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避难之家园作者:阿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日避难之家园作者:阿苔-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了灯,方便人们夜晚赏月。

  吃过晚饭后大家都出来了,或者上山,或者去广场和围场。广场上除了赏月的人,还有几个小子拿了吉他在唱歌,有人在跳街舞,有些老人拿了乐器吹拉弹唱,有聚在一起打牌的,搓麻将的,也有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交谊舞的。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交流,笑谈戏说。大岗村还是第一次,夜晚出现如此多的文娱活动。哪怕昨天听到了震惊全世界的消息,今天的村民决定把节日过好了再说,不谈半个灾字,不谈M国,不谈国事,只谈风月。

  在二叔家吃过晚饭后,年越和邵文柏给陈老教授送了节礼,就一起上山赏月。邵文柏牵着他的手,慢悠悠地往山上走。山上主山道的灯都开着,月色又好,地上的青石板泛着幽幽的光。周围不时有成群结队的人经过,很多人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年越试着挣脱了一下手,没想到邵文柏握得很紧。

  “这不好,别人都发现了。”

  “发现就发现。这事本来就没什么好隐瞒的。”

  “哎,被人围观太不好意思了,我可是脸皮薄的人,不像某人。”年越说。

  邵文柏轻拧了一下他的脸,说:“你这脸皮我看也没多薄啊,让我看看到底是哪里薄,这里?还是这里?”

  “救命,有流氓。。。”年越笑嘻嘻地躲着身体推开他,像个兔子一样溜开,又被邵文柏一把拉回来,两人笑笑闹闹一路走上山。

  山上的庙和道观还在开放着,有工作人员守门,很多村民们在上香跪拜。邵文柏和年越双手合什,低头向门口的大师问好之后,直奔寺庙里的庭院,那里竖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是祖三房的人置在这里,偶而用作夜观星象。山顶的天文馆还有更大型的望远镜,那是放在室内的,现在抢着看的人在排长队,邵文柏知道这边还有一架小的,就带年越来这边观看。

  “祖叔祖,我俩用用这个啊。”邵文柏向在庭院大树下的人招手,那里有几个老头子,正在下棋。

  “用吧用吧。”祖叔祖转头看过来一下,又转过去继续研究棋盘。

  邵文柏低头看了一下镜头,调了一会再看了一会,向年越招手:“快看,以后可看不到这么美的天空了。”

  年越俯下身,对着镜头向天空望去。

  “这月亮真好看,好清楚,好想拍下来。”年越啧啧称赞,高清效果就是好。

  “不过,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亮得有点耀眼了。而且,这太阳也不对,日照时间长得有点异常了。”年越有点纳闷,难道连太阳也跟着出了问题?

  “是有点怪,所以才有报告说太阳不稳定,会影响到地球的气侯和环境,再加上红石火山爆发,这真是船破又遇打头风。我前两天听说J国那边的樱花山也不妥当,内部有消息说J国想安排一些人到我国避难,看这几天政府的新闻吧。”

  “不是吧,他们还有脸来,咱们还没忘了以前的事呢。”年越想想就恶心,这J国人就不怕来了,被华国爱国青年悄悄做了?

  “看来他们是真危急了才这样。”

  “危什么急,他们一直都惦记着咱们的国土。那钩鱼台的事还没完呢。”年越有点愤愤然。

  “花前月夜,咱俩说点开心的,别提这些小J人。看月亮看月亮。”邵文柏连忙把镜头让给年越。

  两人互相看了一阵,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_

  第二天村里开始组织人进行秋收,在村委楼公布板前发布了大量散工任务。村子田里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玉米和花生一起套种,早在国庆时已经收好了,现在就剩下最重要的水稻没收。这一季收上来的粮食,村子一部分按今年的征粮规定上交给政府,剩下的上交给村委,村委统一用工分将它们全收了,所以收水稻是全村一起总动员的,不分哪家哪户的地。

  原住村民们第一季种植时,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村长的强令要求,大家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了,田里种水稻,山地里种玉米花生和大豆之类,收获比往年多,除了上交一部分给政府,剩下的也能凑和两年的口粮。村民们普遍存有旧粮,加上村委早期为了鼓励他们建好基地,又分给他们一些进口粮食。总共算起来,每家原住村民,地窖和地下室的粮仓收藏的粮食,可以吃上至少五年。他们也清楚自家仓库不如村里公共大仓库稳妥,所以对村委统一用工分换稻谷的规定很支持。

  今年征粮的额度比往年多得多,村民们都深表理解,毕竟华国人口太多太多了,国家要养上他们几年甚至更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听说政府今年在南边几个省很重视种稻谷,那些地方日照足,能种上三季水稻,收获更大。稻谷因为有硬壳,保持干燥的话,在惰性气体的仓库里,预计能存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是一种很理想的储粮。所以邵家之前也从国外尽可能多的进口稻谷。秋收时他们对收上来的稻谷处理得很谨慎,组织村民们将水稻脱完粒后,就全摊到空地上面晾晒,晒得透透的,抽样到化验室检测,确认谷子的水分在安全标准的1%之内,才拿去入库。

  这年头种田不赚钱,加上国内很多农田被征去建了楼盘和工厂,村里年轻人大多去打工,都不爱种田了。在国内,种田的成本相较进口而言,进口粮食的价格更低,所以国家进口粮食的比例逐年上升。幸亏今年知道消息得早,来得及赶上春播,政府更是派了大批人下乡,花力气敦促乡镇政府组织和激励农民多开荒多种田,国家才能多收回一些至关重要的救命粮。

  村里的人后来想起当初政府在那一个春天的故事,皆默然感概不已。

  _

  邻村的人自从知道大岗村有真空包装厂后,就不断地拿他们的一些存粮过来,让大岗村帮着真空打包,包装好后就给村委一些今年的稻谷当报酬。村子工厂里负责真空包装的那条生产线,从进了村后就没有停工过。

  田野里现在四处弥漫着一股稻草香味,稻草如今也是重要的东西了,大人们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跟着拾稻穗,看见有稻草都捡回来。除了送一部分去村里的饲养所喂牛,剩下稻草晒干后,人们就用它搓绳子,把稻草搓成一股股后,就把它们编成稻草席和稻草帘。这是预备到时候屋子变冷,挂到墙上和窗边隔温的,还可以给温室的果苗保温。再有多的,可以拿去烧灶。

  山里的气温向来比外面低,村民们往年也将稻草编成草帘,用来包住树木的树干,相当于给它们保温。这些活他们都做熟了,只是今年要做得更多,还要教不会的城里人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会有极寒天气,村里的电力不充足,用电量卡得很严,所以保温御寒的手段,还是要先靠人工为主。

  稻草席子一捆捆地垒起来放在屋檐下或墙底下,继续阴干,外面用防雨布遮一下,等要用的时候随时可取。全村现在都严禁村民在外面点火,连烟都不给抽,就怕天干物燥引起火灾。收割稻谷的收割机收过稻谷后,田里剩下的稻草根比人工收割的长很多,以往都是村民们就地烧了,化成草木灰解决掉顺便肥肥田。现在是换成派人割过一茬,然后将它们晒干了用来当柴火。

  秋收的活除了挣工分的人干以外,不出押镖任务的军人武警们也跟着一起干。除了在大岗村干活,他们还到邻村帮忙。忙完田里的活后,他们就跟着村民们一起编稻草席子。这时候他们也不说什么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了,村民们给的稻草席子他们照收不误。军人们也得吃喝住,军营也要烧柴火取暖。




第32章 接收
  收完水稻,水田里还有村民以前养的泥鳅田螺,村里的人们在忙完白天的活后,可以去田里捡田螺捞泥鳅。村委说了,这个不算是村里的私产,大家谁捡到就算谁的,只是不许发生争抢行为。说是对为秋收辛苦劳作的大家一种犒赏。

  反正以后有几年不能正常种田,村委不怕这些人把田毁了。这些田地村委们打算过几天用机器压实压平,在上面盖一些温室大棚。

  傍晚下了工的人,现在都不急着做晚饭了,而是匆匆往肚子里塞了点零食,就赶往水田里,捋起裤脚捡田螺捉泥鳅。弄回来的泥鳅田螺用水养两天,添些作料炒了,那味道鲜美得可以吞掉舌头。村里的人对收获这批泥鳅泥螺的喜悦之情,更甚于前几天的丰收稻谷。

 大岗村的人去邻村帮忙建立了几个专业的大粮库,邻村的村民除了给他们一些农作物当报酬外,还给他们送了泥鳅田螺过来。听说大岗村里的人现在喜欢吃这些,他们自己都没怎么吃,把能收到的都送过来了。村委分了一些给军营,剩下的就让食堂全做了,犒劳帮忙建造邻村粮库的人。

  邻村的村民组织人去医院体检看病的时候,也送了一些给医院。送来的时候,他们是用打通了几节竹节的长竹筒,添了水一筒筒装着的。他们还在筒口套上竹网套,再放在水桶浸泡着用推车送过来,说是方便院长分派给医院里的员工。

  这份心意真是让人好生感动,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几乎要抹眼泪了,还狠狠地流了几把口水。

  年越从医院里得了一份,爷爷也得了不少别人送上来的孝敬。邵家的饭桌有好几天都有这俩菜。过了几天除了田螺全吃光外,年越把家里收的泥鳅烘干了收藏起来,不让邵文柏再吃下去。这玩意儿太滋补,自从邵文柏在家里吃了几顿后,他可受了不少罪。

  秋收里最重要的水稻收完了,村民们接着把村子里剩下的零星农作物一并收上,像边角地里的地瓜、土豆和芋头之类。这些都是小头,村委们就不管了,让原住村民们各管各的自留地。地瓜收得晚,是因为地瓜叶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原住村民一直留着。哪怕地瓜藤老了,还可以煮了喂猪去。地瓜收上来,村里人家除了留一些小的,大的都晒成地瓜干或做了薯粉条。

  芋头收了之后,芋头的茎杆也有用,村民们是拿来切段腌成芋苗酸,做好后拿点糖和辣椒炒着就很好吃,口感酸爽辣脆,当白粥的配菜犹佳。原住村民们向来喜欢这个菜,哪怕在处理芋头茎杆时手容易发痒,也会照做不误。

  就在大岗村的人埋头收拾地里的作物时,村委们收到上边政府的电话,说让大岗村帮着收留一些老外,都是M国那边的大使馆搜罗到的人才。

  邵家在军中的族人邵安阳也打电话回来,说希望大岗村再帮忙接收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军人及其家属。他们一直在国外替政府从事一些秘密活动,因为任务特殊,最后才被政府召集回来。他们撤回来得晚,政府的安排有些腾挪不开。而且有几个人还曾是邵安阳的同事或手下,所以为着私心,邵安阳希望他们能得到妥善安排,如果大岗村能安排得下就最好,如果不行,他再让另外两个邵家兄弟避难点来帮忙。

  村委们又连夜开会,把村子内墙里仅剩的土地规划了一下,就组织村民们日夜开工,同时去邻村又拿了点土地,继续搞基建。他们跟邻村商量好了,到时候军人和军属来了就在他们几家村子里安置,接受当地村子的管理。为了几个村子合作愉快,大岗村给他们一批净水器和空气净化机作为交换。

  政府发送的生存指南手册说得很清楚,未来几年空气不会好,要注意保持室内流通空气的质量,最好配置空气净化机或过滤器。听说是军人和军属,其他村都同意了,也帮着建房子和更多的配套工程。

  年越和邵文柏把山下本来预留着自住的蘑菇房子也清空出来,准备给那位在军中的族叔邵安阳的朋友住。那朋友跟邵安阳曾经共事过,两人过命的交情,邵安阳尤其重视这位兄弟的落户,跟村委交待又交待,邵文柏就把这事揽下来了。

  夫夫俩把蘑菇房里的一部分库存物品放在窑洞房和山洞里,剩下一些食品和物品就打算留给邵安阳的兄弟一家用。

  两人清理的时候,年越发现了几箱安全套,而且还是特别订做和包装的,保质期比一般的长很多。

  “怎么这里也有,你也准备得太多了吧。”年越捶了他一拳,山上有山下有,听说秘密仓库也有。难怪这家伙跟他打了包票,说不用他操心。

  “原来它们在这里,正好可以送去给村委楼那边的仓库,我正愁要去大仓库里搜呢,那里有点远。”邵文柏欣喜地将几箱安全套搬到另一边。

  “放在村委楼仓库?你也好意思!”年越真想捂脸,想象邵文柏在村里用板车拉着几箱安全套迎接熟人们的眼光。太丢人了,连带自己也丢人。

  “没事,村子如今在搜罗这东西。”

  “他们要这东西干嘛?”

  “有几对新人要结婚,我们打算送点这个给新人们当礼物。现在不是生孩子的好时机,再快也要缓几年。”

  邵文柏拍拍年越的头,揉揉摸摸,好笑地跟他解释,继续跟他说:“别脸红了,这不是我们用的那款。之前我订货的时候,想到可能也有别人需要,就多订了别的种类。”

  年越不再心虚了。仔细想想,新婚礼物给人送这个,以前很奇怪现在却很正常了。

  

  大岗村新建的房子都给老外们住。村委已经收到了接收人员的名单和家庭情况,就根据家庭人数划分好房子,务必让国际友人一到村子就可以落脚下来。

  房管处连夜将基地的空房子搜罗出来,左安排右腾挪,还是架不住最终确定名单上的人数陆续又涨了几十户。村委里负责住房安排的人心里抹泪,终于体会一把当初负责进口资金的邵家族人,把钱花光后心酸无奈的感觉。有些房子实在住不下一家人,负责人就只得把里面单身的年轻人匀出来,准备安排到房间有多的村民家。

  村委们只得号召村民帮忙接收一些老外,说老外太多,希望能安插一些在村民家住着。村委强调,接收的人家有相应的奖励,老外们到时候也照样凭劳动吃饭,他们都是专业人才,能上岗挣工分,不会在村民家白吃,但最好是能说点外文的人家接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