……
天空中长久酝酿的雨意终于汇成一股大雨,倾泻而来,日本军的太阳旗被雨水冲得再也不能飘扬了,正定大桥下浮沱河的水,怒涨起来,水流湍急,不时卷起朵朵浪花,在翻滚激荡着……
正定城的古城墙在雨中记录着这一刻。
城墙上的松柏树在风中哽咽着……
第2章

回忆历史,似乎不应该是这样一个青年的责任,记录历史,似乎也不应该是他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从28岁到36岁,张宁感到自己已经活过了大半辈子了,也是这几年,他的阅历和能力始终不能够让他完成自己儿时对奶奶的一个心愿:长大了,我要写写爷爷的故事,我爷爷是个烈士。我们家所有的人都是共产党人,长大了我也要当共产党。
奶奶经常絮絮叨叨地跟他说:“你爷爷当时入党的时候,我还不想让他入呢,要知道多少共产党人被杀了呀!那年,一个28年(1928年)的老党员找你爷爷,就在今天咱们的这个炕头上,他们秘密地说些什么,我就知道你爷爷他加入了共产党。咳,那就是你爷爷,国民党的军队都被日本人打跑了,你爷爷他们那么几个人能把日本人赶跑吗?”奶奶每说起爷爷,就又心酸又埋怨,但她内心是骄傲的,为自己嫁了一个这样的丈夫而自豪。

奶奶的话,让张宁思索了半天,是啊,放在今天,年轻人是不会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的,当然,教科书里讲述了许多革命故事,但那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身临其境,对共产党人那种民族的责任感和危难之中献身革命的精神是不可能切身体会到的。
思索在历史中,张宁一向是沉静的,生活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张宁感知到国家强盛的尊严和力量,他是青年人,不失时尚潮流,他是作家,一个写作战争历史的作家,沉稳凝重则是他必须修炼的素质,这个素质已经在他说我要写爷爷的故事中诞生了。
当然,今天的故事已经不只是为了写写爷爷的故事了,更大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不能忘记历史的责任。

一次,张宁曾经看到一个日本留学生对一个中国出租车司机漫骂,日本人眼里流露出对中国人的那种鄙视,让他久久难忘,那名中国司机在日本留学生的眼里就是东亚病夫,就是拉黄包车的车夫,这就是他知道的日本人。
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向前迈进了许多,但日本人对中国人蔑视鄙夷的心理仍然没有改善。如果我们自己不自强,历史的悲剧说不定将重演。
难怪,当今日本孩子是不会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对中国乃至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杀戮的,他们从教科书里知道的只是帮助中国和亚洲国家建设王道乐土,这样的精神怎么会制造南京大屠杀呢?怎么会拿活人制造细菌实验呢?怎么会让一些被侵略国家的妇女充当“慰安妇”呢?“慰安妇”又是什么呢?

是啊,同样天空,同样的白云蓝天下,正如今天般美丽,然而,侵略者的飞机向建立璀璨的华夏文明的古国投下了罪恶的炸弹,炎黄儿女的血肉遍横儒家厚道之地的城市和乡村……无情的火,烟和雾,旋转燃烧,冲向天空。

飞机晃动了一下,可能是遇到了强气流的原因吧,机舱里,张宁坐直了身子,他的眼光从脑海中残留的记忆画面映出的天空中,转移到窗外彩色的蓝天白云之间,侵略者的飞机消失了,被投掷的炸弹所蹂躏的土地上变成了高楼大厦,田野村庄翠绿如画。
张宁在心中叹了口气。最近,他总是心绪不宁的把思想拉回到那个战争年代。好像这不止是他爷爷亲身经历的历史,也是他自己亲历的事件。尤其坐飞机或火车时,身体在跟着机械运动,景物的变换,特别容易让他浮想联翩,好像自己乘坐的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开往历史的时间宇航器。别的乘客都在惬意的休息、听音乐,享受难得的片刻休闲时光,但张宁却满脸严肃,好像正在思考什么关乎他一生的重大决定。让初见面的人,对张宁会产生一种冷漠而又难以接近的感觉。

张宁的眼光从外面收了回来,回到了手里的那张旧照片上。那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记录的是一名共产党人牺牲时的场景。是杀害这位共产党人的侩子手亲手所拍的一张照片。
从照片上能够看到一个古城的城墙,还能看到烈士身后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庙。只是城墙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他不知道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这是历史的遗物。
经常奔波收集、整理这些历史资料,张宁已经从一个作家发展成为了一个搜集抗战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了。
如今,他已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职业,因为,抗战的很多历史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在今天的日本社会里,文物的保存者多数是一些团体或者侵华日军的后代。这些东西,在张宁的手里,则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是子孙后代不能忘记的东西,虽然他还没有后代,虽然他还没有结婚,当然,他的心情也是没有时间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
这张照片就是他此次去日本的收获,一个意外的收获。
第3章

机舱甬道里,中国航空公司的几名空姐正在为客人们忙碌着。供应着食品饮料,解答旅客的疑难困惑,个个面带微笑,亲切热情,耐心周到,一片繁忙而又有序的景象。
张宁一个人默默坐在公务舱里的一处座位上,离他不远的边上坐着八个年轻的日本小姐。
张宁想着自己的心事,对于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年轻漂亮的、被世界公认的温柔岛国女子,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
这几位女孩子正当青春妙龄,年轻的脸上带着羞涩,但一点儿也掩饰不住内心兴奋激动的心情,闪着生气勃勃的光芒。
八位女孩子很显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脸上的稚气未消,没有走入社会后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张扬。一个个腼腆、端庄的坐着,双腿紧紧并拢,双手安静的放在大腿上,表现了日本女子很好的礼仪教养。
其中,有一位相貌很出众的女孩子,长的有点儿像当年红遍日本,甚至中国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