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定国-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要提前找好门路,汇集到都城,来赚些名声,为大考造势。。

那些匆忙从各地赶来的,慌慌张张应考的学子们,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学,只怕在主考官心中已有成见的情况下,很难出头。。。

以王宇的才气,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了,但是往各地才子堆里一放,倒还真不是特别突出,而才学这东西,如果不是高出二三筹,只怕也显不出来。。因此为了更有把握,先做些铺垫,不可避免。。

能得到周济的推举,做了体制内的人,这已经是给了王宇,半块敲门的砖,只要明年大考之前,他能积攒下一些名气,大考之时,又不考砸,王宇多半能得个进士出身,于是那半块敲门砖也凑齐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放个实缺,到什么地方任职,这些就不在话下了,有济公学生的这个身分在那举着,总归是有人能使得上力的。。

所以,王宇此去京城,应该说是要大展鸿图的,少则一年,多则二三年,必然得个实缺。此后,便算是平步青云了,这种可以料见的未来,也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旁人。。

结伴同去的还有赵一白,何采臣与吴子坤。相比之下,他们几个,就没有王宇那么好运气了,到了都城,他们几个,大抵是要找些坐馆之类的事情,先稳定下来,再靠着自己的努力,才好有所发展,所以前景并不如王宇那么明朗。。。

王宇自然也向他发出邀请,大家一起结个伴,往都城去,也好有个照应。

王宇知道苏三与济老的关系,在他想来,如果苏三也能同去,以他的才气,带一带他们,对于他们这些人,都是有利的。。。何况苏三的亲大哥就在都城任职,有苏三在都城,他心里也会比较有底。。。

他便笑了笑,只说对大考并不感兴趣,不如在家里,教教孩子,有趣。。

第八十二章,转眼便是重阳

王宇是知道苏宁远性子的,因此也不力劝,只是惋惜了一回。;

大考也要到明年的秋天,时间还早得很,就算他会去参加大考,今年秋天就要准备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却是有点浪费时间。

对于大考,他是感兴趣的,这古代人考试的过程,他倒很想体验一回。一个人坐在一个单独的小隔间,住上个二天二夜,憋出几段文字,随后便榜上有名,高中状元,带花游街。

从此后,也就从普通百姓,跃进了龙门,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啧啧,这种好事,便是在前一世高考得中状元,也不可能享受到啊。。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大考得中,便占着一样,倒是不知道,如果自己真要是去了,而且又真考上了,会是怎样的春风得意。。

且看那时,有没有那个兴致吧,反正现在是没有那个心情节的。。

不过,除王少游以外的那几位才子,苏三倒也是见过的。品性才学都很好,若是没有推荐,倒是有点可惜。。。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好了。

因此便写了一封信,把众才子的人品才学,在信中介绍了一番,让王宇带给众人,到都城之后,交与苏一安排。。。

想来苏一是会给自己这个面子的,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考前对这些才子们照顾一二,若真有得中的,以后也是他的一大助力。。

为官的怕只怕,自己挑中的人才,是些欺世盗名之徒,功不成文不就,万一惹出什么祸事出来,反污了自己的名声。

有了家里人推荐,又细说了众才子的学问人品,有了这个保证,那就大致不差了。。

这封信王宇转到众才子手中,众人难免的又要过来答谢苏三的厚义。几人在书院中,吃了顿烤鱼,喝了一点老酒,也就算是苏三给他们辞行了。。。

重阳节前二天,众人才收拾停当,众人在酒楼里又吃了一席,才往都城赶去,。。。

看着这些年轻人,结伴奔向未来,他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这种失落来得有些没有来由,就好像人生中突然缺少了一点什么。。。他知道,那是激情。

不过,他现在还没有做好拥有那种激情的准备。。。不在意,似乎成了借口;或许,他是心里害怕。

害怕拥有到最后,仍然是离弃。。。

生活回复到最开始那样的宁静。。

李月儿仍然每天中午都到书院。前几天为王宇他们一伙辞行,吃的烤鱼,就是李月儿的手艺,已经相当不错了。

吃得他们几个舌头都掉了,都说,如果在都城开一家这样的烤鱼店,那绝对火爆。。。又夸他有福气,能找到厨艺这么好的妻子,。。

他也只是笑笑,其实这手艺,倒是从他手里传出去的。不过有一点也是确实的,那就是‘青出蓝,而胜于蓝’。。要叫他自己去做这烤鱼,只怕味道还做不出这么好。。。

众人夸月儿的话,她自然也是听到了的,只是她仍然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到她希望有的表情。。。她的心气很足,似乎要与他一直这样相持下去。。

他自然是乐于维持现状的。

‘任记炸鱼’的生意慢慢地平稳了下来,当每天以五百文一斤,限量供应二百斤,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大家也从疯抢中平静了下来。。。

任盈盈也动了一些脑子,为了避免大家排队,特别准备了一些竹片,弄出不同的断面,供客人提取炸鱼块之用。因此交了钱的客人,拿了竹片,便不用在这里干等,可以先去采卖其他东西,再来取炸鱼块。。

虽然这样一来,门前那排着长队的情形不见了,但‘任记’的生意,却并未受此影响。

转眼便是重阳。

这一天,武陵有个风俗。那就是:插着茱萸到城外岷山登高、赏菊。

到了这一日,但凡有些身家的家族,一般都要倾室而出,往岷山登高,往岷园赏菊。大家都相信,登高可以避灾;遍插茱萸,则能避邪。

怀着这样朴素的念头,和美好的寄望。重阳这天,一向无人问津的岷山,今天总会人满为患。

对于文人才子而言,这个节日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菊花、遍插茱萸的游人、倾城而出的热闹、悠悠缠绕在心头的思亲之情,这些都能极大的激发才子们的心绪。。

虽没人组织重阳的诗会,但三五好友,结伴同游,兴致所至,留下来的诗篇倒是极多。

重阳节,在另一个层面上,便也成了诗人们的盛宴,这一天,他们总是不会错过的。。。

只是这个节日,对于苏三而言,却没有那种内心的激动。

前一世,到了这一天,他听得最多的,就是哪里组织了老人登山;哪里又组织了老干部的座谈。来来去去地总是在老人的范围打转。。至于其他的活动,倒是少了许多。

像封朝这样,会举家登高,男男女女都插茱萸的情形,那是绝然不会出现的。。

因此他对重阳节,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少爷,咱们今天去不去岷山呢?”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少爷今天不用教学,一大早起来,就在园子里‘跳舞’,已经跳了一个多时辰了,好不容易才停手,却没有一丝一毫,要出门的意思。。。

“去岷山?”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诧异地问着玉儿。。

玉儿则吃惊地道,“少爷该不会忘了今天是重阳节吧。。”

喔,重阳节,要登高,去岷山,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

“今天估计全城有一半的人,都会去岷山。府里的马车,也一大清早就已经出门了,老爷,还有二少爷,都去了岷山。大管家不知道少爷去不去,还派了小安驾马车过来给少爷。。”玉儿轻灵地说着,。

他倒没有想到,一个重阳节,能让半数的武陵城人,都出动。。虽然玉儿说得有些夸张,但也可以想见这重阳节,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

既然是这样。

“那好吧。。咱们也去吧。。”他看着玉儿期盼的眼神,笑了笑道。

今天重阳,学校里倒是停了一天的课,只是学生们却没有放回去,都留在学堂里温书。

既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到岷山去看看,见识一下封朝的重阳节,那也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玉儿听少爷同意去了,高兴的跳了起来。接过他手里的手巾,连忙就去准备。。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无非就是给少爷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又往兜里装着一些银钱,这样就准备好了。。

“来,少爷,玉儿帮您插上。。”

“我自己来吧。。插上?这是什么,是花吗?”

“少爷不认识吗?这是茱萸花啊。。”

“要插在头上的吗?”

“当然喽,插茱萸,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今天一样都不能少哦,男女老少,今天都要插茱萸的,少爷不会不好意思吧?。。”玉儿咯咯地笑道。。

第八十三章,玉儿,你戏弄少爷。

确实有些不太好意思。!。。男人头上插花。。不过,既然大家都戴,那自己不戴反而不美了,就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吧。。。

“那就戴吧。。”

玉儿咯咯地笑着,帮他把花插好。

“少爷戴花,真美!”

无语。。。

上了马车,马车一路往城西出城。沿途车马众多,在出城门的时候,还堵了好一会儿,才出得城来。。看来倾城而出的话,也不是特别夸张。。

“只是玉儿,那些骑马的男人,怎么没有头插茱萸呢?”

玉儿偷偷一笑,假意认真地道,“哪里啊,我看看?”

趴在马车的小窗里往外看,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头来笑道,“也可以戴在手上,或者佩戴在香包里的。。”

上当了。他盯着玉儿看。。

玉儿忙慌张地把脸别看,嘴里却自言自语地道,“少爷不生气,少爷不生气,千万别生气。。。”

无语。

懒得与玉儿计较,既然戴了,那就戴到底吧。

这个决定是他自己确认了的,没有发现玉儿耍了花样,那是他的问题。

他可没有朝令夕改的习惯,便是错误的决定,一旦做出来了,那他也会执行到底。

虽然这样看似损失了一些什么,但是他得到的只会更多。。。

所以,上位者为了避免出错,最好还是少做决定。。

岷山不远,离西城门只有十多里,不过马车也要近半个多时辰才能到达。

岷山也并不高,大约也就是海拔四百多米高的样子,其实是一座小山。这样的一座小山,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风景。

一条小溪从山顶流下,在山下汇成一池清水。这一池清水边上,盖着一些木屋,旁边倒是有一大块的空地,等苏三的马车到达这里的时候,这块空地上,已经停了许多马车。。。

满眼望过去的就是人。。。

男人,女人,疯跑的孩子,还有老人,一簇一簇的聚集在一起,把这里变成一个比集市还要热闹的所在。。

“少爷,那边有一个好大的菊园。。我们是先去菊园,还是先登高上山呢?”

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先上山。

赏菊那是很花时间,很附庸风雅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赏菊。。所以,那么宽的山道上,仍然挤满了上山下山的人。。

也许大家就是喜欢那种在山道上,挤来挤去的感觉。。。

“还是不要去凑那个热闹了,咱们先趁着日头不是很烈,去菊园看菊花吧。。”

玉儿是无所谓的,只要能来岷山,她就很高兴。。

菊园确实很大,把岷山北边的一大片坡地都占住了,园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菊花,黄的,白的,粉的,紫的,一团一团,花团锦簇。

当然是黄色的菊花,数量最多,所以一眼看去,整个山坡,金黄金黄的,就好像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满园尽带黄金甲。。。

相比山下池边的人数而言,这里的人似乎少一些。但那了只是看起来,人少一些而已,其实进到园里来的人,也着实不少,只是园子大,宽敞的很,所以不显得。。

不是人挤人的样子,却也是人流不断。。。

他往小径里走了进去,避开主道上的人群,这才放缓脚步,慢慢地赏起花来。。

菊园的坡顶盖着几座屋子,应该是园主人看管菊园用的。。从那个位置往菊园看,视野开阔,一展无余。。这个时候,那几座屋子前,聚集着许多人,似乎在议论着些什么。。

玉儿正留神打量的就是那里。

她赏菊只是局限于这朵漂亮,这朵好看,这朵比那朵大的地步,倒是对路边的行人,对热闹的所在,更感兴趣一些。。。

“少爷,那里好像围着许多人呢?”

“什么好像,明明就是围了许多人。你要想去看热闹,那便去好了,不用把少爷也拖过去。。。”他还是有些恼玉儿帮他插了茱萸花,害得这一路来,众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

满园里,除了女人,也就只有小孩子,头上会插茱萸,其他的男人,多半是腰上系一朵,或手臂上系一朵,哪像他这般花痴。。

玉儿吐了吐舌头,小声地道,“那玉儿去看看,再回来回禀少爷?”

摆了摆手,不再理会玉儿,专心地看起菊花来。

对菊花他谈不上喜欢,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兰花。。只是菊花也有它的特点。

与兰花的高贵雅致不同,菊花显得大众一些。

也正是因为它的大众化,才让千家万户,都能熟知它。也正是因为它的大众化,从古以来,文人骚客写菊花的诗也最多。

其中他能清楚地记得的一首,便是黄巾军领袖,后来立国‘大齐’,当了皇帝的黄巢,当年大考落榜后做的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首诗,几乎可以说是黄巢的人生写照。

也正是他,在唐末的时候,带起义军杀入长安,把历史拖进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战乱之中,也就是史称的五代十国。

其实黄巢是应该有些作为的。如果,他不是一进入长安,就把所有的官僚阶层,地主阶层全部得罪;如果,他可以颁布一些税收,时政方面的新政;如果,他不是抱着‘均平富,除恶邪’那么单纯的政治理想,那么,他的大齐,一定可以一个比唐宋,更加繁荣。。

在封建社会体制下,要想实现人人均等,要想消灭地主阶级,要想均平富,从上一世的眼光来看,结果当然是可以想见的。。

时代局限了黄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