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之女-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想得很美,同意了。想了一会儿,决定给季繁一个侍中的名头。
侍中这个职衔呢,一开始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但是有了这个头衔就可以直接见皇帝。经常跟领导见面才能提升得快、才能说别人的坏话、才能让领导记得住……总之,好处不能胜数。以至于宰相们的身上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侍中的衔。
这个职位吃香品级一直在提高,在朝会上也得到一靠前的位置,用来安置季繁也是不错的。就季繁本人的情况来看,去管个崇文馆更合适,但是皇帝是想收伏他,不是拎他来镀金的,季繁在文化上的名声够高的了,再拔高对皇帝也没好处。
季繁本人没有任何治理地方的经验,平时却对政治发表意见,有指手划脚的嫌疑。要给他安排一个看似合适的位置的话,御史台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皇帝不想听他唠叨挑剔,想让他唱颂歌。
就侍中吧!可以议政,可以当差,不拘于某一方面,能够全面地看到朝廷的情况。希望他能够认清事实。即使捅了漏了,还有郑靖业这个学生给他收拾烂摊子,皇帝痛快地答应了。
皇帝三下诏书,吵得李俊家不得安生。
三诏三辞,季繁赚足了名声,还要推辞,郑靖业又有了动作,他一天内干掉了两个东宫僚属——都是有名的大族子弟。
季繁在世家的劝说下出仕了!他本不想趟浑水的,有小人在朝,君子耻与之同列!出仕也不一定比郑靖业位置高(这是肯定的,皇帝还没瞎),老师的面子有点抹不开了。
季繁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也相信郑靖业能说服皇帝,他一定更可以,因为他的学识与名望,更因为他坚信自己是对的。嘴上还要谦虚两句,什么以前没干过,怕干不好之类的——其实心里并不这样想。
虽是谦虚之辞,大家还是把这个变量考虑了进去,然后劝季繁不用担心。其时很多官员是靠僚属的,如李俊那样主官好几个月不管事的也不是没有人。再者,季繁是个门生遍天下的主儿,拼凑几个能干活的还是可以的,实在不行,他的弟子里有出身世家的,世家也不是全出废物的,总有各种资源可以共享。退一万步讲,季繁做了官,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自己任命相关属员,有许多出身不高而有能力的人巴不得借着这块跳板展现才华——当年郑靖业就是这么起家的。
话不能直接说出来,说出来就是藐视季繁的能力。所以名门公子们说:“今小人当朝,正须君子秉政,先生回避,如天下何?”
季繁跳进了郑靖业给挖的粪坑里。

师兄的回忆

季繁跳到坑里尤不自知,能看出郑靖业险恶用心的目前还没有出现。郑相之奸党一方面着急:即使相信郑相的智慧,也不能否认季繁有一个老师的身份足以掣肘郑靖业很多事情。
郑靖业的政敌们的想法就分了很多流派,由此可见政敌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据不完全统计,第一种:觉得郑靖业这是怕了,慑于师尊的威力。第二种:认为郑靖业被老师当头棒喝从此醒悟回头是岸。
以上两种意见可以不作考虑。
第三种:郑靖业一定有阴谋,具体阴谋是什么,待考。不过大家知道他有坏心,已经心生警惕不会让他得逞的。
第四种:郑靖业一定有阴谋,具体阴谋是什么,待考。但是,不知道没关系,有季繁在前面顶着。郑靖业不可能对老师出手,如果做了,大家群起而攻之。当年郑靖业一介孤寒,不是在季繁门下混过,他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季繁弟子的身份是他的敲门砖。现在对老师出手,那就是忘恩负义,有这一条就能咬死他。
大家都很乐观。
直到郑府出现了一个不乐观的人——顾益纯。
顾益纯太了解郑靖业了,即使分别了二十年,他还是称得上这世上最了解郑靖业的人之一。杜氏也是了解郑靖业的人,她能够从郑靖业的气息上察觉出郑靖业的情绪,而顾益纯根本不用跟郑靖业共处一室都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是亲眼看着郑靖业从一个只是粗识文字的乡下小子一步一步入京为官的,虽然郑靖业入京之后两人就没再见过面,书信往来依旧不绝。
这太不像郑靖业了,不掐死季繁算郑靖业好心了,怎么还推荐他当官?
凭良心说,季繁这个名士也有平凡人会有私心,不过对顾益纯也算照顾了。顾益纯也不想郑靖业因为跟季繁这个老头子顶了牛,把已经不好的名声再弄得更不好一点。
这么想着,他派人去郑府递上了名刺。
这一道名刺递过去不要紧,把郑府大总管吓得魂都快没了。
你妹!幸亏老子认得顾先生身边的老仆,要不然让那帮不懂事的清客把顾先生的名刺当成什么阿猫阿狗的给扔了……相公会打死人的!暗自提醒自己:以后不能接到名刺随便处理,每一份都要看一看,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顾益纯当天就收到了郑靖业的明确答复,另附一张正式邀请函,请顾益纯过府一叙。顾益纯看着请柬上写着“想来先生事务繁忙,已无瑕他顾。”不由苦笑。郑靖业的性情,还是没变呐!
——————————————顾师兄回忆分割线——————————————————
他还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淡淡的秋雾让天地间都诗情画意了起来,作为一个“闲得蛋疼的名士&准名士&自许为名士群体”中的一员,他拎了张杌子往门口一摆,观起景来——这也是名士作派之一。
别说,放空心灵什么都不想眼睛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远方(俗称发呆)真是让心情平和了不少啊!就在这时,一个少年一身单薄的褐色葛衣短打扮,就这么慢慢地从雾气中浸了出来。
当时的顾益纯很闲很闲,闲得蛋疼的那种闲。他是季繁的得意弟子之一,天生聪慧,又出身名门,还是那种没有没落的名门。这辈子已经没啥好想的了,就只剩下四处闲晃、闲坐、闲谈、看闲书打发时间。
猛然间看到这么一个人,把惊讶放在心里,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微笑。这小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呢?
薄雾中他眼神再好也没好到隔着几十步远看清人脸,只是从身形步态上辨认,觉得这是个少年,而且还是个步伐很稳的少年。一步是一步地往前走,不快不慢。与所有名士一样,季繁的山居设在离城比较远的地方,这么一大清早地赶了这么远的路过来,还能保持步子的节奏,不错,不错,有意思。
接下来就更有意思了。顾益纯思考的功夫,郑靖业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长揖到地,问他:“请问兄台,这里是季先生的居所么?”
顾益纯吃饱了撑着的扮起了门房懒懒地道:“正是。阁下有何贵干?”上下打量着,哟,长得不错么,少年的身子骨还没完全长开,略显纤细,一张被秋雾打湿的脸,下巴尖尖,唇红齿白剑眉星目,像是鲜花上头沾了露珠。
不可否认,要不是长成这副德性,顾益纯也懒得搭理郑靖业。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郑靖业小同学长得奇丑无比,丑出了特色、丑出了水平,顾益纯说不定也会跟他说说话。
果然有意思!慕名而来找季繁拜师的,或者说,敢来来找季繁拜师的,多少都要有点儿倚仗。最起码的,亲自来的人得有一点文化知识,衣着上也要讲究些,绝不能是这样的短打。如果是派家仆过来打头阵的,仆人的衣服当然不会太好,至少要带着名刺、书信,多半还要带着礼物。
眼前这个小家伙两手空空……不对!丫手上拎着几条干肉?
顾益纯想吐血。放软了声音问:“你可有荐书?”季繁的名头那时候就已经很响了,学生太多教不过来,他也挑徒弟的。除非本人惊才绝艳,否则必须得有季繁信得过的人或者是不得不卖面子的人的荐书。
郑靖业非常诚实地摇头。
顾益纯又问:“你原是在谁门下?读过什么书?”
待这小家伙依旧诚实地告诉他,小时候半工半读在村头袁大爷的小破屋里识了些字,并没有拜过名师之后,顾益纯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抱着好玩的态度,顾益纯大方地说:“我去问问先生还收不收学生了。”
季繁当然收学生,只是条件越来越严格,郑靖业显然不符合他的条件。他老人家慢慢地踱到堂前,隔着长长的中庭看了一看郑靖业。小伙子印象分不错,季繁出了几道题权当面试。
题目有深有浅,郑靖业的水平只能是勉强及格,倒是字写得不错。季繁皱一皱眉头,没有直接说收了这个徒弟,郑靖业在他面前力图镇定。
顾益纯看得出来,季繁心中不喜,非常地不喜。顾益纯心里也摇头,郑靖业的答案,透着一股子逼人的寒气。少年有锐气,这很正常,如果有暮气了,才让人惋惜,但是这股子寒气就……
季繁不喜还有另一原因,这份答案让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史上有名的,话说,皇帝们一直致力于削弱世家啊、离皇位太近的宗室们的力量,明着干谁都不愿意,他就给在外的人派那么一两个明为辅助、方便与皇帝联络,实为监视的人。这些人都用的是寒门出身,这些人很少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其中最凶残的一个叫张智,十五年间八次外出,逼死了五个上司,另外三个心理压力太大,辞职不干了。季繁想起的人,就是他。
季繁有名士之名,倒是不怕这样的人,同样也不想得罪这样一个人,更不想收这样的弟子。又问郑靖业的家庭情况,郑靖业也不撒谎,只是瞒了一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事,顾益纯一听就皱眉了,心道:你这样儿可不成,先生怕不会收。
果然,季繁道:“求学问道是好事,只是父既亡,而家无恒产,又有老母需要奉养,再来读书,你母亲怎么办?他既读得几个字,山阳府君那里谋为一小吏,养家糊口为先。”你丫一不是望族有宗族支持、二不是暴发户有钱财支持,还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最主要的是,你现在的任务不是赶紧长大了打工养老娘吗?
郑靖业回答得干脆:“学生自处之,必不令母亲受饥寒。”
季繁对这样的态度非常不满,拂袖而去。
郑靖业非常光棍,就这么跪到了季繁的门前。季繁再不高兴,也不能摆出拒绝有心向学的好孩子的样子,捏着鼻子收下了他,对他当然也就很一般了。
倒是顾益纯,他真的是太闲了!有事没事就逗着郑靖业,先是观察,郑靖业当他是空气,然后在他周围闲逛,郑靖业依旧当他是空气。郑靖业的目标很明确,他是来学习的,是来开眼界、镀金的,虽然季繁迂腐了一点,但是毕竟比私塾水平高太多!还有礼仪,未学书先学礼,这是出身贫寒的郑靖业最缺的。他没功夫理一个出身高贵闲得头上要长蘑菇的“师兄”。
顾益纯快要好奇死了,忍不住派了个人去打听郑靖业。郑靖业的来历很清楚,跟家族闹得乱七八糟的事情是瞒不住的,现在还一边读书、一边帮人写信抄书的事情也是摆在眼面上的。顾益纯听完之后冷笑一声。
第二天,顾益纯问郑靖业道:“你这样拼命,究竟想做什么?”
“过得好一点。”
“你这么笃定能成?”
“总要搏一搏。”
“败了呢?”
郑靖业看了他一眼:“我已经成了一半儿了。”
“先生弟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不是入了门就能算成了的。”
“我不是说这个。”说完,闭上了嘴巴。顾益纯福至心灵,所谓成了一半,是指离了那个家族。
这一天,郑靖业来了一个大主顾,让他抄书,出双倍的价、出笔墨纸砚,要求是只给他抄书,不许分心接别的生意误了他的事。郑靖业想了想,没答应。顾益纯跳脚:“做别人的生意也是做,怎么就不做我的生意了?别以为是便宜了你,这书不好抄!”
很多书都是私藏的,花钱都买不到(郑靖业也没那个闲钱去买),上面有许多学士的注释。纸张泛黄,有些脆弱得让人害怕它会随时变成一堆粉末。
顾益纯的要求就是:“把这些抄了,一个字也不能错,我要查。正文要写得大,注释字小些……”最后道,“我也找不着旁的合适的人,也不知道他们用不用心,反正你在我眼前,哪一页抄错了,我就让你重抄!省得再跑腿到城里算后账。”
“哦。”
“哦什么哦?”
“先抄哪一本?”
“嘎?”这小子也太跩了吧?
抄来抄去的,两人之间答话不多,心里却亲近了不少。
顾益纯也就劳动着他那闲得快要生锈的一把骨头,跑去郑家。
郑宅屋浅,顾益纯老远就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
“这是你辛苦抄书得的钱,怎么就给我买了新布?还托人去缝?家里得过日子,阿娘穿得旧一点有什么?黄土埋了半截了都。”
“这是什么?”
“钱啊。”
“钱能做什么?”
“用处多了。”
“儿现在就用了它。不用就不叫钱。”
何氏:……“你拿什么娶媳妇啊?!”
顾益纯:……“果然有趣。”
反正那一天顾益纯就赖在了郑宅不走,让人买了酒肉来,招待郑家母子一道吃。何氏还扎手扎脚,十分不敢,又要到厨下准备饭菜。顾益纯道:“有劳伯母,有黄黍饭就好,平日少吃这个,想尝个鲜。”
郑靖业没说话,去帮忙烧灶,被何氏拦了出来,顾益纯的书僮机灵,虽然不大会,还是狠心去领了烧灶的差使。饭是在郑家吃的,郑家提供的也就是一锅黄黍饭,酒肉都是顾益纯带来的。何氏要躲在厨下吃饭,被顾益纯邀了过来,他嘴巴甜得很,一口一个伯母,自称晚辈,说是郑靖业同学,要是让长辈这样躲着他,他可没脸见人了云云。
何氏有点儿吃不安稳,顾益纯一直招呼着她吃这吃那,郑靖业看不下去了,道:“阿娘,顾兄向来促狭,跟亲近的人才这样的,平日多蒙他照顾,他……不是外人。”
顾益纯咧嘴一笑,露出八颗白牙,郑靖业翻了个白眼。
何氏匆匆吃完了饭,看儿子跟同学还在喝酒,道一声恕罪,抱着半匹布,出门到隔壁去借地方给儿子做衣服去了。
顾益纯松了一口中气,郑靖业冷笑道:“世家子,倒会哄人。”
顾益纯回以冷笑:“我算什么世家子?婢生子罢了!”
郑靖业的冷笑凝在嘴角。
顾益纯是顾家婢生子,生下来刚满周岁,他妈就被转赠给了别人,他倒还是顾家小主子之一,衣食无忧。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个国家的各个地方,是常态。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