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声讨的浪潮,几乎把李东阳以及还在朝中留任的重臣淹没,尸餐素位趋炎附势甚至斯文扫地这一类过激的言辞都出现了。骂皇帝会被抓,骂朝臣却没人管,那还等什么呢?骂呗

读书人固然是借此发泄着心中的恐惧和憋闷,不少普通百姓也都跟风凑热闹的加入了这场骂潮,声势直逼日前声讨谢宏的那次舆潮,让处于舆潮中心的众臣们心中惶然,坐立不安。

“李阁老,您得想想办法啊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如今奸佞凶焰高涨,正是我等士人齐心合力的时候,怎么能在这样的时候自相攻讦呢?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在朝会开始的时候,礼部尚书张升不但发了言,还哭了一阵子,不过正德却没搭理他,后来更是直接被吓住了,直到朝会结束他也没有再次出声。由此可见,惊吓这玩意老少皆宜,不单可以止住小儿夜啼,用在老头身上一样好使。

而且祸不单行,在弘治年间无往而不利的绝招不但在皇帝那里碰了壁,而且对于如今的形势也没有半点帮助。

这两日,外面的读书人也好,国子监的监生也好,一个个都像疯了似地,不去劝谏天子,却都跑来拦自己的路骂街。普通百姓倒是不敢拦着他开骂,可一个个都在背后嘀嘀咕咕,指指点点,千夫所指的滋味不好受啊

而且,这样下去,自家颜面扫地自不用说,朝廷的体统又要放在哪里呢?自家忍辱负重已经够不容易了,可偏偏还得不到外人的理解,张升心里苦啊,恨不得抱着李东阳的腿大哭一场。

“此事……”其实李东阳心里比张升更苦,说到忍辱负重,他可是最大的目标,京城这两天的骂声至少有一半是冲着他来的。何况,他还得虚与委蛇的跟正德还有谢宏周旋,那俩少年一个比一个坏,容易嘛他

最让他心中难过的是,他知道这场舆潮是怎么来的。除了谢宏有意无意的引导和纵容之外,最初发起舆潮,并且将目标指向他们的却是从前的同僚,为首的正是大学士谢迁。

日前的朝会上,刘、谢二人力谏之下被罢黜,而李东阳犹疑不出得以留任,刘健倒是还好,心灰意冷之余也没有恶言相向,甚至还勉励了李东阳几句。

可谢迁却没那么淡定,当时他就对李东阳愤愤不已,多有指责之言,虽然被刘健劝住了,可李东阳知道这个芥蒂已经埋下,想要平复恐怕要很久之后了。

谢迁的激动倒也可以理解,因为参与程度高,江南士人的损失也是极重。被抄家问斩的顾佐,收押定罪的闵圭,以及侍郎史琳等人都是江南士林的中坚人物,更别提谢迁这个大学士了。

一朝之间,江南人在朝堂上势力几乎和几年前差不多,这叫他们如何能够接受?而身为江南士林领袖的谢迁又如何能够从容面对?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损失惨重,不过由于正德攻击的目标主要是官职高的,江南士人在京城中的势力却没伤筋动骨。也许是觉得暂时无法跟谢宏对抗,谢迁象是泄愤一般,把目标指向了旧日的同僚,进而掀起了这场舆潮。

“……这谢宏小小年纪,到底哪里来的这许多算计?竟是将我等玩弄于鼓掌之上,真是……唉”李东阳长叹一声,感慨万千。

他知道张升的意思是让自己去劝服谢迁,平息舆潮,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谢迁也是老狐狸了,他攻讦自己等人也是已有所指的,哪里又会听自己的劝?自己上门八成会被拒之门外的。

“李阁老此言怎讲?”张升一愣。

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还会用以前的那种眼光看谢宏了,即便嘴上说的轻蔑,心里也都是很重视对方的。与其说他是个只会逢迎拍马的弄臣,莫不如说他是个老谋深算的权臣,在朝会上压服朝堂那一系列动作,还不都是他在皇上背后出的主意?

但是,虽然他阴狠毒辣、诡计多端,可舆潮这事儿应该跟他关系不大吧?谁还不知道这次也是由谢迁主导,江南士人起的刺儿?

“柏崖兄,表面上看,事情是子乔挑起来的,但实际上,却是那谢宏埋下了伏线,这才有了子乔接下来的动作。”李东阳摇摇头,解释道:

“虽然皇上第一个对付的是张公实,但实际上,被羁押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原本老夫还当是江南同道过于激愤,纷纷出班劝谏,这才如此,可事后回想时,却是不然,皇上乃是有意为之的。”

“李阁老的意思是……”张升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当时他被正德的杀气所惊,还真没太过注意殿中的情况。

李东阳沉吟着说道:“就拿史琳来说吧,实际上他并没有出班劝谏,有了闵圭在先,他也没这个必要跟上,但是皇上偏偏就把他列入了羁押的名单。据老夫事后探询,江南中人多有如此的,因此,老夫断定,皇上乃是有意为之。”

“那皇上是打算削弱江南势力,然后扶持其他势力,以作平衡?”虽然李东阳说的慎重,可张升的眉头却打开了一些,显然是放下了一些心事。

拉一派打一派,这是政争中常用的手段,而且越是高位者越是喜欢用。让张升安心的是,这法子虽然会让士人们内斗,但是却不会损伤到士人阶层的元气,无非就是个此消彼长,转来转去,在那些位置上的都是圣人门徒,儒家子弟。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挑动朝中大臣内斗,自以为将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上,深以谋略自诩,但实际上,被玩弄的只是他们自己罢了。

士人或者说官僚的本性就是要争斗的,虽然没有总结出物竞天择的理论,但是士大夫们很少会完全的团结一致的,时起彼伏的内斗才是他们的常态。

因此,听李东阳说及此事,张升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皇上和谢宏玩谋略他们不怕,他们怕的是两人不依常规的那些手段,要不是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两个少年怎么可能玩得过他们这些老狐狸?

张升甚至在心里转起了念头,要不要借此机会去踩江南士人一脚,他老早就瞅着那些江南人不顺眼了,一个个都是身家丰厚,腰缠万贯的,偏偏还要来朝堂里争食,还给不给旁人留活路了?现在恶人自有恶人磨,这叫一个活该

正文第350章彻底颠覆

第350章彻底颠覆

“老夫本也以为如此,可是……”李东阳神色依然凝重,他原本的想法跟张升差不多,因此外朝意欲逼宫的时候,他一直都是闭门不出,以表示自己置身事外的立场,为的就是两面下注,免得被敌人一网打尽。

这不是他的别出心裁,而是士大夫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局势,多留几条路才是王道,就如同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一样,尽管他们最终失败了,但是三面下注还是给整个诸葛世家留下了很多种可能,也成为了后人们的典范。

本朝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开国时的刘伯温本来是想效忠大元的,只不过处处碰壁,最终无奈之下从了太祖皇帝,反而成就了一段传奇。他的事迹告诉了后人,人在朝堂,立场是因时而动的,不能灵活应变的话,迟早会碰得头破血流的。

“那谢宏似乎并没有拉拢一派的意思,而是纯粹的挑拨离间。”李东阳收起思绪,叹息道:“皇上先是挑起了江南人的不满,相形之下,也加深了他们对我等留任的官员的憎恶,然后又严厉的封锁了京城中的言论,却又留下了让我等士人相互攻讦的空隙……”

“也许是他还没来得及吧?”张升不解,迟疑着说道:“总要看清众人的立场之后,他才会有所选择,若只是分化瓦解,却不拉拢,那他不是白费功夫吗?”

“常春藤书院”李东阳断然道:“他一定是指望着这间书院将来能输送人才出来,然后让这些人诸部取代我等儒家子弟。”

“不可能吧?”张升大吃一惊,连连摇头:“没有名师大儒,就凭几个落第秀才教出来的弟子,他就想以之取代我等朝臣?实在是太荒谬了”

常春藤书院是谢宏整个系统当中,保密性最差的一个地方,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保密性,尤其是小学那个部分。

张升也打探过,知道那里不过是教人识字,再有就是教点算学基础,培养账房先生还差不多,若说是培养朝中大臣,那简直就是缘木求鱼了,大臣是那么容易就能培养出来的吗?

“柏崖兄,且听我说。”李东阳也知道自己的想法让人很难以置信,便是他自己,在刚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也是自己吓了自己一跳的。可自从他有了这个念头,却是一直挥之不去,到了如今,他已经相当确信了。

“当日变乱前后,与老夫一样闭门不出者不少,可老夫也罢,旁人也罢,从未听说谢宏上门,更没有皇上召见的消息,他如果真的是要纵横联合,怎么可能一点行动都没有?”

说着,李东阳苦笑一声道:“别说是我等置身事外的,就算是那焦芳……嘿嘿,老夫早就听说他跟刘瑾那阉竖有些瓜葛,到如今也已经见了端详,他不单是投靠了刘瑾,甚至还有通风报信的嫌疑呢。”

“什么?”张升豁然而起,惊怒交集。

逼宫失败的原因很多,被谢宏抢了先手应该是主因之一,若非是被他抢了先,那外朝也不会处处都是被动挨打,以惨败收场了。谁也不知道谢宏到底怎么提前布置的,可若说是有人通风报信,那这人岂不就是罪魁祸首?

“柏崖兄稍安勿躁,当日之事缘由颇多,单说那地道,就非是旬月之功,谢宏是处心积虑已久,倒也与焦侍郎关系不大。”李东阳摆摆手,继续说道:“老夫的意思是说,便是那焦芳,皇上和谢宏到现在似乎都未曾召见,由此可见,他对在朝中连横并不热心。”

“可那书院……”李东阳言之成理,可张升还是很犹疑,“即便那谢宏真是如此作想,可就凭那书院?他们能在其中学得治国安邦之道?”

“此节老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李东阳见难以说服张升,只好摇头叹道:“也或许是老夫想多了,又或者是他另有手段。”

“李阁老,你指的是……”

“被罢黜的也好,被羁押的也好,都是品级比较高的官员,除了那个御史苏逝以外,五品以下的官员一个都没有……”李东阳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嘿然道:“大概那谢宏是打算用低级官员取代朝中重臣罢,嘿,好算计,真是好算计。”

“先对朝中重臣下手,作为震慑;然后重点打击江南士人,挑拨离间;最后提拔低级官员,从不得志的人当中收取心腹,就如同当日那唐……”这一次的说法,倒是在张升的理解范畴之内了。

唐伯虎当日投靠谢宏,看起来就是这种模式,一个有才华而不得志,一个有权势而没人才,相逢之后便一拍即合,这种桥段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疑问评话当中,都是见得多了。

张升马上就想到了此节,若不是顾忌李东阳和唐伯虎之间的渊源,他甚至差点脱口叫出唐寅二字来。

“老夫想来也是如此。”李东阳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其实,他真正的想法是,谢宏想用这种手段作为短期的过渡,然后等日后书院彻底成熟的时候,他就要从书院中选拔人才,在朝堂上跟儒家子弟争锋了。

可这话他也不止跟一两个人说过了,每个人的反应都跟张升差不多。尽管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老谋深算,可士人固有的傲慢已经嵌入了他们的骨子里,就算明知事实如此,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对方有这样的手段,他们宁愿相信从谋略上分析敌人。

可实际,所谓的治国安邦之道用得着多大学问吗?李东阳心里是有些疑问的。

朝堂中枢中且不说,在地方官府之中,知府也好,知县也罢,除了断案等大事之外,基本上就很少有露面或者接触实务的时候,真正让衙门运作起来的,是没有功名的师爷,还有甚至没读过书的小吏,而有功名的官员们,只是在风雅之事上比较擅长罢了。

而谢宏以小学教人识文字、明算理,学成之后,大部分人就有了充当师爷或者小吏的基础了。他们肯定是做不得多好的文章,更是写不得诗词,可衙门内的事务也不需要这些。

而更让李东阳在意的是那个技术学校。朝中的同僚大多都认为那里是谢宏培训匠人的,但李东阳并不那么想,若只是培训匠人,在工坊里不就足够了吗?何必又要从小学中选拔那些学业有成的?

当日在文华殿的那场激辩给李东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虽然会一力维护士人阶层的利益,可他并不是那种蒙起头来什么都不看的人,他认为儒家也是需要进步的,应该取长补短。

他并不认为谢宏所谓的格物之道是小道,反而觉得儒家子弟应该多多学习此中道理,并且溶入到儒家的学术当中。

旁的不说,单说那算学。其实朝廷的各个衙门当中,尤其是户部、兵部这种需要统筹调度的衙门,需要用到算学的地方是很多的,而根据谢宏的说法,工部施工建设的时候,一样要用到算学。

而儒家弟子当中虽也有少数人精通于此,可并没人把算学当回事。于是,在需要用到算学的衙门当中,精通的人忙的无暇分身,而不懂的人帮不上忙,却又对此嗤之以鼻,这就不得不让人叹息了。

若是谢宏的学校真的跟自己想的一样……李东阳的心里愈发的沉重了,六部作为大明朝廷的核心机构,谢宏的学校教授的学问至少能运作起来三个了。

户部、工部不用说,精通算学的手艺人,这都是谢宏看家的本事。而兵部其实也不需要提,练兵三个月就能用三千童子军击败八千禁军,这等手段简直已经可以与古之名将相提并论了。

刘大夏栽了跟头之后,现在哪怕是隐晦的,也已经没人再敢提清君侧之类的话题了。谢宏能赢得那场战斗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预先的布置,那些布置各有不同,但是只要是入了他的局,就一定会倒霉。

千万不能在谢宏预设的战场上跟他战斗,这已经成为了朝臣们的共识,同样也是他们不想再提清君侧和逼宫这些事的主要原因。

目前,珍宝斋的工程队正在对京城的外城施工,对外说是加固城墙,修缮城门,可到底在做什么,因为施工时候的戒严,却是谁也不知道的。

能调动并且离京城最近的,只有蓟镇的兵马最为可靠,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