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色生枭-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自荒原中汉人坟墓的、和宋阳手上戴着的一模一样的珠链,宋阳送给了小葡萄。

葡萄翻身就跪又要磕头,这次被宋阳一把抓了起来,笑道:“你还真礼多人不怪。”

小家伙煞有介事:“不磕头不行,老师把自己的护身宝物送了我……咦?”

苏杭送给宋阳的珠链,一直都被他带在腕子上,他身边人几乎都见过,葡萄还道是同一串,但话还没说完宋阳就翻起了袖子亮出自己那串,葡萄这才知道原来是两条珠链。

一品擂后的搏杀逃亡、深山探访蝉夜叉、别来禅院苦斗国师弟子、再加上这次出访回鹘途中的一串风波,自从带上苏杭送给他的珠链后,宋阳经历过无数风险,数不清多少次都陷入危机,最终都逢凶化吉;再看荒原中的汉人,不管他们的图谋是否成功,但至少落个平安终老,两串珠链虽然来历不明,但或许真有些护身佑福的灵验。

如今宋阳把它送给了小葡萄,祝福之意不言而喻。

至于为何不将其送给筱拂、初榕或者瓷娃娃,宋阳的想法简单得有些狂妄:她们有他。

小葡萄甩着胳膊欢天喜地的走了,外面忽然又传来了一阵纷乱。宋阳皱了下眉头,小捕和初榕也不明所以,三个人起身走出屋外。

来到镇上,只见大群‘闲杂人等’,个个眉头紧皱面带忧色,成群结伙向外而行,乍见常春侯、公主郡主一行,他们又忙不迭躬身行礼。

他们不是军卒、更不是小镇居民,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南理人,从老人到娃娃年龄不一,穿着服色也各不相同,既有布衣平民,也有锦绣富贵。

很快宋阳就弄清楚了状况,这些人都是佛家信徒,开战之后自四面八方汇聚到妙香吉祥地,祈愿平安求佛福保佑,就在刚才,不知谁把洪口陷落、谷应春兵败的消息泄露了出去,人群一下子变得恐慌了,西方再无屏障,燕子坪很快就会变成险地,人们又开始四散逃离,准备向南方撤去。

佛家信徒们路过小镇,这才引出纷乱,好在吉祥地的僧侣们疏导有序,乱则乱了些,总算没出什么事情。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逃跑,真正的虔诚信徒并不为前线战事所动,依旧专心礼佛。

宋阳看了一阵,深深吸了一口气,挺直腰板对任初榕道:“晚饭的时候,请丰隆和郑纪、阿里汉、木恩、金马大伯,还有……刘二哥。”

六个人,分别是蝉夜叉、回鹘卫、山溪秀、石头佬还有刘家军的首脑,宋阳拉出的名单代表了封邑中所有武装。

任初榕闻言就是一愣:“你想怎样?”

“打。”一个字,宋阳说得风轻云淡,同时脸上也摆出一副淡然模样,心里感觉简直好得没法说了。

小捕和初榕对望了一眼,两个女子的脸上都显出了激动,小捕的声音甚至都有些轻轻发颤:“怎么打?”

“没想好。”宋阳努力维持自己的清淡,可惜,没底气就装不成高人了。

说完宋阳自己就笑了起来:“反正打就是了!”

不算泰坦鸟的话,封邑中所有武装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万人,不是不能打,而是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灭,辛辛苦苦经营的家底转眼就会化为乌有,任初榕也深吸了一口气:“你要不要再想想,这一仗不是剿匪或者对付贼寇,而是两国交兵,吐蕃……”

“不打不行的,非打不可!”宋阳早就想清楚了。

两座屏障告破,南理岌岌可危,在这一世里宋阳一直都以南理人自居,燕子坪就是他的故乡家园,保家卫国责无旁贷;

待吐蕃平南事了,怕是立刻就会调转矛头去对回鹘,日出东方为了替他报仇才去进击草原,如今宋阳一定替义兄拖住高原上的恶狗;

天下皆知,燕子坪和镇西王同仇敌忾,且封邑中又有妙香吉祥地,是南理佛徒精神寄托之地,就算他不打,番兵会放过此处放任不理么?何况吐蕃第一高手死在宋阳的刀下,大家本来就是仇人;

吐蕃攻击南理,其中多多少少都藏了燕顶的图谋,仇人要做的事情宋阳就去拦,全没什么可说的;

而最最关键的,吐蕃打破西线便等若重创了红波府,伤了红波府就是伤了筱拂和初榕,尤太医走后,这世上对他最好的两个女子。把前面所有的理由都抛开,就只凭这一重便足够宋阳去给吐蕃找麻烦了。

是输输赢,宋阳没想太多,能确定的仅仅在于:一定要打,打狗。

这个时候,老太婆木恩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来到宋阳身边,仍是那个问题:“宋阳,我问你,你究竟是根本未死,还是死而复生?”

……

第二卷百花杀第一百章前线

更新时间:2012…8…922:26:08本章字数:6736

第一百章前线

根本没死则厄运依旧,死而复生便诅咒破除,琥珀对山溪蛮多有了解,宋阳已经知道琥珀让自己‘入土为安’的本意,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木恩就认准这件事,分得要问个明白了。

这次宋阳没客气,但也不夸张,只是实话实说:“我自己就是大夫,由此明白得很,单就这具皮囊而言,死了就是死了,不可能有再活回来的道理。但要说明白的,在荒原上我死时没意识没知觉;醒来后没记忆、全不明白身在何处,更想不起我来自何方、到底是谁,再后来我找到同伴、恢复记忆直到现在回到家里,真正恍如隔世、真正觉得我死去活来了一回。”

说着,宋阳长长呼出一口闷气,语气也放松下来:“事情就是如此了,我是根本没死,还是再世为人,您老做主好了。”

老太婆低头想了想,翻起眼睛看他:“那你到底是没死,还是死了再活回来?”

宋阳跟山里的蛮子实在没法交流了,甩着手带上俩媳fù就走了。

当晚侯府夜宴,任初榕不止召来封邑中各个武装的首领,而是干脆把顾昭君、施萧晓甚至铁匠、瞎子、侏儒等所有提得上名字的人物全都请来了,当得知宋阳准备出兵抗番,丰隆皇帝反应最大,‘啪’地一声就把手里的筷子再在地上了,大笑着连说了三个‘好’字。

当年凤凰城南理宫中的那个小气皇帝,一生气或者开心时就砸筷子的毛病未改。整座封邑中,对南理最关心的人非丰隆莫属,此刻他开心振奋也再正常不过了。

封邑中钱粮满蓄,出兵全无问题,但还有无数数不清的细节事情要做,随后一段时间里,封邑之内一片繁忙……十五天。

从洪口陷落的消息传来至今,已经半个月过去,镇西王依旧下落不明。朝廷还在抽调、集结新的援军。番兵却势不可挡,自洪口蜂拥而出,山呼海啸般向东席卷而来,沿途所有南理城池,竟没有一座能在番军猛攻下坚持过两日的。

吐蕃摧枯拉朽,南理西疆全面溃败。

每天都有前线的告急文书传入凤凰城,可是还不等朝廷的‘大军即至、固守待援’的信笺再传回去,前线就变成了后方:敌人的后方。

……

黄昏时分,刘厚心神不宁,在厅中来回踱步,偶尔站住片刻、低头略作沉思跟着又摇摇头长叹一声,再度开始踱步。

一名南理军校站在他面前,等了许久见他仍不出声,军校终于忍不住了,抱拳道:“番兵来势汹汹,唐楼城内兵微将寡决难抵挡,若青阳再不派兵增援,待吐蕃大军到时唐楼便完了,求大人早作决断。”

刘厚官拜太守、主掌青阳,当年宋阳参加选贤,和他有过些交往,算起里也是宋阳的故人。

唐楼城位于青阳以西,相距不过五天路程,若能飞到高空鸟瞰,两座城池算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如今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短短十五天,吐蕃人在攻克重镇洪口后,又一口气横扫数座兵马大营、连破四座城池,正挟威猛之势向着洛城扑来。

厅中军校是唐楼派来向青阳求援的。

刘大人终于咬着牙做出决定:“本官与你一千人,返回唐楼驰援!”

失望之sè溢于言表,唐楼军校努力把声音放得平缓些:“番军人数以十万计,只增援一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

刘大人声音低沉、略带沙哑:“那就一千两百人。”

唐楼军校仍不甘心,还想再多要些援军,摇头道:“大人明鉴……”

这次不等他说完,刘大人就再也忍不住了,加快脚步走到桌子跟前,挥起手掌重重一拍,发出‘嘭’的一声大响,怒声斥骂:“老子手下一共就六千兵卒,分出去一千二已经是抽筋拔骨,还想再要人,我给你备马,你上凤凰城要去!”

不是刘厚拥兵自卫不顾同袍,实在是力不从心……青阳城是一州之府,无论是城建还是卫戍都比着同州的其他城池更强些,驻防的兵马本来不少,且西南方向上还有一座规模了得的兵马大营,与青阳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单以防务而论,在整片西疆中也算是数得到上的。

可是前阵苦水关开战,王爷为了支持前线,从西疆后方个个防区中抽调重兵增援苦水,青阳只留下最最基础的六千卫戍,余卒全被调走,至于它西南的兵马大营干脆拔营,尽数赶赴前线……青阳如此,西疆处处如此,几乎都被掏空了,这也是为何吐蕃人在前后突破两座雄关后能够所向披靡的重要缘故。

刘厚手上现在就只剩下六千人,硬是分出两成给唐楼,当真算得仁至义尽了。

眼看着太守大人脸上的筋肉都在抖动、扭曲,唐楼军校不敢再讨价还价,躬身行礼致谢,刘厚也再废话,命人取来纸笔开始写调令,但才刚写了几个字,忽然门外有军士来禀,前方又有重要军情传到:唐楼太守不战而逃,麾下兵马弃城四散!

刘厚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像,脑袋涨得快要炸开了似的。一千两百援军正要出发,吐蕃人还没到,唐楼竟然就完了。

唐楼不再,青阳就变成前线了。

刘大人虽然是武官,但他从没去想过上前线这回事,不过这次也不能算他上前线,只能算他是被前线给上了。

毛笔被狠狠掷到了桌子上,前面城池的太守和士兵都跑了,这道调兵令当然也就不用再写下去,刘厚抬起头狠狠瞪了身前的唐楼军校一眼,后者脸sè苍白,显然也是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刘厚双手攥拳,心中又恨又怒又惊又怕,好半晌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开口:“茅青,我且问你,你家太守不战而逃,你呢?你也要逃么?”

唐楼来的军官叫做茅青,他来时曾对刘厚通报过姓名,是以刘厚知道他叫什么。

茅青用力摇头:“宁死不退。”

刘厚又一拍桌案,大声道:“大好男儿,理应如此!”说着,再度拿起笔,换过一张新纸,又重新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不再是调兵文书,写好后刘厚将其递到茅青手中:“太守逃了,总还会有些忠勇将士留下来,而番兵势大,城中无主,这一仗他们没法打,本官着你速速返回唐楼,沿途收拢南理将士、带他们后撤青阳,来日青阳城中,你我并肩共抵吐蕃!”

茅青应命,领了刘大人的手令去了,选择快马即刻出城,不过他在向西奔驰一段、确定四周再无旁人后,他一带缰绳掉转马头,不再去往唐楼而是向着南面的山区跑了下去,大好男儿终归还是舍不得大好xìng命,连自家太守都跑了,他这个区区军士还什么强。

传令让茅青去收拢残兵,不过平心而论,刘大人也真没指望他什么,待茅青走后刘厚仍旧踱步不停,唐楼完了,青阳就变成前线了,一座城、六千兵、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吐蕃铁骑?

打胜是不用再想了,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与城共存亡还是学唐楼太守的样子弃城逃命,这倒是个问题……足足琢磨了快一炷香的功夫,刘大人终于呼出了一口闷气,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不是他不怕死,更不是他想以死报国,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

他爹曾是个不大不小的京官,告老后就安家在凤凰城,身为太守临阵脱逃是天大的罪过,战乱时又会动用重典,说不定朝廷查办时真就会诛了他的九族,他能逃命他爹却无处可去。

就算朝廷开恩不杀他爹,他爹也会被万人戳住脊梁骨,老头子一辈子都过得四平八稳受人尊敬,临了临了做儿子的有哪能让他在受连累、受那份罪。

既然如此,便留下来吧!

青阳太守传令,全城整顿防务,各部兵马各司职守;城中十五到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一律不准离城,战时添做劳力或备军;至于中老弱fù孺若想走便可离开,但限时两天,两天后封门落锁,那时就谁也不许走了。

命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乱成一团,好在城中军士早有准备,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把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纷乱很快平息、变成了忙碌。

而这份大战前的忙碌,却并没有萧杀之意,只有沉沉死气!即便是耳目闭塞的老太婆或者还不懂事的小娃儿也能明白,这一仗根本都没得打。

不过让刘厚稍有些意外的是,两天时间里逃离青阳的百姓,竟然并不太多…其实不难理解的,青壮都被强留了下来,老人舍不得儿子、女子舍不得丈夫、儿女更离不开父母,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地就算离开家乡,又能有什么出路,与其死前还要再离别一次,还不如大家共聚一城,等城破时候共赴黄泉。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随着一声声号令传递,青阳城四座大门徐徐关闭。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表情,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忽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jī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蛮子?吐蕃人么?汉人习惯把高原人叫做番子,不过也有把他们喊做西蛮的,青阳城早都派出去哨探了,吐蕃人现在还没到,司马大人这是疯了么?刘厚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什么,而是好奇反问:“你不是走了么?怎么现在还在?”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这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意开出了一张功勋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可以走了,另外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所有家眷一起走,包括他两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