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小娘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秀才家的小娘子-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顿饭淑德是费尽了心思,主要是淑德存着攀亲戚的私心,要是这个远房表哥知道自家生活富裕了,肯定会跟自家交好的,如果自己搭上这么个,在县城还算有脸面的人,以后自家做买卖就会顺畅很多,所以淑德才会如此花心思。

不过因为水灾错过了种菜的好季节,所以淑德婆婆家的菜园子里,全都是清一色的稚嫩小黄瓜和豆角,外加一堆的小菜叶子。因为水灾刚过去没多久,肉类自然是不敢买了,淑德家里的肉类也就剩下自家的火腿跟腊肉了。

淑德整合了一下家里的菜品,最后实在想不出别的更好的菜色,就只好做了点腊肉豆角馅的蒸饺,保证三人能吃饱,又利用家里剩余的淀粉,做成煎粉块,等三人回来的时候,现炒现吃。

幸好钱老爹帮着淑德把家里的公鸡给杀了,还可以利用这个公鸡做一些好吃的东西,鸡胸肉做成了宫保鸡丁和鸡米花,大腿肉做成了黄焖鸡块,内脏做成了辣炒鸡杂。最后剩下的鸡架,煲了鸡架汤。

自打生了三宝之后,淑德已经好久不做这么精致的东西了,这一顿下来,淑德也是累得满头大汗了。

淑德切了家里上好的火腿肉,摆上自家烤的薯片和锅巴,还有自家炸的江米条、葱香酥丸,薯饼、菜丸子以及麻辣花生,拼成了个零食拼盘,供几人喝酒闲谈的时候打牙祭。

家里的果酒早就被自家相公给喝没了,蜂蜜酒今年也没时间酿,自家相公这个二货,还把买酒这事情给忘了,淑德就只好拿出家里刚做好的糯米酒,来招待贵客了,淑德尝了一下味道,甜甜的刚刚好,就是不知道自家这远房表哥能不能喝得习惯。

今天天气大好,县令跟着钱兴旺一路上挨家挨户的走了个遍,了解了一下风土人情,顺便还获取了附近村子的一些信息,让县令跟赵俊杰心情大好,快到晌午的时候,就晃荡到钱兴旺家吃饭。

三人到了的时候,淑德正好刚将所有的菜都准备齐全了,赶紧让婆婆帮着上菜,然后自己马上开始制作煎粉。

杨县令跟赵俊杰刚拐进钱兴旺家,就被眼前的院落惊呆了,钱家村里唯一的大砖瓦房,高高的砖墙,将这个漂亮的新房子严严实实的围了起来,前院和后院,全都铺上了青石板,一个农家,没有菜园子,却林立着各色稀奇古怪的东西。

本来杨县令好奇心重,想去看看钱兴旺家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被赵师爷一把给拽进了屋子,赵师爷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也不管身份尊卑了,直接像哥们似的,把县令拽进了屋子。赵师爷太了解自家县令了,自家县令这好奇心太旺盛了,这要是等他看够了,自己肚子都得饿扁了。

杨县令见自己的得力副手那幽怨的眼神,也不敢再提闲逛的要求了,老老实实的跟着去吃饭了。

饭桌上的菜色是彻底的惊住了这两位从县城过来的贵客,饶是杨县令这走南闯北多年的人,这一桌子的菜也不认识几样,唯一认识的就是饺子,有几个菜甚至都不知道用什么做的。

赵俊杰早就听姨夫范夫子讲过,钱兴旺家的情况,但是这亲眼一见,还是让赵俊杰大吃一惊,一个不靠河不靠海的村庄,一年到头仅靠家里的粮食来生活的村子,竟然能有人家把生活过得这样的富足闲适,而且这个村子还完美的规避了水灾带来的损害,赵俊杰现在对自己这个表妹夫一家子,真的是刮目相看了。

杨县令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先来都是张口就问的,这一路下来,杨县令对于钱兴旺也是很欣赏,不像自己认识的一些文人那样迂腐,反而有点像武将,说话直接而豪爽,不藏着也不掖着,跟他说话痛快。所以杨县令就毫无顾忌的让钱兴旺给自己介绍一下他家的菜肴。

钱兴旺给两位贵客,一样一样的介绍着桌上的菜色,然后给两人倒上酒,三人就开始聊了起来。

煎粉的味道十分得赵俊杰和杨县令的喜欢,柔嫩滑爽的口感,配上麻酱的香味,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这两人狂吃四五碗,让淑德本来打算送给侄子侄女们的煎粉,都被县上这两个大吃货给吃光光了。

这倒也不怪两人太能吃,主要是煎粉的味道实在是太好吃了,尤其是夏天,吃完了之后特别的有食欲,再加上这两人来到镇上之后,因为担忧水灾和节省经费,两人这几天就没怎么吃好过,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丰盛美味的佳肴,那还不敞开了肚皮吃。

酒足饭饱之后,杨县令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好奇心了,去钱兴旺家看一下这前后院稀奇古怪的东西,钱兴旺领着两人,边走边介绍,每一样东西全都让两人惊叹,果然高手在民间啊。

钱兴旺家的器具,全都是在传统工具下改良而制成的,但要比传统工具省力不少,还减少了制作过程的繁杂,从而降低了制作食品的成本,但是因为这些器具太过于复杂,倒是对农具制作者的业务要求比较高,不过幸好,钱家有个厉害的木匠,而且还欠着钱兴旺家钱,所以只能对钱兴旺的要求言听计从,也让这些个农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良。

就比如这个石磨,本来是需要人或者驴子转着圈来推动的,往往推了一会之后,人都给转迷糊了,但是钱兴旺让自家二哥在石磨的把上,加了一圈的长支架,这样,人只要站在高处,直接向前推动支架,石磨就转上半圈,拉回来之后,石磨再转上半圈,这样不仅节约了人的力气,还减少了占地面积,钱兴旺盖了个防雨的小亭子,亭子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十多个这样的石磨,干活的人在亭子里还可以抵抗阳光的暴晒和风雨的侵袭。

当然钱兴旺家还有各类的大小石磨,分别用来磨各种不同的食物,也经过了一些适当的改良,钱兴旺家的水井就挖在了前院子,所以土豆淀粉的漂洗工作以及土豆粉条的加工制作,全都在前院子进行。

淀粉和土豆渣的晾晒都放在了后院子的亭子顶和平地上,土豆粉的挂晒则在前院子专门制作的支架上,主要是因为前院子要比后院子采光好,而且做好之后就可以直接入库了。

淑德家总共六个大烤炉,新房子的东西墙壁旁各一个,后院子新建了四个烤炉,除了每日制作糕点之类的,等到土豆渣足够多的时候,就做土豆渣烤馍以及其他的烘焙食物,烤炉里面的灰烬,跟着废水废物一起扔进家里的污水坑,还能抵挡住厕所污物的臭味,一旦坑被填满了,就赶着马车运到钱家山脚下的沤肥池子,这一年的肥料都够用了。

杨县令听着钱兴旺讲的这些东西,对于治理县城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是一个武将,毫无经验,的那是因为官员缺失,直接被派去治理县城,幸好身边的多年战友是个有文化的,帮着自己治理县城,倒也算是得心应手,不过这远远没有达到杨县令的预期。

杨劲松今年正好满四十岁,小时候见过好日子是什么样的,后来前朝换了皇帝,昏庸无道,再之后就是新朝建立,这么多年,百姓们就没过过好日子,杨县令想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过上自己小时候见过的好日子。这还没开始规划呢,就遭遇了这样的大灾害,杨劲松的心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不过此次钱家村一行,却让杨县令重燃信心,对于自己的规划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第63章 玉米妙用

杨县令在钱家村走了一天,考察完钱家村村民的生活状况,认真听取了钱兴旺对于灾后重建的建议,又跟身边的赵师爷商量了一下可行性,两人连夜制定了详细的救灾规划,第二天就立马带着人手去村里救灾。

应县令的邀请,钱兴旺跟钱富贵跟着县令一起去隔壁村子救灾,钱兴旺跟自家大哥带着糕点,每日一大早赶着马车前往镇上,将马车放到范老头家里,之后就随着县令大人一起去救灾。

等到糕点店开门,范栋梁就帮着姐夫把糕点送到店里。因为淑德把家里做煎饼的买卖给了张氏,张氏现在不用刺绣了,每日坐在家里摊煎饼就足够范家三口生活了,范栋梁有时候闲下来,也会帮着自家娘亲摊煎饼,晾晒煎饼。

淑德家现在用来包装和去码头摆摊用的煎饼,大部分都是出自张氏的手,有了这么个大单子,淑德娘家的日子好多了,三口人除了日常花销外,还能攒下一点救命钱了,这次发水灾,粮食价格上涨,一点没影响到范家三口的生活。

自打淑德家用煎饼做包装,备受顾客喜爱之后,一些卖需要包装吃食的商家,就都来跟钱兴旺买煎饼用,钱兴旺也不差这点小钱,就把买卖都给了岳母家,范老头爱面子,对这些买卖不沾手,所以范栋梁这个小少年,就经常跟这些商人交流谈判,慢慢的改掉了害羞的性子,现在也是一副干练的模样了。

营养的充足和身量的抽高,让范栋梁的小帅脸更加的英俊了,街边路过的婆子小媳妇,全都喜欢盯着这个英俊少年看,背后窃窃私语的调笑,一些小姑娘看到范栋梁也是一脸害羞,低着头,用眼睛时不时偷偷的瞟着小帅哥。

对于这些目光,范栋梁均是装作看不见的样子,不过走路的时候,也不经意的挺直了身板,故作淡定的往前走,心里也已经雀跃不已,毕竟被这么多人喜欢,这对一个少年是极大的鼓励。

跟着县令去灾区的钱富贵和钱兴旺,纯是个人行为,是没有工钱的,唯一能讨到的好处,就只剩下博个好名声了,不过两人倒是干得特别的上心,这大概就是男人们的一腔热血吧。

钱兴旺指挥着隔壁村的灾民们烧制石灰,因为是靠近河边,每家家里都有一堆牡蛎壳,倒是做出了不少的石灰,钱兴旺耐心的给大家讲解这石灰要怎么掺水,怎么刷在墙壁和角落上。

钱富贵带着一批村民去割青蒿,水边是青蒿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所以在这村子里割青蒿要简单很多,一上午过去,钱大哥就割了几十筐的青蒿,钱大哥组织几个壮实的汉子,帮忙绞汁加水,分发给村民们,另外一些则被钱大哥晾晒了起来,留着晒干后泡水喝,照样能治疗疟疾。

县令则组织河边几个村庄的青壮年,在河边修大坝,人多力量大,再加上经费充足,大坝很快就修补完毕了,这几天,县令正带着县里的“水利专家”对河坝进行检修,以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惨剧。

赵师爷这个“妇女之友”则给全村的老婆子和媳妇科普怎么消毒,本来这个活计是交给钱兴旺的,无奈小秀才这张脸实在是太招女人们喜欢了,钱兴旺控制不住场面,就只好落荒而逃,把科普消毒知识的任务甩给了自家大舅哥。

四人分工明确,短短一天就搞定了隔壁村子的灾后防疫工作,然后第二天就向另一个村子进发,忙碌了半个多月,终于把镇上所有的村子都走了个遍,将灾后防疫的工作部署完毕。

在镇上待了大半个月,杨县令不得不赶回县城,处理堆积的公务,赵师爷则在镇上又待了五天,负责解决一些其他的麻烦。

赵俊杰走的那天,钱兴旺给自家这个表哥送了一堆的特产吃食,粉条是必带的,还有各式的糕点糖果,和家里的一些耐放的小零食,对于钱兴旺的热情大方,赵俊杰也没推辞,拍了拍自家表妹夫的肩膀,就坐上了马车,带着一车的吃食,赶回了县城。

镇上的水灾算是彻底的治理完毕了,不过却错过了土豆生长的季节,现在钱家村的村民除了种玉米,没有别的农作物可以做了,所以就钱家村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玉米秧子。

幸好杨县令跟上头的知州申请免除今年的粮税,要不然这刚有点闲钱的村民们,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了,现在一些家里没有余粮的村民们,开始四处借粮了。不过刚遭了灾,村民们手里有余粮的也不多,村民们就只好拿钱去镇上买涨价的粮食吃。

刚经历完水灾,钱兴旺不忍存活下来的村民们继续忍饥挨饿,于是就把家里剩下的土豆渣拿了出来,做成烤馍,借给老实淳朴的村民,等玉米丰收的时候再还就行了。

一斤烤馍换三斤玉米,对钱家村的村民来讲,已经是极大的施舍了,来跟钱兴旺换粮食的人络绎不绝,钱兴旺签的换粮食的账本,满满登登写了一大本,这还是钱兴旺考完秀才后,写得最多的一回字了。

钱兴旺这种积德行善的行为,得到了钱家村村民的极大拥护,这对钱兴旺以后的买卖和雇工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因为今年没有土豆了,这粉条的买卖恐怕要被耽搁的了,但钱兴旺家的粉条刚有点品牌效应,就断了供应,这对钱兴旺家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再加上小两口已经打算带着全村共同富裕,不做粉条的话,别的买卖也不需要大量的粮食和人力啊,所以必须要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对于玉米的利用,不是淑德的特长,淑德只记得现代曾经听过,可以用玉米制作酒精来取代汽油,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汽油都没用武之地,那酒精貌似制作出来用处也不大,而且这玩意易燃易爆,没把控好,再发生什么灾难*件,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玉米制作酒精暂时不作考虑了,那剩下的玉米做法,就剩下制糖和磨成面了,制糖淑德已经很熟悉了,但是问题是,自家制出的糖,销量不高啊,制作是能制作出来,但是销路是个大问题,没有销路,就没法批量制作,就解决不了就业,所以制糖只能做保留项目。

剩下的就是玉米磨成粉制成食物了,淑德常做的玉米粉,就是跟着淀粉和小麦粉掺在一起制作糕点,或者是做一些玉米发糕蒸糕之类的,利用率不高,用量自然也少,薏米粉同样只能做保留项目了。

剩下的玉米吃法,淑德就只能靠着自己经验和知识,继续研究了,淑德知道玉米可以制作出淀粉,但是淑德没做过,就只能摸索实验了。

直接研磨玉米,肯定是制造不出玉米淀粉的,很可能需要浸泡后才能让淀粉出来,不过淑德并不知道玉米浸泡的时间多少为最佳,所以就只好一一的做实验了。

淑德将玉米装进纱布袋子里,一斤一袋,共装了五十多袋,然后放进了家里的大水缸里进行浸泡,然后每天都取出一袋,研磨成粉,提炼淀粉,晒干后,看出粉率,钱兴旺在旁边认真记录,夫妻两人这架势,颇有现代实验室的感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