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子重生-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就是我们生产的!”

“啊!”

王林伟这下可是无话可说了,江光总厂不是一心只闭门造相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企业。对光刻机这种光学工业的顶级明珠,当然有一些了解。他也确实是不知道泛翰集团收购了尼康的生产线,但麻友公只这么一说,他顿时就知道了代表的难度。

江光总厂不是不想升级自己的技术,之前好不容易挪出一笔钱来,想从日本进口一批先进的数控磨床,结果正赶上日本签署瓦森纳协定。

日本政府随即以这批磨床可能有军事用途为由,叫停了这笔交易。而经过这个事情,日本人尖端数控设备的价格,也真的是让王林伟领教了一下。泛翰集团竟然能收购一整条光刻机的生产线,这得是多么的财大气粗?

“所以,我想向王厂长问个问题。江光总厂能否同意,泛翰集团对你们的收购?”

第五百九十四章大势

“收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王林伟还是被这个问题问的愣了一下。

他江光总厂是什么企业,诞生全国闻名的凤凰相机的工厂啊,王林伟何曾想过自己这样的企业,也会有被一家私企收购的那天?

他先是下意识的看了看段市长,见段市长也在拿着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不由意识到他早就麻友公站在一起了。

是了,麻友公他们应该是早就已经取得了国资委的认可,不然不会让段市长亲自来打掩护。江光总厂虽然是在信州的地面上,但却是省级单位,所有权归属于江。西省国资局。没有上级单位的点头同意,段市长不可能当这个马前卒。

但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江光总厂假假也是个上市企业,虽然油水不多,但也不是濒临破产的那种。在国内没有流行起数码相机之前,凭借传统相机上的品牌和成本优势,活的还能滋润点。

这么一个还能下蛋的母鸡,为何上面会同意放手呢?

“我能问一个问题吗,泛翰集团收购之后,准备如何处置江光总厂?”王林伟谨慎的问道。

麻友公和李超凡对视一眼,呵呵笑道:“王厂长请放心,我们会以凤凰光学实时股价的1。5倍价格,对江光总厂进行收购。而收购之后,还会继续投入20亿人民币的资金,对整个江光总厂的技术水平进行升级。具体的计划,还需要和咱们江光总厂的技术人员进行接触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不过我们大体的愿望。是要在1998年里将江光总厂的加工能力提高到0。8微米级别。”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江光总厂提供两个新的业务。泛翰集团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企业。正在投入巨资开发数码相机技术,我们提供数码技术。江光总厂提供相机技术,相信我们可以及早拿出国产数码相机系统。”

“而第二个业务,就是与定州玻璃厂合作,为我们泛翰光学制造公司提供光刻机的光学镜片加工。”

一般来说,像这种邀约收购或者强行收购,以当前股价的两到三倍收购,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那是因为收购买的是预期、是未来,硅谷经常上演的车库传奇,甚至往往是提高十多倍的股价进行收购。

何解?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未来。但放到江光总厂这里。如果泛翰集团不出现,他们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吗?

八十年代的时候,普通人要买相机,海鸥凤凰是首选!而九十年代之后,凤凰也就只能凭借性价比,勉强维持了10%多一点的市场占有率。

到了二十一世纪,凤凰光学的存在感就更薄弱了。整个数码相机领域,已经被日本品牌所占领,没它什么事儿了。

这个时候的凤凰光学。可以明显看到未来将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

能有个1。5倍的收购价,真的不能要求更多了。

对于这一点,王林伟心里也是清楚的。未来相机的发展方向,已经是比较明确的了。数码相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就江光总厂来说,它并没有能够生产数码相机的技术积累。未来的道路,恐怕就要从一个相机生产商。逐步退化成一个低端镜片代工企业了。

而从国家的角度讲,光学工业并不适合成为一个垄断行业。当国内政策不再提供产业保护。外资和民资相继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凤凰光学的未来恐怕并不值得看好。

当听到麻友公声称。将与江光总厂合作开发数码相机技术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由的跳了一下。

如果真能实现数码相机技术,那对江光总厂来说不啻是一颗续命仙丹。

王林伟颇为意动,按捺下心中的犹疑,谨慎的问道:“麻经理说的是真的?不知道泛翰集团有多少把握能够实现数码相机的电子部分技术?”

“我们已经从日本索尼公司手里,得到了ccd技术的全套资料和技术授权。同时也在美国成了了一家研究院,准备研发相关的影像芯片。而我们泛翰集团的芯片制造水平,更是世界领先水平。”

麻友公自信的笑道:“对我们泛翰集团来说,只有重视不重视的问题,没有做不做得到的问题。”

王林伟点了点头,作为江光总厂的厂长和凤凰光学的总经理,他并非是没有上进心或者不学无术。对未来大趋势的数码相机技术,也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整个数码相机最关键的两个技术,就是ccd感光芯片和影像处理芯片。

ccd芯片是数码相机感光的关键设备,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片,能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它的感光过程就是相机拍照的过程。而数码相机除了拍摄以外,数据存储也同样重要。能够将数据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到存储介质当中的影像处理芯片,是仅次于ccd的重要部件。

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技术问题,实现数码相机的设计生产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想到这里,王林伟心中倒是不怎么排斥泛翰集团的收购了。这毕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对江光总厂是有好处的。

“那,不知道我们的职工和干部,在被收购之后贵公司会做出什么安排?”

“职工培训合格之后就可以重新上岗,甚至我们还会将江光总厂从现在的规模,再扩张两到三倍。我们投入技改的20亿人民币,完全能够支持这种扩张,所以王厂长不必担心会有下岗裁员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裁员,而是人手不足。至于领导干部,也可以重新竞聘上岗,只要技术水平和群众评价过关,我们会慎重考虑职位安排。”

说到这里,麻友公转头看了段市长一眼,见他也点了点头,于是这才接着说道:“至于水平不够或者不愿意在私企供职的干部职工,市里也会另有安排,王厂长完全不用担心。”

王林伟手上攥了攥拳头,顿时感到手心里竟然已经出了一层细汗。

这样严密的安排让他知道,泛翰集团对江光总厂真的是志在必得。能说服市里给竞聘失败的干部安排其他工作,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困难。如今国企体制改革,各家国企内部多少都算是自成体系。想互相调动比七八十年代大家都在一个坑里的时候困难了许多。

现在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家清理出来的萝卜,在其他地块里也要占了别人坑的。

关键还是这20亿技改资金,以及扩张两倍工人规模的承诺。如今的江光总厂可是将近两千多人的大厂,再扩大两三倍,岂不是要成为五千人级别的企业?从这一点来说,对信州市府的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当年绣城前市长江大桥为了解决下岗就业问题,敢跟副省级的大港市叫板。而信州市为了这三千多个新增岗位,肯定也是要逼着江光总厂被收购啊!

王林伟心里无奈的叹了口气,罢了,正如麻友公所说,这是合则两利,分则——江光总厂的大害啊。

得罪了省国资局变现的钱途,得罪了信州市府未来几千人就业的前途,这不是自己能背得起的责任。

“能否请麻经理多留几日,我需要先召集厂里的高层开个会,讨论一下再做出决定的好。”

“好、好,王厂长这话说得对,咱们不搞一言堂,要民主集中嘛!就冲这个觉悟,王厂长如果想去市里,我安排个处级主官位置给你!”

说话的是段市长,作为官场上的老手,当然轻而易举的听出了王林伟的意思。他见此行最大的目的达成,为了这个会议不出叉子,随口就先给了王林伟一个承诺。处级领导最大可是有县长、县委书记这样的百里候的。就算不可能下去县里做主官,能在市局级单位里做个一二把手,那也相当滋润了。

王林伟至此再也没有犹豫,重新端起酒杯来,诚恳的向着麻友公和李超凡以及段市长三人说道:“市长放心,麻经理和李经理也请放心,我一定做好厂里职工的思想工作,不给市里和投资商添乱,请三位看我的行动吧!”

“呵呵,王厂长放心,我认为王厂长的管理能力还是很好的。不说别的,江光总厂可是在你的领导下,在沪市a股成功上市的,对江光总厂来说您是居功至伟!我也表个态,能够重新上岗的高层干部,我们一定一视同仁!”

“有麻经理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我先干为敬!”

说着王林伟酒杯一端,吱溜一口就喝了个底朝天。麻友公这边也不含糊,段市长也给了个面子,都端起酒杯来,痛痛快快的喝光了杯中的酒。

“来来,我给您们满上,咱们今天不醉不归!”

“好,希望以后能和王厂长合作愉快。这次我就借花献佛,也敬您一杯——”

如今的泛翰集团只要认真起来,在大势面前,王林伟竟是连反抗的心思也生不出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掮客

“麻友公做事我是放心的,江光总厂只要能够完成数码相机技术的开发,就是值回了票价。”

“当然,当然要纳入泛翰集团的体系。不过泛翰集团发展到今天,多少也有了和某些人讲讲条件的资本。证监会的态度重要,可也不重要。”

“我会让六耳基金吃进一部分银行股,作为对这次收购的支持,提升一下国内股市的热度,配合他们的动作。”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咱们不愿意惹事,而不是怕了他们。放手去做,不要有顾虑。”

周硕挂掉了电话,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得意的说道:“周总在证监会那里遇到了麻烦?要不要我帮忙?我老余别的不敢说,就是路子野嘛!”

“余先生,请坐吧。”周硕没有接话,只是皱眉看着从门外走进了的余景华,指着自己身前的沙发面无表情的说道。

余景华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功人士”,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我事业有成、我手段通天”的气势。说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倒不至于,但那种“你们这群乡巴佬”的优越感简直宛若实质。

“哎,早听说周总是国内难得的商业天才。年纪轻轻就创下偌大家业,实在是让人佩服啊!”余景华拍着胸脯,自报奋勇道:“我老余对周总是仰慕已久,有什么用得到的地方,您尽管说就是!”

周硕在他对面坐下来,淡淡的说道:“余先生客气了,我那都是一些小事。无需挂齿。喝茶吧,小雅。给余先生倒一杯茶来。”

他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毫不客气的说道:“不知道余先生今天过来。究竟是有什么事情?我这边一会儿还有些事情,如果可以的话,咱们的交谈最好能够有效率一点。”

“周总是大忙人嘛,可以理解,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余景华也收起了之前表现出来的自来熟,变的矜持了起来:“我的来历,不知道周总知道多少?”

“商务厅的贾厚伟厅长给我打了电话,但我对余先生知道的并不多。”

之前商务厅贾厚伟厅长亲自打来电话,让周硕如果方便的话见一见这个叫做余景华的商人。在电话里。他隐隐的点了一下这个余景华,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有背景、有手段的人。言下之意如果事情不难办,就当给他个面子,照顾一二吧。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不是说斗不过,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斗倒的成本太高,而受益却只是原本应得的正当权利,两厢一比较忍忍也就过去了。不能说对,但多少也算是市井生存的哲学吧。

周硕家里是工人出身。多多少少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等闲也确实不愿意跟官面上的人因为一点小事儿而死磕。

但先入为主的成见在此,想让他对余景华有点好脸色,却也是难。毕竟贾厚伟只是打了个电话过来。面子要给,但也不用太委屈了自己。

余景华咧开嘴笑了笑,看起来似乎很满意贾厚伟的做法。笑道:“贾厅长其实也是受人所托,不知道我的来历也并不奇怪。那我就先介绍一下自己吧。开诚布公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我叫余景华,这个周总是知道的。现在忝为帝都华景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和法人。我们华晶科技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营的是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进出口贸易。为中外科技交流事业,嘿嘿,也算是做出了一丢丢的贡献。”

“科技公司。”周硕端起茶杯,也不看余景华,直接问道:“不知道余先生是想买还是卖呢?贾厅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贾厚伟是渤海省商务厅的厅长,绣城市长何夕的老领导,这个面子多少是要卖的。在周硕看来,这余景华大概就是从哪个认识了贾厚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让他给自己亲自打了一个电话。

既然贾厚伟打了这个电话,看在过往的面子上,没多有少总要照顾一下这个余景华的。

余景华声称贾厚伟不知道他的来历不奇怪,这说明他的靠山并非是贾厚伟,而是比贾厚伟级别还大,但手不能直接伸过来的存在。

这对周硕来说,毕竟是隔得有些远了。他不认这个藏头露尾家伙的人情,而是强调了一句贾厚伟的面子,意便在此。

余景华笑了,不是谦和高兴的笑,而是骄傲自得的笑。他摆了摆手,轻松的说道:“周总误会了,我之前就说了,贾厅长也不过就是个牵线搭桥的人而已。至于贾厅长背后的人是谁,这个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关键的还是咱们的生意。我今天来,可是给周总带来了一笔好大的生意!”

“哦,不知道是什么生意?”周硕听到余景华撇清了他和贾厚伟的关系,语气自然而然的冷淡了下来。

但是说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