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子重生-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怪不得京东方现在这么热切,原来是有这么大的利好消息啊!”胡老哈哈笑了起来,点头道:“说说吧,要发展液晶产业,需要国家为你们提供什么政策?”

“我这个说出来,胡老可别生气啊。”周硕有些担心的看着胡老。

胡老不以为意的说道:“好了,好了,快说吧。我都是要退二线的人了,和你生哪门子气?”

周硕深吸一口气,认真的说道:“那我就说了,我希望未来能够以液晶产业为纽带,组建一个类似于日本财团的联盟。”

“嘶——”胡老皱着眉头,说道:“小周,说说你的想法吧。”

“胡老,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国内的市场再大,我们中国的企业走不出去就不会有前途。”周硕正色道:“但不论美日欧,哪个市场都不是容易打开的。只有抱成团,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求得一线生机。”

“目前世界上主要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已经经过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而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在日本,经济主要把持在财团的手里。而美国的经济则攥在华尔街的手里,欧洲的经济被各大托拉斯企业掌握,这是先进世界的主流。”

“但我们国内,恐怕目前是没有诞生托拉斯的土壤,而金融业更是不可能强大到影响国内大环境的地步。所以只有财团模式,才是一条貌似可行的道路。其实不用我说,国家就已经在试验这条道路了。不说别的,首钢集团就是以生产钢铁为主,兼营机械、电子、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但我不得不说,首钢的尝试不能说会失败,但也算不上是成功。”

“原因很简单,就是首钢太独,也没有主心骨。”

首钢集团别看名字里带着一个钢字,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涉猎极广的庞然大物。首钢集团在1995年,是中国国内最先进芯片生产线的所有者。它和nec1991年合资成立的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在1995年12月经过技术升级,能够生产0。5微米6英寸技术的晶圆。

当然在周硕的这个历史里,很快就在1996年被华晶刷新了记录。但在原本的历史上,首钢日电的技术,在当时可是独一份。但首钢自身的技术极差,根本无法掌握nec的生产水平,整个首钢日电反而是控制在nec的手里,和京东方的状况其实极为类似。

除了电子工业以外,首钢还积极进入其他行业。比如说房地产,国际贸易之类的。作为一个重工业钢铁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务正业……

但首钢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却又不想把吃到嘴里的nec吐出来,于是只能沦为nec的生产基地。平白因为污染受着石景山的气,熬了十几年,直到世界上普遍进入微纳米时代了,nec可以说是榨干了首钢日电的好处之后,才逐渐把股份转给首钢集团。

当初想好的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就是市场也丢了,技术也没拿到。首钢或许赚了两个钱,却给石景山区留下了一大堆污染和麻烦事,搞的自己里外不是人。

周硕这两句话一说出来,胡老就陷入了沉思。

首钢引入nec成立首钢日电,也曾经被电子工业部寄予了厚望。然而经过几年运行下来,胡老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市场让出来,股份让出来,最后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技术呢?如果没有泛翰集团横空出世,首钢日电1996年投入0。5微米生产线,对国内是好是坏?

四年时间里,首钢日电的关键技术岗位仍然把持在nec的手里。公司的运转和管理岗位,同样把持在日本人的手里。中国人只能担任基层的劳动力岗位,在技术上毫无发言权。至于说让中国的科研人员参观借鉴,更是想都不让想。

这样的合作,最终只能是中国人沦为一个打工的。工厂里对你千防万防,就算在中国土地上建设一百一千家这样的工厂又有什么用?

所以说,首钢的全方面发展不能说失败了,起码规模上去了,钱赚到了一些。但最根本的技术,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后世中国国内几家一线晶圆厂,又有哪个是在首钢日电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见到胡老脸上露出认同的神情,周硕振奋起精神,再接再厉道:“胡老,所以说首钢这种八爪鱼式的发展是不行的。在中国想组建财团式的组织,就必须有两个要素。”

“一,必须以一个有技术优势的产业为主心骨,在市场上取得能够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资本。”

“二,必须广泛的联合国内有志于此的企业,形成一个上下游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

“当这样一个产业联盟建立起来之后,再以它为基础,将触角伸向社会上的其他关联行业。最终形成日本财团式的松散垄断组织,以这个组织的力量团结国内商业资本,去与国外的垄断组织进行较量。”

“垄断。”胡老听到周硕的这个词,脸色渐渐的沉了下来,皱着眉头问道:“小周,你给我说句心里话,这个组织究竟想用来做什么?”

周硕犹豫了一下,随即抬起头来,双目炯炯有神的正色答道:“当然是为了让中国微电子产业,最终有站上世界巅峰的一天!”

第四百七十七章产学研

见到胡老脸上明显有些不信任的样子,周硕倒是没有多少抱怨。任谁听到一个大资本家,在那里大谈什么理想啊,志愿啊,爱国情操这些。第一个感觉肯定不是感动,而是怪异。国内说的好听点叫你一声企业家,其实谁还不知道私人企业的所有者和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是一个意思。

你一个资本家,为了百分之二百的利润,敢把绞死自己的绳索卖给敌人的人,哪有立场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别人听到这些话,不会觉得你这人热血沸腾、志向高远,只会觉得你虚伪狡诈。真正会被这种话鼓舞起来的人,肯定不会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你周硕既然有几百亿身价,刚用阴谋诡计折腾的尼康断送了自己的光刻机产业,凭什么就让人相信你会有这种报国节操?

周硕要说是为了百分之二百的利润,胡老反而会大加赞同。

好吧,自打成了资本家之后周硕早就已经有了这个觉悟。自己早就不再是那个华星集团的工程师,起的调子太高只会扯到自己的蛋。

“胡老,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周硕无奈的说道:“您觉得中国目前,是否诞生一个电子业垄断巨头有什么关系吗?”

不等胡老仔细想好,他就接着说道:“不是我自己吹牛,如果没有泛翰集团,中国的微电子产业就是一片荒漠。最终中国人不是做系统集成,就是沦为芯片制造后道工序的代工厂。想要拥有自己的技术体系,简直是可望不可及。”

“到时候……不。应该说现在,中国市场早就已经是美日两国垄断组织的狩猎场。与其把国内这个市场让给国外的垄断组织。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这个垄断组织呢?”

“美日的电子集团敢于在国内攻城拔寨,说白了。还不是仗着自家国内市场的支撑?我们中国电子产业如果不能整合自身力量,走出去不过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胡老原本有些迟疑的神色,在周硕的这一番话后渐渐平静了下来。作为中国电子工业部的部长,胡老当然明白在电子产业领域,垄断拥有着怎样的力量。如果说传统工业领域,垄断尚能让后来者凭借资本打破局面,那在电子工业上就是千难万难了。

比如说想要打破intel的x86体系,难道只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生产出性能超过奔腾的cpu就行了?不。后来者想要打破x86体系,不仅要比intel投入的多,还要比微软投入的多,比ibm投入的多,比整个依附在x86体系上的所有资本投入的都多。

这笔钱,就算是2015年的中国都拿不出来,遑论1996年的中国了。

所以说,在电子产业上,只有垄断才能对抗垄断。中国的电子产业如果不能形成基本的垄断组织。就无法对抗美日。

这个道理,胡老并不是不懂。而且周硕的这个解释,听起来也比之前的那些虚假大话,更让人信服。

“小周你这个话。就在这里说说吧。”胡老点了点头,笑着指着他说道:“咱们毕竟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垄断组织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说出去的好。我们都明白。搞电子行业垄断是少不了的。但这个垄断怎么搞,放在谁的手里。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啊。”

“是,胡老您说的对。”周硕轻松的笑了笑。毫不担心的说道:“所以这个联盟不是我泛翰集团来做,而是京东方出头。现在京东方的王总正在积极的活动,我今天来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您和宋老的支持。这个垄断组织放在私人手里确实是不合适的,可是纯国企又难免落入到首钢的境地。所以我认为,京东方这样的身份刚刚好。”

“京东方啊,这个不急。”显然胡老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摆了摆手说道:“这组建产业联盟我们电子工业部算是正主,老宋的科委你又有什么打算?”

宋老虽然只是国家科委的主任,但毕竟顶着个国务委员的头衔,身份上倒是和胡老相差不大。他对周硕的来意也非常好奇,点头问道:“是啊小周,你们泛翰集团可是没少在我们科委系统里挖墙脚,是不是又在打什么坏主意了?”

“宋老您可别冤枉我啊!”周硕哭笑不得道:“您这一句话传出去,我泛翰研究院明天就要无疾而终了!”

宋老当然没那么小心眼,哈哈笑道:“那就要看你小周在动什么歪脑筋了,你泛翰集团算是我们科委地里长出来的苗,总不能成才了反而忘本吧?”

周硕无奈的点了点头,心想过去还真没看出来宋老竟然有这么开朗随和的一面。

他也不想想,人堂堂国务委员,是个人都随和一下么?随便在什么人面前,都能开一开无关大雅的玩笑?其实是他自己成长了起来,这才赢得了领导的尊重和随和。

不说别的,就直属央企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1996年说不定都没他的泛翰集团有钱、有技术。真的要说,他这个泛翰集团老总的位置,换个厅级央企那绝对是亏了,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央企都要挑挑拣拣一下再说。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促进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学研链条建设。”周硕摊了摊手说道:“我们泛翰集团虽然已经掌握了液晶显示的关键技术,但液晶生产中还有无数的技术难题等待去客服。说句实话,泛翰集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精力,去把整个产业技术全部攻关下来。”

“像是液晶控制电路的玻璃基片、ito玻璃材料,偏光膜、滤光膜,液晶原料,液晶面板生产用设备,生产中的加工技术……”

周硕苦笑道:“整个lcd液晶的生产链条,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哪家公司,就敢于说全凭自己的能力拿下来。但咱们国内企业的通病,就是不愿意在技术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按照我的想法,就是要通过液晶显示这个产业联盟,把国内已经陷入困境的研究所都重新组织起来。”

宋老闻言眼前一亮,科委就是后世的科技部,手里掌握着大量的中国科研机构。要说人才储备,它能够调动的科技人才,在全世界也能排入前五,甚至就是前三。但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使得这样庞大的一个机构,目前却陷入了连自己也养不活的地步。

一方面是国内企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屡屡败于外资企业之手。另一方面,却又是世界级的科研力量,因为缺乏资金而陷入困境。

这看似可笑的问题,其实就是典型的流通危机。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内部锁死,只有通过外部给与一笔多余的资源,才能让这个系统重新运转起来。但为何没有人这么做?原因很简单,目前中国市场上,企业无法保护自己的技术投入能够获得足够的产出。

企业千辛万苦投入巨资研究出来的技术,由于自身力量的问题,一旦获得市场认可,立刻就会引起全面的跟进和仿制。

万燕研发了vcd,姜万勐就算申请了vcd的专利,难道就能守的住这个市场?后世多少手里有专利的人,看着市场上的模仿者,甚至会有起诉不过来的苦恼。

史玉柱做汉卡起家,但是市场上后来那么多汉卡产品,哪个给他交专利费了?堂堂高科技公司,巨人又为何一心扑在房地产和保健品业上?

无他,这个年代里技术带来的利益,中国极少、极少有企业能守的住。

但如果是一个垄断的产业联盟,那情况就又不同了。以tft…lcd产业链为例,首先液晶生产线的投资是以“亿美元”来计算的,绝不是某个阿三阿四就能山寨的。其次就算有人看到利润投入进来,在垄断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面前,也根本无路可走。上游材料商不卖给他原材料,下游生产商不收购他的加工品,这样的联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技术投入的收益。

尤其是周硕选择的液晶生产线方向,其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简直是为了打造产学研链条量身定制一般。

“好,好!”宋老高兴的笑道:“我就知道当初没有看错你,这个想法真的是太好了!胡老,你的意见呢?咱们国家现在科研院所什么情况你也知道,如果这个联盟能够成立,实在是雪中送炭啊!”

“不错,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成立,可不光是液晶产业链能用。目前整个电子工业对核心技术都是嗷嗷待哺,从液晶产业实现打开缺口的契机,很可能就会引起一次大洗牌!”胡老也为周硕的这个想法兴奋起来,连连点头说道:“像是万燕vcd这样的事情,说不定以后就能避免啊!我们再不能让科学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流完了汗,再到市场上去流血、流泪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接站

“段老师,咱们这次去帝都,究竟是有什么任务?”戴着眼镜的小余从书上抬起头来,突然向对面的段学春问道。

绿皮火车咣当、咣当的响着,段学春呆呆的看着窗外飞驰而去的千里良田,神情上竟然有些恍惚。直到他对面坐着的小余问起话来,他这才一个激灵回过了神。

大概是坐车时间太久,太累了吧?他这样想着,自嘲的笑了笑。想当初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实验室里连做40个小时的试验,出门还能再打一场篮球。哪里像现在这样,只是做了2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