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子重生-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周总不用担心,我没有恶意。”方剑阁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从你出现在这里就能看得出来,你并没有把握将908工程掌握在手里。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的,想要在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既然如此,为何不在本地找个有影响力的人合作,从下至上说不定更有效。”

周硕假意惊讶的低下头思索,这其实未必不是他的想法。只不过按照计划和方剑阁的合作,应该是从日本弄回来光刻机技术资料之后的事情。到时候不论是怎么合作,自己都能握有主动权。

不过虽然提前了一点,但周硕并没有太过于惊慌失措。他想了一会儿,点头说道:“没问题,不知道方总究竟打算怎么进行合作呢?”

“我帮你拿到908工程,你让华晶30%的股份给我。”方剑阁见周硕有些不满,连忙补充道:“放心,咱们股份交易都是按照市价来。”

周硕脸色稍霁,突然转眼一笑说道:“那倒也不必,其实我这里倒是有个计划。如果方总能够成事,30%的股份也不是不可能。”

“哦,周总请说。”方剑阁当然不会以为,这么容易就拿到30%的股份。

人家泛翰集团出技术,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还要走通上层路线。投资做配套和提供人才,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进来。自己光出钱要30%股份,不知道会被狮子大开口要去多少。但在国内做晶圆厂大家都知道能赚钱,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得起来?还不是因为人才这个瓶颈。

这事儿没了他方剑阁,换个有背景的人一样能搞定当地的关系。但没了周硕的泛翰集团,谁敢保证说我做晶圆厂不至于像908工程现在那帮人一样,十年了连块电子芯片的影子都看不到?晶圆厂这个东西里面的门道多了,同样的一批设备、同样的同人,只是换了一批中层管理者可能就是亏损和盈利的差距。说到底,这东西准入门槛太高,不是花钱就行的!

周硕哈哈大笑一声,低头说道:“你看我们合作,坑一坑小日本怎么样?”

第二百七十一章阴谋

电瓶车突然停下,周硕惊讶的抬起头来。竟然见到这片高尔夫草坪的尽头,在森林的边缘竟然有一处休息的地方。飞檐的八角亭再配合上石桌石椅,吹着森林里刮出来的清新空气,当真是个神仙福地。

八角亭里一个飘飘欲仙的美丽女子,在看到方剑阁点了点头之后,便开始操作起桌上的茶具。

“周总且先尝尝我们吴越著名的洞庭碧螺春,好的洞庭碧螺春可是比龙井还难得啊!”

方剑阁笑呵呵的将周硕请进了八角亭里,在石桌上对面而坐。在茶艺师纷繁的手艺下,两盏果香扑鼻的碧螺春便泡好了。他挥了挥手,将茶艺师赶了出去。然后端起茶盏来,美美的喝了一口,这才笑道:“周总有什么好谋划,能坑得到猴精似的小日本?”

周硕谨慎的说道:“我的这个计划可能会有些风险,方总可要考虑清楚。”

“周总不妨详细说说?”方剑阁是什么人啊,只要一听到这种阴谋诡计、或者阴手坑人之类的事情,顿时就起了兴趣。他的发家路上本来就充满了冒险和博弈,信奉的是高投入和高收益。些许风险在他看来,反而是助兴的春药一般,让他唤起了内心深处嗜血的因子。

“实不相瞒,我虽然有把握开发出0。5微米工艺的光刻机技术,但毕竟是初来乍到。产品的品质和生产力,肯定是没有办法和日本人比较的。而且生产集成电路,并不是只要有光刻机就行。后续的气象沉淀、以及离子注入等设备。也都需要配套。这方面我们国家,也是只能提供0。8微米技术的成套设备。”

周硕沉吟了一下。显然是在下决心将实际情况向方剑阁透露:“也就是说在一个时期内,我不可能填补上国内的生产缺口。但这种情况日本人并不知道。相反如果他们知道我已经对0。5微米工艺做出技术突破,就会迫不及待的到国内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个时候,如果有国内厂家想要大量买入光刻机,同时附加技术转让的条件……”

“所以你想趁这个机会,取得日本人0。5微米工艺光刻机的技术?”方剑阁举一反三,很快就抓住了周硕的思路。

“没错,而且一旦拿到日本人0。5微米工艺的光刻机技术,我还可以很快改进一批0。35微米工艺的光刻机来。”周硕点了点头说道:“0。35微米光刻机,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是主流的先进技术了。”

这方面也是周硕比较保守的估计了。实际上半导体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世界上前三,或者说主要的光刻机生产商只有三家,那就是阿斯麦、尼康和佳能。佳能走的一向是平庸路线,主打低端市场。intel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就是阿斯麦和尼康。

不论是阿斯麦还是尼康,在光刻机这个领域里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双方的竞争也促使了技术的飞快进步,虽然目前0。35微米已经在国际上是主流技术,但也只有intel一家能够用得起。不是随便哪个晶圆厂都是狗大户,集成电路线宽工艺的每一次升级。投资起码都要翻一番。

所以说至少在1995年,如果能在中国大陆上一条0。35微米工艺的晶圆生产线,那确实是能捅破天的大事了。

方剑阁能做技术走私这口饭,当然对一些潜规则了解的门清。他有些怀疑的问道:“既然0。5微米技术只比目前主流技术差了一代。日本人可能会向我们转让技术吗?”

“当然不会那么轻易的向我们转让技术。”周硕肯定的说道:“日本人还是非常谨慎的,他们肯定会对我们的0。5微米光刻机技术进行考察。如果我能让日本人相信,泛翰研究院已经掌握了0。5微米工艺的关键技术。实现成套设备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为了能够继续垄断市场,他们就有可能让0。5微米技术扩散。以便导致泛翰的科研投入亏损摧毁我的研发能力。”

方剑阁想了想,还是慎重的说道:“这个理由未必站得住脚。日本人也可以只卖设备,而不转让技术。只要你的光刻机卖不出去,你的研发投入就是亏损的。未必需要把光刻机技术本身扩散出去,这样岂不是增加了尼康的竞争对手数量?”

周硕一拍手,点头道:“对啊,所以我们必须有个大单,能够促使他们不得不转让技术。国内目前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市场有限,民间没有这个能力,只有国家倾向于搞大工程,但还要侧重培养国产力量。过去是国内造不出来先进的生产线,但我泛翰集团的0。5微米工艺的光刻机出来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他拍着胸脯,骄傲的说道:“说到底,还是托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无视内地市场的影响。明年909工程就要上马了,在这之前如果我们促成了908工程改制,那么就是一次确定国内光刻机技术体系标准的尝试。泛翰集团的光刻机本身就是国产货,如果能够在908工程中有良好表现,尼康还想不想争取909工程的业务了?”

“嗯,有道理!”方剑阁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周硕的思路。

一流企业做标准,比如思科就是如此。在网络设备领域里,人家硬生生把企业标准做成了行业标准。思科工程师拿着认证证书,只要有思科设备的地方就都能混得开。而需要网络设备的单位,在人才市场上一看,满眼全是拿着思科认证的网络工程师,谁还敢买其他家的产品?对业内人才的导向,就是标准的魅力。

晶圆厂以其高技术、高投资形成的高进入门槛,导致了自身人才市场的稀缺。像909工程这样的国家大项目,肯定会受到国内人才类型的限制。以尼康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泛翰集团改造自国产0。8微米工艺的光刻机,肯定是人才储备最丰富的。这个时候如果908工程再成为一个示范项目,那未来中国大陆的市场尼康想插足可就难上加难了。

尼康必须考虑到它设备再好,奈何国内会用的人少,这就是最大的罪过了。一旦国内形成了泛翰&中科院联盟,人才必然大量的投入到这个技术体系之中。除非技术差距大到难以逾越,否则这种倾斜就很难打破。但0。35微米升级0。24微米技术岂是那么容易的?起码两三年的时间里,国际上不会把国内拉出两代的距离来。

在不知道泛翰集团0。5微米工艺底细的情况下,尼康绝不甘冒失去大陆市场这个危险。何况市场上光刻机又不只有它一家,荷兰阿斯麦可是随时都在一旁虎视眈眈。908工程和909工程加在一起起码几十台光刻机,其带来的收益足以让任何一方在0。24微米工艺的竞争之中胜出。

说到底,还是周硕选的这个时间点,实在太让尼康难以拒绝了。如果908工程晚于909工程改制,那么国家说不定会为了求稳考虑,仍然引进日本的设备来供给909工程。但调换一下顺序,只要尼康相信泛翰集团的0。5微米工艺技术,足以满足国内的生产需要。有了这个“成功的”范例,909工程能够做出的选择就丰富的多了。

想通了这里面的道道,方剑阁神情也振奋了起来。只要想一想这里面的市场涉及到的利润有多大,他就感觉到浑身燥热。但越是这个时候,他的思路反而越清晰,情绪越冷静。这也是他频频在生意场上冒险,还能成就这样一番事业的原因。

“你这里面还有几个破绽,如果想让尼康按照你的计划行事,来自国内高层的配合是不能少的。”方剑阁一针见血的指出道:“像尼康这种大公司,肯定不可能听风就是雨。你怎么能让他们相信,泛翰集团真的掌握了0。5微米工艺的技术?这种事情做的太刻意了,反而会惹人嫌疑。另一方面如果908工程你插手过早,明明能够自产0。5微米工艺光刻机却偏偏仍然要从日本引进,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周硕愣了一愣,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前一个问题好说,我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骗的过尼康,让他们以为我已经掌握了0。5微米光刻机的技术。”

紧接着他犹豫了一下,诚恳的说道:“至于如何布局让他们信以为真,这确实是我思虑不周的漏洞。后一个问题,也是我想借助方总的地方,请你先期抛出这个采购计划,然后以采购来的光刻机入股908工程。”

周硕说完,方剑阁手指敲打着桌面,足足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

直到周硕等的有些不耐烦,转动了一下身体,他才如梦初醒一般,大喊道:“有了!周总我们做一票大的如何?”

第二百七十二章真。阴谋

“大的?”周硕重重的重复了一遍,他以为自己的手笔应该不算是小了吧?还有什么更大的?要知道这可不是别的,一台光刻机少说也要上百万美元。他们现在在讨论的,可是数千万美元的生意。这都不算大,还有什么是大的?

“大的。”方剑阁重重的点了点头,同样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好,我也想听听方总的意见。”周硕略微有些好奇的看着胸有成竹的方剑阁。

方剑阁没有急着和盘托出自己的方案,反而向周硕问道:“在光刻机的研究方面,我们国内的基础毕竟还是不如日本,对不对?”

周硕想了想,虽然很不甘心,但仍然实事求是的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日本在精密光学工程方面,说是世界级的水平也不为过。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需要补得课程还很多。”

方剑阁循循善诱道:“那么我们就算今天得到了0。5微米工艺的技术,恐怕也不能保证持续的领先地位吧?”

周硕反驳道:“起码我们争取到了一段追赶的时间,减小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是如果不能减少科研能力的差距,这点优势很快就会又被拉开。”方剑阁摊了摊手,坦诚的看着他。

周硕深深的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他对光刻机乃至半导体行业的了解,远远超过方剑阁。正因如此,他才更加清楚这番话的残酷性。表面上看,光刻机的技术发展似乎是独立的一条线。但实际上它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拉扯着国家整体产业的升级。

需要更精密的制造技术。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测量技术,更自动化的加工技术。更多特性的应用材料、乃至于基础科学的突破……

如果说集成电路是精密制造技术的皇冠,那么光刻机制造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钻石。它的下面,需要的是一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没有大量的投资,仅凭一两项别出心裁的技术,领先的部分早晚会被人追上并且超越。

方剑阁见周硕无言以对,不由得笑了出来:“其实周总不需要这么沮丧,解决问题有的时候不能只从你们技术的角度来看。不论承不承认,这个世界的规则还是建立在商业上的。有些时候技术手段做不到的事情。商业上却未必不行。”

周硕惊讶的挑了挑眉毛,看向方剑阁问道:“方总究竟有何高论,我洗耳恭听就是。”

方剑阁见周硕总算虚心下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把尼康收购过来就行了。”

“啊?”周硕长大了嘴巴,不可置信的看着方剑阁:“收购尼康?你知不知道尼康是什么级别的企业,别说你我了,就是政府动用外汇储备,都不可能绕过日本政府吃下人家。”

要知道尼康可不只是生产光刻机的厂商。它最著名的还是相机产业。只要不能打倒尼康的相机产业,它就始终能够维持其光刻机部门,进而获得日本政府的政策性保护。对尼康的收购,日本人是绝不可能让中国企业插手的。

“呵呵。那是当然。”方剑阁怡然自得的笑道:“你们搞技术的,就是喜欢硬碰硬。但是产业发展,一个好的商业战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尼康家大业大不假。但却并非是无懈可击。完美状态的尼康我们或许下不了手,那就制造点事故让它陷入困境好了。即使不能拿下整个尼康。废掉它的光刻机研发部门,还是没有问题的。”

周硕沉默了一下。谨慎的点头道:“既然方总已经心中有数,具体怎么执行这个计划,我愿意虚心请教。”

方剑阁满意的笑了一下,裂开的嘴里一口洁白的牙齿闪闪发光:“我的这个计划,其实还是建立在你的技术上面。如你所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