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5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最新章节第784章千年未有之变局

忙碌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等那位杨从事终于满意的抬起了头,宋隐之得以如释重负的喘口气的时候,他这才惊讶的发觉,舱室内的光线已经有些暗淡,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在船舱里忙活了两三个时辰。

“成了,反正是简图,这样也就马马虎虎了,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弄得太仔细,只当参考的话,应该还是够用的,给王总督送去吧,对了,吴兄弟,你也跟着去解说一下……”

杨从事皱着眉头看了看自己的作品,看起来还不太满意的样子,可最终还是挥了挥手,示意沙盘已经能用了。随后就又转向了一边,继续摆弄着那些沙盘和地图,直接将宋隐之遗忘掉了。

“宋兄,你肯定有些奇怪吧?你猜的没错,这里的同僚多半都不是正统的读书人,多有匠户出身的,比如我和杨兄弟就是,杨伯父和我爹原本都是宣府的军匠,我爹是个铁匠,杨伯父是木匠,我和杨兄弟从记事起就开始学手艺了……”

相处了这一段时间,宋隐之对这些人的脾气也有了不少了解,倒也没什么抱怨,倒是郭成建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走出船舱后,向他解释起来。

宋隐之倒也不吃惊,他多少看出了些端详,手巧的读书人不是没有,可巧到这种程度,还不怕在外人面前展示的,就是凤毛麟角了。所以,他很确定,这些人肯定不是传统的士子,而且,从这些人身上,也能得出结论,大明已经变了天。

“本来一切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匠户的儿子将来也是匠户,我爹是铁匠,杨伯父是木匠。那么,哪怕我和杨兄弟对这两种技艺不怎么感兴趣,那也是要学,要做的,因为这不是情愿不情愿的问题,而是压在我们身上的命运。”

有些沉痛的话题。不过郭成建说话时,语气却是淡淡的,甚至还带了几分追忆,显然对这些痛苦,同时也不怎么光彩的往事并无避讳之意。

宋隐之只是静静听着。他知道对方不需要他的回答或提问,而且他也很清楚,接下来。对方就要说到最关键的内容了。他也很好奇,大明立国百多年了,一直很安静,突然间,怎么就会有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这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直到四年前的那一天……”平静的语调突然波动起来,多了几分激荡,宋隐之更是听出了其中的狂热之意,就仿佛私塾的老先生提起圣人。提起科举时那般。

“……那天的景象,我一直历历在目,侯爷就是那么温和的微笑着。转头对我们说:我也是个手艺人!宋兄,你能想象到吗?当时侯爷虽然还没封侯,可却也是名满宣府的大人物了。而且还是圣驾前的大红人,甚至跟皇上有了八拜之交,而手艺人是什么?”

他自嘲的笑笑,道:“至少在当时,手艺人还是跟娼妓一样的下作行当,可是,侯爷却这样说……后来,我们跟着侯爷去京城,建军器司,筹办书院,精研各种技艺……再去辽东,研制新农具,开垦屯田,到现在,大明已经完全变了样儿,大伙儿都有了奔头……”

“杨兄弟一直都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每天都把侯爷说的话挂在嘴边,大明的富强,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所以他一直很努力的工作,想用自己的力量让大明的开拓进取更加顺利,以此来回报天子的仁厚之心,以及侯爷的知遇之恩。因为太过专注,所以……宋兄莫要往心里去。”

“杨从事拳拳报国之心,宋某敬佩还来不及,又怎能……”宋隐之嘴上客气着,脑子里却很乱。士人高居庙堂之高已逾千年,他们为大明制订的体制何等森严,等级何其分明!儒学退位,百家再起,与变天无异,这样的变化居然发生在短短四年之间?

联想起初登旗舰之时看到的景象,宋隐之却也不得不相信,若非有了这样的变故,舰队的领导层中,又岂会没有文官的身影?郭、杨这些匠户子弟,又哪有读书并出仕为官的机会?

甚至连那位总督的身份,也被他猜对了,对方果然是海商出身,转职至今,王总督这个华丽,在从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转身,一共也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已。

和当年许柴佬那样的有名无实的总督不一样,这位王总督麾下是有兵的,而且还有数万之众。虽然名字古怪了些,但那三万城管,是实实在在的从属于总督府,代表大明朝廷的威严的。

除了城管大队,海上还有一支从属于总督府的水师,比起由世家、商人们集结起来的这支大舰队,那支水师的船舰要少上很多,但是,水师的实力却是远胜。

因为其中的船舰都是新型船,采用最新的武器装备,接受那位旧日的广东水师梁总兵的指挥,直接听命于总督府。有权有兵,这样的总督,比起中原的封疆大吏也不差多少了,正常情况下,又岂能轮到一个出身贱藉者担当?

听着郭成建对大明,对总督府的介绍,宋隐之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千念百转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之前做的规划和决定,似乎有些仓促了。若是放在四年前,能归籍返乡,已经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了,可换在当下,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难怪听到自己的要求后,王总督会是那么一副神情呢,而阮四说了一半的话,好像也与此有关,那家伙好像有些想法,很可能还是于双方都有利的,要不要再寻到阮四,与他商议一番呢?或者向郭从事问询一番?

这位年轻的幕僚性子随和,而且还很稳重,应该是个商量事情的好对象。计较已定,他就待开口相询,可一抬头间,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甲板上了,总督王海等一干人都起身迎了上来,视线都集中在他手中的沙盘上。

他急忙把沙盘放下,然后退在一旁,看着那群人全无架子,不顾身份的挤作了一团,指着沙盘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有了郭成建的解释,宋隐之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并且也能听懂这些人在讨论什么了。

除了总督府辖下的官员,这些人多半都是海商,或者可以称之为殖民者,他们为了财富和贡献度而来,他们的船里面没有财货,只有人,和兵器,以及工具。

他们带来的人当中,最多的就是私兵,这些私兵是他们从各种途径招募而来的,出身都不怎么上得了台面。不过这也正常,城管大队还是总督府的正规部队呢,出身不一样很糟糕?山贼、土匪、地痞,大明的祸害前所未有的集中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也是很壮观的。

除了私兵,他们还带了一些会伺候庄稼的田间老农,还有一部分是工匠,主要以木匠为主,其他的工匠也各有一些,就是没有铁匠。

宋隐之知道原因,大明如今的冶炼技术极为高超,所以,商人们更愿意直接花钱从铸铁厂买进现成的,而不是自己雇人花钱打造。前者省钱又省力,关键是工具武器的质量还都很好,比自己动手方便多了。

之所以带了这样的团队,是因为商人们接下来要在吕宋建设殖民点,也就是农庄。用贡献度可以换取土地,占下来的土地也可以拿出来换贡献度,私兵就是干这个用的,等土地分配好之后,那些农人、工匠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那些商人争的面红耳赤的,为的就是争一条好的进兵的路线。

吕宋虽然很大,可却有近七成的土地是山地,只有沿河的土地是平地,而且又很肥沃,何况,沿河进军,运送补给也方便,和总督府的大军靠的也近,安全性也有保障,这样的路线,谁能不喜欢?

宋隐之觉得这个法子真是神奇极了,为了自家的利益,世家、商人们肯定是要拼尽全力的,他们的私兵又多有山贼流匪,最擅长在山林间乱窜。让这些人做先锋,水银泻地的扫过去,漏网之鱼就很少了,比大军出击的效果好很多。

土人们想避是避不开的,要是设伏反击,顶多也就干掉一部分商人的私兵,于大局无损。而商人们吃了亏,因为能得到贡献度,他们倒也不会对总督府有什么怨恨,反而会将愤怒发泄在土人身上。

土人们漏了形迹,总督府大军又应商人们的召唤而来,逼得他们不得不会战,会战的结果自不用说,把全岛的部落加起来,也许还能有几万兵抗衡一下,可现在的局面摆明了是要各个击破,土人们完全没有机会。

于是,朝廷大军用极小的耗费,就占据了大片土地,随着殖民点的农庄的建立,朝廷对这里的控制将是相当稳固的,百年前的憾事定然是不会重演了。

听说这些法度都是冠军侯爷随口定下的章程,一时间,宋隐之心中的敬佩之情也是升腾到了极点。果然,圣贤之人都是应时势而生的,也只有侯爷这样的人物,才能主导这千年未有之变局吧?

最新章节第785章杀猴儆鸡

商人们闹腾得热火朝天的,总督府的官员们却丝毫未受干扰他们认真的看着沙盘,不时交头接耳的讨论着什么。

“事先就知道吕宋山多,还真没想到,居然多到了这个地步,王大人,你看,贡献度的标准应该如何制订?”

“是啊,是不是将占领山地的贡献度调高些,再将获取山地的贡献度调低,以作平衡?”

在商人们来说,他们要的收益更高,但以总督府来说,要的却是占领更彻底、攻略更全面。想要达到调控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调控贡献度,吕宋总督府中也有几个商学院出身的,对宏观调控也有些研究。

“不然,山地有山地的用处,并不比平地差多少,贸然调控,反倒有可能出麻烦,”王海摇摇头,突然出声召唤道:“宋先生······”

“王大人有何吩咐?”宋隐之虽然在思考,但却没出神,当即趋前应道。

“宋先生不用太过多礼,本官就是想问问,你可知道吕宋的矿藏分布?”王海略略提高了声音,施施然问道。

“具体如何,在下并不知道,”宋隐之仔细解释道:“不过土人曾在山中找到过金矿,铜铁之类的矿藏也颇为不少,只是土人生性懒惰,很少进行专门的勘探,又不许他人踏入自家领地,所以,具体情况,确实无从知晓。”

“确实有金矿?”王海目光一凝,急促的追问道。

“确实有······”其实这问题不需要回答,没有金矿,那些土人跟海商交易的时候,又拿什么付账啊?土人的探矿技术极其原始落后,不是地表可见的金矿,他们肯定找不到,这样推论一下的话,吕宋的金矿矿藏可能相当可观呢。

说到这里·宋隐之已经明白王海的用意了,于是他一边说明着土人们的落后和懒惰,一边暗自观察着周遭的动静。果然如他所料,商人们都停下了争吵·转而凝神聆听起来,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其中几人还露出了一丝微笑。

后来他才知道,笑的这几个人,都是带了探矿工匠来的,而且他们带来的工匠,都是从书院聘用来的。这些学员的勘探技术比普通的工匠强上不少·他们强的不是手艺,是更系统的知识和先进的工具。

其他人有的是觉得没必要,矿藏什么的并不急切,等确定了有矿再说;有的是舍不得贡献度,琢磨着从民间聘请,或者自家原本就有的那些匠人就足够用了。

结果,在吕宋攻略战结束后,那几个从书院雇人的商人笑到了最后·他们勘探出来的矿藏,远在其他人之上,并且通过租借学员·还从同伴们身上大赚了一笔。

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的先见之明广为天下人所推崇;而谢宏提出的,人才的价值无可限量的观点,也就此深入人心。

当然,这是后话,王海起了个引子,宋隐之及时加以配合,商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王海也做过商人,对众人心中所想,把握的极为精准·他适时抛出了奠定局面的重磅炸弹。

“侯爷离开江南前,曾对我耳提面命过,吕宋的矿藏是极其庞大的,除了大量的金矿之外,铜矿也为数众多,其他矿藏不计其数。举个例子来说吧·侯爷明言说过,吕宋诸岛的土地中,一共藏有四十八万万吨铜!平均下来的话,每方圆一里的范围内,就藏有六十七吨铜!”

“哗!”一片哗然。

这样的数字在后世司空见惯,可对明朝的商人来说,却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没学过统计学的他们,完全没法想象,这数字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不过却也没人质疑,因为王海代表着总督府,不可能骗人,就算他要骗人,也不敢打着侯爷的名头骗人。既然这数字是侯爷说的,那肯定就不会差了,至于侯爷怎么知道的?那还用说吗?侯爷可是上天降下的神人,这点小事又有什么可怀疑的?

“总督府再次重申一遍,原有的规程不变,上缴一亩平地,获十点贡献度,山地减半,若是从总督府购地,贡献度为买价的一倍,以后根据市场变动而波动······这里还有人有疑问吗?”见时机已经成熟,王海趁热打铁。

“没有。”异口同声的回答。平地固然牢靠,可山地却可能有意外收获,前者相当于种田,后者相当于经商或赌博,既然吕宋矿藏如此丰富,赌博的风险看起来也并非很大。

“探出金矿、铜矿等贵金属矿需上缴,根据具体储量,换取相应的贡献度,其余矿藏可由各人自行选择如何处置······”在大明境内也是这么个规矩,现在铁矿的开采还被放开了,比之以前的规矩,还宽松了不

不过,按照大明的规矩,只有接受朝廷监管,专门从事冶炼行业,才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授权。

如果不然,开采铁矿,到最后也只能卖矿石,那玩意又占地方又重,在遍地是宝的吕宋挖矿石卖?那不是扯淡么?

商人们对此都是兴致寥寥,比起采矿,他们更乐于将那些矿藏拿出来换贡献度。例外的,可能只有大理石了,这东西可以拿来建房子,这里都是从大明来的文明人,不是那些猴子一样的土人,没人对住摇摇欲坠的草屋感兴趣。

“百年前,吕宋土人背信弃义,杀害了大明委任的许总督,如今,他们又和海盗勾结,妄图对抗天兵,图谋不轨。所以,总督府代表大明朝廷,将吕宋列为无法地带,在吕宋境内,大明的合法商人都可以任意采取行动,征战所获,皆归各人所有…···”

“噢!”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