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还有好消息,向晓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工程预付款一万元,恒电工建财政拮据的情况终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至少能及时给工人们发放工钱了。

粗略算一下,3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在2500上下,还好牛大猛大方,包了吃住,否则算上这方面的成本。一个月用工开销就奔4000去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可怜的恒电工建是怎么都兜不住的。

得益于在老牛的慷慨。让这第一笔钱够撑4个月,如若计划稳定。四个月倒是足够完工。

回到电厂后,张逸夫也不敢怠慢。尤其是不放心牛小壮的监工,足足在一线一个个施工现场耗了一个星期。

令人欣慰的是,牛小壮虽然有时大大咧咧,但孙山盛他们这批人是真的靠谱,知道轻重,该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到位,外加旁边时时刻刻站着一个叫文天明的男人,他现在被逼得《安全规范》永不离手,工人们每进行一个流程。他便对着《安全规范》研究一通,如若有该带绝缘手套而没带的地方,设备该接地而没接地的地方,他就会立刻上前中止进程,叫来相关车间的大哥一起来确保一切符合要求,再做开工。

虽然无论是赵红旗他们那堆工人,还是车间的人,都觉得文天明太多虑,太碍事。太啰嗦,但张逸夫依然下达死令,让他们必须遵从文天明的监管。

还是那句话,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不出事,到年底写总结写出花儿来都可以,要是出了事。那是怎么写检讨都不过分的。文天明做的这些事也许99次都是无用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消灭于无形之间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功劳,是大功。别人看不到,别人记不下,张逸夫知道,张逸夫记住,张逸夫需要文天明。

同时,张逸夫也看清了文天明的前途所在。在二十年后,最扎实干起来的一批干部,偏偏就是文天明这号的,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默默坚守,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多虑,他们却依旧不辞辛苦的坚持着,终有赢得喝彩的那一天。这批干部由于常年坚持的纪律性,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渐渐成为了一批最扎实,最受领导信任的人才,大富大贵不敢说,但他们最终收获了配得上他们努力的成果。

国企机关,有他的弊端与不公,但同时也存在着最为朴实的公平,那就是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与之形成鲜明反比的依然是李伟峰,监工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在跟车间的人扯淡,甚至找个阴凉的地方捂着耳朵睡觉,张逸夫起初会督促一下,后来也便再无心说了。

也罢,自己上辈子貌似也是这样,等他自己想明白吧。

所以有时,领导不骂你,不拉扯你,你以为是好事,但恰恰相反,领导已经对你失望,懒得管你了。

渐渐地,外包工队的施工步入正轨,新调到工作组的小伙子也找到了工作的节奏,向晓菲时不时过来督促一下,管管那帮工人,一切有条不紊。

不觉间,又是半个月过去,又是周六,又是例会。

但这次同往常有所不同,分发到厂里最新的电力报,被复印了几十份,分发到了每个参会人手上,牛大猛本人拿着报纸,更是满脸喜气与得意。

全厂干部学习部里下达的精神?

比那阵势可要大。

之所以每人发一份,不为别的,就为头版的那篇文章——

【技术交流,不问出身,小电厂出大点子】

这是一篇关于“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总结大会”的文章,每次全国性会议后,电力报都会登出几篇肯定会议的报道,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次的这个报道可不平常,为什么?因为撰写人是电力部的副部长——穆恒志。

副部长亲自给电力报投稿,这是很少有的事。一般即便是这种级别的领导投稿,也多半是说一些精神,谈一谈政治,道一道发展方向的八股文,而这次,是以个人见闻方式叙述出来的故事,所见所闻,所听所想。

虽然冀北电厂绝对不算是小电厂,但如果是穆恒志,说这是小电厂也没人敢放半个屁,当然穆恒志说是小电厂绝非是要贬低冀北,只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大点子”罢了。

这篇文章,穆恒志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第三分会场的实况,毫无疑问,大多数笔墨都集中在了我们冀北电厂的小技术员,小张同志身上。令全系统专家头疼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的自动化问题,一个电厂基层人员,应届毕业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全场的肯定,这是多么励志且正能量的故事!

这位小张同志上知“防火墙”,下晓状态量,既令海归博士刮目相看,又打开了本土老专家的思维,这种集思广益,发动群众智慧的经典事例,再配上穆恒志的笔力口才,以一种极其主旋律的手法表现出来,实是一个完美的报道,完美的故事。

在文章末尾,穆恒志高度总结小张同志的表现过后,还肯定了冀北电厂知人善用的作风,给予年轻同志出席大会发言的机会的胆识,同时提出了基层同志要勇于表现,敢于表现等等一类的精神要求,将一切升华。

这文章一出,全国电力人一看,张逸夫自然出名不说,连带着冀北电厂也沾了光,这实是牛大猛没想到的美事。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他高兴的。

最令他高兴的是,丰州电厂,也就是他的死对头苗德林,见到这篇文章一定很不爽,非常不爽,他那边的清华研究生没有给他长丝毫的面子,仅仅是参加个大会走个过场,而自己这边的北方电院本科生已经风生水起,博得了部长的赞扬。这无疑让冀北电厂力压一头,成为了全华北电厂人才培养的优秀典型。

清华的研究生去你那里,真是浪费啊!这是牛大猛此时想对苗德林说的话。

先前,别管张逸夫表现再出色,再突出,牛大猛在用他的时候,心中也始终存在着一重顾虑,并非是不信任张逸夫,而是那种在国企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本能顾虑——如此大胆地用一个年轻人,不顾老同志的意见,合适么?

此时此刻,部长亲写的文章,已经打消了一切的顾虑。

牛大猛,知人善用,给予年轻干部机会,这是部长说的,不是牛大猛自己说的。

美啊,牛大猛是真的美啊。

可以说这次张逸夫的参会,带来的荣誉是冀北电厂自成立以来最突出的。

此等光荣与好事,自然也带得整个会议室喜气洋洋,当然,邱某和王某一定是高兴不起来的了。

整个例会期间,牛大猛都处于飘乎乎美滋滋的状态,谁说什么,他都点头说是,说好,开口表扬,这让本该两个小时的会议不到一小时就顺利结束了。

会后,大家已经不知道怎么向张逸夫表示钦佩或者是鼓励了,只能用肢体语言和笑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张逸夫也借机要到了会议室余下时间的使用权,搞一次达标办工作组的内部的小会,总结达标工作开展以来一个月的成果。

人皆散去,只剩下包括段有为在内的工作组众人,情绪上无疑是轻松加愉快,牛小壮等人更是不吝言辞跟张逸夫嬉笑打骂。

“你丫的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该评五一劳模了?”

“我看今年你评优是板上钉钉了。”

“这是废话,咱们达标成功本来就足够评优了,上电力报表扬这是锦上添花。”

“话说,这是副部长写的文章吧?逸夫你将来不要太顺利,可不要在达标前就升进部里了啊!”

“哈哈,这你放心,厂长指定死也不会放走他的。”

老段看着一堆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也是满面欣然,张逸夫的突出表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很明显还在政治上获得了副部长的肯定。

第100真正的难题

《中国电力报》毕竟是宣传刊物,不是技术内刊,能上头版,还是副部长的文章,实际上是对张逸夫政治行上的一种肯定,是树立一个大家学习的标杆。

老段心下已经想明白了,即便达标没成功,张逸夫也不会栽太大的跟头,这人华长青已经看上了,搞不好穆志恒也已经看上了,机会很多。

当然,张逸夫是不会这么想的,不达标他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牛,对不起全厂。在各种玩笑开过后,他逐渐调整情绪,让自己严肃下来,开始搞正经事。

此时此刻,他们达标办工作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渐渐明朗了。

老段自然是**oss,但其实主要执行,主要盯事情的是小boss张逸夫。

张逸夫手下有牛小壮和文天明两个小小boss,一个管进度执行,一个管质量安全,再下面则是以李伟峰为首的四个年轻同志。张逸夫是打算给李伟峰更多工作的,但奈何他自己承受不住,没有办法。

小会开始,由牛小壮起,几人逐一汇报了工作进度。

此番达标,要完成的大大小小工程,总共87处,这实在是个可怕的数目,好在其中有些一两天就能完成,工期要耗上半月以上的数量不多。当然,这是咱们恒电工建的效率,换成厂内的人自己做,完成这87个工程怕是一年都不够。

因为这些工程的零散性与杂乱性,为追求效率的最大化,30个工人也分成了3个组。由达标办工作组的三批人分路监工,从这个月的报告结果上来看。牛小壮这组无疑是进度最快的,文天明由于太抓安全。进度稍缓,其余那组主要是边边角角,没那么重要的工作,进度可以忽略不计。

张逸夫一面听他们汇报,一面在自己手中的计划书上勾勾画画。

待他们汇报过后,由张逸夫进行总结,顺便向**oss汇报。

“工队入驻后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咱们先前一个月的计划,可喜可贺。”张逸夫自己自然是十分满意的。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尤其不能给手下们手到擒来的感觉,他紧接着说道,“不过这里面还是有水分的。我们先前已经将这87项工程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最好做的,工期在一天左右,三五个人就可以完成。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部分工程已经完成过半,下个月应该就能彻底完成了,先把这些零零碎碎的。土木砖瓦的事情扫清,后面会顺利很多。”

“第二类,就是牵扯到专业技术,要对现有设备、管道等等动工的部分。这部分一来施工要求高,二来需要车间的人协助,尤其是对管道动工的部分。需要协调好各车间,确保在管道有冗余的状态下进行。不能影响机组运行,比较麻烦。好在小壮跟车间走得近。相对好安排一些,这类进度也超过了预期,下面就是要确保安全,进度可以稍微放缓,但绝对不能出岔子,像那种施工的时候,机器突然启动造成伤亡的事故,之前可是有很多的,务必引以为戒。”

“第三类,就是需要在停机期间进行的工程,这类工程要求最高,也最难搞,必须利用设备年度检修,机组停机维护的时候才能做。咱们下面的计划工作,主要就要移向这个方面,提前做好细节上的筹划,跟各车间,尤其是检修车间沟通好,充分利用轮流停机的时间,确保一把搞定,那可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时间。”

说完这三点,众人纷纷点头,确实,现在进度有了,需要确保安全,确保停机维护的时间能完成那些真正复杂的大工程。

要知道,电厂的那些超大机组,每一次停机、开机,都要消耗巨大的资金,尤其是锅炉、汽机部分,要从冰冷到炽热,煤炭充分燃烧,必须通过投油等方式,消耗极大的燃料与能量才能运转起来。

拿那台15万千瓦的机组来说,点火试启动一次的投油消耗量就要高达近百吨,全厂全年全机组几次启停的消耗稳稳突破千吨,这么耗资源耗钱,谁看见谁心疼。

因此,火电厂每次停机、开机都是一个极其慎重的过程,不是说张逸夫今天要做工程,就能随便停两个小时的。

所以需要停机做的工程,只能安排到年度检修,轮流停机的时候。每台发电机组的停机时间和时长,都是调度早已计划安排好的,不能随意改动。所以停机时间对于工作组来说,简直就是如金子般珍贵,必须要在那之前将计划完善到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

听过张逸夫的汇告后,段有为也点了点头,对此表示肯定,这部分工作有张逸夫抓,他完全信任,自己只要把把关就好。

随着工程计划的落实,另一件事,一件真正的麻烦事也浮上了段有为的心头。

回想一个月前,例会上张逸夫下军令状的时候,在老段眼里,其它的话都可以说,事也都可以做,但唯有一点,即便是段有为也是拿不准的——

降低10克的供电煤耗。

段有为是见证过时代的人,他知道这件事到底有多难。

五年前,也就是85年,当时统计出的全国燃煤发电厂,平均的供电煤耗是431克,而去年,这个数字是427克。

五年的时间,下降了4克。

而张逸夫要用5个月的时间,下降10克。

要知道,在全国而言,冀北电厂机组容量相对已经算大的了,相对热效率也较高,因此供电煤耗在408克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标准下,再降个10克,其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达标文件要求,10万千瓦机组的供电煤耗标准是408克,15万则为400克,平均全厂的七台机组来看,平均供电煤耗要求大概在403克上下。

如果纯粹为了达标的话,降低个5克其实便足以了,可即便这样依然很难。

张逸夫偏偏还不满足,要搞个10克下来,从老段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把机组全换成进口的。

再往深说一步,降煤耗这么专业的事情,该是部里专家来探讨研究的事情,他们才有能耐做的事情,张逸夫再厉害,也会受到实际情况的束缚,在这么一个电厂闭门造车闷头搞,很难有什么进展。

一直以来,达标办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即便达标没有成功,也做了很多工程,消灭了若干安全隐患,谈不上真正的劳民伤财。而为了降低10克煤耗而全厂动员,劳师动众的话,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且很可能毫无所得。

想到此,段有为暂时打破了和谐的会议气氛,点了点桌子:“咱们来谈谈供电煤耗的事情吧,一直以来,咱们的工作都集中在中小工程上,还没来得及探讨这个问题。”

老段的话,让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