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良田千顷-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都联系不上,这门亲事自然作罢。她倒不必太过庸人自扰。

见李青荷在灯下忙着开始绣绣品,江凌去厨房端了水洗了个澡,又吩咐了江涛两句,回房练了一个多时辰功。看外面两间房的灯都已熄,她便兀自睡下不提。

第十一章山边的宅子

第二天醒来,江凌觉得内力充盈,神清气爽。异能空间的灵气甚足,练功的效率大增。前世她整整花了两年的功夫才打通了任督二脉,当时大家就已赞叹她是练武奇才了。如果让那些人知道现在她仅用了三天,小周天就已差不多打通了,还不知会惊讶到什么程度呢。

想起现代的朋友和家人,任是一直对自己说没什么可留恋的江凌,还是对着帐子发了半天呆,心里涌上来的怀念渐渐淹没了她的全身。这就像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刚开始时只是兴奋新奇,狠不得多在那里玩几天;待呆了一阵子后,就开始想家了,原来再怎么厌烦的家也变得可爱起来。

“哗啦”,院子里一声响动把江凌从怀念中惊醒。她飞快地起身,穿上衣服开门出去。

“娘,您怎么了?”看李青荷倒在院子里,正艰难地想要站起来,江凌连忙跑过去扶起她,嘴里忍不住埋怨道:“您怎么出来了?有什么需要的喊一声不就行了?如果伤脚再被扭一下,三个月你都好不了!”

“我想出来给你们做早饭,谁知道这么没用。”李青荷讪讪地笑道。

“说了有我和小涛在,您就安心养病,用不着操那么多心。赶紧回房躺着,我去给你端洗脸水。”

“那好,这天气不冷,凉水就行了。”李青荷也希望自己的脚能快点好起来,所以不再坚持,顺从地被江凌扶着回了房。

弄水给李青荷洗漱,江涛也起床了。江凌洗漱完梳好头,便到院子去看昨晚种下的菜秧。只见所有的菜秧都精神抖擞的,就连昨晚蔫了的那些叶子都恢复了生机,叶面上挂着露水,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江凌总觉得它们似乎长大了一点。

江凌对着菜地高兴得合不拢嘴。看来,空间里的水对外界的植物不但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甚至还有愈合功能。否则,这些菜也不会长成这样。昨晚用了那么多水浇菜,那池塘的水似乎一点都不见少。以后菜园里的菜完全可以空间水来浇。

是不是也弄点空间水给李青荷喝呢?

想着那天自己喝了空间水也不见闹肚子,趁江涛不注意,江凌偷偷往厨房里的水缸放了大半缸水。

接下来姐弟俩配合默契地把早饭做好,刚吃过饭,王大娘就来了,手里拿了两颗白菜,说是自家地里种的,给江家省两个菜钱。把白菜放到厨房里,她又到房里问候过李青荷,这才跟江凌出门去看房子。

从村子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去,一直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王大娘指着前面道:“再拐过那片树林就到了。”

等转过那片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让江凌猛地怔住了。

绿树成荫的青山脚下,一汪碧水依山环绕;山上杜娟花红艳艳地开着,湖岸是一簇簇碧绿的竹丛,一座白墙黛瓦的宅子座落在湖畔竹林边。此时正值早上八九点钟的光景,山中的白雾还未散去,青山、碧水、红花、绿竹、湖畔人家,全都飘浮在白白雾气之中;鸟鸣盈耳,清新的夹杂着花香的空气扑鼻而来,让江凌恍然觉得到了人间仙境。

“这……这就是你家那房子?”江凌按住心跳极快的胸口,两眼晶亮地望着王大娘。

“是啊。”

“您真的愿意拿这宅子换我家的院子?”江凌紧紧地盯着王大娘,生怕她下一刻就反悔。此时不要说王家还补四百文钱的差价,就是反过来让江家给王家补四百文的差价,江凌也会马上同意。能住在这样仙境一般的地方,那真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王大娘点点头,歉意道:“我们家也只能补四百文差价,实在拿不出更多钱了。如果你们不喜欢,不换也没关系,千万不要不好意思说。”

古代环境好,像这样的风景,到处都是,在王大娘看来,没啥稀奇的。但这宅子建在这里,缺点却不少——离镇上远,交通不便;跟村子有一定距离,单家独户的,安全性不好;离山和水太近,虫蛇太多。再加上房间少、小夫妻做活时离得远她不方便过来带孩子,老三、老四没少嘟哝自己吃亏。如果能跟江家把房子换了,他们这两个老的也算一碗水端平了。

江凌强忍住心头的欢喜,没吐出“换”字来。她知道这事不能冲动决定,还得看过房子再说。

两人又走了几分钟,来到宅子前。王大娘看到院门开着,直接便走了进去,不想差点跟从里面出来的一个小媳妇撞到了一起。

“娘,您来了?”那小媳妇挑着一担水桶,见到王大娘脸上一喜,招呼一声便转过头来仔细地打量江凌,随即笑道:“这就是江家姑娘吧?长得可真俊。”对江凌的到来她好像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显然换房的事王大娘跟她通过气。

“嫂子好。”江凌前世性格虽然冷清,但来到这里有求于人,自然不能再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所以无论是跟李青荷还是跟王家人相处,她都尽量表现出亲和的一面。不好幸好原身的性格就是活泼开朗型的,这样说话做事倒也极为自然,不至太违本性。

“这是我三儿媳妇。”王大娘道。

“来,快进屋坐吧。”王三嫂放下水桶,把江凌往屋里让。

江凌笑笑:“我想先在院子里看看,三嫂子你有事忙去吧。”王大娘也朝她媳妇挥挥手:“去挑水吧,这里有我。”

看着王三嫂挑着水桶出去,江凌问:“三嫂子这是去哪儿挑水?”

“山脚下有一汪潭水,很清甜的,离这儿不远,出门往左走二、三十步就到了。”王大娘笑道。她家老头看中江家的院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院子里有井,换下来后把两个院子打通,她家用水就方便了,不用再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哦。”江凌看着眼前的院子点了点头。这院子的围墙只围了一半,还有一半临湖,视线极开阔。大概因为这里无人争地,院子围得极宽,围墙内侧的空地上被整理成菜地,一畦畦地种了一些蔬菜。

再转头看看屋子,屋子倒是青砖砌成,外面粉刷了一层白石灰,只是看得出确实是老房子了,墙上的白石灰斑斑驳驳的脱落了不少;屋顶的瓦也有一些破碎,不知下雨的时候会不会漏雨。

“进屋去看看吧。”王大娘招呼着,带江凌走进一字排开的五间房最中间的一间房。看样子这是兄弟俩共用的厅堂,里面摆了一张八仙桌,围着四张条凳;旁边放了一些农具和杂物,这间房估计也有四十平方米,还算宽敞。

“其余的房间跟这儿一样大吧?”江凌问。见王大娘点头,她便思忖开了。

江家的院子虽然不大,但房屋经常修缮,不但墙壁屋瓦坚固完好,便是门窗的雕花也比较精致,一看就比这宅子上好几个档次。再加上那里交通便利,离其他村民的房子不近不远,在没有汽车喧嚣的古代,那里是极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而王家这边虽然风景极佳,但房屋有些破败,交通不便,安全也存在隐患。这是极现实的问题,可不能光顾着浪漫的风景而不顾现实。

难怪王大娘不好意思说换房的事呢,便是补四百文钱,江家也是吃亏的。

这院子,换是不换呢?

第十二章议定

“江姑娘,你看这房子……”王大娘看江凌沉思了半晌没作声,忽然觉得心里没底,忍不住小心奕奕地开口问道。虽说这位姑娘只有十四岁,但言行举止却老成持重,极有主见,实在不容人小觑。王大娘丝毫不怀疑李青荷说江凌也能作主的话。

照江凌自己的想法,这房子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但于她而言,她是极愿意换到这里来的,她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不过,虽然王大娘对江家甚好,但还不到让江家作这么大回报的程度。再者说,估计她家那老头提出这条件,也不是没有趁江家窘境占些便宜的想法,江凌自然不会跟他们客气,在谈判上还是得为江家极力争取利益最大化。

“这个……大娘,您家这房子,到下雨天会不会漏雨啊?”江凌抬头看着屋顶,露出一付欲说还休的为难表情。

“不会不会,你放心,绝对不会漏雨。要不这样,换房之前,我们家把这屋顶再翻修一下,你看如何?”

“可是……我家原来卖宅子,只要是为了还债。可跟你们换了房,拿到的钱还是不够还债啊!还不了债,也就没必要换房了,您说是不?您看,差价那里你们能不能涨一百文?按两处宅子的情况来看,补五百文差价你们绝对是吃不了亏的。”

“这……”王大娘沉吟了片刻,笑道:“我们家我作不了主。江姑娘,我回家问过我家老头再答复你,如何?”

“嗯,行。不过,还请大伯尽快作决定。否则那女人一旦来闹事,我家那宅子我们就作不了主了。”

“一定,一定。”王大娘连声道。

两人从屋里出来,正好遇上王大娘的四儿媳,背上背着一个娃娃提着一盆衣服回来。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江凌才跟王大娘回了村头,各自归家。

知道李青荷惦记这个事,一进门江凌就直奔李青荷的房间:“娘,我回来了。”

“怎么样?”李青荷放下手中的绣品。

江凌把情况跟她说了一遍,又把自己提的条件说了。

李青荷虽然对那座宅子的位置不是很满意,但形势逼人,不满意也得接受。只听到江凌把差价提高了一百文,她的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咱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好?王大娘家这样做,毕竟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们总得承她家的情。”

“这有什么不好?按正常的情况,他家补七百文差价都不吃亏。再说,拿那四百文钱咱们也不够还债,到时你到哪儿去筹那一百文钱?”江凌不以为然。相处几日,她也摸透了李青荷的性子——虽有主见有见识,可太过善良,有圣母的潜质,总是替别人着想;前段时间的强硬,不过是被现实所逼硬撑着。所以遇事还得有人在后面推一把她才能立住脚,不至太过软弱。

“嗯,也是。”李青荷被她这么一说,果然点点头不再反对。反正江凌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即使不赞同李青荷也不能拆女儿的台。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大娘便急匆匆地来了,看来王家也担心张流芳会来搅局。她进门一坐下,便笑着对李青荷道:“我们家那老宅的情况,想必江姑娘给夫人你说了,不知夫人满意不?”

李青荷点点头:“如果能按凌儿给的价钱补齐差价,我倒是没意见。”

王大娘脸上露出一丝赧然:“我们当家的说了,最多只出四百五十文,不能再多了。而且得签五十年。还有,多出了五十文,我们就不能再帮修缮房子了。”

“五十年?”李青荷皱了皱眉,转头看了江凌一眼,还是点了点头。

江凌昨晚也问过李青荷唐朝房产的有关事宜。此时见王家提出签五十年,她倒也无所谓,因为她觉得凭自己的能耐,花上几年功夫再买一座宅子,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三十年和五十年,于她来说差别都不大。再说,不同意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不是?王家老头估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江凌见李青荷没意见,对王大娘一笑:“行吧。只是有一条,如果房子漏雨,我们要修缮屋顶的话,还请四位大哥能去帮一天忙,帮着把屋顶的瓦捡一捡。”

“行!”王大娘一拍大腿,脸上绽开笑容,“这事不用再问当家的,我做主了。你们要捡瓦,提前打声招呼就行,我让我儿子去帮你们。”说完又道,“既然这样,我们现在就去找村里人把事给办了,以防夜长梦多。”

事情能得以这样解决,实在是最好不过。虽然有些吃亏,李青荷还是松了一口气。但她有伤在身,只得无奈地看了看自己的伤脚,望着江凌歉意道:“凌儿,娘行动不便,你跟弟弟去一趟吧?”

“都说了,以后家里的事就交给我好了,您不用操心。”江凌冲李青荷一笑,站了起来对王大娘道,“那大娘我们走吧。”

“行。今上午能签多少签多少,剩下的晚饭时分再去一趟,这事今天就能办好了。”王大娘得尝所愿,也喜笑颜开。

接下来,江凌和江涛就跟着王大娘以及王大伯,先去了村里有名望的吴大爷家,把情况说了。吴大爷是里正的亲戚,村里人有什么纠纷,一向都找他解决。王家老头跟吴大爷关系挺好,这事又没触犯别人的利益,吴大爷乐得卖个人情,痛痛快快画了押。接下来几人又把村里邻近的几户人家都一一拜访了一遍。当初江家买这房子的时候,那家卖主也曾麻烦过这些人家,所以江家虽然派了两个小孩来,那些人家也算是了解江家的情况;再加上王大伯和王大娘在村里人缘极好,这事又不是买卖房屋,故都二话不说画了押。

看官,您道两家换房为何要村里人签字?却原来唐代买卖房屋有个规矩,就得征求亲人和四邻的意见。如果他们都首肯了,每人签字画押,你才能卖;万一他们其中有谁不同意,只要能给出不同意的理由,譬如说,您卖的是祖产,属于败家,给老一代丢脸了,那么您就是卖不成。您不服气,只管卖去,好,就可能会有某位亲邻吃错了药,把您一纸诉状告到衙门,然后您就等着挨板子吧。

之所以会定下这么变态的规矩,主要是为了保护宗族利益,不让家族中某一家的房子转给外姓旁人;另外呢,也是为了减少民事纠纷,避免官老爷们累坏了身子。您想啊,同族同姓以及几辈子的老街坊住在一块儿,有点儿争端也是人民内部矛盾,老族长一发话,什么事儿都给平了,不至于动不动就给政府添乱;这要是某家卖房给外人,新业主进来定居,土著和新移民之间发生磕磕碰碰,族长的威权就使不上了,必然去走法律程序,父母官的负担自然增加。

卖房前就先征求一下亲邻的意见,为了族人,为了父母官,这规定可以理解。可是,这还不够,在唐朝,尤其在唐朝前期,咱老百姓卖房之前还得写份儿申请书,唐朝法律管这种卖房申请书叫“田宅投状”。申请书写给谁呢?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