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从四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三从四德-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苦劝不住,及至张英引着大夫上前来瞧,大太太才止了泪起来,给大夫让出空诊脉。
那大夫上前坐下,摸了脉又看过舌苔,只说是外有寒热燥气相侵,内有惊怒忧思之扰,火升于肺,则痰滞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才有今日之症,开了张清燥消散,保肺化痰的方子,叫先吃两天再看。
张英看了脉案,见都是些固本培元,清热去火的药材,并无犯冲之处,才叫人去抓了药按方煎制,又取了大哥平时吃的丸药给大夫看相宜不相宜。
那大夫见其中有一味新制的半夏丸,就叫用淡姜汤化开先灌下,正对症。临走又交代此症要格外将养,尤其不许生气,张英记下,让人付了诊金送了他回去。
一时姜汤煎好,化了丸药喂张载服下,没多久就咳的轻些了,大太太看果然对症方松了口气。张家本家的几位叔伯见好些了,也都放下心来,纷纷告辞,张英带着廷瑞亲送出门去,回来又用竹轿将张载抬去正房。
大太太服侍张载歇下,守着他睡着了才出来,见张英、姚氏同廷瑞兄弟几个还在外间等着,就点点头,道:“睡下了,想是那药对症,睡的还安稳。”又问廷瑞:“你爹这是怎么发的病?”廷瑞闻言皱眉不语。
大太太又看向张英。
张英只得含糊着道:“二哥说要分家,众人劝他不服,一时争执起来,大哥就气的厥了过去。”
大太太闻言拧了眉,慢慢走到中堂坐下,半晌道:“二弟这么两次三番的闹,显见是立定了主意,就不要拦着了,分,立时就分,明儿,廷瑞跟你三叔去办,要什么给他就是,只是要快,再拖,你爹的命都要没了。”
廷瑞听了这话不敢言语,张英也甚是为难,又不能顶撞长嫂,想了想道:“等大哥好些再说吧,如今大哥病着,不跟他商量,只怕……”
大太太不等张英说完:“到时我跟你大哥说,你就按我说的办就是了。”
张英见大嫂正在气头上,只得先答应下来。
大太太就道:“你大哥没事了,你们都回去歇着吧,晚了,也都累坏了。”
张英不放心,还要再看护一会儿,正要说话,见姚氏给他使了个眼色,就答应了一声,同姚氏出了来。
两人回了院,廷珑听见动静,抱着廷瑗的小巴狗从楼上跑下来,问道:“大伯怎么样了?”
姚氏见她还没睡,就道:“好些了,你小孩子就别跟着操心了,去睡觉。”
廷珑本是有话要跟母亲说,此时见母亲言语间不大和气,父亲也神色不虞就答应一声识趣转身走开,心下却有些担心不知大伯病的有多重。
姚氏目送廷珑回房去了,唤丫头打水来,服侍张英洗漱,张英净了面就问道:“才刚怎么不叫我说话?”
姚氏闻言一笑,将房里丫头都打发了出去,才道:“大嫂今儿问我分家怎么个分法,我把咱们原先商议的主意说给她听了。”
张英一愣:“什么主意?”
姚氏道:“不是你说的?如今咱们有房子、有田庄,若是分家,大哥赚下的产业咱们不能要。”
张英就道:“正是,田庄一年出息已是不少,够咱们用的了,大哥养活咱们这么些年,不能依仗他仁厚就没个餍足。”
姚氏见他还给自己讲道理,显见是没明白过来,扭头笑瞪了张英一眼,道:“真是榆木脑袋,还是当朝大员呢,朝堂上皇上问话也这么没个心术?”
张英也不恼:“夫人这等冰雪聪明,学识渊博,万幸生做女娇娥,只在家中乾纲独断,称王称霸,不然,为夫哪里是你的对手。”
姚氏听张英打趣自己,脸上一红,就不肯说话。
张英只得哄到:“跟大嫂说就说了,那又有什么的?”
姚氏道:“二哥开的那个明细,将祖宅跟咱们置下的田产都划到公中要一同分了呢,我就跟大嫂说,分的是爹的产业,没的把咱们的私产都算上,当初爹过世时,留下的东西都是有数的,分家分那些个就是了。结果,这才晚上,大嫂就把分家这差事派给了你,还要尽快,显见是叫你去得罪二哥,等大哥病好了,也分完了,木已成舟,再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张英听了就不言语,半晌才道:“你也是的,给大嫂出什么主意?咱们不要是咱们的,算计二哥做什么?”
姚氏笑道:“怎么是算计?除了嫡长,下头兄弟自然该是一样的,有二哥的就有你的,你不要,单二哥拿着,旁人不说二哥贪得无厌,倒要说你当的是贪官,有的是银子,看不上兄弟那点东西。如此,除了这么分,还能怎么分?”
张英见夫人理直气壮,不禁苦笑道:“大哥不同意分家,二哥不同意这个分法,你可真会给我找麻烦。”
“那你自己想个分法。”
张英叹了口气,默然良久,才问:“大嫂的主意是非分不可了?”
姚氏一边卸钗环一边道:“不分家,两房混在一块儿,二房那两个姨娘都不是省事的,就连二哥,管多了要招他埋怨,顺着他又要闹出事来,管深管浅都不好,大嫂这个家当的实在不容易,自然是想要分的清净。就是我看,这家于情于理都该分了,一则,老太爷、老太太都不在了,上无高堂侍奉,没有兄弟一定要在一块儿过的道理,硬捏在一块儿,你跟大哥这一辈还好,亲兄弟,做什么都有商有量的,等到廷瑞跟廷玉他们那一辈,又隔了一层,一定要在一块儿的话更难处。二则,二哥也是主张要分家的,我思量着,毕竟人家廷瑾那么大了,也到了该顶门立户的时候,这些年,二哥靠着大哥,虽清闲无事,想来仰人鼻息的日子也不适意吧?如今儿子好容易能自立了,又寻了个好女婿,加之孙姨娘熬了这么些年,两房混着她诸事都做不得主,自然也是极愿意分的,这么撺掇着,这家若是不分,就等着往后日日闹吧。”
张英何尝不知,沉吟半晌叹气道:“廷瑾那孩子不像是个成才的。”
姚氏听了讪笑:“你教孩子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个个都养成个书呆子是你的事,人家孩子成不成才不一定是看这个,你别拿你那套标准要求人家。”
张英听这歪理哭笑不得,姚氏道:“我知道你说他私挪柜银楼的银子,——他动公中的款项,那是因为那东西不是他家的,等银楼成了他自己的,自然没什么好挪的了。”
张英不赞成的摇头,姚氏知道那个意思是,我虽然说不过你,但我知道你说的不对,姚氏也不理,自收拾了睡觉。张英又披衣独坐了一会儿,心知只怕除了大哥,人人都是想要分家的,到了这一步,这家还是分了的好,不然谁都不自在。
想着,上床去,同姚氏道:“怎么分好说,怎么让大哥答应下分家却难。”
姚氏一大早上坐轿下山,又在正房端坐了一天,浑身骨头都疼,困的够呛,不耐烦做张良,连捧带削道:“老爷是给圣上咨参谋、顾问的大学士,分个家的小事还能难为着,愚妻可不敢乱出主意。”
张英无奈,只得辗转反侧了半宿,想出个自认还算万全的策略才睡下不提。
第二日一早,同姚氏先去正房探病,廷瑞兄弟几个正过来请安。张载的痰症原是旧疾,年轻时四处走,身边没个人照顾,寒暖也不留心,坐下的病根,这次发的急了些,让痰堵了嗓子,咳出来也就好了,倒也不如何虚弱,张英看了放心,又为难要不要跟大哥说,大嫂叫他尽快把家分了,却听张载开口道:“三弟,你带着廷瑞辛苦几日,把下头铺子的账细细的盘一边,连货底都清一清有个数,过几日,把家分了吧。”
张英见大哥改了态度,有些惊讶,想着或许是大嫂说什么了也未可知,却见立在旁边的大嫂也一脸惊讶,才知是大哥自己想通了。
便问道:“大哥想怎样分法?”
张载想了想,回头向大太太道:“二弟开的那个单子拿来我看。”
一时递到手上,张载看了一遍,道:“这上头列的,你和弟妹从京里回来置下的产业,连酒坊,侄子开的点心店铺单划出去是你们的私产;另有这几处没上公中分红的产业,是我跟你大嫂给廷理、廷瑧兄弟两个预备的一点子家当——祖产早晚是廷瑞的,他那两个弟弟,廷理只知读书做学问,廷瑧倒是有些出息,中了举,往后你多提携着些,早晚能有个前程,只是你知道你这侄儿,性子跟你一样,一股子书生气,钻营贪墨是不会的,也要为他两个做些打算,都是些出息不大,也不容易亏蚀的恒产,不用费心照顾,算是有些补贴——也单划出来,还有祖宅,这宅子我跟你大嫂住惯了,就不分给你们了;至于二房,在衙门口西市那边有个五进的院落,原是人家给咱们家抵账的,空了几年,给你二哥吧,分了家让他们一家搬过去。除去这些,剩下的全入公中,平分了三份吧。”
张英听完也不去办,张载就问道:“三弟觉着这样分不好?”
“不太好。”
张载听了就是一连串的咳嗽,张英赶忙上前抚胸顺气,张载缓过来,才道:“那你说怎么分好?”
张英道:“昨儿你弟妹跟大嫂子说话,原说过,分家只分爹娘走时留下的产业,大哥这些年辛苦挣下的不能算,我听着在理。”
张载闻言微微合目,默然半晌,才笑道:“当年爹过世的时候,南边正打仗,道路断绝,你在京里回不来。”
张英见大哥提起这事不禁有些鼻酸。
张载在他手背上拍了拍,又接着道:“对你,爹是极放心的,走时并没有什么放不下,就只二弟,从小七灾八难的,耽误了功课,读书不成,经商又受不得辛苦,实在放心不下他,临走前叫我们两个到床边嘱咐说不许分家,兄弟在一处有个照应,一时不得意了,也有个商量、周济的,免得一人厚富,一人饥寒。”
张英点头,道:“大哥这些年已是仁至义尽,如今二哥连孙子都有了,廷瑾也成了人,自该自立门户,爹也不能怪罪大哥现在分家的。”
“凡父子兄弟,积成嫌隙,终归要要担一半责任,如今闹的连兄弟都做不成,自然有我的错。原先我只当二弟生出这样的心思都是别人挑唆的,不愿想就算有人挑唆,自然也得是他自己有这份心,现在看来,是二弟的翅膀硬了,我非揽护着不叫他飞,其实是我的不是,该放手时要放手啊。不过,既然答应爹不使一人厚富,一人饥寒,这几两银子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分了吧,也省的他闹。”
张英想了想,道:“廷瑾那孩子做事不够妥当,现在分给他,只怕他一气败光了。我有个主意说给大哥听,看成不成,如今咱们子弟都是各入书院读书或是在家延师训课,书院那处地方生员良莠不齐,不管学生什么程度都是一个教法,在家延师训课的又没个同学切磋上进,我就想,不如咱们办个家学,祖产以外的产业我跟二房都不应得,就拿去供给家学使用罢。凡入学子弟,每月领一定银米,帮助他家生计,这样一则不管哪一房败落了,子弟总有个地方成才,又可变相赈济族人,总不至挨饿受冻。就是先生也是现成的,廷理那孩子如今在书院教书,离家也远,就叫他回来帮忙,一则教学,一则打理家学产业,再聘几位有才学的大儒坐馆,从此不愁张家没有出色后人。”
张载听了这番话,思量了半晌,道:“是个法子,二弟若守得住基业自然是好,若是守不住,往后正可靠这里周济;就是你我往后子孙若是有贫寒的,也有条退路。只是,家学产业还需置办土地为好,土地获利比经商出息小些,担的风险也小,正可做百年基业,不怕中途亏蚀以致半途而废。另还需附一条不许变卖,才稳妥。”
张英听大哥这是答应了,道:“如此,就这样定了,我们庄上的旧宅一直空着,就拿那处做学堂吧。”
张载道:“不好,既然学里自有一份产业,学堂自然也算,还是另找吧,或者用银子在你们邻近处连买土地带起学堂,山上清净,正好读书。”
兄弟两个商量好了,张英同廷瑞才起身要去查账,大太太忽然说:“二弟怕是不能同意吧。”
张英听了道:“只分祖业这事我来提,想来二哥不至说什么。至于办家学的事,先不必告诉也可以。”
82李代桃僵
张家大老爷安排好分家事宜,众人随即领命散去,大太太见他说了这许多话精神又有些不济,忙张罗着叫人端四君子粥和梨清膏来,服侍他垫补了好吃药。
吃了药,安顿了大老爷躺下,大太太一边盘算着家里不知还有没有好川贝找出来炖梨,一边疲惫的拖着身子从卧房出来,才掩了门,就见廷瑗还盘桓在厅里,一双杏核眼已是哭成了两个大烂桃,目中犹自水光一片,随时要滴下泪来。大太太见她哭的这样,又是欣慰孩子长大懂事知道心疼人了,又是怕她把眼睛哭肿,冯家来相看时不喜,忙忙走过去细看,但见她这也不知是哭了多久,半张脸都已泡的膀肿了,不免有些心急,开口就斥道:“这么大了还不担事,就知道哭,你爹病着,我不得闲,你也不知道去帮你大姐姐理理家事,你大嫂子还在月子里,也不去照应照应,光站在这哭有个什么用,把眼睛哭坏了,过两天冯家来时可怎么见人。”说着,忙忙转身唤人去给她投凉帕子敷眼睛。
廷瑗因听见崔大姑给她做媒,唯恐母亲要将她定出去,直哭了一个下午,好容易立定主意,准备硬着头皮到母亲跟前讨情,偏巧父亲又犯了旧疾,一时只顾紧张父亲的病情,自己那点儿私意儿就先撂到了一边——此时忽然听母亲劈头盖脸这一顿骂,夹着冯家过两天就来人相看她的消息,立时就呆傻了,整个人木木怔怔的呆立着。
大太太却没工夫理会她,见廷瑛捧着痰盂进来,皱眉道:“这些粗活让丫头做就是了,你去库里头翻翻还有没有剩的好川贝跟三七,找出来给你爹炖梨,要是没有剩下的,就快着点儿打发人去生药铺买些回来;再去看看你弟妹下奶了没有,分家的事先别跟她说,本来就没有奶,再受惊更下不来了。”
廷瑛答应一声,将痰盂递给跟的人,正要转身出去,就见廷瑗站在一边垂泪,知她八成又挨母亲骂了,就招手道:“妹妹来,跟我一块儿看侄儿去。”
廷瑗听而未闻,只定定看着母亲,神色间哀恳至极,似有话要说,廷瑛见她这副样子大异于平常,倒有些心惊,大太太也注意到了,却只道:“还不快去,就知道在这杵着,叫我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